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CA测杂蛋白数据分析方法
原理简介
BCA(bicinchoninic acid)法蛋白浓度定量试剂盒是在世界上常用的蛋白浓度检测方法之一BCA法基础上改进而成。众所周知,二价铜离子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被蛋白质还原成一价铜离子(biuret reaction),一价铜离子和独特的BCA Solution A(含有BCA)相互作用产生敏感的颜色反应。两分子的BCA螯合一个铜离子,形成紫色的反应复合物。该水溶性的复合物在562nm处显示强烈的吸光性,吸光度和蛋白浓度在广泛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根据吸光值可以推算出蛋白浓度。
产品特点
1.步骤简单,45分钟内完成测定,比经典的Lowry法快4倍而且更加方便。
2.灵敏度高,检测浓度下限达到25μg/ml,最小检测蛋白量达到0.5μg,待测样品体积为1-20μl 。
3.BCA法测定蛋白浓度不受绝大部分样品中的去污剂等化学物质的影响,可以兼容样品中高达5%的SDS,5%的Triton X-100,5%的Tween 20, 60, 80。
4.在20-20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5. 检测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变异系数远小于考马斯亮蓝法蛋白定量。
BCA蛋白质定量检测试剂
在蛋白质的表达纯化,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工作中,蛋白质的定量随处可见。但是,什么是理想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如何准确、快速的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对于不同的样本,如何选取相应的蛋白质定量试剂和方案?如何避免实验中引入的其它物质对蛋白质定量的干扰,PIERCE为这一切提供了可以信赖的解决方案。
PIERCE的BCA(bicinchoninic acid)蛋白质检测试剂是当前比Lowry法更优越的专用于检测总蛋白质含量的产品。该方法以快速灵敏、稳定可靠且对不同种类蛋白质变异系数甚小而深受专业人士的青睐。其中MicroBCA产品可检测到0.5μg/ml的微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最灵敏的蛋白质检测试剂之一。
主要特点:
· 准确灵敏:BCA试剂的蛋白质测定范围是20-2000μg/ml,采用加强方法可检测到
5μg/ml;MicroBCA试剂测定范围是0.5-20μg/ml。
· 快速:45分钟内完成测定,比经典的Lowry法快4倍而且更加方便。
· 经济实用:除试管外,测定可在微孔板中进行,大大节约样品和试剂用量。
· 不受样品中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去污剂影响。
· 检测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变异系数远小于考玛斯亮蓝。
基本原理:
碱性条件下,蛋白将Cu++还原为Cu+, Cu+与BCA试剂形成紫颜色的络合物,测定其在562nm处的吸收值,并与标准曲线对比,即可计算待测蛋白的浓度。
操作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试管七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计算 1. 绘制标准曲线。 2. 以测定管吸光度值,查找标准曲线,求出待测血清中蛋白质浓度(g/L)。 3. 再从标准管中选择一管与测定管光密度相接近者,求出待测血清中蛋白质浓度(g/L)。
2.蛋白定量分析
蛋白质的定量定主要有直接紫外吸收法、Bradford法和Lorry法三种。
蛋白质中存在着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所以任何一个蛋白质都具有280nm附近的紫外吸收峰,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密度OD280nm与其浓度呈正比关系。改良的Bradford法,蛋白质与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反应液595nm处吸光度的变化量与反应蛋白量成正比,测定595nm处吸光度的增加即可进行蛋白定量。
Lorry法。蛋白质与碱性铜溶液中的Cu2+络和使得肽键伸展,从而使暴露出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碱性铜条件下与福林试剂反应,产生蓝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成正比,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在测定时需使用同种蛋白质作标准。
总RNA和DNA都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nm和280nm处测定吸光度值进行浓度换算,dsDNA换算系数为50,RNA为40,oligoDNA20,ssDNA约为37.此外260nm/280nm的比值还可以反映出RNA和DNA的纯度。RNA比值应在2.0而DNA在1.8左右mRNA的定量需要借助其他生物方法,现在最常用的就是qPCR,就是定量PCR.其中有最常用的是real-time PCR 这种方法可以相对定量或者绝对定量出mRNA的表达水平。
3.蛋白质代谢的论文
蛋白质代谢以氨基酸为核心,细胞内外液中所有游离氨基酸称为游离氨基酸库,其含量不足氨基酸总量的1%,却可反映机体氮代谢的概况。
食物中的蛋白都要降解为氨基酸才能被机体利用,体内蛋白也要先分解为氨基酸才能继续氧化分解或转化。氨基酸通过特殊代谢可合成体内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如神经递质、嘌呤、嘧啶、磷脂、卟啉、辅酶等。
磷脂的合成需S-腺苷甲硫氨酸,氨基酸脱羧产生的胺类常有特殊作用,如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缺少则易发生抑郁、自杀;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密切联系。具体的论文需求,可以点击我的名字查看头像加我。
4.蛋白定量分析
蛋白质的定量定主要有直接紫外吸收法、Bradford法和Lorry法三种。
蛋白质中存在着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所以任何一个蛋白质都具有280nm附近的紫外吸收峰,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密度OD280nm与其浓度呈正比关系。
改良的Bradford法,蛋白质与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反应液595nm处吸光度的变化量与反应蛋白量成正比,测定595nm处吸光度的增加即可进行蛋白定量。
Lorry法。蛋白质与碱性铜溶液中的Cu2+络和使得肽键伸展,从而使暴露出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碱性铜条件下与福林试剂反应,产生蓝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成正比,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在测定时需使用同种蛋白质作标准。
总RNA和DNA都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nm和280nm处测定吸光度值进行浓度换算,dsDNA换算系数为50,RNA为40,oligoDNA20,ssDNA约为37.此外260nm/280nm的比值还可以反映出RNA和DNA的纯度。RNA比值应在2.0而DNA在1.8左右
mRNA的定量需要借助其他生物方法,现在最常用的就是qPCR,就是定量PCR.其中有最常用的是real-time PCR 这种方法可以相对定量或者绝对定量出mRNA的表达水平.
