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和企业的关系论文怎么
(一)引入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引入企业文化,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职校园文化的一个特色。
第一,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在理论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提升为文化,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强化对文化的理解,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
其次,利用各种机会阐释企业文化。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业文化;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现状等介绍,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将某一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或将几个或多个企业的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实实在在地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参与,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和谐整体。第三,产学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一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定期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加深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并使学生经过实训,掌握必需的基本操作技术,获得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通过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更深地了解一线岗位的技能要求,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是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参与企业技改项目,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更深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仿真模拟实践,体现校园文化职业性通过实训基地、校办工厂等场所,使学生在仿真和真实的环境中学到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知识、情感、体质、应变力和创造力在内的职业素质能力。
高职校园文化能创设的仿真或真实场所包括模拟法庭、模拟招聘、社区服务、数控车间、IT工作室、柔性操作实训室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 还可建立创业一条街,开设供学生实训的校园超市等,让学生在微型的职场环境里体验职业生活,在实际操作和生产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养成符合工厂需要的纪律观念,形成适合行业需要的生产节奏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注重校园技能实践场地建设,创设能力培养环境。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一入学就基本确定了职业方向,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联系,下大力气搞好实验场地、实训基地、创业中心、实习工厂、网络设施以及图书馆、体育场等校园实践场地建设,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和兴趣在校园内时时处处都能得到熏陶感染。
2.工学结合的论文
通过工学结合方式,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造强势专业、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革新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成了工学结合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国务院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对职业院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原则性意见。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办专业,坚持走工学结合的路子,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经过40多年的办学实践,确立了“以人为本,工学结合,育双高人才,办满意教育”的办学理念,摸索出了“素能并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既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在培养途径上既注重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走进生产第一线,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愿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探讨。 一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尽量体现“素能并重、工学结合”的特征 1 课程结构以“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 我们认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上。
我院的课程结构以“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辅之以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一体”是指无论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还是综合专业能力实训、顶岗实习,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与实际的生产任务相结合的专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主体;学生专业协会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两翼”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3.校企协作促进师资队伍的建立 旅游管理论文
职业院校的教员队伍不只要可以讲授普通专业理论学问,而且要可以指导学生停止专业技艺的锻炼,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双师型”。目前,由于职业院校的快速开展,教员队伍建立明显滞后。很多教员旅游理论学问方面十分丰厚,但短少在旅游企业实践工作的经历,其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旅游企业请求脱节,一个“双师型”教员的生长需求时间的沉淀和实战经历的积聚[1]。
1.2 人才培育需求的高投入与教育经费缺乏的矛盾
职业教育带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性,必需具有个性教育,也就是要增强理论性环节教育,增强职业才能的培育,使之顺应消费、建立、管理、效劳一线的需求。增强理论环节,必需要有能满足学生停止理论教学的环境和条件,需求经费和设备的大量投入。近几年职业教育范围疾速扩展,虽然我国对教育投入的总量不时增加,但是生均占有教育经费数目前仍相对缺乏。经费投入缺乏仍是搅扰高等职业教育安康开展的重要要素。
1.3 范围开展与学生就业的矛盾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状况如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开展有重要影响。笔者在调研中深切地感到,但凡与企业分离严密的学校,其毕业生就业状况就好,培育的学生质量就高,受社会和企业欢送和承受的水平也高。
2 “校企协作”对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 作用
2.1 校企协作促进师资队伍的建立
质量的关键是师资。培育具有扎实的理论学问和较强的理论才能的学生,必需有高程度的教员。职业教育需求的是既懂理论又会理论的“双师型”教员。由于遭到过去“重理论、轻理论、轻技术”的影响,培育的人才理论有余,理论才能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员也存在着处理实践问题才能相对较弱状况,与理想请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多数教员缺乏实践经历。在与旅游企业协作的过程中,学院能够组织教员到旅游企业学习,及时理解和控制旅游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请求,教员把控制的理论学问与理论更好地分离起来;也能够从旅游企业中引进一些专业根底扎实、有丰厚经历的旅游管理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员或实习教员,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构造[2]。
2.2 校企协作促进教学变革和专业建立
教学专业化请求旅游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决策程度,深化调查研讨、吸收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等专家参与,对旅游业的开展方式、开展趋向、专业就业等状况停止剖析毕业论文网、研讨,与学校一同对专业培育目的、专业岗位学问、技艺请求等停止论证,做出决策。
