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部队军校写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我08年从国防科大毕业的.当时的论文也是非常头疼.但是你不用担心,一般大四下就基本没有课用来准备写论文。而且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相应的导师,他会负责指导写的。如果你朋友基础不好的话就应当提前开始写,多收集资料,有的资料是只能向导师或者学院里的教员要的.写了以后多向导师请教,以便及时修改。关键是要有他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就行,不能照抄,那样过了也是中等.最后有一个答辩,是几个资深教员以及领导组成的评委进行检验,还会问你你所写论文中的问题以及相关问题.通过后就OK了,基本上都会过的,只是成绩是优秀还是良好还是中等就看你朋友的付出了.强调一点的是导言要有全英文翻译,绝对不能用金山快译等翻译软件省事.那样的话就OVER了,可以找英语好的人帮忙,特别是专有术语的翻译绝对不能有问题。最终,序言,重点内容,结语一定要用心。其他的就是凑字数.
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尊重导师,用心请教,搞好关系,切记.
希望他有个好成绩.
2.求 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的课程 2000字以上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军事思想全面通向真理开辟了发展道路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继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闪耀着普遍的真理光芒。
古代中国孙子兵学的产生,标志人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由悟性阶段进入了理性阶段,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约米尼等人军事思想为代表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近代欧洲。
它冲破中世纪的思想枷锁,开始用科学手段探讨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不过,欧洲近代军事科学相当程度上是借助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唯心论精神建立起来的,难免鱼龙混杂,真理与偏见并蓄。
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启始的第三次飞跃,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则代表了这次飞跃的最高成就。
(一)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古今中外的战争各不相同,但战争指导艺术的高低具有可比性。
一般说来,在力量上拥有一定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条件下赢得的胜利,虽然也来之不易;但战争艺术的最高荣誉,从来属于那些以弱胜强的统帅。西方历史上的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和拿破仑等人,都因此而摘取并获得了“战略之父”、“战争巨人”等桂冠和殊荣。
相比之下,毛泽东的战争艺术更为高明。第一,世界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将帅,大都是能赢得若干战役战斗,能赢得整个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却为数不多。
而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战斗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次,以往世界战史上的以弱胜强,基本上是总兵力对比上的以少胜多,武器装备上则相差无几。
毛泽东的战争艺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第三,毛泽东不但擅长运用战争指导艺术,而且善于从战争指导艺术的运用中提炼和升华出理论。
毛泽东军事论著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影响之广,在中外军事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之相比拟。近几十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毛泽东军事著作成为不少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军政要人的案头读物,被许多国家列为军事院校的研修课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毛泽东以前,中外众多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作出过各自的贡献。
但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难以找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的种种问题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又亲自从事勤奋而深入理论研究的人物。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挥百万大军的战略战役运筹,从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到速战速决的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战到建设国防现代化,从如何赢得战争到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个基本方面。
所有这些,毛泽东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直接经验和前人进行战争的间接经验,作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大厦。
