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风险与管理的论文写作提纲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难,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诉讼呈“爆炸”式地增长,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专门职业了。
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这样,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严密关注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 审计风险的识别 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
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
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2 审计风险的估测 审计风险识别回答了审计活动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的问题。
接下来是,决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审计风险损失是多大?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是有大小之分的,审计人员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诸多主客观情况,对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风险大小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分析、估计和测试,以确定合理水平的审计风险,尽量避免和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 具体项目审计风险的估测,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证据和实证观察三个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客观的估计是根据足够的历史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这种估计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主观的估计也是审计风险估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它利用有限的信息,由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估计。
这种估计建立在目前的信息和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这种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有合理的结论,使之接近客观估计。 3 审计风险的评价 通过审计风险识别,充分揭示了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通过审计风险的估测,从量上确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
然而,审计风险是大于还是小于可接受的标准?如何把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通过采取控制测试使之变为可接受?这些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这些都要通过审计风险评价来加以解决。 审计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标准是通过大量的致损资料的分析(包括法院判决和庭外解决),承认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前提下,从经济、心理等因素出发,确定一个整个社会都能接受的界限,作为衡量总体审计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不重视,审计职业界要确定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很困难。由于资料的限制,笔者亦无法得出这方面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审计风险社会可接受水平可定为5%,社会可接受的损失程度以保险公司的保率为准。
运用社会标准对审计项目风险进行衡量是审计风险评价的关键,根据衡量的结果以确定是否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当估测出的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大于社会标准时,则说明拟接受的审计项目较危险,这时如果这个差距太大,以致审计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它进行控制,则可考虑不接受这项业务,这也称为风险回避;如果差距不大,可以采取一定办法对它进行控制,并可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但同时应提高审计费用,或通过其他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这也称为风险转移;当估测的结果小于社会标准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但人们能够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认为审计是安全的,但仍需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以保持总体审计风险不超出社会可接受水平,这也称为风险自留。
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必须注意: 第一,对审计风险因素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并识别审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根据应付和减少风险的关键点,以此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
第二,评价结果必须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用单一数字表示。为此,必须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任何一项活动都伴随有风险,审计活动也存在可能酿成损失的风险因素。对审计风险要素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因此,从经济。
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的 论文大纲
试论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写作提纲
一、绪论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本论
(一) 审计风险的概念
(二)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
2、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差异
5、审计方法本身隐含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3、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5、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
三、结论
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最终起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作用。
这个是我自己的论文,你看下你是否用得上。呵呵~~
3.审计风险与管理的论文写作提纲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难,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诉讼呈“爆炸”式地增长,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专门职业了。
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这样,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严密关注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 审计风险的识别 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
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
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2 审计风险的估测 审计风险识别回答了审计活动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的问题。
接下来是,决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审计风险损失是多大?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是有大小之分的,审计人员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诸多主客观情况,对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风险大小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分析、估计和测试,以确定合理水平的审计风险,尽量避免和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 具体项目审计风险的估测,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证据和实证观察三个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客观的估计是根据足够的历史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这种估计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主观的估计也是审计风险估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它利用有限的信息,由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估计。
这种估计建立在目前的信息和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这种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有合理的结论,使之接近客观估计。 3 审计风险的评价 通过审计风险识别,充分揭示了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通过审计风险的估测,从量上确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
然而,审计风险是大于还是小于可接受的标准?如何把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通过采取控制测试使之变为可接受?这些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这些都要通过审计风险评价来加以解决。 审计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标准是通过大量的致损资料的分析(包括法院判决和庭外解决),承认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前提下,从经济、心理等因素出发,确定一个整个社会都能接受的界限,作为衡量总体审计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不重视,审计职业界要确定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很困难。由于资料的限制,笔者亦无法得出这方面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审计风险社会可接受水平可定为5%,社会可接受的损失程度以保险公司的保率为准。
运用社会标准对审计项目风险进行衡量是审计风险评价的关键,根据衡量的结果以确定是否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当估测出的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大于社会标准时,则说明拟接受的审计项目较危险,这时如果这个差距太大,以致审计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它进行控制,则可考虑不接受这项业务,这也称为风险回避;如果差距不大,可以采取一定办法对它进行控制,并可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但同时应提高审计费用,或通过其他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这也称为风险转移;当估测的结果小于社会标准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但人们能够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认为审计是安全的,但仍需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以保持总体审计风险不超出社会可接受水平,这也称为风险自留。
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必须注意: 第一,对审计风险因素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并识别审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根据应付和减少风险的关键点,以此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
第二,评价结果必须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用单一数字表示。为此,必须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任何一项活动都伴随有风险,审计活动也存在可能酿成损失的风险因素。对审计风险要素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因此,从经济。
4.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应该怎么写.
