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内容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全球价值链主要从纵向维度来研究全球经济组织,而全球生产网络则更倾向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研究经济组织。产品越复杂,其生产包括的工序越多,其纵向维度更长;产业越庞大,专业化分工越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其横向维度也会更发达,因而也更有可能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可以被认为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高级形式,而全球价值链既可以看作是生产网络的初级形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抽象和简化,这种抽象和简化对于理论研究来说又是必要的。因此,全球价值链治理可看作全球生产网络之治理。
目前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指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目前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模式方面,虽然Kaplinsky和Morris(2000)借鉴西方社会三权分立的原理提出了一个价值链治理的分析框架,即价值链中立法治理、执行治理和监督治理,其中的部分原理在实证研究中有所体现,但理论上还很不完善和系统。二是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主要研究升级的机制、类型和路径等。三是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生和分配,包括进入障碍,经济租产生的来源(如技术能力、组织能力、技能和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租金的分配等。价值链研究的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其中治理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价值链中的升级和租金的分配。
2.谁可以给我一篇《跨国经营价值链设计》的论文
企业国际化经营地价值链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企业如何实现经营的国际化并再国际化竞争中保持较强的垄断优势,已成为许多企业考虑地问题。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分析企业如何抓住关键战略环节及价值链的国际分工等问题,以实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活动;关键战略环节;国际化经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国际化已成为现实。许多企业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企业国际化经营意识逐渐增强。企业认识到了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风险。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如何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获取竞争优势,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价值链可以分成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列出的是企业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下部分列出的是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企业提供的服务。价值链的每一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这些活动都与企业的产品形成及其流转直接相关。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特别是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有直接影响。例如企业采购质量较高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缩短加工时间,减少由于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造成废次品。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与其它环节相关,但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来说,价值链上每个环节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每一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增值,与其在价值链条的位置有关。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上游环节包括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下游环节包括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上游环节价值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其效益高低影响到整个价值体系;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如何分析顾客,加强营销管理在价值增值中起关键作用。
不论是生产性还是服务性行业,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用上述价值链进行分析,只是不同行业的价值链的具体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环节在个行业中的价值增值活动也不相同。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节的竞争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关键环节的经营管理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成败或效益好坏。
二 价值链的构成对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国际分工分析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市场范围扩展而来的是分工的深化,国与国之间的分工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企业中间产品的分工。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这种表现更加明显: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日益高度化和复杂化,一项技术复杂的新产品的完成,涉及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从产品研发到产品完成及市场渠道的开拓,已成为规模越来越大的战略工程。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企业本身的能力和策略,还取决于企业要涉足的他国的各种要素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要考虑哪些价值活动应当控制在企业内部,哪些可以利用他国市场,以采购的方式或价值链中的企业环节从企业外部获得,也就是对价值链的各构成环节作出国际市场的分工,以使企业获得整体效益。
首先,全面考虑价值链的个环节,充分认识和分析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构成比例(如科技人员与普通工人的比例、资金的比例)不同造成价值链个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较大,比如说,产品开发环节所要求的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技术和首创精神的科技人员,而产品的装配环节则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这就要求企业以比较成本优势为原则,对价值链进行分工,使之转化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美国向墨西哥出口汽车零件,而从墨西哥进口整辆汽车,这种贸易形式实际上就是美国和墨西哥按汽车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分工。汽车零件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发达的技术,由美国负责;
3.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内容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全球价值链主要从纵向维度来研究全球经济组织,而全球生产网络则更倾向从纵、横两个维度来研究经济组织。产品越复杂,其生产包括的工序越多,其纵向维度更长;产业越庞大,专业化分工越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其横向维度也会更发达,因而也更有可能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可以被认为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高级形式,而全球价值链既可以看作是生产网络的初级形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抽象和简化,这种抽象和简化对于理论研究来说又是必要的。因此,全球价值链治理可看作全球生产网络之治理。
目前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是指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目前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模式方面,虽然Kaplinsky和Morris(2000)借鉴西方社会三权分立的原理提出了一个价值链治理的分析框架,即价值链中立法治理、执行治理和监督治理,其中的部分原理在实证研究中有所体现,但理论上还很不完善和系统。二是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主要研究升级的机制、类型和路径等。三是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生和分配,包括进入障碍,经济租产生的来源(如技术能力、组织能力、技能和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租金的分配等。价值链研究的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其中治理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了价值链中的升级和租金的分配。
4.急求大学生论文《价值链成本分析》
论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在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面对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剧烈的竞争,成本控制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而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与体系有明显的缺陷。
