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会计发展趋势论文论点
20世纪中期,管理会计完成了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创新,使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的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1、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彼、知己,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求企业总体性的竞争战略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单位、各个环节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并将新兴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ABC、ABM、JIT、TQC和FMS等贯彻始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所有这些方法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正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和“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
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现代管理会计不只要求估算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设计、制造和营销成本),同时还要求估算产品消费者(用户)的成本(产品的使用成本,如汽车制造商在产品出售以后,还要追踪了解汽车的油耗和维修、处置成本等)。可见它超出传统的只从产品的生产企业看成本问题,而扩展到同时从产品的使用者看成本问题,实现了成本的企业观向社会观转变。
这样做,既能有助于通过对产品生产者成本与使用者成本消长关系的综合判断,还能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入”与“向外扩展”并举从另一个角度的体现。
3、从“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eosting)和同它密切联系的‘Kaizen(日本词汇,意为“持续不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成本计算法“看,目标成本计算法是根据市场导向来制定产品成本目标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先根据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确定一个能够让顾客接受的营销价格,作为目标售价,然后,以目标售价为基础,扣除企业要求达到的目标利润,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是强调应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设计这些产品投产前的前期阶段上,依次为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制定成本目标。
如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目标不能实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目标利润不能实现,管理当局就应重新审视这一产品生产的可行性。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如果从总体上还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原定的生产方案就应被更可行的生产方案所取代。
如原有的生产方案通过”基准衡量“(Benchmark)(同企业内、外最先进业绩基准进行对比),认定在某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控。则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部门要联合攻关,实施”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
VE通过对产品功能(function)与成本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research),寻求得到一个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cost reductionprogram),它既能实现提供的产品的功能(Function)即可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把它生产出来,以达到外界的顾客满意与企业的成本目标相一致。与目标成本计算法密切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目标成本计算程序所确定成本目标,进一步具体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直至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体执行人员,促进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不断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使整个生产经营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以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目标的顺利和超额实现。
可见,上述“目标成本计算法”与“Kaizen成本计算法”相结合的整个程序,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二、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从应用的指标看,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
所以,财务会计应用的指标,基本上是历史性的、滞后性的指标(Lagging indicators),而管理会计为了协助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用的指标必须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指标(leading indictors)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职能。较具体地说,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中,领导者竞争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具体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战略制定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6es、threats、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都是关系到企业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前导性分析。
在目标成本计算法中的目标售价与目标成本,业绩评价中的“基准衡量”(Benchmark)也是这样。与宏观管理会计中的社会折现率、外部性(extemalities)问题的计量,以及国际管理会计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别税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风险报酬率等,都是属于前导性指标,都是用于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发挥重要作用。
三、计量方式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从计量的方式看,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不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将“货。
2.管理会计发展趋势论文论点
20世纪中期,管理会计完成了从执行性管理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的转变后,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创新,使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的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1、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彼、知己,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思考,进而据以进行竞争战略制定和实施。
为使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得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要求企业总体性的竞争战略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单位、各个环节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并将新兴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ABC、ABM、JIT、TQC和FMS等贯彻始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所有这些方法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正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和“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
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 cycle costing),现代管理会计不只要求估算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设计、制造和营销成本),同时还要求估算产品消费者(用户)的成本(产品的使用成本,如汽车制造商在产品出售以后,还要追踪了解汽车的油耗和维修、处置成本等)。可见它超出传统的只从产品的生产企业看成本问题,而扩展到同时从产品的使用者看成本问题,实现了成本的企业观向社会观转变。
这样做,既能有助于通过对产品生产者成本与使用者成本消长关系的综合判断,还能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入”与“向外扩展”并举从另一个角度的体现。
3、从“目标成本计算”(target eosting)和同它密切联系的‘Kaizen(日本词汇,意为“持续不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成本计算法“看,目标成本计算法是根据市场导向来制定产品成本目标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先根据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确定一个能够让顾客接受的营销价格,作为目标售价,然后,以目标售价为基础,扣除企业要求达到的目标利润,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核心,是强调应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设计这些产品投产前的前期阶段上,依次为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制定成本目标。
如发现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目标不能实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目标利润不能实现,管理当局就应重新审视这一产品生产的可行性。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如果从总体上还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原定的生产方案就应被更可行的生产方案所取代。
如原有的生产方案通过”基准衡量“(Benchmark)(同企业内、外最先进业绩基准进行对比),认定在某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控。则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部门要联合攻关,实施”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
VE通过对产品功能(function)与成本相互关系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research),寻求得到一个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cost reductionprogram),它既能实现提供的产品的功能(Function)即可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把它生产出来,以达到外界的顾客满意与企业的成本目标相一致。与目标成本计算法密切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目标成本计算程序所确定成本目标,进一步具体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直至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具体执行人员,促进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不断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使整个生产经营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以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目标的顺利和超额实现。
可见,上述“目标成本计算法”与“Kaizen成本计算法”相结合的整个程序,也是现代管理会计研究内容“对内深化”与“向外扩展”并举的具体体现。二、应用的指标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 从应用的指标看,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
所以,财务会计应用的指标,基本上是历史性的、滞后性的指标(Lagging indicators),而管理会计为了协助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用的指标必须从滞后性向前导性指标(leading indictors)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职能。较具体地说,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中,领导者竞争战略思想的形成及具体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竞争战略制定前的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6es、threats、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都是关系到企业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前导性分析。
在目标成本计算法中的目标售价与目标成本,业绩评价中的“基准衡量”(Benchmark)也是这样。与宏观管理会计中的社会折现率、外部性(extemalities)问题的计量,以及国际管理会计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别税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风险报酬率等,都是属于前导性指标,都是用于协助企业管理人员筹划未来所发挥重要作用。
