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红楼梦人物的论文,要史湘云的,贾迎春的也可以,之要标新
关于《红楼梦》,我还有很多喜爱的人物形象,但我特别钟情于史湘云。这个大观园中的精灵,她的可爱有趣,她的直率天真,她的一颦一笑,都已常常印在我的脑海里。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这是《红楼梦》中曹公给史湘云的判词。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史湘云,美丽大方,活泼开朗,个性直率、乐观、大度,是与其他女子所不同的,她是大观园里独一无二的精灵。35作文网
虽说生在大户人家,无奈父母早早离去,不得不看叔叔、婶婶的脸色生活。幸而贾母可怜她、爱她,她才得以经常和众姊妹在一起玩耍。可是这却没有影响到湘云的性格,她在大观园里仍旧说笑玩乐,尽情洒脱。
我一直很喜欢史湘云,因为她乐观开朗,活泼可爱,黛玉太多愁善感了,宝钗太乖巧懂事了。我一直都觉得,湘云是界于这二人之中。宝钗和湘云都增劝宝玉去考取功名,而黛玉却从不这样。湘云更喜欢温柔端庄的宝钗,却不喜欢黛玉的任性、小心眼。
史湘云能说会说道,这可是她的一道亮点。只要她一到,大观园里总能听到她的声音。最有趣的还是湘云喊宝玉“爱哥哥”的时候了,可爱的史湘云咬舌子爱说话,把“二”说成了“爱”,听起来真是有趣极了。这下倒好,缺点反倒成了湘云的优点了。但是这样的快舌快语、坦然直率是会得罪人的。比如在宝钗生辰那天听戏时,湘云快人快语,把大家都不愿意说的说了出来,因此得罪了林妹妹。35作文网
最让人了解湘云的还是第六十二回湘云醉眠芍药花堆的情节。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喝醉了倒睡在石板凳上,任凭花落花飞,头枕芍药,口中还支吾诗句。史湘云在封建社会可以说又是一例“叛逆者”的形象。
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最后的命运却令人感到无比惋惜。是青春守寡还是被近沦为妓女流浪飘泊呢?我已不再苦苦追寻。总之,湘云最后的命运和其他人一样,是悲惨的。35作文网
关于《红楼梦》,我还有很多喜爱的人物形象,但我特别钟情于史湘云。这个大观园中的精灵,她的可爱有趣,她的直率天真,她的一颦一笑,都已常常印在我的脑海里。
就此搁笔。
2.急需<红楼梦>人物史湘云的穿衣特点,和描述史湘云的衣服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
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妩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
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
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
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
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
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
俏丽妩媚中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象更富有魅力了。
3.《红楼梦》之史湘云人物分析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云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第三十一回写的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谈阴阳的一段话中: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
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
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在这一湘云与宝钗是同一思想体系的。
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场贾府时,还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
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接着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对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由此可见,在史湘云骨子里的,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但随着她寄食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败以及大观园的动荡不安,在最后一次诗会上的《柳絮词》明显地表现了她不愿封建阶级的“春光别去”及对将彻底失去天堂的无限依恋和哀悼。 不过湘云性格的最大转换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节的日明之夜,贾母带领全家在大观园里开宴赏月。
他们虽强打精神,寻欢作乐,又是击鼓伟花,又是饮酒赋诗,又是说笑话,但一派肃杀破败的气氛却紧紧围绕着他们。再加上一阵阵传来的呜咽凄清的笛声,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对写感怀,俯栏垂泪。
当更定夜阑,席散人归时,只剩下同病相怜的史湘云来宽慰林黛玉。说着说着,她也不禁对宝钗有所鬼抱怨“可恨宝姐姐,天天说亲道地热,早已说今年仲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亲历贾府重大变故,受到宝钗冷落,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湘云终于对封建势力有所隔绝了。她与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贵族阶级覆灭前颓丧绝望的哀歌。
另外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英豪阔大”“需月风光”的品格和横放杰出的才华等一系列的下面形象。 史湘云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她辩证的人物思想性格对揭示作品本身所表现的社会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红楼梦》史湘云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在前八十回中是曹雪芹浓笔重彩着力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她是第四回护官符上写的金陵贵族史侯家族的遗孤,是《红楼梦》中唯一的联系史侯家族衰替过程正面描写的人物。她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内孙女。
自幼也得到贾母的爱怜,所以能经常到贾府里住,与贾宝玉在天真烂漫、两小无猜的童年生活中,建立起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而且,她身上偏偏又佩带了一只金麒麟,这与贾宝玉在清虚观打醒从道士们那里得到的一只金麒麟,恰恰是一雌一雄,配成了一对。
用脂批的话来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了一桩金玉良缘,在贾宝玉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里,她似乎也若即若离地卷入进去,使这个悲剧更加深刻动人。
凡此,都足以看出史湘云这个人物在《红楼梦》整个形象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内容所起的重要作用。
