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方向毕业论文(环评方面论文如何写)

1.环评方面论文如何写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作者:罗晓

ISBN:10位〔7802096596〕 13位〔9787802096592〕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28.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合近年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规划内容。基于对国内外现有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框架和评价方法。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第二章,文献回顾和评价内容的确定;第三章、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框架的建立;第五章至第八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啊;第九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本书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员以及政府人员、城市规划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罗晓,2006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现任教于河北科技大学,主讲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CAD等多门课程,同时兼职南开大学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曾作为副主编参与《工程CAD技术及应用》、《水处理工程CAD技术应用及实例》《环境工程CAD技术应用及实例》等多部科技图书的编写。目前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编辑本段]目录

1 引言

2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3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分析

4 城市交通的环境影响分析

5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空气质量影响评价方法

6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噪声与振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7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生态与影响评价方法

8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方法

9 评价案例

……

2.环评方面论文如何写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作者:罗晓 ISBN:10位〔7802096596〕 13位〔9787802096592〕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28.00 元[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结合近年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规划内容。基于对国内外现有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框架和评价方法。

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第二章,文献回顾和评价内容的确定;第三章、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框架的建立;第五章至第八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啊;第九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本书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员以及政府人员、城市规划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罗晓,2006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现任教于河北科技大学,主讲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CAD等多门课程,同时兼职南开大学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曾作为副主编参与《工程CAD技术及应用》、《水处理工程CAD技术应用及实例》《环境工程CAD技术应用及实例》等多部科技图书的编写。

目前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编辑本段]目录 1 引言 2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3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分析 4 城市交通的环境影响分析 5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空气质量影响评价方法 6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噪声与振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7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生态与影响评价方法 8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方法 9 评价案例 ……。

3.急

环境影响报告书 1 前言 12 编制依据 22.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 22.2 评价依据 22.3 评价工作原则 22.4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22.5 评价因子确定 22.6 评价范围 22.7 评价标准 22.8 评价工作重点 22.9 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 22.10 评价技术路线 23 热电厂概况及工程分析 23.1 热电厂概况 23.2 工程分析 23.3 供热规划 23.4 工程特点及主要环保问题 24 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24.1 自然环境概况 24.2 社会环境概况 24.3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规划要求 24.4 盐城东南工业园区规划 24.5 盐东镇镇区规划 24.6 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 25 产业政策、清洁生产分析 25.1 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25.2 清洁生产分析 25.3 设备先进性分析 25.4 项目能耗指标分析 25.5 水务管理与节水措施 25.6 生产过程控制 26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26.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6.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6.3 煤尘起尘量估算与煤尘预测模式 27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27.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7.2 温排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3 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28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分析 28.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8.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29 声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29.1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9.2 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210 灰渣综合利用与影响分析 210.1 灰渣的产生情况及其分类 210.2 灰渣环境影响分析 211 生态及自然保护区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211.1 总则 211.2 工程概况 211.3 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211.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1.5 生态保护对策与措施 211.6 生态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 2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12.1 废污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212.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212.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21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 213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13.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13.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13.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13.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13.5 环保措施投资 214 污染物总量控制 214.1 国家及江苏省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 214.2 热电厂总量控制因子 214.3 热电厂总量控制的措施 214.4 总量控制的效果 215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15.1 项目环保投资估算 215.2 效益分析 216 公众参与 216.1 公众参与目的与组织形式 216.2 调查的方法 216.3 公众参与意见调查与统计结果 217 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 217.1 环境监测计划 217.2 环境管理制度 217.3 排污口设置 218 厂区绿化 218.1 厂区绿化的意义 218.2 厂区绿化植物的选择 219 结论与建议 219.1 结论 219.2 建议 220 附件 2 1 前言江苏省乡镇企业示范园区——东南纺织工业园区,以纺机、棉纺、织造、服装、染整为主体,正在形成花、纱、布、衣一条龙生产的纺织园。

目前园区企业有60多家,园区企业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随着进区企业增多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园区急需建设一座热电厂与之配套,实现热电联供。

江苏大宏集团根据自身生产现状与发展需要,在对东南工业园区热电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决定成立盐城市东南热电有限公司(简称东南公司,下同),投资建设3*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2*15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工程(简称热电工程,下同)。根据建设方前期调查,东南工业园区拟选厂址供热半径范围内,现有热用户27家,热负荷采暖期最大为117.5t/h,平均为88.5t/h,最小64t/h,非采暖期热负荷最大为104t/h,平均为75t/h,最小为50.5t/h,年平均为78.38t/h。