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复杂化结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防范审计风险已日益引起审计界的重视。本文就结合本区基建审计工作实践,谈谈如何防范审计风险,旨在引起关注和启示。
一、审计风险发生的几个环节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到提出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乃至审计复议的全过程。
审计风险具体存在于审计立项、调查取证、出具报告、提出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等整个环节。其发生的关键环节主要有:越权风险-程序风险-取证风险-判断风险-处理处罚风险-文书制作风险。
1.越权风险。包括审计范围越权和审计评价越权。审计机关应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的界定。超出法定范围去审计评价,会导致政治、社会、司法等诸多方面的损害。
2.程序风险。包括审计计划、立项、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的下达送发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程序的违法未必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但程序违法会导致行政诉讼而使审计的结果无效。
3.取证风险。审计中大量工作是调查过程。而取证是调查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最终作出评价和处理处罚的基础。取证不慎,所取证据不完整充分,不真实有效,会导致所作的评价失去证据的有效支持。
4.判断风险。审计中的判断是对调查中的问题分析观察。分析不深不透不细,观察不全不力,凭借主观猜测,经验判别,会导致性质认定中使用法规不当,造成定性不准,造成审计处理处罚中的不当。
5.处理处罚风险。审计事项所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失误,必然导致处理处罚的不当。即便在判断中没有发生失误,但由于处理处罚中使用法律法规不当,会导致审计结果的错误,造成审计复议和行政诉讼。
6.文书制作风险。这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关键问题是表达或词不达意、模棱两可,或由于一时疏忽造成重大笔设,或校对不严出现严重错误,会导致文书制作形成内容上的错误和不当。
二、审计风险防范的几个对策
审计风险防范是对审计风险系统的、全面的、连续的和及时的控制,以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和效果为目的。
防范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质量关键是加强以“人、法、技”为核心内容的基础建设。既有赖于审计执法环境的改善,更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自身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本文来自】:诺贝尔论文网( )
【详细参考】:原文地址- /news_list.asp?id=19359&p=1
5.求毕业论文:我国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难,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诉讼呈“爆炸”式地增长,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专门职业了。
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这样,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严密关注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 审计风险的识别 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
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
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2 审计风险的估测 审计风险识别回答了审计活动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的问题。
接下来是,决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审计风险损失是多大?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是有大小之分的,审计人员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诸多主客观情况,对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风险大小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分析、估计和测试,以确定合理水平的审计风险,尽量避免和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 具体项目审计风险的估测,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证据和实证观察三个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客观的估计是根据足够的历史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这种估计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主观的估计也是审计风险估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它利用有限的信息,由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估计。
这种估计建立在目前的信息和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这种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有合理的结论,使之接近客观估计。 3 审计风险的评价 通过审计风险识别,充分揭示了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通过审计风险的估测,从量上确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
然而,审计风险是大于还是小于可接受的标准?如何把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通过采取控制测试使之变为可接受?这些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这些都要通过审计风险评价来加以解决。 审计风险的社会可接受标准是通过大量的致损资料的分析(包括法院判决和庭外解决),承认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前提下,从经济、心理等因素出发,确定一个整个社会都能接受的界限,作为衡量总体审计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不重视,审计职业界要确定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标准很困难。由于资料的限制,笔者亦无法得出这方面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审计风险社会可接受水平可定为5%,社会可接受的损失程度以保险公司的保率为准。
运用社会标准对审计项目风险进行衡量是审计风险评价的关键,根据衡量的结果以确定是否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当估测出的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严重程度大于社会标准时,则说明拟接受的审计项目较危险,这时如果这个差距太大,以致审计人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它进行控制,则可考虑不接受这项业务,这也称为风险回避;如果差距不大,可以采取一定办法对它进行控制,并可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但同时应提高审计费用,或通过其他方式转嫁一部分风险,这也称为风险转移;当估测的结果小于社会标准时,虽然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但人们能够接受,从一定意义上讲,认为审计是安全的,但仍需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以保持总体审计风险不超出社会可接受水平,这也称为风险自留。
进行审计风险评价必须注意: 第一,对审计风险因素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审计人员应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并识别审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根据应付和减少风险的关键点,以此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
第二,评价结果必须把所有因素综合起来,用单一数字表示。为此,必须弄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
第三,任何一项活动都伴随有风险,审计活动也存在可能酿成损失的风险因素。对审计风险要素进行控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因此,从经济。
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论文提纲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防范;控制世界银行官员对亚洲部分银行的调查报告表明: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责任一半在于会计。各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与舞弊行为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因此,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已经成为审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下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人手,谈谈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主要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工作中存在错误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审计结论而造成损失的概率。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误拒风险是指将正确或无重大错误的被审事项指为错误而形成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这类风险很少发生,在实务中一般不予考虑。误受风险是指将有重大错误的事项指为正确而形成的风险。相对于误拒风险,该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特别注重对误受风险的控制。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经营风险。它是由于第三者的控告而承担的风险。l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解和探究审计风险的成因。有利于更好的从源头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形成。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审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浅析审计风险的原因与防范方法