1)经过校企协作专业办学指导方向更明白。旅游管理专业以培育学生理论才能为主线。因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根底文化课以够用、适度为准绳;旅游专业理论以实践、适用、理论、实效为准绳,应大幅度增加实训教学。
2)专业设置市场化。学校正学生的专业教育、道德教育、成才教育等诸多方面充沛采用旅游企业的意见,不只能取得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也能有效地补偿课本学问落后与社会开展的缺乏,完成课堂教学的创新。学校依照旅游市场的导向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培育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干够疾速地顺应岗位需求。
3)教学具有针对性。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协作也包括让旅游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方案、评价规范等方面,使学校的培育目的愈加明白。克制教学内容的老化、教育办法落后、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和开展相脱离等方面的弊端,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校企协作促进学生就业
“校企协作”能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时机,学生能在理论中学习,控制技术、进步才能。以我校为例,学校每年一次的导游员大赛,约请了本地多家游览社的参与,游览社的经理们也担任评委,有的游览社会借机选择所需人才。旅游企业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经过竞赛又进步了理论才能。学生入学不久就会由学院布置到旅游企业参观,停止行业认知培训,并在旅游旺季和毕业前到旅游企业实习。因而,我校的毕业生都具有很多带团经历和处理实践问题的经历和才能。校企协作不只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经历,也大大进步了学生的就业率
4.求一篇“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论文
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摘 要] 目前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角度,对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电子商务人才 培养模式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成为21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
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是新兴的、复合型的、交叉性的学科,依托于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
面对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既懂电子,又懂商务,既会应用,又会创新的复合型的人才更是社会急需。
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层次:电子商务的策划和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商务系统整体运营策划和组织管理工作;电子商务应用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如商品管理、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的相关工作;电子商务技术性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等相关工作。目前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电子商务应用人员和电子商务技术性人员。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电子商务人才却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而就业率低的现象,反映出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1)办学指导思想滞后,专业定位不清,专业建设思路不明确。(2)办学模式陈旧,与社会联系不够,闭门教书。
(3)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
(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职院校从事电子商务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电子商务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5)缺乏精品教材及突出实践的教材。
高质量、突出实践操作、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不多。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子商务人才具有创新、开拓等能力。
要想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就需要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培养出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市场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对指导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明确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最基本的特色体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目标,使之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适应现代服务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一线工作的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既要与学校的整体建设目标密切相关,又要与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时,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锁定某些岗位群,如网页设计、网站推广、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运行与维护、网络信息编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工作岗位。 2.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思路 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要明确专业建设的思路,办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
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1)电子商务必须与行业紧密结合,依托行业办学,而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与政策。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要关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政策,紧密结合地域发展,结合地区行业发展特点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2)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
根据企业要求建立合作研究项目,校企双方全方面、全方位进行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校企合作不仅锻炼和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带动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3)通过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实际项目开发,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发创新潜能的发掘,进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3.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大胆改革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设计和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层次和类型,大胆、创新地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师学生相结合、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多方位、多渠道、多维度地加大。
5.有关中德关系的论文该怎样写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需求与企业的需要不尽吻合,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需求不尽吻合,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需求与服务社会的需求不尽吻合等。究其原因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高等职业教育对企业需求的主动适应能力不强,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不够,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职能的缺失等等。