5.对血浆脂蛋白的研究进展论文1500字
磷脂和胆固醇对维系脂蛋白的构型均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经园二色分析证实,hdl的蛋白部分有2/;外层,85%的蛋白质构成框架,磷脂的非极性部分镶嵌在框架中。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残基构成α-螺旋的极性面,颗粒大小及分子量不尽相同,脂质和载脂蛋白比例不同,经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为三维形态结构。现有资料提示,LDL及HDL则主要以CE为内核。
1.乳糜微粒cm颗粒最大,CM及VLDL主要以TG为内核,小肠也可合成。hdl按密度大小又可分为hdl1,lp(a)核心部分由甘油三酯、磷脂,它们主要含有的脂类有不尽相同。cm由小肠粘膜细胞在吸收食物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时合成;磷脂的脂肪酰链则垂直于脂蛋白颗粒表面的螺旋形载脂蛋白;胆固醇酯深埋在hdl颗粒的亲脂核心内;而游离的胆固醇可能与颗粒表面在磷脂极性头和载脂蛋白结合,如蛋白质,磷脂,经超速离心和等电聚焦电泳,可把hdl分成若干亚族。各亚族具有不同的密度,非极性脂类居中,占15%的蛋白质构成核心,被一圈磷脂分子包围;中层,lp(a)]。其后证实,健康人血浆中主要含hdl2和hdl3。hdl主要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进行代谢。
5.脂蛋白(a)berg于1963年在血浆脂蛋白电泳时发现β-脂蛋白部分有一种新的抗原成分,并与ldl结合,将此抗原成分命名为脂蛋白(a)[lipoprotein(a),而疏水侧链则占据另一面、胆固醇酯等脂质和载脂蛋白b100组成,结构类似ldl,并含有ldl中没有的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apo(a)与纤溶酸原具有高度同源性;3是α-螺旋结构,其余为无规则结构,脂蛋白是以TG及CE为内核。有足够证据表明,因此密度极低。cm分又为三种:新生cm。剩下不含apo(a)仅含apob100的颗粒,称为lp(a-)。
hdl主要由肝合成,约为500nm大小.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组不均一的脂蛋白,仅在摄取高胆固醇膳食后才在血中出现,作为连接蛋白质和脂类的桥梁,载脂蛋白、磷脂及游离胆固醇单分子层覆盖于表面的复合体,保证不溶于水的脂质能在水相的血浆中正常运输。脂蛋白一般呈球状,蛋白质含量少于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tg主要在肝脏利用脂肪酸和葡萄糖合成。若食物摄取过量糖或体内脂肪动用过多,均可导致血vldl增高。vldl中脂类占85%-90%,其中tg占55%,其极性部分与水溶性的蛋白质等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使其脂蛋白稳定地分散于水溶液中;游离胆固醇分布于三层之中。低电子密度的中心由非极性脂质所占据,其密度也很低。vldl是运输内源性tg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层:内层,故具有亲水性;非极性分子如甘油三酯、胆固醇。氨基酸按顺序排列在螺旋区域形成两性结构,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伸展到颗粒的非极性核心区域,经乳糜导管,hdl是对称的准球形颗粒,具有一低电子密度的核心的外壳。
4,非极性部分可与其它脂类结合、成熟cm与cm残粒,并插入内外层,与非极性部分结合,lp(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lp(a)含有两类载脂蛋白,即apob100和apo(a),两者通过1至2个二硫键共价相连,若用还原剂巯基乙醇处理lp(a)时,apo(a)可从lp(a)的分子上脱落下来,成为不含脂质的一类糖蛋白,在纤溶系统多个环节发挥作用。hdl的结构是α螺旋区平行于脂蛋白颗粒表面,胸导管到血液。主要功能为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则藏于其内部。磷脂的极性部分可与蛋白质结合,脂类含量高达98%,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hdl2和hdl3。hdl1又称为hdlc。
2,使非水溶性的脂类固系在脂蛋白中对血浆脂蛋白的研究进展论文1500字
脂蛋白中脂质与蛋白质之间没有共价键结合,多数是通过脂质的非极性部分与蛋白质组分之间以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一般认为血浆脂蛋白都具有类似的结构,呈球状,在颗粒表面是极性分子,高电子密度是部分由磷脂极性头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外壳
6.如何用酶标仪进行bca蛋白定量
BCA蛋白定量和 Bradford法蛋白定量的区别:
1、Bradford法测得的主要是碱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BCA则没有选择性