可惜,在曹雪芹的笔下,同其他几个主要人物一样,史湘云的形象,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形象,她的性格尚待丰富充实,她的命运正在变化发展。
扩展资料: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
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史家经济不好,差不多的针线活儿都要由她们娘儿们自己做,曾因薛宝钗话家常探话,就红了眼圈说每日做活累得慌。史湘云在外生性豁达,得贾母喜欢,经常来贾府小住。
她的经典事迹有:拾到金麒麟;海棠诗夺魁;烤鹿肉割腥啖膻;芦雪亭联诗夺魁;醉眠芍药裀;中秋联诗“寒塘渡鹤影”。最后“寒塘渡鹤影”成了史湘云最后命运的定语,指她最后虽然会独守“寒塘“,但是终可获得精神的解渡。
史湘云是作者按照《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标准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湘云
5.求一篇红楼梦人物鉴赏论文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云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第三十一回写的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谈阴阳的一段话中: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
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
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在这一湘云与宝钗是同一思想体系的。
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场贾府时,还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
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接着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对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由此可见,在史湘云骨子里的,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但随着她寄食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败以及大观园的动荡不安,在最后一次诗会上的《柳絮词》明显地表现了她不愿封建阶级的“春光别去”及对将彻底失去天堂的无限依恋和哀悼。 不过湘云性格的最大转换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节的日明之夜,贾母带领全家在大观园里开宴赏月。
他们虽强打精神,寻欢作乐,又是击鼓传花,又是饮酒赋诗,又是说笑话,但一派肃杀破败的气氛却紧紧围绕着他们。再加上一阵阵传来的呜咽凄清的笛声,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对写感怀,俯栏垂泪。
当更定夜阑,席散人归时,只剩下同病相怜的史湘云来宽慰林黛玉。说着说着,她也不禁对宝钗有所鬼抱怨“可恨宝姐姐,天天说亲道地热,早已说今年仲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亲历贾府重大变故,受到宝钗冷落,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湘云终于对封建势力有所隔绝了。她与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贵族阶级覆灭前颓丧绝望的哀歌。
另外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英豪阔大”“需月风光”的品格和豪放杰出的才华等一系列的正面形象。 史湘云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她辩证的人物思想性格对揭示作品本身所表现的社会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我喜欢红楼梦中的史湘云作文
我眼中的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初读《红楼梦》时,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活泼洒脱,爱说爱笑像只快乐的小鸟。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史湘云虽是贾母的侄孙女,家境富裕,怎叹父母双亡,纵有锦衣玉食,也不过是寄人篱下,在叔叔家,常常做活到三更半夜。对于她来说,贾府是唯一可放松的地方。但她从不将苦处告诉别人,和姐妹们在一起她洒脱,无拘无束,大大咧咧,没有一副贵小姐的模样。活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虽然身世悲苦,但胸怀阔大,并不将小事时时放在心上,依然保持着她那份独特诗情。她在我眼中是高贵的,坚强的,我欣赏她的豪气。
在宴会掷签时湘云掣出一根一面画着海棠一面题着“香梦沉酣”四字的签,那诗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海棠开于秋日,有“花中神仙”之誉,让人不禁想到湘云醉卧。还记得湘云醉卧的姿态吗?满身的芍药花真是美极了。这种场景也只有发生在她的身上,才能称得上美,也只有她这种豪爽的小姐才会有这样浪漫的举止。湘云的醉眠美,也只能用“憨”字来概括,憨者,天真纯朴也。她是红楼梦中的亮点。她,青春与放歌,自由与欢畅。她也更像名士放旷不羁,纵意骋怀。这就是史湘云。
每次当湘云离开贾府时”眼泪汪汪,又不敢十分委曲。”可以想到她在叔叔家里是十分辛苦十分的压抑苦闷,和在贾府中是完全两种生活,也是完全的两种人。虽然这样,她依然保持这活泼天真的个性。从没有因为生活而使内心变得扭曲。我眼中的她是快乐与痛苦并存,但却始终保持着一份诗情豪兴。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肠”,湘云堪配才貌仙郎,却独守人间,到头来恍若梦一般。潇洒的她却没有一个美满的结局。虽嫁给了才华横溢的卫若兰,却没有厮守一生,不到一年卫若兰就离开了她,她立志终生独守,读到这里我不禁为她的命运而感悲。
还记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吗?黛玉是花魂,而湘云是鹤影。我眼中的史湘云没有林黛玉的孤傲,也没有薛宝钗的娴雅,有的只是留给人的那一份独特的气质。我会因为她的开心而开心,因为她的悲伤而悲伤。红楼中,我最爱史湘云。
7.我要关于《红楼梦》里史湘云的评论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
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做“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
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她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且与宝玉后来得到的一只金麒麟又恰恰是一雌一雄,成双配对,——用脂砚斋的话说,这是作者用绘画的“间色法”,隐然又写了一“金玉良缘”——这种象征意义使她若即若离地卷进了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纠葛中。
因而使这个悲剧更加曲折动人。由此可知,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对表现全书主体题、深化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命运多舛,依靠婶母过活。然而,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
