1.罗寒蕾的人物简介
罗寒蕾
女 1973年生于广西合浦县常乐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青年美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广州市美协常务理事。 绘画风格
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大多以表现当代生活女性为题材,又多以表现劳作中的女性之美。在她的作品中透出的是少一分躁动,多一片纯真;少一分繁复,多一份明亮;少一分热烈,多一点温情。在画家这种对艺术笃信,乃至虔诚的理想主义心灵中,对静穆安逸表述得如此专注。故我们在其工笔画作品中可品味到那片温情的迷茫,那份升华着的寂寞。
寒蕾对女性的审视是极其古典、美丽、清纯而圣洁的。这些当是她对她们生命本质的最高概括,她对女性的理解和挚爱生发于她的长期观照和认知,同时又显示出她的理想和信念,那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命精神的终极关怀。那飘逸、如银浦流的长裙,那舒展、纤细的腰肢,那自然、优美的姿态,特别是那清澈、幽深的秋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晋书·顾恺之传》),分明是一朵朵无尘的花,分明是一个个纯洁的梦。
她对笔下女性的表现并不仅仅站在一个纯自然的角度,而是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创作能力。对于成长于艺术家庭的寒蕾,自幼便深受艺术启蒙熏陶,在就读于美院附中之时,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专业训练。顺利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后,专精于中国画专业,之后更获取硕士学位。十年的寒窗苦读,为其打下坚实的美学基础和扎实的笔头工夫,同时她还十分注重文学、音乐、哲学等画外工夫的锤练,使作品在严整、精致、大方的写实造型能力中,能溶入对艺术的忘我,从而创造着理想中的艺术境界。
长年呼吸校园洁净、自然的清新空气,长期浸淫于学养书卷之中,使得寒蕾视绘事如来去自如、俯仰自得的活动。用其自言为:“我画画只是出于喜欢……”。 因“学画所以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清·王昱《东庄论画》)。作为一名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所寄寓的均离不开大社会群体的意念,再者其艺术的内在精神常常又与时代精神生活相暗合,所以在寒蕾的《小雨初歇》、《红辣椒》、《秋色》、《暮归》等代表作中,观者不但能品味出其文秀、儒雅、工致的画风,更能看到通过作为抒发社会群体意念的媒介及艺术家自身个性情感外露与宣泄的载体,寄寓着一股其不可 止的、或显或晦的自身愿望——画家深情于质朴乡土,情真于平凡劳动人民的情怀。
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中,多以清润、单纯的色调来营造意境。观其画境,便如同欣赏到一曲柔和、轻曼的古典,不以强调音色的跌宕引发通感,而是根据主体艺术需要“随形赋彩”,因情而异,因境而生,通过引发心灵的冲动,以艺术纯化的手段来表现空灵与宁静;以一种符合大自然的节律和音乐感来揭示在宏观静穆中孕育着的生命活力和昭示着画家的空明心境。
宋·陈郁在《藏一话腴》中曾云:“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在捕捉人物情态方面,画家尤为用心。画中人物表情丰富,或嗔或喜,或忧或思,均因人而异。动态自然,或站或蹲,或半倚,或俯拾,都昭华琰琬,各成其美。对于写心,对于现实生活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点的确立,正基于她对质朴的人情、人性美的深度体验和情感意味的准确把握。通过对形象的具体刻画,精确表现出特有的情绪和味道。她清楚,若过分专注形式美或炫耀技巧,会损伤形象的独特美感。所以在力排语言技巧中的过火和冲击后,关注内美的充分表露,便能通过体现形象内在美的细致刻画来达到以形写神,以形写心的目的。她注视的是一种质朴的美,一种平凡、朴素、自然、实在的美。
在当今频繁兴起的艺术潮流中,青年画家罗寒蕾没有那种随波逐流的浮躁,也没有闭门造车的自封。相反,基于对自己艺术之路的准确把握,对自身艺术价值的清醒,使她能始终沉醉于朴实之美的找寻,始终把自己的艺术生命寄托于这片学养的沃土。
2.请问对工笔画家罗寒蕾如何评价
罗寒蕾,1973年生于广西合浦,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美协会员,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多次入选省级画展并多次获奖。
其获奖作品主要是《旅途》、《早班地铁》等。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一套《中国当代美术新锐丛书》,罗寒蕾在那个时候就被发现为“美术新锐人物”而入选,可见美术界关注她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
作为工笔画人物画家,罗寒蕾以委婉幽深的笔调、典雅素洁的笔触将现代人物的当下人性典型地刻写,并将工笔语言深入挖掘,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美术理论界关注她的理由之一。她的画,主要是用笔和用线(但这条线并不是文人画意义上的线),极少极少用墨去渲染,她自己就说,线是工笔画最能保留民族特色的语言,能不染就不染——这是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一大特色。
她对线极其敏感,大大小小疏疏密密的线,她处理起来是有条不紊,而且将线条的表现力(从现代认识论的角度看)发挥到了极致。她对线条的运用是既得传统精髓也富于创造性。
在她的作品中线的运用已进入自由的境地,她将线的表现力由形而入神。在她的作品中,线既是线,又是面、又是体,而体积是靠线的结构透视达到的;线的空间表达,不是靠明暗,而是以线的结构透视解决。
总之,罗寒蕾在线的造型手段上达到了“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运思精深者,笔迹周密”(唐张彦远句)的程度。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笔写意工,在达到甚至超越油画的质感表现的工笔肌理里面,体现的仍然是中国画的堂堂气派。
罗寒蕾注重写生,善于观察生活。她对毛线和各种皮料都观察入微,甚至拍回照片把局部放大到一定的比例,观察它们的构成和细微变化,包括它们在网点里的色彩和光泽的变化等等,然后考虑用怎样的笔触去表现,这套方法她总结为“生活里的肌理放大化”或“丝画肌理”。