基于此分析了供应链产生的背景以及由此对企业成本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要有效实现供应链成本控制,要结合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目标。إ 关键词:作业成本;目标成本;供应链إ 1 传统成本控制的缺陷与供应链管理的出现ؤ 1.1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不适应性إ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适应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中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最为典型,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流通、思想的传播、观念的更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和迅速。新经济扩大了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提升了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知情权,也为用户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己难以仅仅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高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目前,许多企业己经使制造成本降到了尽可能低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依靠传统成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发展会受到巨大限制。ؤ 1.2 供应链管理出现إ 所谓供应链是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各节点企业之间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特点包括:系统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目标: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要求,应该成为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绩效目标,才会使得利润最大化;主动积极的管理:对在供应链中增加价值的以及与成本有关的所有联系体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
ؤ 1.3 供应链管理对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إ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地设计与管理各供应链环节,使企业达到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优,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两个目的。这样,供应链管理必然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方面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第一,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改善服务和降低库存水平这两个管理目标同时实现,而传统的库存理论认为这两者不可同时兼得。第二、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成本控制活动范围更广泛。
既包括关于仓库和制造工厂的数量、布局和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流动等方面的决策,又包括采购、生产决策、库存策略和运输策略。第三、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成本控制更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的收集工作。
ؤ 2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必要性ؤ 2.1 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流程إ 供应链成本管理认为:控制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其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其措施的着力点也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其基本控制程序为:供应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
第一步是描述企业的供应链;第二步描述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价值链由哪些具体的价值活动构成,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各价值活动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识别成本的主要成分和那些占有较小比例而增长速度较快,最终可能改变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列出各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及相互关系;第三步描述企业的作业链,将成本控制深入到作业层次;最后,分析成本动因,找出成本发生的根本所在,最有效地控制成本。ؤ 2.2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必要性إ (1)作业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基础。
إ 供应链管理也称“需求链管理”,是为满足最终顾客需要而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构成了一个虚拟的企业。其中,每个成员企业都可看作为最终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项作业,每一项作业的完成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依次转移,直到形成最终产品。
需要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以作业为控制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相对正确的成本信息和成本控制方法,它将控制的重心放在提高客户价值上。إ (2)目标成本法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运用。
إ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成本控制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产物。目标成本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而制定的标准,是立足于市场调查,从市场需求出发,在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倒求出的成本水平。
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同时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和用户成本最小化。这就是供应链管理基于价值增值和用户满意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ؤ 3 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
5.求论文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完整论文你登入 搜索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延伸产业链 实现产业集聚 [摘要]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的发展,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要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带动中小企业,完善产业链;要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产业链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实现产业集聚。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产业链;产业集聚 转载于 无忧论文网 基于产业链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发展研究 [摘要] 通过对KIBS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特征展开对比分析,找出KIBS有别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人力资源、畅通沟通、配备基础设施、制订相关法律法规、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KIBS 产业链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转载于 无忧论文网 中国电影产业链与电影经济规模化 中国电影产业链与电影经济规模化 [摘要] 新世纪中国电影取得了巨大发展,而其背后的经济产业链日渐规模化,包括电影与旅游业的互相渗透、电影插片广告与企业经济利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均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影视经济已经成为新兴的高成长性的行业,对电影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影响到与电影相关产业的互动性。 [关键词】 电影产业链;经济规模化;知识经济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影视事业迅速发展。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影视市场化改革的短短十几年间,中国 。 。
NGN产业链的探讨 NGN网络分层模型 传统的固定网和移动网是两个分离的网络,具有不同的体系架构。NGN将是一个有线、无线合一的网络,移动网将作为NGN的一个接入网而存在。
因此,基于多种业务提供的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发展的基础,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是控制、承载和业务三者分离的开放性网络。基于软交换技术构造的NGN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4个层面: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如图1所示。
接入层包括各种接入网关、中继网关、无线接入网关、智能终端以及与处理媒体有关的媒体服务器和多点处 。 。
钢铁企业抢夺产业链 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物流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但多数钢铁企业物流运作水平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不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钢铁企业物流到了定位、升级的考验阶段。 运力吃紧 钢铁生产周期长、物流成本较高、市场风险不定、物流量大。
钢铁企业物流的特点是消耗大、运量大、物流供应链长。据了解,钢运比为1:4,即生产1吨钢要产生的钢厂外部物流量为4吨。
按照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生产钢2。73亿吨计算,钢厂外部原材料等运输量约为10。
9亿吨! 。
培育有竞争力的湖北农业产业链 摘要 从农业产业链角度,考察湖北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和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 探讨提升湖北农业产业链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湖北省 农业产业链 竞争力 1 湖北农业产业链现状与特征 1。
