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果的人物经历
1999年9月-2002年6月,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
1999年10月-2001年6月,担任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2002年9月-2005年1月,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
2002年9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
2004年暑期,《人民画报》上海总部实习记者。
2004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牧心理学》及《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助教和翻译。(任课教师: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5年5月,担任“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
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
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
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2.复旦大学美女教师陈果,为什么能迅速走红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这时,只见一位身着入时的女装,留着短发的美女一手背在身后,一手的食指中指夹着粉笔,随着讲话的节奏而指指点点,而在她粉笔指着的方向,是如痴如醉如沐春风的听众——复旦大学的学生们。
这位叫做陈果的老师大概在为本科学生上一门类似于思想教育的课程。我十分佩服她能将最不受人待见的一种课诠释得如此具有表演性质,很专业的表演,这让人不由自主想起了新东方的励志讲座,想起了百家讲坛和于丹老师,想起老电影中的女政委。而每当念及此,我心中总有一股暖流经过。因为,我终于通过屏幕得见了人们最近议论纷纷的这位美女老师。
毕竟不是亲眼见过,因此这位陈果老师是不是“美女”,还存有见仁见智的余地,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便是她“老师”的身份。偏偏她还是复旦大学的教师,这没法不更引人关注。谁叫她(或她的学生)爱显摆,把讲课的视频贴到网上接受众人检阅呢?
因为乍听陈果老师的讲课,没听出个所以然来,我于是又接着往下听,希望寻觅到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哪怕只言片语。很快,又有一句话传入耳朵:“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听及此,我已转念开始怀疑,以上文字来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的摘抄。
但这些文字并非出自克里希那穆提,也不是出自于纪伯伦、鲁迅甚至蒋勋,而确定无疑是来自陈果老师布道式的宣讲。四五十分钟长度的课,其实就是这一点简单意思的同意反复、咀嚼再三,但终究没咀嚼出什么名堂来,听后也让人感到十分寡淡无味。过去某位领袖说过,“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其实更可憎的是,一个操学生腔的人,却有着一副资深教师范儿。
即如此,不少人依旧发出感叹:真倒霉。自己当年为何无缘遇到如此的好老师!这就让人十分纳闷:这位陈果老师的讲课不过尔尔,内容无非是一些做人的最基本道理,何故又会引起学生们如此大的反应?难道说,如今高校的大部分多老师讲课的水准还在她之下,真如韩愈说的“言虽多而不要在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而已经20岁出头的大学生对于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难道还停留在普及常识的阶段?
耶鲁大学的哲学系教授Shelly Kagan为本科学生开设名为“死亡”的公开课,坐在讲台上和一班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手舞足蹈,状如孩童。但他却花了五节课的时间和来自物理系、电子系、化工系、政治系的学生讲解柏拉图的《斐多篇》对灵魂本质的讨论,而不是在随处一间书店花上一点钱就可买到的心灵鸡汤。“写作一篇优秀的哲学论文是一门你能提高的技能”,Kagan教授的表演天赋或许和陈果有一比,但课程本身的技术含量,则属于高校和学前班的差距。
哪一类的教师会受人关注,这反映出的不是老师本人的水平高低,说大了还体现着我们高校教育的现状乃至整个文化环境。好比选中华小姐选出了芙蓉姐姐,丢的不是她本人的脸,而是中国人的脸。
抄的
3.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出过什么书吗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出过《懂你——论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与秘密——青年黑格尔哲学思想》。
2017年4月,《好的孤独》出版。2018年4月,《好的爱情》出版。
陈果,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
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
扩展资料:一、陈果简介陈果,1981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现任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学生中拥有极高人气,被称为“麻辣教师”,她的课也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复旦课程”。
2010年,她的课堂视频被学生上传到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广受好评,一周内播放超过3000万次,《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日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疯转推荐。她的付费音频课程一个月内点击破百万。
二、研究成果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 与‘影’(非理性) 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果。
4.复旦 怎样读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5.昔日“复旦女神”陈果,为何一夜间跌落神坛
陈果身上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思想道德教师。她上课的风格与其他思想老师不一样,学生们一听惊为天人,也有社会人士听她的课顿觉自己悟了。可这样一位优秀教师,却在不久后又被“万人炮轰”,这就令人好奇了。此外,在她上央视时,曾把耄耋两字读成毛至,这就更令有些人对她反感了,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思想道德教师陈果为何受欢迎?
如果把大学的所有课放在一起比较,问大学生她最讨厌哪门课,总有人会回答是思想道德课。如果问她讨厌的原因,大概学生们都会回答这课太枯燥了,长篇大论都是废话。
然而这样的情况从没发生在陈果身上,这是为何呢?
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陈果老师的颜值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自己最讨厌的那门课的任教老师居然是个大帅哥/美女,这一下子就令自己精神状态发生了积极地变化,只因为想给美人老师一个好印象。某种程度来说,一个人的颜值高不仅能“看着下饭”,还能使大家拥有正面的心态。
其二,陈果老师的教学风格迥异于其他老师。我们都知道,思想道德这门课是大学的必修课。这门课的内容大概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及一些基础法律的认知等。
老师如果要讲这些内容,在脑海里想想,大概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们看着眼前的课本发呆想睡。大抵哲学理论这些东西,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当陈果老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解释这些理论时,大概大家都会喜欢的。
其三,陈果老师的课能够让人醒悟。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于丹的《论语》解读,在笔者看来陈果老师的课与于丹的解读《论语》有种异曲同工之妙。
她们都是自己去组织语言将或枯燥或复杂的知识,解释得每个人都能听懂。而且不光是听懂,有的人甚至因她们的言语而恍然大悟,懂得了人生的一些道理。
因此,难怪陈果老师成了网红教师。陈果不仅是个美女,还是个有气质的美女。而她的思想道德课也比其他大多老师讲得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复旦陈果毕业论文(陈果的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