至2005年热负荷将达153t/h,至2010年热负荷达到176t/h。热负荷参数,压力为0.6-1.0MPa,温度为165-184℃。

东南公司热电工程投产后,东南工业园区将停运多台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的小工业锅炉,减少烟尘、SO2、NO2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提高东南工业园区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因此,东南公司热电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受东南公司委托,盐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该热电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依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意见和要求进行了现场踏勘,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和模式计算、分析,编制完成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盐城市不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范围内,本次评价将遵照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控制全厂SO2排放总量,使其符合地方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提出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并认真预测和分析工程完成后的环境影响情况,做好热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pages/paper_38257.htm 更多这方面相关的资料您可以再看看其他的合不合要求 /baidu?word=%BB%B7%BE%B3%D3%B0%CF%EC%B1%A8%B8%E6%CA%E9&tn=bds&cl=3&ct=2097152&si=。

4.紧急 求关于环保题材的毕业论文

呼唤战略环评 预防环境破坏从决策开始 决策失误:环境损害遗患无穷 新中国成立以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环保界的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决策失误。 由于诸多原因,上个世纪我国在制定重大经济决策时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决策可能产生环境后果,以致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至今遗患无穷: ——在“以粮为纲”的思想影响下,全国性的毁林开荒、毁草垦田、围湖造田一浪高过一浪,结果引发了水土流失、湖泊萎缩、草地沙化、洪水泛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资源开发政策,乱采乱挖之风到处蔓延,在大量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80年代末制定的支持乡镇企业政策,致使包括“十五小”企业在内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对水环境的污染尤其触目惊心,江南一些水乡出现了“家住江边买水喝”的尴尬…… 这些环境损害一经发生,要恢复和逆转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迫使我们不得不投巨资还历史欠帐:实施“三湖三河”等重点环境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退耕还牧、关闭小厂小矿等。以关停耗能高、污染重的“十五小”为例,仅1996年一年就关停了65000多家小企业,有些地方到今天还关而不死,死而复燃。历史教训说明,政策、规划和计划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宏观性、累积性、长期潜在性等特点,如果在决策时不考虑环境问题,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计划和规划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日前举行的中加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一致呼吁:应在目前实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称项目环评)的基础上,尽快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 战略环评:预防环境破坏从决策开始 据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陈复介绍,战略环评是指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它是为了针对项目环评的缺陷而提出的。项目环评自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并实施以来,在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不足也日益明显:建设项目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因此项目环评只能做修补性的努力;对单个项目的认可或否决,并不能影响最初的决策和布局。而环境问题在人们着手制定政策、规划和计划时就已经潜在地产生了。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把环评应用扩展到规划层次;80年代初期,又将环评提高到政策层次。到80年代末,战略环评开始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接受。加拿大在1990年以《内阁指令》的形式,要求政府各部门在战略层次考虑环境因素,进行严格的环评,并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评价局;在美国,环保、能源、住房与城市发展、交通及林业等部门都积极参与战略环评,20世纪80年代仅环保局平均每年完成约40项战略环评。 我国应尽快实施战略环评 我国的项目环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已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2000年环评执行率达到93.6%,在控制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心芳指出,现行的建设项目环评难以在宏观决策中发挥作用,无法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累计影响、间接影响和诱导影响。要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必须实行战略环评,防止重大决策失误和环境破坏。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战略环评的探索。如天津市针对污水资源化政策进行了战略环评,兰州市和济南市分别开展了西固区区域开发和舜耕社区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坦认为,战略环评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计划,体现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将战略环评充分纳入到战略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去;尽可能在战略制定的早期阶段进行战略环评;充分考虑替代方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让公众广泛参与。 据悉,全国人大正在起草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战略环评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争论的焦点。“‘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任务更加艰巨。”国家环保总局监督司司长祝兴祥认为,“‘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实施战略环评是防止决策失误、把环保纳入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该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进行战略环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关于环保的论文 急

不得不告你,这里的确很多:/data/huanbao/ 以下是一例: 呼唤战略环评 预防环境破坏从决策开始 决策失误:环境损害遗患无穷 新中国成立以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环保界的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决策失误。

由于诸多原因,上个世纪我国在制定重大经济决策时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决策可能产生环境后果,以致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引发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至今遗患无穷: ——在“以粮为纲”的思想影响下,全国性的毁林开荒、毁草垦田、围湖造田一浪高过一浪,结果引发了水土流失、湖泊萎缩、草地沙化、洪水泛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资源开发政策,乱采乱挖之风到处蔓延,在大量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80年代末制定的支持乡镇企业政策,致使包括“十五小”企业在内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对水环境的污染尤其触目惊心,江南一些水乡出现了“家住江边买水喝”的尴尬…… 这些环境损害一经发生,要恢复和逆转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迫使我们不得不投巨资还历史欠帐:实施“三湖三河”等重点环境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退耕还牧、关闭小厂小矿等。以关停耗能高、污染重的“十五小”为例,仅1996年一年就关停了65000多家小企业,有些地方到今天还关而不死,死而复燃。

