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金融案例各位好
民间融资1500亿 在义乌,乃至丽水、温州、台州等地,人们对民间融资并不陌生,甚至相当热衷。
根据公开的资料,浙江的民间融资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从那时起,很多中小企业大都通过民间融资获得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的很少,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 在2006年,丽水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丽水企业自筹资金数量竟然是国内贷款数量的3倍还多。
“和民间借贷相比,银行的贷款利息虽然低一点,但各项手续费、接待费等加起来也低不了多少,审批时间也很长。而找几个熟悉的朋友,许诺以2分左右的月利,没几天几百万元就到账了”。
义乌一位做外贸的商人傅先生表示。 2006年,丽水的一位高级官员曾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到,丽水民间融资的规模曾达到175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估计,整个浙江省民间融资规模在1300亿—1500亿元左右。 金融掮客大行其道 “除了一般的生产用资金外,很多急需钱、信用不好的老板许诺的利息还是很高的,因为信用不好,他只能去找中间人,由中间人出面筹钱,于是也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专门以赚取利息差价为生。
”傅先生说。 在浙江义乌、东阳的一些街头,或者在当地的一些报纸上,不断会出现这样一些“牛皮癣”告示:“工程资金短缺、有急事需资金周转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139********。”傅先生说,这些告示中,有很多是带有诈骗性质的,但大部分是放高利贷的,其背后都有一些典当行支撑,甚至就是以放贷中介为业的金融掮客。
投资无门的选择 央行杭州市中心支行此前曾有一个测算,认为浙江的民间资本在7000亿—8000亿元。这部分资金,除了所谓的炒房团、炒煤团的传统投资外,都需要新的投资渠道。
在借给陌生人不放心的情况下,熟人或者看上去有一定实力保证的典当行就成了这部分资金去向的最佳渠道。 在有利息差可赚的背景下,一度也有银行贷款“曲线”进入这个市场。
“2000年以后,各家银行的业务员都发现,很多客户的个人消费信贷增长迅速,经过跟踪去向发现,有些人的贷款借给了别人以赚取利息差。”义乌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科一吴姓负责人表示,在中小企业主的生产贷款中,也有一部分进入了当地一些典当行的账户。
2.急需中小型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是案例
前言 在我们为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咨询顾问服务时,发现一个共通性:销售增长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事情,他们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促进销售的直接增长。
但是这些企业对销售方式的运用实在太简单、太粗放,往往他们认为是即时见效的方式,结果却损害了销售的持续性增长,最终形成了无法突破的销售瓶颈,企业束手无策,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我们认为,营销管理是销售工作的核心,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销售才能获得持续的增长。
这里我们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根据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情况,模拟出本篇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来说明如何通过营销管理来突破销售上的瓶颈,希望本案例可以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点实际的操作思路。 一、某企业背景简述 1、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从国有体制转制而来。
2、主营业务:食品、饮料。 3、年销售额:8000万元 二、该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 1、营销组织架构 (1) 职位设置:销售部经理、区域销售主管 (2) 职责权限:区域销售主管直接向营销总经理汇报工作,销售部经理对区域销售主管的工作以协调为主。
2、营销人员数量: (1) 市场人员:1人 (2) 销售主管:20人左右,分为三种情况:1人管辖一省,数人管辖一省,1人管辖数省。 3、营销管理制度: (1) 激励制度:销售员竞聘制,由参加竞聘的销售人员对目标市场、销售额目标、费用目标等提出自己的做法和充分的理由,获得通过后则可以上岗。
竞聘每年开展一次。 (2) 薪酬制度:基本底薪+提成制。
4、营销运营模式 (1) 以批发市场为市场重点,主要是利用批发市场的快速分销能力,使产品迅速渗透到广大的农村市场。 (2) 依靠经销商的力量占据市场,把做市场的责任完全交给经销商,企业销售业绩的好坏取决于经销商能力的高低和推广意愿的强弱。
(3) 销售主管从总部直接管理经销商,没有分支机构,多数是靠电话进行沟通,销售主管在市场一线的时间很少。 (4) 以低价位和返利刺激销售增长,主要是利用和领导品牌之间的价格优势来覆盖低端的农村市场。
5、市场竞争地位: (1) 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处于4、5位的水平,属于中档品牌,在同档次品牌中处于前列。 (2) 在批发市场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产品进入市场较早,依靠低价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3) 目前处于领导品牌和低档品牌的双重夹击,前者具有品牌优势和网络优势,后者具有价格优势,使该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尤其在销售淡季最为明显。 6、营销专业水平 (1) 营销人员采用竞聘制,销售主管有不少是从生产部门上来的,缺乏实际的销售经验,开发、管理市场的效率不高。
(2) 老销售人员基本是依靠多年来积累的业务经验开展工作,但是缺乏系统的销售方法,同时也有一定的惰性。 三、该企业营销管理的特点 1、营销组织架构简单 (1) 营销总部职能处于缺陷状态:规范化的营销管理流程并没有建立起来,诸如策略规划、战术制订、计划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区域管理、广告管理等许多职能都欠缺或者是没有明确的责权划分。
(2) 区域分支机构处于虚拟状态:该企业名义上都设立由各区域的销售主管,但销售主管平常多数时间都呆在总部,对各自管辖的区域采取的是虚拟控制方式,对经销商的管理基本是靠电话沟通。 2、对营销费用控制很严 (1) 销售主管底薪很少,全靠销售提成。
(2) 发货全部利用返程车,整个物流配送的时间基本在7-10天(自货款到帐之日起),运输费用较低。 (3) 销售主管可以灵活运用的销售费用较低。
(4) 不设立区域分支机构,以节约人员费用。 3、依靠经验进行推广 (1) 难以看到该企业对市场的系统分析,也难以看到整体的营销策略规划。
(2) 企业的销售计划基本都是依靠经验制定出来的,所以经常发生产销衔接的不平衡,造成断货或积压,影响销售的增长。 4、以低价为主要营销推广手段 (1) 两年来该企业主流产品的价格累计已下降了近50%,一方面是其自身的策略定位,另一方面则是领导品牌的降价压力。
(2) 缺乏成熟的营销模式,一是没有系统推广,二是对推广效果没有总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销售人员营销素质的低下。 四、该企业目前销售面临的问题 1、淡季销售处于两难境地 (1) 一难是领导品牌对该企业的打压。
