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谁可以帮我想想文学批评的论文怎么写,帮想几个有关文学批评论文
一、文学批评的意义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与内在融通。文学批评既是广义的文学接受现象的一部分和文学接受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它又是文学接受过程的深化与高级形态。
(一)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从文学批评与作家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具有规范、引 导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 批评家是通过具体作品的阅读研究进而认识、了解作家的;同 样,他也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品评、分析影响作家的创作。
由于批 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他往往站在比作家更高 的视点上,帮助作家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作品,提高文学创作的自 觉能力。批评家对作家的了解有时胜过作家本人,他能够深入作家 内心世界中潜意识与不自觉的层面,发现作家自我认识的盲点和被 遮蔽的东西。
批评家对作品深层意蕴的发掘也往往是作家未想到的 却又是富有启发性的,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评估也由于置放到更大的 文学系统中去考察而更显客观、中肯。因此,批评家对作家艺术潜 力的确认、创作道路的总结、发展方向的建议能够起一定的规范与 指导作用。
古罗马的著名批评家贺拉斯曾用磨刀石与钢刀比喻批评 家与作家的关系。他说:“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 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
我自己不写什么东西,但是我愿意指 示(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吸取丰富的材料, 从何处吸收养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 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② 这就是文学批评促进文学创作的功能。
在文学作品大规模机械复制的时代,作者与读者事实上是互相 隔绝的。也就是说,接受者大众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难以反馈给作 者,对他产生影响与压力。
文学批评则是社会反馈的主要和有效形 式之一,将作品所激起的读者反应与批评信息传递给作者。批评家 -------------------- ① 《批评的诸种概念》,lgljll文艺出版社新1988年版,第“页。
② ((~-51e》,《(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3页。 首先是一个普通读者,但他拥有的职业眼光和掌握的尺度又使他代 表着一定的读者群及其社会性共识。
而且,文学批评一般是以文本 的形式见诸媒体的,它既通向作者也为读者大众所知,它预计到读 者的反馈并常常以读者的代言人自居。这使文学批评通常具有公开 的对话性质与丰富的社会反馈内涵。
' (二)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 从文学批评与接受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可以帮助接受者深入 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 文学批评是加深接受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
文学作品是一种审 美的精神产品,它本身·具有的价值只有在消费、接受过程中才能得 以实现,也就是说作品首先要为读者所理解。一些艺术创新的作 品,一些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作品,一些超出读者阅读经验和高 出于读者审美能力的作品,一些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把握的古 代与外国作品,接受者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理解上的障碍。
这就需 要文学批评的中介,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艺术价 值。匈牙利文论家阿诺德·豪泽尔说:“没有中介者,纯粹独立的艺 术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然就是一种对艺术才能的神化。
艺术风 格越是发展,艺术作品新奇的成分就越是丰富,艺术消费者对作品 的接受就越是困难,这时就越需要中介者的参与和帮助。”(0批评 家以他的学识与经验,充当着文学接受的中介者角色。
, 文学批评还对接受者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起着塑造作用。批 评家常常通过推荐作品、确立经典,帮助读者选择阅读的作品。
古 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鱼龙混杂,读者往往先从介绍、评论 文章中获取关于作品的先期信息,然后决定是否值得阅读与阅读什 么。对于有害的作品与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文学批评也能起到预警 与防范的作用,提醒不良的倾向并指导正确的阅读。
鲁迅说: “有 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②批评家划分作品的等 ------------------- ① 《艺术社会学》。
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页。 ② 鲁迅:《准风月谈·关于翻译》, 《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年版,第297页。
级、指出作品的优劣,也就是在传播他的文学价值观念。读者的审 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一方面受作品的熏陶,另一方面也受文学批评 的引导与塑造。
把接受者大众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到经典文学作品的 水平、接受活动中艺术再创造的层次和批评家专业的眼光,这也是 文学批评担当的责任。 (三)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 从文学批评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通过作品的分析、评 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文学批评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时,必然要提 出一系列的概念+观点,在其背后则有一定的学说依据与理论支 撑。这些观点、理论既有艺术的、审美范畴的,也有文化价值观的 和意识形态方面的。
从后者来说,文学批。
2.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学批评论文
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我想先说两个故事.一个是有关田子方的事故。
子击(魏文侯的儿子)“遭田子方于道”而“下车伏谒”,田子方“不为礼”,两人间遂有一番“富贵者骄人乎”与“贫贱者骄人乎”的争论。田子方持“富贵者安敢骄人”说,说得振振有词:“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失其国家者,未闻有以国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哉!”这是公元前403年的事。
在《战国策;齐策四》中,也类似的故事,叫做“齐宣王见颜斶”。王要“斶前”,因为他是“人君”;斶要“王前”,因为“斶前为趋势,王前为趋士,与其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于是也有一番“王者贵乎”与“士贵乎”的争论。
颜斶的理由也很充分:“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说得齐宣王哑口无言,不得不吞下了这口窝囊气。
