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就业问题 议论文1500字以上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逐步呈现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由一国向全球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生活领域扩展的趋势。美国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造成中国经济及其他领域面临严峻形势。而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一、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
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
3、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
2.大学生就业的论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 :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关键词: 不可 忽视 细节 礼仪 心理 大学生 就业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
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
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
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
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
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
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
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
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
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达到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
如果有能力的大学生因为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因为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
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理解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
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
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
3.大学生就业问题 议论文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逐步呈现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由一国向全球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生活领域扩展的趋势。
美国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造成中国经济及其他领域面临严峻形势。而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
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一、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
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
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3、从学生角度看: (1)“硬件”缺乏。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
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
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二、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虽说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伤害,其他国家都面临着一个经济衰退的问题,我们国家各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实体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
国家有充分的资金,充足的资源,可以抵挡金融危机带来的金融上的压力。甚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今天碰到的是 “从结构性失业走向充分就业、走到满意就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
主要表现在: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 (1)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这对社会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是个有力拉动;(2)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势必要有一些企业、一些人在这一轮的更新中被淘汰。
但是产业结。
4.大学生就业形势谈谈如何成功的就业的论文
生,很快面临着就业,在这个关头是最焦虑的。
一个大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小徐就表示不能再独善其身了,他说:“这几年人才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找工作更难了。” 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
机控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张坦言最近心情不好,“和朋友一起吃饭,大家都会聊金融危机的事,觉得找工作也跟这天气一样,一阵阵入秋的凉意。”他开玩笑说,他们这批“80后”还真是什么都遇上了,“80后”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毕业了工作没得分配,找工作又偏偏遇上全球性金融危机。
面对危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可是现在形势不利,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考上研究生,在学校里躲两年,也是一种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吧。
经管学院的小赵虽然只有大三,可她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了,暑假报了考研复习班,她说:“笨鸟先飞嘛,大一时荒废了高数,现在重新捡起来,相信这样的努力,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与小赵不同,小徐的应变措施就是争取考上。
5.大学生在校期间签劳动合同我是一个将要在13年7月毕业的大学生,我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彼此都有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根据法律规定,应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6.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大学生就业浅谈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
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
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一、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了解职业个性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
7.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1.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 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 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 、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 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 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
二低是指:低就业率,即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 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 ,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 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即女大学生对自 就业的满意度较低,且有部分女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对她们是 大材小用,人才高消费”。 2.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着院校、专业、学历差别 首先是重点的名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差别。
一般而言,重点院 的女生就业率较非重点院校女生就业率高。其次是专业的差别。
一所院校师范专业女生就业率较非师范的女生就业率高;另外, 语专业的女生就业率高于其它专业,但市场营销等专业女生就业 大大低于男生。第三是学历层次的差别。
女研究生的就业率高且 业质量高。同一所院校,同一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比研究生要 ,而专科生要比本科生低,可见女专科生是“弱中之弱”。
另外,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女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存在着差别。
8.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告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总的分为以下两个大方面: —— 一、客观原因 —— 1.高校扩招,客观上加大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我国高校从1999 年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 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除高校扩招每年新产生大量的 毕业生即将就业外,还有大量往年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 2.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不畅和不及时 目前,政府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政策,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还 没有相关有效措施,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制,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 影响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 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迷茫,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 方面的帮助,但有关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和信息的滞后,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
—— 3.学校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随意,没有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水平和要求,开设了许 多社会热门专业,造成了高校专业重复设置,这造成了师资和结构性人才浪费,增加了 部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 4.部分单位、企业的用人观念还未转变,人才资源逐年增加,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大量 的人才。
但部分单位、企业还存在阻碍就业因素。例如:盲目追求求职者高学历以及证 书的多少;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女大学生,导致女大学生就业相对 较难;还有户口、编制等问题。
—— 二、主观原因 —— 有部分大学毕业生主观上存在一定的择业误区,影响和制约了自己的就业。主要表现有: —— 1.功利性强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更加关注现实、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个 人的选择,这就 导致了毕业生过分看重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片面追求舒适安逸,功利性较强,这些观念 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
—— 2.就业期望值过高,表现为求职择业时对自己和社会认识不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蜂。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众多的原因之中,大学连年扩招所造成的学生质量下降,高校师资力量不足是主要原 因之一, —— 以下我国大学扩招七年以来人数增加达到具体数字 —— 1998年,扩招前一年,大学招生107万。
1999年,扩招的头一年就多招了50万。而原本计划招30万。
2000年比上年扩招了60万人, 2001扩招了48万人, 2002年扩招了52万人, 2003年扩招了20万人, 2004年扩招了68万人, —— 由此可见,从1999年到2004年全国高校共扩招了27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338 万从1998年到2005年的七年里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年均增加22%,大大超过人口、经济 的增长速度。
大学生人数增加本来应该是好事。但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毕业生的 工资下降,。
对此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 一 大学生质量降低及就业难 —— 首先,比如原来录取的分数线是550分,现在降低到500分。
这样势必造成部分大学入 学学生的质量下降,甚至高于现在的大学生,其原因也是因为招生的人数少,百里挑一, 因而质量高。现在大家埋怨大学生质量下降,这肯定和扩招有关。
再者,培养一位大学老 师不是一两年能够做到的。少说也得五六年。
扩招以前大学的师资力量基本和招生人数是 匹配的现在忽然增加了许多学生,马上显得师资不够。所以扩招以后各大学偏普感觉师资 严重不足,再就是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如果也不变,导致了学生质量降低。
—— 二 大学师资质量下降 —— 我们再来看看大学扩招对大学本身的影响。首先高校的数目从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4 年的1731所,增加了709所。
建国以来50多年高校一共才一千零几所,而扩招后的六七年就 增加了700多所。这个成绩如果没有大学扩招是不可能的。
再看大学专职教师的人数,扩招 前的1998年是40.7万,到2004年达到了85.8万,增加了45.1万。六年的增加数超过了过去50 多年的累计数。
教师的质量总体上不好作判断。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最后来看就业。
扩招以前大学毕业生基本都能够找到工作,也没有强烈的供给不足的呼声。可以认为大体 上供求平衡。
扩招后的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所以有理由说不是供给 过度,而是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这里关系到大学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专业设置滞 ,教材陈腐,老师的知识更新太慢。
尤其在社会科学方面更为严重。大学教育也是应试教育 学生只会解题,不会发现问题。
—— 扩招造成问题解决之道 ——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政府对策 1.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通过评估等措施,从外部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各种高校分类、分层。增加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促进其健康、快 速发展。
—— 2.教育部、人事部、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 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也联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女大学生毕业就业签订合同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议论文1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