1 农产品链种类丰富多样 湖北是农业大省,其优越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湖北省农产品品种繁多,除海水养殖和少数其他省份特有物种外,湖北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等领域均有多种多样的农产品产出,而且基本上与全国性的大宗农产 。 。
LNG产业链本钱分析及定价策略 一、LNG产业链各环节本钱分析 1。 LNG产业链各环节本钱构成 LNG(液化自然气)项目的自然气供给本钱主要由自然气开采用度、净化液化用度、运输用度以及接收再汽化等用度构成。
根据资源状况、运距等的不同,各项用度所占比例变化范围很大(见表1)。 (1)LNG开采和净化、液化环节用度及其与国际市场FOB价格的关系 国际市场上的LNG价格,不论是长期合同价还是现货或期货价,都是指LNG的离岸价(FOB价)。
FOB价由自然气的开采用度、净化液化用度、资源国征收的税赋和公司的利润构成。 在19 。
基于产业链的企业经营指标预测研究及实证分析 摘要:客观科学的预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比较困难的。
采用数学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本文尝试基于产业链,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使用GDP和行业数据,模拟出数学模型,以此来预测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
并以造纸业为。
6.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皮鞋(或纺织品等)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 香港服务业与内地制造业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研究 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国际交易中短期自然人流动及其走势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的分析 WTO规范下非农产品出口授信补贴正当性的检验 允许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我国的影响 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 从历史视角看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 对中韩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由互补到竞争转变的分析 自愿出口限制的性质与成因分析 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 阿拉伯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企业的机遇探讨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我国切花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解析日本的赶超经济 美国对华贸易技术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入世前后我国各地区FDI经济环境比较研究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 我国农产品遭遇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我国小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 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欧盟食糖政策 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 区域经贸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证研究 从前100位出口商品看中日韩出口结构竞争 义乌商圈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态势与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别差异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绩效与启示 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研究 论我国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印度(或韩国、俄罗斯等)反倾销政策及其特点分析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选址问题研究 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中日和谐与构建东亚区域合作平台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比较 国际文化贸易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公司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 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及启示 从美欧转基因案看转基因产品贸易的管理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积极效应之剖析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加工贸易对XX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升级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管制——以石油和煤炭为例 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 第三方反倾销初探——基于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的分析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贸易: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 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贸易摩擦理论研究 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 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政策倾向悖论及启示 “亚洲间贸易”论的局限性研究 技术引进模式与东亚经济的发展 闽台两地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农产品出口策略研究——以XX省(或市、县)农产品出口为研究样本 出口退税新机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以XX省出口企业为例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构筑 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服务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内部驱动因素研究 东亚汇率变动与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 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品牌”战略研究 相互依存的中美经贸关系 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中韩两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五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启示 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论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利益原则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多边投资体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 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必要的选择 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几点认识 “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 全球失衡格局中的国际经济分工与中国分工角色转换 我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效应与外部预期非理错位 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投机资金流入——方式、影响和对策探讨 论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 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三步战略 论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分析 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增。
7.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下分析产业升级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的产业升级,指的是价值链之中或尚未嵌入的企业通过嵌入价值链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更高的活动中。升级过程包括各个价值环节内在属性和外在组合两个方面的变动,这两方面都连接在同一链条之中或不同链条之间,主要有四种方式:
●流程升级,通过生产系统的重组或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价值链内部某环节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来提高竞争力,如增加库存周转效率、缩短供货时间等等;
●产品升级,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用以超越竞争对手;
●功能升级,通过对价值链各增值环节的重新组合,增加新功能或放弃低附加值的功能,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
●链条升级,利用从所在价值链中获得的能力或资源实现向另外一条产业链条转移的升级方式。
理论上普遍认为产业升级一般是遵循从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如表1所示)。但应强调指出,产业升级轨迹并不是完全依照这一规律,不可改变的,例如,当技术出现突破性创新时,升级轨迹可能突破常规方式。此外,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参与价值链中实体经济活动的环节逐渐减少,暗示了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附加值的价值环节在空间上的一次优化调整和再配置。
全球价值链理论假设价值链中某环节准入壁垒越高,附加值越高,获得的利润报酬越多(是净利润,即各环节的增加值,而不是销售收入),各环节的准入壁垒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如表2所示)。基于上述假设,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准入壁垒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来判断价值链中具有可持续性的增值活动,或者具有增值潜力的环节,并把握其动态变化态势,以预测未来的竞争趋势,为企业和国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嵌入全球价值链和谋求产业升级的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全球价值链毕业论文(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