三、计量方式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 从计量的方式看,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不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将“货币计量”定于一。
3.简述管理会计的发展
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阶段,尚未把它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发展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围绕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理性思维观培育和技术方法应用这两个层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一、理性思维观的培育 战略管理会计与其说是一种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观念。
它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塑造人的理性思维观方面,能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1.外向型观念。
战术管理会计漠视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企业全方位竞争优势的形成。相反,在战略管理会计模式下,生产以满足外部顾客需要为中心;竞争以企业的内部条件为基础,着眼于形成在外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决策时既要考虑内部因素,更要考虑外部环境状况、市场占有率、客户的盈利水平等等。
这一切均要求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及时了解并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信息,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部环境,以求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2.战略优势观念。
战术管理会计视野狭隘,没有从战略上来考虑成本管理问题。战略管理会计则以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为参照物,积极寻求本企业的成本优势,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
有时为获得和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不惜牺牲短期利益。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有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三种方式。
企业高层决策者要把这种决定企业竞争地位、未来利润和市场价值的优势观念植根于自己的头脑中,时刻指导自己的决策。 3.整体观念。
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整体性。具体地讲,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内外环境是一个整体,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是一个整体,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是一个整体,人、财、物是一个整体。
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决策,只有牢固树立整体观念才能有助于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企业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性,减少内部职能失调。 要摒弃过去那种把控制仅仅停留在结果上的做法,真正通过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的有机结合,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联系起来,达成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4.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但不要损害后代满足他们自身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是财富的保值性和利益的整体性。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升级,企业领导必须从国有企业亏损、破产、倒闭的现实命运中吸取教训,认真领会并充分利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决策行动,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管理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其长期价值最大化目标、以人为本、注重智力投资的管理理念、过程评价和非财务评价相结合的战略业绩评价方法等均包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帮助企业领导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良好工具。 5.以人为本的观念。
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激励人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因此,为适应这一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知识和科技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深入研究和把握本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思想动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做到人尽其才。
6.不断改进的观念。知识型企业取得成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顾客的满意程度、技术领先水平和产品品质(包括优良的制造和优质的售后服务)等,而且这些因素是经常变动的。
中国人世后,市场更加开放,竞争对手剧增,竞争升级将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更新观念,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统一、迅速的应变策略。 二、技术方法的应用 1.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战略三角”,制定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期发展方向和应该达到的各项目标。在制定战略目标时,企业应首先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于劣势,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切实加以改进,对短期内不可避免的应努力通过其他办法予以弥补;其次,对顾客状况进行研究,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跟踪市场的消费动态,研究顾客偏好及发展趋势等;再次,研究竞争对手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对手拥有的资源、产品结构、价值链构成、市场占有及开发状况、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状况、战略目标以及合作伙伴等。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本企业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以目前所处的竞争地位为起点,注意吸取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本着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制定本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依据这一目标再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包括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资金的融通和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以及市场的占有和开拓等,以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2,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管理。对于处在开放与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来说,拓宽成本管理范围、分析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有助于明确自己的成本水平,。
4.求 浅谈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 毕业论文一篇
浅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论文编号:KJ029 字数:13782,页数:17
摘 要
内部控制源远流长,至今人们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内部控制”更多是在会计学、审计学领域中被使用,我们经常引用的内部控制概念也都是来自于会计、审计领域的研究成果;而在管理学中更多使用的是“管理控制” ;在经济学中则更多使用的是“企业控制”或“公司治理” 。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从三个部分来说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一章阐述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含义及内容,讲解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企业内部控制包含的要素,简要归纳了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至今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引阶段,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管理内部控制和会计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两分论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阶段以及90年代以后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其中,美国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应用。
第二章阐述了我国企业现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内部控制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总结现实中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分析的侧重点不同,本文选取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破产事件为典型案例,分析侧重于对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责任、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反思。
第三章完阐述了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以“约束+ 激励”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站在我国企业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公司的整体层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力求将内部控制的各要素融入到公司的主要经营环节之中。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经营、原则、基本要素
大纲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含义及内容 1
二、我国企业现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要性和目标原则 9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宋建波 著,《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
2.柴磊:《企业内部控制实务》,黄河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张文贤孙琳:《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
4.张立伟:《简析内部控制》,《经济师》,2001年第5期
5.王吉张敏:《我国内部控制现状探析》,《经济师》,2006年第8期
6.王展翔:《加拿大COC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述评》,《商业研究》,2005第1期(总第309期)
7.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Executive Summary
http://
谢涤宇:《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的启示》,《中国内部审计》,2006
8. 谢涤宇:《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的启示》,《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5期
以上回答来自:
5.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原发布者:在行传媒
浅析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摘要: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有其完整的学科体系,但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中并非相互独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管理各环节中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二者概念及本质的分析,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从该角度分析出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即围绕价值提升的本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融合以及理论、实践、技术等的融合。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发展趋势一、基本概念的界定1.管理会计的概念要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要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加以界定,这也是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论题。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更好与其他学科进行区分,进而构建出一个富有逻辑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对管理会计在原来定义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界定:“管理会计是为改进企业计量、规划设计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以提供价值增值的持续过程,并通过此过程指导企业的激励、控制等管理行为,以期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对于管理会计的本质,国内相关学者的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信息决定论”和“管理活动论”,其中余绪缨、李天民、余恕莲、吴革等教授为信息系统论者。他们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日常和预期经济活动