鉴于此,笔者在比较和借鉴德国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策略。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在德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一专有名词,德国使用的概念就是职业教育(高中阶段)、高等教育,还有继续教育和进修。
根据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以及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有以下三种形式类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1)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职业学院(简称BA);(2)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科高等学校(简称FH);(3)技术员培训与师傅培训。这三种形式中,职业学院与专科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几乎一致。
专科高等学校,是德国《高教法》明确的高等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全德共有177所,在校生数接近40万。职业学院,是德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的第三级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
这两类学校均基于“双元制”教育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中以“企”为主,并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 (二)德国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因 德国的企业之所以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
在德国,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获取如下利益:第一,可以获得国家经费补助。德国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职业教育基金,然后国家把这些资金分配给培训企业,非培训企业则不能获取培训基金。
第二,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学生在“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业培训期间可以从企业获得相当于熟练工人30%的培训津贴。
这样企业可减少劳动力开支,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可以节省企业对新职工在岗位熟悉、岗位安排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第四,可以选择接受适合于本企业工作岗位的优秀学员,获取高素质的员工,从而能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受益。 (三)德国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式 1.德国企业主导着高职教育的校外实践性教学。
从实践性教学角度看,德国的高职教育类似于我国的企业办学或企业教育,教学行为完全由高职院校行为转变成企业行为。首先,德国的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有至少3个月(有的专业要求6个月)的企业内预实习经历,积累实践经验、感性认识,以便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进入高职教育的主要学习阶段后,学校专门安排与学生今后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或管理部门实习的时段,大约3个月,企业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过程及实习效果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与考核。其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主要由企业根据具体岗位要求提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很高。
再次,学校规定学生还要定期与不定期地去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工作情况以及实际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由此看来,德国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教与学的过程中各自承担相应的义务。
企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己动手操作、接触实际的机会,主导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 2.德国企业引导着高职教育的校内实践性教学。
德国高职教育校内实验、实训课强调的是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淡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论探讨和分析。学生在高职院校里的主要精力是为完成企业提出的问题或项目而设计实验,探索解决方案;在专业课教学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广泛采用“应用性项目教学法”,即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围绕某一实际产品的生产方法和过程实施教学,有的教学活动甚至是针对在生产、管理、营销中的某一实际问题展开的。
另外,德国高职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在企业里完成,一般需要大约半年时间。 3.德国企业承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经费筹措责任。
公立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拨款解决,但来自企业的教学、科研合作的经费成了公立高职院校第三渠道经费来源的主体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立高职院校的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定单式培养”。
当公立高职院校的学生和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培训(实习)后,企业为学生支付每月约300—500欧元的培训津贴,有的州的公立高职院校要收取学费,但其费用的90%也由企业承担。企业的慷慨资助不仅消除了学生经费上的后顾之忧,而且毕业时的就业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4.企业是评价、考核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学生在企业培训期间,其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工作由企业负责。
实习结束时,企业指导人员将为学生出具一份实习工作鉴定;学生要。
6.校企协作促进教学变革和专业建立 管理硕士论文
质量的关键是师资。培育具有扎实的理论学问和较强的理论才能的学生,必需有高程度的教员。职业教育需求的是既懂理论又会理论的“双师型”教员。由于遭到过去“重理论、轻理论、轻技术”的影响,培育的人才理论有余,理论才能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员也存在着处理实践问题才能相对较弱状况,与理想请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多数教员缺乏实践经历。在与旅游企业协作的过程中,学院能够组织教员到旅游企业学习,及时理解和控制旅游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请求,教员把控制的理论学问与理论更好地分离起来;也能够从旅游企业中引进一些专业根底扎实、有丰厚经历的旅游管理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员或实习教员,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构造[2]。
2.2 校企协作促进教学变革和专业建立
教学专业化请求旅游院校要打破传统的决策程度,深化调查研讨、吸收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等专家参与,对旅游业的开展方式、开展趋向、专业就业等状况停止剖析、研讨,与学校一同对专业培育目的、专业岗位学问、技艺请求等停止论证,做出决策。
1)经过校企协作专业办学指导方向更明白。旅游管理专业以培育学生理论才能为主线。因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根底文化课以够用、适度为准绳;旅游专业理论以实践、适用、理论、实效为准绳,应大幅度增加实训教学。
2)专业设置市场化。学校正学生的专业教育、道德教育、成才教育等诸多方面充沛采用旅游企业的意见,不只能取得真实的市场需求信息,也能有效地补偿课本学问落后与社会开展的缺乏,完成课堂教学的创新。学校依照旅游市场的导向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培育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干够疾速地顺应岗位需求。
3)教学具有针对性。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协作也包括让旅游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格、课程方案、评价规范等方面,使学校的培育目的愈加明白。克制教学内容的老化 硕士论文网、教育办法落后、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和开展相脱离等方面的弊端,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企协作促进学生就业,“校企协作”能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时机,学生能在理论中学习,控制技术、进步才能。以我校为例,学校每年一次的导游员大赛,约请了本地多家游览社的参与,游览社的经理们也担任评委,有的游览社会借机选择所需人才。旅游企业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经过竞赛又进步了理论才能。学生入学不久就会由学院布置到旅游企业参观,停止行业认知培训,并在旅游旺季和毕业前到旅游企业实习。因而,我校的毕业生都具有很多带团经历和处理实践问题的经历和才能。校企协作不只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经历,也大大进步了学生的就业率。