审计风险;独立性;沟通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此,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永恒的主题。它既是审计机构信誉和质量的保证,也关系到审计人员的自身利益。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审计。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应对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方法有所了解并尽可能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一、审计风险的成因(一)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1.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审计工作权威性。2O世纪8O 年代中期,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但其行政性太强,企业内部人员一方面要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业务工作的“外向性”与行政待遇的“内靠性”,使审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和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2.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导致不确定经济业务的产生,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业务量随之增加。
审计风险浅析
它贯穿于活动的所有环节,即只要有审计活I决策探索2007.4.下动的地方。就一定有审计风险与之相伴。由于环境或业务的复杂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透彻、不全面以及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过高而仓促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所有这一切都会形成审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1.审计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目前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从理论上讲,抽样风险所选取的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总体的性质。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主观原因,造成样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尚不能确定。尤其是当前我们大多是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经验和知识不足,抽样误差很大,可能存在审计取证不完备、审计检查不全面、审计意见和结论不准,出现了错误判断为正确或将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形成存伪风险或弃真风险。2.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但是,若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者审计处理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依据不当,或者应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而审计机关直接实施了处理处罚,都会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3.审计证据取舍风险。审计证据在审计活动中举足轻重,审计结论需要审计证据来证实。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统一标准,往往靠审计人员来主观判断,从而产生了主观的偏差。
7.谁能帮我改下论文《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要毕业了,急啊~~
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为了切实保障职业职务的质量和水平,任何国家都很强调专业人员的法律责任,也大都订立了相应的法律条款。
与其他职业相比,注册会讨师所负的法律责任更加重大。比如,当一名律师由于其自身的过失而导致的损失往往只是少数委托人的损失,而注册会计师发生过失则可能是勒以万计的人蒙受损失,因为利用和依赖管理当肩编制的会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作为扶策依据的人们,不仅包括现有的,而且还包括沼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雇员、政府有头部门等所有关心企业的人士。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有人称注册会计师已面临 “诉讼爆炸”的时代: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我国恢复与重建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80年代,人们对这一新生行业还很陌生,但迸人90年代以来,随着注册会计师的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在了解注册会计师作用的同时,也渐渐了解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所在。近几年发生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系列震惊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案件如 “琼民源案”“红光实业案”等都提醒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重视审计风险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缓。
一、关干审计风险 在独立审计初期,审计方法为详细审计方式,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逐笔核查,目的为揭错查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繁杂,出现了抽样审计,即根据会计报表项目余额抽取部分会计资料样本,进而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这种方式难免会以偏概全;近来,又出现了既揭示会计准则遵行性又披露错误和舞弊的双重审计模式,这意味着审计责任范围的逐渐扩大,同时也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的扩大。 首先,从注册会计师本身来看,审计风险贯穿于其审计活动的始终。
在选择客户时,有被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选择风险;拟定审计计划时,有计划不充分引致作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派遣审计人员时,有委派人员不胜任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在搜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效资料的证据风险;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本数量和样本选择不当的抽样风险;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发表不当的报告风险等。每一种风险都是多因素的集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其次,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时,也会连累到审计人员。众所周知,资本投人或借给企业后,就面临着某种程度的经营风险。
所谓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如经济萧条、决策失误或竞争激烈等,无力偿还借款或无法达到投资人期望收益的状态,反映经营风险的极端就是经营失败。常见的情况是,在审计中虽遵守公认审计准则,但由于未能发现错报而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即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实现。
大多数会计职业界人士也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尽到应有的谨慎,就属于审计失败。尽管因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很难确定审计人员是否一贯地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但是,注册会计师如果出现失误,往往会便会计师事务所蒙受损失。
因为当某一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报表使用者往往指责审计失败而控告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当最近提出的审计意见表明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情况更是这样。 再次,被审计单位的严重欺诈、违法也是加重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源。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 “审计人员职责委员会”建议:“独立审计人员应考虑防止客户欺诈的控制措施的恰当性,且有责任查找欺诈行为,并要求揭示出那些通常凭借应有的执业谨慎能予以揭露的欺诈行为。”这表明审计责任范围己从单一的披露违反公共会计准则演变成既揭示错误和舞弊,又揭示违反公共会计准则的双重模式。
那种以为CPA只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不是也不可能去揭露舞弊之说日见衰微。远的如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案、巴林银行案,近的“红光实业案”都表明,被审计单位因财务陷入困境而招致查办,或因严重违法而遭到惩罚。
8.关于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的论文绪论怎么
试论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写作提纲一、绪论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
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本论(一) 审计风险的概念(二)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2、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3、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4、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差异5、审计方法本身隐含审计风险(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3、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4、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5、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三、结论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
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
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最终起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作用。这个是我自己的论文,你看下你是否用得上。
呵呵~~。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论审计风险及管理毕业论文(审计风险与管理的论文写作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