历史教训说明,政策、规划和计划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宏观性、累积性、长期潜在性等特点,如果在决策时不考虑环境问题,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计划和规划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日前举行的中加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一致呼吁:应在目前实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称项目环评)的基础上,尽快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战略环评)。

战略环评:预防环境破坏从决策开始 据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陈复介绍,战略环评是指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它是为了针对项目环评的缺陷而提出的。

项目环评自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并实施以来,在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不足也日益明显:建设项目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因此项目环评只能做修补性的努力;对单个项目的认可或否决,并不能影响最初的决策和布局。而环境问题在人们着手制定政策、规划和计划时就已经潜在地产生了。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把环评应用扩展到规划层次;80年代初期,又将环评提高到政策层次。到80年代末,战略环评开始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接受。

加拿大在1990年以《内阁指令》的形式,要求政府各部门在战略层次考虑环境因素,进行严格的环评,并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评价局;在美国,环保、能源、住房与城市发展、交通及林业等部门都积极参与战略环评,20世纪80年代仅环保局平均每年完成约40项战略环评。 我国应尽快实施战略环评 我国的项目环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已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2000年环评执行率达到93.6%,在控制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心芳指出,现行的建设项目环评难以在宏观决策中发挥作用,无法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累计影响、间接影响和诱导影响。要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必须实行战略环评,防止重大决策失误和环境破坏。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战略环评的探索。如天津市针对污水资源化政策进行了战略环评,兰州市和济南市分别开展了西固区区域开发和舜耕社区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坦认为,战略环评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计划,体现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将战略环评充分纳入到战略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去;尽可能在战略制定的早期阶段进行战略环评;充分考虑替代方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让公众广泛参与。 据悉,全国人大正在起草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战略环评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争论的焦点。

“‘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任务更加艰巨。”国家环保总局监督司司长祝兴祥认为,“‘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实施战略环评是防止决策失误、把环保纳入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应该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进行战略环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6.关于环保论文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

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

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

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

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

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

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

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

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

7.关于环保论文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

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

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

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

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

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

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

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

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

8.关于环境问题的论文

环境质量恶化的特点 目前 ,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管理对象是对水环境与大气环境 的管理。

水 、气是生命之源 ,这二者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质量恶化具有不可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

昆明滇池和淮河水质恶化投人巨资,治理效果不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环保专家叹息 ,淮河流域小造纸产值累计不过 亿元 ,而治理其带来的污染需要 亿元的投人 ,达到生态功能水标准还要 年的时间 这个事实证明 ,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路,是一条死 “胡同” ,是得不偿失 、后患无穷的愚蠢做法。

鉴于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整理提供 以上特点和原因,环境管理超前执法 ,超前管理很有必要。面对水资源逐渐枯竭 ,人类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要量快速加大 的严峻形式,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现超前管理 ,把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限制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 ,为超前管理提供思想保障 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用辩正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来认识发展 ,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 的关系 ,注重整体利益 ,长远利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认为 ,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有 目标、方向、过程、结果。科学发展的方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科学发展的 目标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目标 ,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 的过程 ,科学发展结果是符合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结果。

那种为谋财而不惜害命,为 了个人和局部发展而不惜危害整体 ,为眼前发展而不惜危害长远发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 ,也违背人民的利益 ,也是片面强调发展造成的恶果。正 由于这种思想泛滥给环境造成 了严重污染 ,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严重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整理提供阻力。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管理 中的重要位置 ,理顺环境管理体制 ,为超前管理创造体制保障 自 年 《环境宣言》开始 ,许多国家都把环境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职能 ,并在宪法里做出规定。我国也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在宪法里也做出了相应规定。

党中央也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各地党政要一把手亲 自抓负总责。但是 ,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的管理体制与行使国家职能 ,实现超前管理目标还不相适应。

为强化环境管理的国家职能 ,实现超前管理 ,首先应该摆正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级别。许多地方为强化公安工作 ,由地方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 ,环境保护部门也可以借鉴这个做法。

这样可 以提升管理级别 ,树立超前管理权威 ,对环境保护相关机构能起到有效协调作用。其次 ,环境保护系统要以 国家管理为主 ,地方积极配合的管理方式 ,管理权应集中在 中央 ,集中在部门 ,包括人员编制、财政、经费 、干部配备等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能保证环保经费的落实 ,保证人员素质 ,防止素质低下、机构膨胀、地方领导的不 当干预等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因为要行使国家 的管理职能 ,对地方的盲 目发展 ,片面发展 ,形成制约 ,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 目进行限制 ,难免与地方的眼前利益发生矛盾。 目前 ,我们的管理体制是环保部门干部以地方管理为主 ,经费由地方划拨。