7.寻一篇论文“工学结合,重在实践”
实现"三融通"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前提与实践基础 ——以天津职业大学创建“三融通”办学实践为例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探索“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融通;前提;基础“工学结合”在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合作教育”、日本“产学合作”、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等培养模式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功。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职业导向的准确定位,充分利用了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与资源,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社会工作有机结合,给学生的社会就业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和最充分的保障。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实施“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发展路径,并将此作为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是天津职业大学在多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学校和社会融通:实现高职文化与产业发展的“零距离” 学校与社会融通的基点就是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将办学真正融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脉搏息息相通。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现象,这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其“高职文化”的创建,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且是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为背景,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为基点,以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需求为依据进行的探索实践。 1.以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引导建设“高职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这一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
高职文化与大学文化既相同又不同。其相同方面,同样是内容博大精深,反映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同样是维系运转的内在力量,是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源,奠定着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这是高职文化具有大学文化内涵和共性的一面。同时,高职文化又有其职业性的根本属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职业特征、职业环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等构成了高职文化的丰富内容。
天津职业大学的高职文化,简称“天职文化”在所具有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引领等功能上通过多年的积淀而逐层面展开,其基点是:瞄准时代发展脉络,科学定位,突出内涵,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前提下,建设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形成、规范和完善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依循“撞击反射”原理,全面考量,知己知彼,充分了解服务对象--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意义,借鉴其信奉、倡导、员工共同持有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依据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建设内容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持续发展的进取活力和增值潜能。 以“天职文化”为主导,学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经过近年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强校战略的推进实施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高职文化的品位与内涵,确立了高职教育服务时代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
2.以精神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办学的服务理念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了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内容。 办学理念是高职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校训、校风等同样都是学校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追求。
学校确立的“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办学理念,就是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对办学思想进行内化与升华的结晶,是进行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练的必然,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特征、品位和价值。 “服务为本,应用为根”高度概括了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规格,“质量立身,卓而不群”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
而具有“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特征的校训,则是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校风,又是学校对传统、精神、校训的文化自觉和习惯。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学校展示的“文化名片”,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
“育德、育能,力实、力新”的校训和“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充分反映了我校服务社会的办学走向,高度概括了改革发展的总体。
8.有关企业中团队合作的论文 2000以上
有关企业中团队合作的论文 2000
QQ 搜 1134++++6343++++77 希望可以合作 我们是专门做收费代写服务的 需要的话可以联系 若有打扰 深表歉意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代写毕业论文包通过!!代写职称论文包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优势】 本联盟汇集所有行业近30名兼职专家教授学者,学历均在硕士以上,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联盟的每篇文章都是原创,版权归客户所有,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我们跟各行业学术期刊均有业务联系,任何学科的论文均可保证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范围】毕业论文 外语论文 中级职称论文、高级职称论文、学术论文、公务员论文、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办公文书、演讲稿、报告总结、各种文体互译等服务。
9.校企合作是怎么个情况
校企合作从定义上看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而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并不是一定要去企业工作,你可以选择去或是不去。对考研也并不存在影响。
拓展资料:校企学生三赢学校方面: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
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企业方面: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学生方面: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校企合作的毕业论文(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和企业的关系论文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