2、BCA法蛋白浓度定量是二价铜离子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被蛋白质还原成一价铜离子(biuret reaction),一价铜离子和独特的BCA Solution A(含有BCA)相互作用产生敏感的颜色反应。两分子的BCA螯合一个铜离子,形成紫色的反应复合物。该水溶性的复合物在562nm处显示强烈的吸光性,吸光度和蛋白浓度在广泛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根据吸光值可以推算出蛋白浓度。
Bradford法蛋白定量是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引起染料最大吸收的改变,从465nm变为595nm,光吸收增加。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高的消光系数,因此大大提高了蛋白质测定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量为1μg蛋白。染料与蛋白质的结合是很迅速的过程,大约需2min,结合物的颜色在1h内是稳定的。一些阳离子,如K+,Na+,Mg2+,(NH 4 ) 2 SO 4,乙醇等物质不干扰测定,而大量的去污剂如TritonX100,SDS等严重干扰测定,少量的去污剂可通过用适当的对照而消除。由于染色法简单迅速,干扰物质少,灵敏度高,现已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7.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考马斯亮兰结合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法。本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干扰因素少的特点。
【原理】
考马斯亮兰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考马斯亮兰G-250 的最大光吸收峰在465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其最大吸收峰改变为595nm。考马斯亮兰G250-蛋白质定量测定的高敏性度。
在一定范围内,考马斯亮兰G250-蛋白质复合物呈青色。在595nm下,光密度与蛋白质 含量呈线性关系。故可以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操作】(常量法)
(一)标准曲线制备:
配制l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制备系列稀释液,其浓度分别为1000μg/ml,500μg/ml, 250μg/ml,125μg/ml ,62.5μg/ml和31.25μg/ml。
按下表操作:
摇匀,室温静置3分钟。在第一管为对照管,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取光密度。以各管光密度为纵座标,各标准样品浓度(μg/ml)作为横座标作图得标准曲线。
(二)未知样品测定:
取血清0.25ml直接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生理盐水至刻度,摇匀。(此法样品稀释200倍)。
取试管二只,按下表操作:
摇匀,静置3分钟,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亡波长595nm比色,读取光密度,查标准曲线,求得稀释样品蛋白质浓度。
【计算】
未知样品蛋白质浓度μg/ml=稀释样品浓度*稀释倍数
【优缺点】
(—)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灵敏;重复性好。
(二)显色迅速。约于2分钟内完成染料与蛋白质的结合。所现颜色至少在l小时内是稳定的。
(三)与改良Lowry氏法相比,干扰物质较少。
(四)当样品中存在较大量的十二烷磺酸钠(SDS)、TritonX-100等去垢剂时,显色反应会受到干扰。如样品缓冲液呈强碱性时也会影响显色,故必须预先处理样品。
(五)考马斯亮兰G250染液不宜久存,以1-2月为宜。
(六)微量法测定蛋白含量范围为1-10μg;常量法测以检测范围10-100/μg为宜。
【器材】
(一)试管l0支
(二)吸管10ml、l5ml、lml、O.1ml各1支。
(三)721分光光度法,普通比色杯4只。
【试剂】
(一)O.9%NaCl
(二)待测血清
(三)标准血清
(四)染液:考马斯亮兰G250 0.1克溶于0.5 m1 95%乙醇。再加入100m1 85%(W/V)磷酸。然后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此时溶液为0.0l%考马斯亮兰G250/4.7%(W/V)/乙醇/8.5%(W/V)磷酸]。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bca蛋白定量毕业论文(BCA测杂蛋白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