领导品牌在强大的品牌和网络基础上,向跟随品牌施加降价压力,一是清理市场中的杂牌产品,二是向低端农村市场渗透。 (2) 二难是低档品牌的价格拦截。
低档品牌利用成本低形成的价格优势,专注于当地农村市场的推广,在地域细分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 该企业处于以上两类品牌的双重夹击之下,在品牌、网络、价格等三方面都没有优势,处于吃老本的状态,靠以前曾有的影响力以及经销商的力量进行销售,整体局面比较被动。
2、销售缺乏增长后劲 (1) 该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农村,因此其80%以上的销售额是来自于批发市场,但是批发市场的淡旺季差异日益加剧,并由此受到竞争品牌的双重夹击。 (2) 该企业销售的增长点主要在于对市场的深度开发,但是由于整体配套措施不足,使得企业的增长比较疲软。
3、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 (1) 该企业的销售业。
3.谁能给我列举两个成功使用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事例(我要用
第三方物流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 (一)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1,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 电子商务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
物流是“四流”中最为特殊和必不可少的一种,没有物流业的相随发展,会使电子商务的优势发挥受到巨大限制。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只有以此为支点,才能实现发展上的成功跳跃。
2,电子商务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将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高效的运行效率需要高效的物流运作与之相配套,第三方物流成为满足企业电子商务配送需求的首选;电子商务赋予第三方物流新的特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全球物流业带来新的变化,使现代第三方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的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个性化。
(二)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实施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 (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体现在: (1)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优势,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2)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3)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能更有效地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
(4)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系统调配,有利于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 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也存在某些缺点,主要有: 降低了客户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客户企业的公司战略信息有外泄的危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没办法提供某些满足客户企业个性化需要的物流服务。
这些缺点可以通过完善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和规制加以克服。 开展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大势所趋,是发展电子商务的一种需要。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以蓬勃发展,从CNNIC对互联网发展的历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网民数、上网企业数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主要有: (1)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随着我国加入WTO,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这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业务空间带来了良好机会。 (3)一些较为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有很多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可供我国物流业发展参考。
(4)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建设、物流装备水平发展迅速,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前,第三方物流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我国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非常分散,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偏低,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较低,未能为客户企业带来满意的物流服务,给第三方企业发展带来困难和威胁。
(2)物流人才供给不足,管理水平较低。 (3)我国加入WTO,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面临国外物流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这给我国刚刚起步的第三方物流业带来威胁。
(四)我国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基于上述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电子商务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主要有: (1)加快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必须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
(2)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发展第三方物流。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及对第三方物流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规模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对未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的自营物流部分则采取不鼓励或限制的措施。
