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花种植类论文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为了切实做好棉花播种工作,努力实现一播全苗,提高棉花种植效益,现将棉花播种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造墒 随着气温升高,土壤失墒会加快,要做好保墒造墒工作。
对底墒足、口墒较好的棉田,要耙耢保墒或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墒情不足的要及时造墒,可采用畦灌浇透,然后耕耙保墒,使土壤底墒足,口墒好,上松下实。造墒灌水一般应在棉花播种前10 d进行,以利土壤升温。
提倡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施用有机肥30 t/hm2、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铵450~600 kg/hm2、硫酸钾150~300 kg/hm2。
在微量元素缺乏地区或高产棉田适当施用微肥,根据缺素种类选择相应的微肥与其他肥料混匀后作基肥施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2种子处理 播前15~20 d,把棉种毛籽摊在席上或干燥的场上(不要在石板或水泥地上)晒种,种子厚度10~15 cm,晒3~5 d,每天翻动3~5次,晒均、晒透。并根据原品种的籽形进行粒选,选饱满、健壮、典型一致的种子作种用。
然后进行浸种催芽处理。用3份开水1份凉水(水温约70 ℃)或2份开水1份凉水(水温约60 ℃)倒在容器(盆、缸)内(成实饱满未脱短绒的棉种用三开一凉,脱过短绒的用二开一凉),每10 kg棉种加水25~30 kg,向水中倒种子时应边倒边搅,不断上下翻动。
搅至30 min,再 /加凉水,使水温降至35 ℃左右,继续浸泡24 h。棉种吸足水分后,在院内摊晒6~8 h,放在室内堆放,堆高60~70 cm,堆上覆盖花包或麻袋,堆温20~25 ℃,堆闷10 h左右,至种皮软化、子叶分层[1-2],5%~10%棉种稍露芽时播种。
为防止病虫危害,也可采用药剂浸种和拌种,药剂浸种一般用有效浓度0.3%的多菌灵胶悬剂,常温下浸泡14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1~2遍,然后播种;药剂拌种可用15%铁灭克(涕灭威)颗粒剂7.5 kg/hm2,播种时配适量干土或细砂,均匀施入播种沟内。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适时播种 棉花是喜温作物,发芽出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播种过早,温度低,出苗时间长,养分消耗多,棉苗生活力弱,苗病重,常造成“早而不全”或“早而不发”;如果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而齐”,但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常造成棉花贪青晚熟,质量低,品质差。
棉花播种适期是在保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下,争取早苗。当5 cm地温稳定达到14 ℃时进入最佳播种期[3],一般在4月15—25日。
干旱地区要造墒播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经验测定方法是:抓一把3~5 cm深处的湿土,用力一握成团、不散,平胸落地散开。不同品种播期应适当调整,一般中熟品种在4月中旬播种;中早熟品种在4月中下旬播种;早熟品种在5月10—20日播种。
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应尽量缩短播期,争取把棉花播种在最佳适期内,以利实现一播全苗。
2.谁有关于新疆棉花的论文
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从全国棉花生产领域的“小兄弟”迅速成长为“龙头老大”,新疆拥有的庞大棉花产量也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产棉国。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种被称为“矮、密、早”的高密度栽培模式的引进和推广,使面积广大的新疆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随着新疆棉区的崛起,中国棉花生产区域重心由黄河流域逐步向西转移,改变了原先的棉花生产的布局和结构。
目前中国有十余个省区种植棉花,产量高达600多万吨,而新疆棉花不仅总产是其他产棉区难望项背的,单产和品质等各方面也都名列全国第一。由于运用了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新疆棉花单产大幅度提高,几年来涌现出大批亩产皮棉超过200公斤的高产典型。
到2004年,新疆植棉面积已扩大到近1700万亩,平均亩产比全国平均数高出一倍。 新疆棉花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当地的气候。
在中国各棉区中,新疆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这使其出产的棉花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这为新疆棉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由于品质优良,许多国内纺织企业都把新疆棉作为“细粮”使用,再配以其他地区出产的棉花制成各种纺织品。
新疆每年出产的170多万吨棉花八成以上运往沿海纺织工业发达的地区销售,支撑着中国工业用棉的三分天下。新疆棉花生产和收购的任何一点消息,都会在国内期货和现货价格上表现出相应的波澜。
新疆棉花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知名度,新疆每年出产的棉花占到世界总产量的8%,中国出口的棉花基本上都是新疆出产的。由于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也远远低于其他国内棉区,与美国的棉花生产成本相当,这大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其庞大的产量也为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到一定的话语权,影响着世界棉花价格的涨落起伏。
棉花连年增产丰收,使新疆各族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去年新疆农民人均收入中的近一半来自于棉花生产。
新疆南部一些贫困县的地方财政,也因棉花收入而实力增强。种棉花已成为新疆农村的首选产业,全疆86个县(市)中有近60个种植棉花。
新疆提出在2010年以前,把棉花年产量提高到200万吨,保持全国最大棉区的领先地位。
3.亲们,帮忙找一篇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毕业论文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
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
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
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亿美元收入。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
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
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
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以减低农业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扩张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类保存、保护地球上仅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生物技术已用于生产抗虫害、抗除草剂作物。
正如前面所述,一些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具有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1995年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转基因马铃薯,这种马铃薯能产生水晶蛋白,而水晶蛋白对科伦那多马铃薯甲虫有毒害作用。
这些转基因作物能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降低杀虫剂及其残留物对食物链、水体造成污染,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许多农业生产区,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约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
而一高科技农业生产区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制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据统计,英联邦农场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约有50%来自肥料。
由施用肥料而产生的温度气体(二氧气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进地球气候变暖。除此之外,农业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生物技术的利用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潜在的、真正有价值的帮助。 同样,人们可以利用真菌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温莱指出:特定的真菌类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作物生长;真菌也能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例如纤维素等)释放出糖类,促进固氮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可能,包括获得转基因细菌和真菌,以进一步增强它们制造养分和释放土壤养分的能力。
转基因作物的最终目标是使作物本身能够自行固氮,避免、减少使用人造肥料,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在目前尚不可能,但在将来却有望实现这个目标。
弊 从经济角度上讲,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并不明显,然而,它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为,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输出生物技术产品而获得利润。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及其产品还远没有被广泛接受。 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生产方式和人类健康的退变。
这种情奖品可能会随着需要特定处理的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而产生,特别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出现。农民必须从同一公司购买种子和除草剂,否则除草剂起不了作用。
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在需人造肥料的转基因作物上出现,这些转基因作物会取代传统的依靠有机肥的作物,后者在发展中国家是很普遍的,并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也会造成许多困难。
生物技术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制造麻烦。近年来在英国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特别是当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基因转入农作物时,例如,坚果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若它的基因被导入其他作物,则有可能其他作物也会引起人体过敏。为了预防起见,转基因作物产品必须经免疫测定筛选后才能利用。
生物技术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人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抗旱、耐盐、抗病虫害作物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这一结果是由于生物技术促进农作物向它原本不适应的地域扩张而造成的。生物技术同样加速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农业,尤其是耕作农业的扩张会增加除草剂、杀虫。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广校种植棉花毕业论文(棉花种植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