这是公元前三百多年的事。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特别重要。
在那个时候,士之为士,能保持自己的尊严与节操,而决不向权势者屈膝的大有其人,绝不只是一个田子方或一个颜斶。在田子方前百把年,齐国的大夫晏婴曾有铿锵之言:“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国无道,即衡命”;与颜斶差不多同时期而曾被齐宣王任用为卿的孟轲,也大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
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勿为也。一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
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因而,我以为那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即“士节”之高扬,正与“群雄争霸”有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批判过孔夫子,说他“待价而沽”(语本《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把自己变做可以买卖的商品。
其实,孔夫子的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因为群雄争霸,群雄都懂得得人才与得天下之间的关联,形成了人才的自由竞争的格局,士即知识分子才变得奇货可居。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卖与不卖,贱卖还是贵卖,主动权在他们自己手中,而且卖的也只是文韬武略,并非连人格尊严以至于亲娘老子也捆绑在一起卖。可见,那时倒是人才的“卖方市场”,于是遂有田子方“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哉”的潇洒自如,遂有颜斶“士贵乎,王者不贵”的斩钉截铁以及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的千古佳话。
秦汉之后的大一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天下人才尽收眼底,用与不用的主动权都在一统天下的权势者的手中。
“好钢用上刀口上”,人家不用,也就与废铁无异。你说“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安往而不得贫贱哉”,首先得担心的恰恰正是这个“安往”——想“纳履而去”都不得啊,还能翻得出如来佛的手心?你说“士贵乎,王者不贵”,却又与那个大环境中的事实相违,不仅会被人当疯子,说的人自己心里也不踏实。
人才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人才的“买方市场”,人才的“自由竞争”变成了人才的“市场垄断”,才有那么多“士”花尽了吃奶的力气往“仕途”上挤,至于做梦也想得到权势者的提拔和赏识,从权势者那边分得一杯剩余羹余汁的,即使权势者不要你下跪,也要像贾桂那样硬是跪下去了。秦汉之后也有士节高扬之时,但那只在大一统间隙的短暂的天下纷争与逐鹿之际;天下一统之时也有犯颜直谏之士和虚怀若谷之君,但那大多只与“士”和“君”的自身的素质相关,因而也只能是凤毛麟角。
就其大趋势而论,从秦汉到唐宋再到明清,可谓“士节日落”。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即“士节”的丧失,有论者将其归咎于“汉代大儒”叔孙通,是他“制订朝廷礼仪”,“为广大儒生设定”了“见了皇帝必需‘伏抑首’的套子”(周天:《董仲舒们的历史困境》);也有论者认为“此乃法家过”,因为“法家代表人物所制订的治国方略剥夺了后世广大士人保持自尊和节操的外部条件”(王学泰:《论士节》),其实,一旦人才的“卖方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人才的“自由竞争”成了“市场垄断”,甚至失去了“人才市场”而变成人才的“统一调配”,即使没有叔孙通“制订朝廷礼仪”,即使没有法家代表人物的“治国方略”,这“士节”也是扬不起来的。
顺便说说,思想开放与言论自由与否,和士节的高扬与衰落也基本一致。群雄纷争时言论自由思想开放,大一统后言论和思想都容易受到禁锢。
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恐怕就并非偶然。大一统的优越性在于一个“统”字:天下统一,没有战乱,社会方能稳定发展,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大一统的劣根性也在于一个“统”字:高度集权,统得太死,士节与思想都会受到遏制,这大概也叫一块硬币两个面罢,或可称之为历史的怪圈。
摆脱这个历史怪圈,乃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3.文学批评《家》的论文
我不是搞文的,但是对东坡甚是喜爱。
我觉得你可以找王水照的《苏轼评传》看看。不妨写写他在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吧,也可以顺便把他能够获得地位的原因和对文学界的影响加以分析,不知在你们专业里算不算是批评部分。
欧阳修曾在看到他的文章是惊叹:“当让出人头地(原话大概)”,而且还说今后多少年当无人再读他欧阳的作品,而苏轼的文章会大行于天下,结果野果如他所言,所以我觉得可以从苏轼文章的特点结合他人格的特点来写,我以为尤其应该考虑人格在其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我记得苏轼文集-书信部分中收录了一篇给张琥的书信,里面有他为文为学的主张,还有他的《答李端叔书》,也很有借鉴价值,再有可能就是宋史中对他的记载了,只想到这么多,希望能帮上忙~。
4.关于汉语言文学文学作品类的毕业论文怎样写
我和你一个专业,这是老师给我们讲的方法
文学论文写作过程(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三个环节各占1/3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1.选方向(写什么) 选择自己感兴趣和自身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 2.定题目(写什么) 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以有价值(即有新意)和能写好为标准,拟定具体的写作题目; 3.拟提纲(怎么写) 4.写初稿(怎么写) 5.修改直至定稿(怎么写好) 二、文学论文写作方向 (一)按文学研究基本领域划分 1.文学史方向; 2.文学批评方向; 3.文学理论方向。 (二)按文学构成要素划分(文学由作家、作品、受众和世界四要素互动构成) 1.作家研究 2.作品研究 3.接受研究(受众研究) 4.文学现象研究 (三)按文学研究视角划分 1.文学内部研究; 2.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 三、写好文学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1.回到文本; 大量阅读原始材料(作品和研究资料),珍视个人阅读感觉、印象和体验,从阅读、回味、思考中“发现问题”,寻找写作方向,拟定写作题目。 2.力求创新; 问题新(研究方向、内容); 视角、方法新(分析、论证); 观点新(论点)——最基本; 材料新(论据)。 3.注重理论。 理论是基础,是梯子,是提升论文水平的必要条件。 有了前人总结的理论,就有了高于他人的平台,就能见他人所不能见,从而打开思路,深入挖掘
5.关于苏轼的文学批评史论文我们文学批评史留了论文,3000字以上.平
批评史并非是以此来批评写作对象,而是客观的站在掌控着的地位看这个人或事件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你要写“关于苏轼的文学批评史论文”就要了解其一生的经历,挑选其广被人所知的和不被人所知的.既然是议论文就该想好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然后在结尾总结!我想版主知道世人对毛泽东的评价吧?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不着痕迹的流露在字里行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精神.至于你说的题目。
就要看你是的侧重点了,记得有篇高中文章讲的是苏轼三探那个什么会唱歌的石头。也是在对他前人的评判。
你可以一次为话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