(3)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企业,需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
我们应加大对外的交流力度,派人员到第三方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进行参观学习,掌握一些比较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聘请国外的物流专家到国内来进行技术指导和传授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 (4)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国家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是企业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又归结于人才的竞争。要缩短这个差距,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
因此,必须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脱产和非脱产教育,培养各层次的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还要充分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 总之,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并加速了第三方物流。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原有专业物流的优势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工具,大大地提高了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戈尔在全国拥有100余家分公司,经过01年到05年连续4年多对终端的治理整顿,门店数量从01年的3000多家精简至目前的近2000家。
据了解,目前雅戈尔80%销售都是通过自有的营销渠道完。
4.案例分析类的毕业论文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条例补充规定》
一、案例分析类论文写作规范
(一)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应符合如下条件:
1、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能揭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学原理;
2、真实性,案例必须是来自真实的审判过程;
3、完整性,保证所选取的案例情节完整, 信息全面。
(二)案例分析方法
1、法律关系分析法,即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的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适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
2、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即通过考察当事人的请求权主张,探求该请求权的法理基础,从而将小前提归入大前提,最终确定请求权是否能够得到支持的裁判结论。
(三)案例分析内容
案例分析类论文的基本结构应包括标题、案例、思考与分析三大部分。其中思考与分析部分可选取以下内容之一展开。
1、经验总结。针对案例材料,结合其中所涉及的理论要点,分析控、辩、审三方行为的得失。此类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由特定案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使撰写者和阅读者获得有益启发。
2、问题对策。如撰写者所选取的案例中包含悬而未决的问题,则可根据相关材料尝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方法或措施。此类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法。
3、问题反思。撰写者可以针对案例材料反映的问题或现象,展开对于现行制度、政策或措施等方面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完善或加强的方法和思路。此类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为立法、司法领域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二、调研报告类论文写作规范
(一)调研报告的选题
撰写调研报告,其选题首先应具备应用性,其次应使选题具有现实意义,最后选题还应具体可行。据此,调研报告选题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调研本地某一法律现象的状况,特征,原因及对策;
2、调研某一法律法规在本地的实施状况,效果,问题及对策;
3、调研本地某一具体执法、司法行为的状况,原因及对策等。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
开始调研工作之前,应首先设计调查方案,调查方案中应包括研究假设、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等事项。调查方案的设计可参考以下内容。
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调查的内容;
3、说明调查范围和方法、时间和地点、调查对象;
4、说明抽样方案;
5、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
(三)调查提纲和实施方案
开展调研之前,要制定调查提纲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调查提纲要详细具体,方便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1、保证实事求是;
2、注意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适用范围;
3、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四)调研方法
在确定调研主题后,撰稿人应结合调查对象、调研目的和范围,选取恰当可行的调查方法,以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开展。常见的调查方法包括:
1、典型调查法;
2、抽样调查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5、其他,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普查法等。
5.论文中怎样运用案例
您好, 相关范文: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技术进步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 内容提要: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往往来自国外技术转移和知识扩散,FDI已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大多数研究验证了FDI技术外溢假设。
本文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山东省技术进步的指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结合对资本存量的现有研究,测算出山东省的TFP。本文实证分析发现FDI对山东省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山东省对外资吸收能力较差,引资质量不高。