6.求一篇会计论文
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思考 -------------------------------------------------------------------------------- 提要 管理会计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危机,也存在好的发展前景。本文试从分析管理会计的现状入手,展望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我国在推广应用管理会计方面先后经历了宣传介绍、吸收消化和改革创新三个阶段。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界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我国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同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可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近年来既遭遇到很大的挑战与危机,也存在着极好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本文拟对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现状,以及我国今后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会计学术界对西方的管理会计进行了大量的引进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会计理论工作者曾对西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借鉴和应用意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渐受到冷遇。
其表现如下: (一)学术研究兴趣不高。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会计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论文与前者相比所占比重很小。
据对我国会计界最高研究水平的《会计研究》杂志所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10余年间,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学术性文章中,涉及财务会计领域的论文约为465篇,而涉及管理会计及成本会计的论文约为71篇,后者只约占前者的15%。另一方面,从过去10余年间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来看,专门以管理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
如果再从会计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看,将管理会计领域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也同样寥寥无几。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管理会计研究在我国已明显不受重视,这无疑是中国近年来管理会计研究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和学科体系不规范。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整和学科体系不规范也是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停滞不前的原因。
首先,管理会计理论的体系存在重大缺陷:第一,它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了现金流动论、价值差量论、总资金运动论等不同的观点。第二,由于研究对象模糊,也导致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不明确。
第三,目标不明确,它是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还是提高经济效益,或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无统一、明确的说法。其次,管理会计的学科体系支离破碎,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甚至出现支解管理会计的情况。
(三)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约有30余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
这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或财务负责人观念陈旧,只重视事后的算账、报账工作,不重视管理会计;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等在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从总体来讲,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有限。根据调查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就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得到的回答基本上也与上述结论相同。
一些总会计师认为,现行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知识点不少,但企业可以实际应用的却有限,他们极力主张,我国的管理会计教科书中应包括我国一些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以便于会计人员借鉴和操作。 (四)现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急需总结和提高。
我国自7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一些企业已具有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50年代初期开展的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60年代开展的厂内计划价格、资金分级管理,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首钢的包、保、核,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等。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上看,我国一些企业过去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介绍,主要是以实务人员为主介绍基本情况的较多,由于没有学术界的参与,其经验难以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从而难以将其经验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而学术界虽然具有理论研究。
7.求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怎么
现代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管理科学已经向着管理艺术方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将用远景、授权、宽容、沟通等手段让员工满意,给员工一种信任,实行员工自我管理。进入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未来企业组织越来越网络化、扁平化、多元化和全球化,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必将在管理目标、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雇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制度。
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践。当前,由于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和轻程序、轻理性的中国文化的积淀,依靠人治的方法和非理性的管理意识,在中小企业中依然很普遍。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和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体系与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联的,具有独特的个性。而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其他企业最难以复制、模仿的管理,因此,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创造竞争优势就成为竞争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完善,中国的成功入世,面对激烈的企业竞争和人才竞争,占我国全部企业48。 5%的资产,承担69。
7%的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地规范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
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市场承受能力强、活力充沛、适应性强、灵活性高;但同时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资源拥有量有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少,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素质和企业员工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等劣势。
因此,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笔者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探讨符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以便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提高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拥有不断创新的活力,保证其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最终赢得市场的认可。
二、研究背景人力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它是把人力看作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重要资源的一门学科。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它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在这些理论的推动下,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上也突飞猛进,其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这是世界各国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
目前,西方各国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进入了对人本管理的阶段,即在确立“以人为中心”基础上,通过对人才的选拔,职工培训,工作激励等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它们的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接下。
8.关于管理会计的毕业论文怎么命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2、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3、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4、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改革路径研究5、责任会计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6、责任会计与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7、标杆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8、基于价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9、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10、组织结构变迁与管理会计发展11、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研究12、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13、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研究14、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研究15、关于ABC控制法研究16、责任会计研究17、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18、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探讨19、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20、试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21、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22、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的难点及解决方案23、环境成本核算问题研究24、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若干问题探讨25、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展望毕业论文(管理会计发展趋势论文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