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
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
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 只见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而和睦。
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
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
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妩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
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
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
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妩媚中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象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
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
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
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v。为此得罪了期五,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
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
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幼稚。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
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庭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犯云的局面。
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快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
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 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
8.介绍一下《红楼梦》中的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用浓笔重彩着力塑造的一典型人物 之一,是《红楼梦》中唯一联系史候家族正面描写的人物,在《红楼梦》整个形 象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悲剧的社会内容有重要的作 用。
湘云自幼也得到贾母的疼爱,自小便可以经常到贾府,与宝玉在两小无猜的 童年生活中建立起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而且,湘云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又 偏偏与宝玉在清虚观得到的一只金麒麟,恰恰是一雄一雌,配成一对,隐然间又 写了一桩金玉良缘,在定玉的婚姻纠葛里,她也若即若离的卷了进去。
但是,在曹雪芹的笔下,湘云的形象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形象,而高鄂续书对 于湘云形象的处理,显得过分草率和低劣,也违背了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 续书中只是在第一百零六回中提到“姑爷长得好,为人又平和,文才也好” ,廖廖几字,算是呼应了第五回曲子中“斯配得才貌仙郎”一语。
在第一百零九 回中又侧面交代湘云之夫病重,一百一十八回交代湘云夫死,她立志守寡。后人 对此颇有微词,也引起红学界的热烈争论,甚至有人为此“遂相龌龊,几挥老拳 ”(邹韬《三借庐笔谈》)。
因《红楼梦》三十一回回目中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章目,后来一些论者 便以此为依据,研究史湘云的结局。清人平步青曾讲过:“原湘云嫁宝玉,故有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语。”
这是在程高本流行的同时,社会上流传的另一种 版本的续书,但至今已经失传。 后人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可分为两个方面。
甫塘逸士《续阅微草堂笔记》、清人赵之谦《章客杂记》中均有记载,其情节大体相似,都说宝钗婚后,难产早 亡,宝玉穷困落魄,湘云出嫁而寡,遂与宝玉结缡。 而现代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在其《红楼梦研究》中,构思了这样的一个结 局:贾府势败,史家亦败,湘云流落于卫若兰家为俾,忽见若兰的麒麟,大惊, 睹物思人,伤心落泪。
若兰见事怪异,追问之下得知是宝玉表妹,便极力访求宝 玉下落。后因冯紫英之力,二人得以相见,此时宝钗亦卒,宝玉也经历了空门的 滋味,因二人彼此无依,遂由冯、卫摄合,结为患难夫妻,此为“因麒麟伏白首 双星”本意。
此外,还有一种研究的结论是,因宝玉的金麒麟辗转落到了贵公子卫若兰的 手里,这便是湘云后来嫁给卫若兰的证据。一些学者认为:“(金麒麟)后来落 到了若兰腰间,正是隐寓后事,暗示它起了作用,引线牵丝。”
正如脂批所云: “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这些年来,许多人都论及这个问题,或赞同湘卫成婚,如赵风、陈钟毅《红 楼梦新探》;或赞同宝湘成婚,如林语堂《平心论高鄂》,但都没有将此问题真 正解决,这已经成为红学界一大公案。
要真正地解决这一悬案,我们还是应该首先从三十一回回目中“因麒麟伏白 首双星”一句谈起。此句中“伏”字,是暗示一个内容,正如脂批“提纲伏于此 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暗示湘云将来的命运似乎与麒麟有关。
“ 双星”一语,即“银河岸隔断双星”之双星,此句中用其暗意,喻示两人不可相 聚。“白首”之意,似乎深刻,其实易解,即“白头”之意,并无其它深蕴内涵 ,在此只寓人老。
还有,在第十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册子里,湘云的画面是:“几缕飞云, 一湾逝水”,判词中又有语:“湘江水逝楚云飞”,而“乐中悲”曲子中又有评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 ,水涸湘江。”
有人以此来论断湘云早逝,其实是错误的。 判词中“水逝云飞”和曲子中“云散高唐”,其实都是暗示一个内容,那就 是湘云的夫妻生活不终,暗示湘云与一位“才貌仙郎”结婚,但“湘云为自爱所 误”(脂批语),与丈夫劳燕纷飞,而这位“才貌仙郎”就是“因麒麟”牵缘、“草蛇灰线伏于千里之外”的卫若兰。
后来,湘云与若兰婚变后还可能遇见宝玉 ,但宝玉已坠入空门。所以,湘云的结局应该是,湘云与若兰结婚后,很快遭婚 变,其经历只能是与若兰、宝玉象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一样不可能长久的结合 ,抱恨以终。
《红楼梦》的结局是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社会大悲剧,曹雪 芹笔下史湘云的归宿也只能是一个凄楚宛转的悲剧。象续书那样草草收场,或象 另一些人那样在大悲剧的主旋律中注入一些喜剧杂音,都违背了原著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