要充分发挥FDI的技术外溢效应须提高外资吸收能力,重视引资质量。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存量 全要素生产率 一 引 言 关于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较多,大致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验证FDI对东道国存在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
Caves(1974)选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在1966年制造业的行业横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得出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制造业中存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Kokko(1994)通过对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只有跨国公司采用的技术相对简单和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间的技术差距较小时,技术外溢效应才会比较明显。
廖杰(2003)以1984—199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技术进步率有一定关系,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整体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大。姚洋(1998)、何洁、许罗丹(1999)等的实证结果也支持外商企业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外溢假设。
二是把FDI作为投入变量纳入生产函数,认为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产生内生技术外溢和技术进步,从而成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Blomstromt和Kokko(1998)强调了FDI技术外溢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沈坤荣(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单位可以带来0、37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袁诚和陆挺(2006)从民营企业家的角度对FDI管理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是从东道国吸收能力及其构成要素的角度研究外商投资外溢效应,如人力资本(Borensztein et al.,1998; Xu,2000)、东道国企业自身研发水平(Griffith et al.,2000;Kinoshita,2000;Keller,2001)、贸易开放度(Holmes and Schmitz.2001)、东道国金融市场效率(Alfaro et al.,2000)等。 FDI作为物化型技术外溢(embodied spillover)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山东省实际利用FDI数据为样本并考虑其稳定性,借鉴对国内资本存量的已有研究,估算了山东省的资本存量并测算出山东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检验FDI对山东省的技术进步的作用。 二 理论模型 尽管目前学术界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的界定还有分歧。
但通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来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早已为学者使用。如舒元(1993)、王小鲁(2000)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了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郭庆旺、贾俊雪(2006)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拟采用索洛残差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假设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等于技术进步率。
为具体测算各要素的产出份额,现假定总量生产函数为两要素(劳动和资本)的C—D生产函数: (1) 其中 为现实产出, 为资本存量, 为劳动投入, 、分别为平均资本产出和劳动产出份额。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运用回归法来估计 和 ,对(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方程(2),其中 为误差项。
(3) 利用上式可以计算出 、,利用公式 可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A。其中 为经济产出总量年增长率, 为技术进步年增长率, 、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的年增长率。
得到技术进步率后,为考察技术进步与FDI间的关系以揭示FDI流入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现假定山东省技术进步与FDI间满足一元线性关系: (5) 其中:b表示FDI对山东省技术进步影响的大小, 表示t年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值。 三、数据选取与实证结果 1、资本存量 的选取: 测算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是由Goldsmith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基本公式为 , 、为 、年的实际资本存量, 为 年的投资, 为 年的折旧率。
本文拟采用 进行测算, 为 年的名义投资, 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山东只公布1991年以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本文用上海数据替代1991年前数据。初始资本存量的测算,学者间估算结果有很大差异,(见表1) : 表1:资本存量估算值 不含人力资本存量测算的对比 邹至庄 贺菊煌 王小鲁 唐志红 Hu和KhanP 张军、章元 资本存量(1952年不变价,亿元) 1030 679 1600 2490(1953年) 235.2 800 通过分析山东省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现二者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回归残差通过了ADF检验,说明山东省与全国数据间存有协整关系,资本存量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根据张军、章元的测算数据初步估算山东省1981年的资本存量为1098.12亿元。
折旧率 的估算,本文采用5%的折旧率。 2、变量FDI值和劳动投入L的选取: FDI时间序列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本科毕业论文中的企业案例(民间金融案例各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