所以,她的工笔画都是用线勾勒,不惮于做“笨工夫”,甚至画面背景她都不厌其烦地用一根一根的线去勾勒,“写”出晕染的效果来,细观却是千百条线的交织缠咬,静中寓动,富于生气。由于她对的宋人花鸟小品的用笔技巧的吸收,尚意的成分高,线条就要比同时期的一些工笔画家鲜活得多,笔笔写出,笔笔生动自然,比那些仅仅停留在“干净、工整”层次的画家要高明得多、耐看得多;比起那些仅仅停留在写实层次的画家,她又要“意象”得多、有“气韵”得多。
所以,罗寒蕾可以归到“意象写实主义”画家中去。 当然,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罗寒蕾的笔墨语言还有待锤炼,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
客观而言,受“型”的制约,线条灵性上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得不到最畅然的表达,这是工笔画这一画种的局限。从何家英那一代人起,当代中国画在工笔人物画领域似乎真正实现了徐悲鸿以写实法则变革中国画的理想,但却无法在写意画中实现。
这说明工笔和写意在语言本体上是难于兼容的,换言之,写意画在写实价值上是不可能彻底的,也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一点可能连徐悲鸿也没有想到。
3.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是如何超写实表现的
五:罗寒蕾人物画的创作源泉与修养。
画家自美术学院科班出身,对于传统具有深刻的理解力。她深解魏晋人物的传神,唐画的形式美与线条章法,宋画的完美的技巧与平和的境界,画家强调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用笔用线的表现,视线条为工笔人物画的灵魂,在对线的变化的追求中,减少了对墨色渲染的表现。
尽量保留线的原有品质,充分发挥了显得表现力。继承传统又富于创新力,古今中外无一不汇与笔端,发于绢素之上。
画家强调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把它融入工笔画的表现中,写精神气韵,用写意的方式渲染人物的精神情感,工写相和,浑然天成。
4.工笔花鸟画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一般强调综述性,不需展开新的论点,只需将某一论点论述清楚祥细即可,但不可以抄袭。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毕业创作或平时的技法学习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点来论述。
论题的选择有一定的技巧,比如,选择一个大家熟知的人物或流派或作品,但要选择一个新颖的点来展开论述。
举例说明:
例1:《论宋人花鸟小品构图特点》可以从总的特点谈起:比如小而精,再结合作品分类谈,如折枝构图,如花与鸟的比重,如色彩在构图中的分配等。
例2:《陈之佛花鸟画中撞色法的运用》可以总的谈撞色法的源起,然后讲陈之佛在撞色法中的创新,其一是平面化,其二是装饰化,其三是枝干中独用等。
总之,论题不必创新,但论点要新鲜,教材上讲过,但又讲得不透的点是最好的论点。
5.急求一篇关于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论文文献综述1000字
中国工笔花鸟画在国内现状,和整个绘画界的大环境一样大部分是缺少创新,喜欢模仿别人的作品去画,哪个画的好就模仿那个画家的去画,这样模仿来模仿去,还把那些好作品也搞的不值钱了,我非常的看不起,但这是现实啊,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了。
我个人认为研究方向就是要创新,艺术本来就是创造美,喜欢模仿别人的绘画的人,也许能买几个钱,但永远是默默无闻之辈,一生这样做的人就是白来世上走一回,我希望你们在也不要这样做,你不会创造美,就去做其他的适合你的行业去。
还有就是同行之间不要互相攻击,争做老大,绘画工作者要像武则天一样,有一个无字碑,让后人去说,让别人去说。
我在列车上面就看到一个画家,我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他抓住坐列车短暂的时间,在车上寻找有特征的旅客素描,忘我的学习,创新,研究,他说他的作品要买几万元的,我觉得他的作品卖几十万,几百万都值得的,他不但有灵气,最重要的他不是那种模仿者,抄袭者。绘画工作者要像他学习啊。
6.工笔花鸟画论文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绘画形式之一,它以细致的线条、准确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进行严谨的创作,呈现出工整、工细与工丽的画风,具有强烈的绘画装饰性效果。
时至元明清,由于士大夫文人画的兴起和人们精神观念的转变,工笔花鸟画呈现出每况愈下、日益凋零的局面;到了民国时期,更是成强弩之末。擅长工艺美术的陈之佛在新旧中国的历史交替过程中,在吸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各种艺术形式之所长,开辟出了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新篇章,将工艺美术的装饰性和绘画的装饰性完美地融合在艺术作品中。
随着国门的打开和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和追求具有纯粹装饰性效果的艺术作品,具备装饰性的工笔花鸟画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装饰性语言。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研究的装饰性进行界定并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阐述装饰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第二部分从陈之佛生平经历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工艺美术、日本画和传统工笔花鸟画这三方面探讨其工笔花鸟画特色的成因,分析对陈之佛作品特色产生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罗寒蕾工笔人物毕业论文(罗寒蕾的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