毛泽东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其丰富性、系统性和真理性而言,都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程度。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较于其它各家军事理论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列宁主义军事学说的基础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主要是:①对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课题,第一次提供了科学答案。
如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开垦的理论领域,首创了全新的学说。
如军事辩证法。③把过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
如人民战争。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论预见,变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现实。
如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⑤在先哲们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不理想的问题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
如怎样建设一支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当代丰碑,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它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3.急需一篇1500字以军人的使命为话题的论文
他走了,不是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倒在了探索高科技战争的征途中。
2000年5月25日凌晨,秦皇岛军分区原参谋长赵维克在刚刚完成北京军区赋予的战役地形勘察保障任务后,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以身殉职。发病时,他的书桌上摊放着《高技术战争大词典》、《军事学术》等军事专著,微机中一篇军事论文已写了一半…… 在赵维克的遗物中,在他的亲人、战友们的叙说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共和国军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这是一本发黄的《外军军事学术》杂志,上面登载着赵维克撰写的学术文章《论外军进攻战役突然性及其特点》,文中对中东战争、两伊战争、马岛战争的起因、得失,以及情报、电子、供给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论证,为研究外军作战特点提供了依据。像这样发表在各种军事学术杂志和报刊上的论文还有几十篇,共150多万字,其中10多篇获得了学术奖。
他主编的《外军研究》,成为军校学员爱不释手的参考教材。作为共和国的新一代军人,赵维克居安思危,始终关注着世界军事风云的变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
“在维克火化那天,我把他最喜爱的《军队凝聚力原理》一书,放在他的身旁,随他而去了。”赵维克的妻子胡晶对我们说。
胡晶清楚地记得,这本书是维克在她休产假期间写成的。当时,部队给了维克半个月的假,让他回家照料。
谁知,维克却把她和孩子交给了老人照顾,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不分昼夜地写起书来。在这本书里,维克用心理学、社会学、数学定量的原理分析了凝聚力的特点和规律,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成为炙手可热的军事理论读物,被收入《中国军事文库》,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秦皇岛素有“夏都”之称,是外宾经常光顾的滨海城市。赵维克先后接待过菲律宾国防部长、埃及副总长、以色列国防军前助理副总长、俄罗斯边防总局局长等许多外军领导人。
他能用流利的英语、法语与客人交谈。他的英语达到了6级以上水平。
有人也许要问,赵维克又出书,又懂两门外语,他不是硕士也是学士吧?其实,赵维克1968年底入伍时,仅读了初中二年级。 赵维克的一位老领导回忆说:“维克的最大特点是爱学习、爱钻研。
他曾告诉我,他一生要掌握4门外语,要直接阅读世界各国的军事书籍,掌握最新的军事信息。”赵维克生前常说,没有文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作为新一代军人,要追赶世界军事科技潮流,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他每天晚下班一个小时进行学习,记外语单词,阅读理论文章,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家里的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的墙上,到处贴着要背记的外语单词。
维克的母亲捧着那本布满批注的《英汉词典》心痛地说:“维克每次从部队回北京看我,都要跑书店抱回来一摞书,全是外文的,垒在那儿,像码的砖垛似的……”在赵维克的遗物中,有南昌陆军指挥学院颁发的指挥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石家庄陆军学院颁发的军事指挥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中央党校颁发的政法专业本科毕业证书,还有厚厚的一摞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笔记。书柜中摆满各种书籍,光自费订阅的军事杂志就有15种,许多书籍和杂志都留有他的墨迹。
那3本毕业证书都是他自学获取的。 斯人已去,遗物犹在。
一篇篇论文、一本本笔记,记载着赵维克30余年的奋斗、拼搏和追求历程。位卑未敢忘忧国。
赵维克不是纸上谈兵的人,他把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军事本领全部用在做好军事谋略工作上,在军分区参谋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秦皇岛市作为沿海城市,战时容易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