这样就很难形成制约。其三 ,环境管理权要相对集 中。

集中到环保部门来 ,防止其它部门为 了部门利益或地方保护主义与环保部 门争权争利,影响对环境的管理。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 ,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为超前管理创造制度保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规 ,加强对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整理提供权力运行的监督。

要实现法大于权 ,制约权的立祛 目标。在立法过程中要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立法原则 ,在赋予权利的同时 ,明确相应义务 ,对不承担义务造成危害的权力人 ,应追究相应责任。

特别要加强对环境执法权的监督,要引人公众监督机制 ,环境权为公众所有 ,全人类共有 ,环境遭到破坏任何人都有追究权。其次 ,严格对立法权的监督 ,规范立法行为。

以防止为部门立法 ,为部门争权 的现象。再次 ,排污收费制度及相关的经济处罚制度要严格、规范、完善 ,与立法 目的相吻合。

为何各地环境保护方面 出现守法成本高 ,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排污收费的立法 目的是用经济手段来促使污染企业治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应该高于治理成本。

可执行情况相反 ,不少 污染企业都在违法排污 ,长期 以来 ,只缴费 ,不治理。这些现象的存在 ,有地方保护的原因 ,也有法律上的缺陷,应该加以完善。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为超前管理提供基础保障环境管理要想实现超前管理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做到科学监测 ,准确预报。环境监测工作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是环境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环境保护部门每年都应向本级政府呈报本地区 的 《环境质量报告书》 。 这个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 ,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现。

9.《环保与未来》论文(500字)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

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

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

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

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

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

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

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

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

环评方向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环评方向毕业论文(环评方面论文如何写)

资讯

包装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包装设计的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包装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内容包括包装设计的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提纲噢大神们帮帮忙,包装毕业设计论文,关于现在包装设计中汉字元素的应用论文提纲。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标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

资讯

外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阅读(6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外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临床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怎么写,急求一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怎么写。选题 1.选题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 只有考虑主、客观条

资讯

骨科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骨科护理论文)

阅读(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骨科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内容包括骨科论文:请问哪里有骨科论文,骨科护理论文,骨科医学论文的,骨科护理论文,谁有医学系护理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外伤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手外伤 手外伤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关节、

资讯

上海超市毕业设计论文(求一篇超市管理系统论文)

阅读(5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上海超市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超市管理系统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求一篇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毕业设计加论文,我心目中的XX超市论文。:学校超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摘要.……I ABSTRACT..……,…… 111第1章绪论1.1

资讯

测试技术毕业论文模板(工程测量技术论文)

阅读(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测试技术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工程测量技术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怎么选题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的毕业论文。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中国学术期刊网工程测量论文对高

资讯

银行在售理财产品毕业论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论文)

阅读(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银行在售理财产品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论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论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差异化营销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论文我写的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分析,偏营销,读的是金融,。商业银

资讯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摘要(汽车专业的毕业论文的摘要怎么写)

阅读(7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汽车专业毕业论文摘要,内容包括汽车专业的毕业论文的摘要怎么写,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汽车性能论文摘要。捷达汽车电器实验台设计 摘要:依据都市先锋(捷达王GrX)的车身电器设计一个实验台,此实验台可以模拟电源及起动系、照明系

资讯

毕业论文的一般文本形式(一般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阅读(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一般文本形式,内容包括一般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毕业论文文本格式,毕业论文的几种形式。论文是指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的格式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以毕业论文为例,分

资讯

包装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包装设计的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

阅读(6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包装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内容包括包装设计的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提纲噢大神们帮帮忙,包装毕业设计论文,关于现在包装设计中汉字元素的应用论文提纲。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标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

资讯

外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阅读(6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外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临床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怎么写,急求一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生的毕业论文怎么写。选题 1.选题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 只有考虑主、客观条

资讯

骨科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骨科护理论文)

阅读(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骨科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内容包括骨科论文:请问哪里有骨科论文,骨科护理论文,骨科医学论文的,骨科护理论文,谁有医学系护理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外伤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手外伤 手外伤多为综合伤,常同时伴有皮肤、骨、关节、

资讯

毕业论文超字数了(毕业学长,说说论文字数多少就够了)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超字数了,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超过规定字数是什么后果,毕业论文的字数可以超出吗,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可以超过10000字吗。一般3-5万字之间,文学一般是三万字,理科相以应的多点,所有硕士论文都是要过论文检测的,比对的是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