赵维克经过深入调查,提出人民武装建设要遵循“着眼需要、因地制宜、专业对口、平战结合”的原则。他依托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型单位,组织成立了全省第一支民兵海上雷达侦测分队、民兵摩托化分队、民兵工程抢险分队和外语译报、计算机网络、气象报知、核生化检测、电子攻击、卫星通信等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开创了新时期民兵编组适应高技术战争的新路子,受到上级的称赞。
在赵维克的遗物中,一摞科技奖证书特别显眼。这是他立足民兵现有装备,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搞技术革新的真实记录。
他先后组织大家研制的“战备指挥系统”、“远程红外电子督哨系统”、“警戒管理电子系统”等12种新装备,在河北省军区科技练兵成果汇报会上做了展示,他的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军分区司令部的同志说:“北约野蛮轰炸南联盟时,赵维克了解到北约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石墨炸弹,给南联盟电力系统造成很大危害。
他很快提出了‘建立电力系统防石墨炸弹电动战多层屏蔽网’的设想,并让机关同志多次到科研机构收集资料,组织攻关。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向大家交代寻求地方协作单位研制防石墨炸弹的有关事宜,并反复叮嘱必须抓紧时间拿出攻关方案。”
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赵维克总是身先士卒,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1999年9月初,赵维克组织民兵雷达侦测分队在海上进行侦测巡航导弹演练时晕船呕吐,最后连胆汁都吐了出来,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守指挥岗位,直到演练结束。
“赵维克在与时间赛跑。他把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了事业。
4.急需一篇1500字以军人的使命为话题的论文
他走了,不是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倒在了探索高科技战争的征途中。
2000年5月25日凌晨,秦皇岛军分区原参谋长赵维克在刚刚完成北京军区赋予的战役地形勘察保障任务后,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以身殉职。发病时,他的书桌上摊放着《高技术战争大词典》、《军事学术》等军事专著,微机中一篇军事论文已写了一半…… 在赵维克的遗物中,在他的亲人、战友们的叙说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共和国军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这是一本发黄的《外军军事学术》杂志,上面登载着赵维克撰写的学术文章《论外军进攻战役突然性及其特点》,文中对中东战争、两伊战争、马岛战争的起因、得失,以及情报、电子、供给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论证,为研究外军作战特点提供了依据。像这样发表在各种军事学术杂志和报刊上的论文还有几十篇,共150多万字,其中10多篇获得了学术奖。
他主编的《外军研究》,成为军校学员爱不释手的参考教材。作为共和国的新一代军人,赵维克居安思危,始终关注着世界军事风云的变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
“在维克火化那天,我把他最喜爱的《军队凝聚力原理》一书,放在他的身旁,随他而去了。”赵维克的妻子胡晶对我们说。
胡晶清楚地记得,这本书是维克在她休产假期间写成的。当时,部队给了维克半个月的假,让他回家照料。
谁知,维克却把她和孩子交给了老人照顾,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不分昼夜地写起书来。在这本书里,维克用心理学、社会学、数学定量的原理分析了凝聚力的特点和规律,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成为炙手可热的军事理论读物,被收入《中国军事文库》,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秦皇岛素有“夏都”之称,是外宾经常光顾的滨海城市。赵维克先后接待过菲律宾国防部长、埃及副总长、以色列国防军前助理副总长、俄罗斯边防总局局长等许多外军领导人。
他能用流利的英语、法语与客人交谈。他的英语达到了6级以上水平。
有人也许要问,赵维克又出书,又懂两门外语,他不是硕士也是学士吧?其实,赵维克1968年底入伍时,仅读了初中二年级。 赵维克的一位老领导回忆说:“维克的最大特点是爱学习、爱钻研。
他曾告诉我,他一生要掌握4门外语,要直接阅读世界各国的军事书籍,掌握最新的军事信息。”赵维克生前常说,没有文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作为新一代军人,要追赶世界军事科技潮流,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他每天晚下班一个小时进行学习,记外语单词,阅读理论文章,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家里的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的墙上,到处贴着要背记的外语单词。
维克的母亲捧着那本布满批注的《英汉词典》心痛地说:“维克每次从部队回北京看我,都要跑书店抱回来一摞书,全是外文的,垒在那儿,像码的砖垛似的……”在赵维克的遗物中,有南昌陆军指挥学院颁发的指挥专业专科毕业证书、石家庄陆军学院颁发的军事指挥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中央党校颁发的政法专业本科毕业证书,还有厚厚的一摞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笔记。书柜中摆满各种书籍,光自费订阅的军事杂志就有15种,许多书籍和杂志都留有他的墨迹。
那3本毕业证书都是他自学获取的。 斯人已去,遗物犹在。
一篇篇论文、一本本笔记,记载着赵维克30余年的奋斗、拼搏和追求历程。位卑未敢忘忧国。
赵维克不是纸上谈兵的人,他把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军事本领全部用在做好军事谋略工作上,在军分区参谋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秦皇岛市作为沿海城市,战时容易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
赵维克经过深入调查,提出人民武装建设要遵循“着眼需要、因地制宜、专业对口、平战结合”的原则。他依托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型单位,组织成立了全省第一支民兵海上雷达侦测分队、民兵摩托化分队、民兵工程抢险分队和外语译报、计算机网络、气象报知、核生化检测、电子攻击、卫星通信等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开创了新时期民兵编组适应高技术战争的新路子,受到上级的称赞。
在赵维克的遗物中,一摞科技奖证书特别显眼。这是他立足民兵现有装备,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搞技术革新的真实记录。
他先后组织大家研制的“战备指挥系统”、“远程红外电子督哨系统”、“警戒管理电子系统”等12种新装备,在河北省军区科技练兵成果汇报会上做了展示,他的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军分区司令部的同志说:“北约野蛮轰炸南联盟时,赵维克了解到北约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石墨炸弹,给南联盟电力系统造成很大危害。
他很快提出了‘建立电力系统防石墨炸弹电动战多层屏蔽网’的设想,并让机关同志多次到科研机构收集资料,组织攻关。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向大家交代寻求地方协作单位研制防石墨炸弹的有关事宜,并反复叮嘱必须抓紧时间拿出攻关方案。”
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赵维克总是身先士卒,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1999年9月初,赵维克组织民兵雷达侦测分队在海上进行侦测巡航导弹演练时晕船呕吐,最后连胆汁都吐了出来,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守指挥岗位,直到演练结束。
“赵维克在与时间赛跑。他把生命的每一分、每一。
5.关于大学生对参军入伍的认识的论文 ,不少于2000字
1、入伍动机
从问卷上看,大学生新兵入伍的动机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谋求建功立业型,二是实现曲线就业型,三是提升能力素质型,四是工资待遇吸收型。
谈到入伍动机就不得不调查大学生对部队的认识。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我国当代军队没有变质,仍然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军队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定位较高,对部队充满神圣光荣的情感,这个因素也是相当一部分同学投身军旅的重要原因。
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是促使大学生参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很多同学表示,希望通过部队的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暂避就业高峰,实现更好就业。当然,也有的同学看到的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地方薪金持续缩水与军队待遇逐步提高形成鲜明的对比。调查中有位同学说:“报名参军可以获得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这样就不用为了学费发愁了。”
入伍动机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当然个人追求更好的发展无可厚非,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了部分同学参军的功利取向过强,把参军入伍当做实现个人愿望的跳板。有的同学听说进部队后可能下到基层连队从一名普通的列兵干起,工资水平低或被分到艰苦偏远地区就迅速打消了参军念头,还有人问到当兵之后生活轻不轻松,福利厚不厚,住房给不给解决等问题,把待遇是否优越作为参军时考虑的第一因素。军队关系到国家的生命之本,入伍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就业,端正入伍动机是保证军队战斗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宣传与引导,是当下征兵机构应该考虑的。
2、入伍前景规划
大学生对自己入伍前景的规划是与其入伍动机相联系的。其中一部分人考虑的是留在部队发展,其余的则是将其作为一个为日后参加社会工作的平台。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受调查者对军队的热情相比,在留队问题上,他们表现得并不很积极,有65%的人表示希望留在部队,35%的人表示认为在部队的发展空间较小。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他们对自身发展没有信心的主要原因。
在大学生眼中的部队常常是“手不离键盘,身不离战车”,而现实中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操枪弄炮的基础训练会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感到没有施展才华的天地。部分被安排在普通班排的大学生战士感觉在这样平凡岗位上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也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相当部分大学生战士的工作岗位和当初来部队时的期望相去甚远。另外一个因素是待遇上的反差。特招大学生、国防生、军校毕业生、直招士官一踏进军营就有“官“的头衔,拿得是工资。同样走来的大学生,却是兵的身份,拿得是津贴,服的是义务兵役。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的优惠,使得有些同学将参军作为跳板,如为考研赚取资本,为日后考地方公务员及就业增加筹码。采访中有同学直言不讳的说:“我们部队就是想锻炼两年,回去好安排工作。如果工作不满意,考公务员也可以加分。”
由个人入伍前景规划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在部队施展不了才华,二是有些大学生只是将军旅生涯看做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个跳板,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