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010-7-19 15:23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原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改变了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
因此,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一)理念的变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
我国的会计准则遵循的是收入费用观。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差额。
即收益=收入-费用。1993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十四条明确“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考虑到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结果。
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
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简单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净资产的变动表。 (二)计量的变化: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十九条明确“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而是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三)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统一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进行列报。
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内容呈多元化发展,不同经营业务收入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限已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新准则下的利润表还单独列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更加简洁透明。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及列报变化等因素,使得新准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准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变了旧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经常性收益的状况,即企业利用资产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准则下的利润表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首先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
2.“会计毕业论文”5000字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
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
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
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
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
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
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
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
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
3.免费5000字左右的会计专业论文
[摘要] 笔者认为对于经济主体中的不同人员,不应该采用同一种人力资产的确认方法。
提出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成一般型人力资源,技术型人力资源,企业家型人力资源三类,对三类人力资源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计量。 [关键词] 技术型人力资源企业家型人力资源 会计随生产的产生而产生,随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获利能力的决定因素不再是财务成本,而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客观及时地提供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不断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会计应尽的职责。笔者认为将人力资源进行分类以后,再加以计量,能解决计量上的一些问题。
一、人力资源的分类 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成金字塔型分布,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对于企业价值增值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分享企业获得的利益也应当不同。
第一层次。最稀缺的、能整合企业内外各种物质人力结构关系等资源的企业家,他们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受托管理企业,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又是员工基层管理活动的委托者。他们推动了企业的资产的增值,所以,除了定期获得工资薪金之外,还要以人力资本作为投资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第二层次。企业的研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管理策划人员,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客户资源等关键因素,也为企业价值的增加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他们的作用比较类似一项新的技术或者研究成果,能让企业获得有别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超额利润。 第三层次。
大量的一般员工,人数众多,从事简单机械的劳动,创造能力有限,流动性很强。由于现在普通劳动者这个层次上的人力资源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形势,同类型同水平的员工基本可以以相同的代价从劳动市场中获得。
二、人力资源的计量 1.企业家型人力资源 对于此类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可以采用非购入商誉法。在此借用王家华同志提出的人力资源当期价值计算公式:当期实现的群体人力资源价值=劳动报酬总额+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物力)资产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总额;当期实现的个体人力资源价值=个体劳动报酬总额+个体所享有的净利润。
以上公式中关键的是物力资产投资者获得的利润份额是多少,对此可以结合易庭源教授的“利润分块理论”来分析。首先,将企业利润分成两块。
一为常规劳动的剩余价值,也是各企业应实现的平均利润;二为创新劳动的剩余价值。然后,进行“两步分配”:第一步,由于员工每月获得了劳动报酬,因此在纳税后全部归物力资产投资者。
第二步,在纳税后,小部分分给物力资产投资者,大部分分给企业经营者和创新劳动者。易庭源教授认为,以“利润分块”的办法构建简易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实现了“两步按劳分配”(工资,超额利润奖励)和“两步按资分配”(社会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分红),比美国近年来流行的“EVA奖励分享计划”不仅理论上更完善,操作上也更简便,更符合我国国情。
2.技术型人力资源 对于技术型人力资源我们设置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摊销”、“人力资源差异”、“人力资源损益”、“人力资源预计负债”五个科目对其进行核算。 (1)“人力资源”。
这是一个资产类账户,核算人力资源初始确认的价值。借方登记人力资源初始价值增加及期后的调整增加,贷方登记人力资源初始价值减少及期后的调整减少。
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人力资源尚未摊销的价值。该账户设置两个明细账户,“预计支付给职工”和“实际为职工支付”。
(2)“人力资源摊销”。这是“人力资源”账户的备抵账户,类似于“累计折旧”账户。
与“人力资源”账户相对应,分别设置“预计支付给职工”和“实际为职工支付”两个明细科目。 (3)“人力资源差异”。
这是一个过渡性账户。借方或贷方登记实际发放的工资等与进成本费用的“人资源摊销——预计支付给职工”之间的差额,贷方或借方登记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成本费用的转出数。
结转后,该账户余额为零。 (4)“人力资源损益”。
这是一个损益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支付职工的谴散费等以及“人力资源——实际为职工支付”和“人力资源摊销——实际为职工支付”两者之间的借方差额(即尚未摊销额);贷方登记职工离开企业时发生的争议费、违约金等。
期末该科目按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中,结转后该科目余额为零。 (5)“人力资源预计负债”。
这是一个与“人力资源”账户相对应的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的一切支出、取得人力资源时“人力资源—预计支付给职工”的初始价值后期调整减少数、以及在职工离开企业时“人力资源——预计支付给职工”和“人力资源摊销—预计支付给职工”两个账户之间的借方差额(即尚未摊销额),贷方登记取得人力资源时“人力资源——预计支付给职工”的初始确认价值以及后期调整增加数。
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未来将要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等支出3.一般型人力资源 (1)企业取得人力资源时,将招聘成本、选拔成本、付给员工的安家费等作为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 借:取得成本 贷:银行存款。
4.谁有会计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之会计电算化 论文编号:KJ041 字数:8407,页数:18 摘 要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电算化在我国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以及对现行会计的影响阐明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并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和保障措施提出了个人观点。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将会更有效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处理 发展 Abstract Along with information industries' unceasing development, the computeriz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in our country's utilization, how following to develop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also more and more to arouse people's interest, this article mainly implements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from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to the present accountant's influence exposition the superiority and aims at the presen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solution strategy and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proposed individual viewpoin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s widespread popularization more effective will develop our country's socialist economy. [key word]: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elopment 目 录 摘 要 i 目 录 ii 第1章 前 言 1 第2章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及对现行会计的影响 2 2.1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 2 2.1.1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 2 2.1.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 2 2.1.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 2 2.1.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 3 2.1.5具有选择判断及作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 3 2.2会计电算化对现行会计的影响 3 2.2.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 3 2.2.2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3 2.2.3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 4 2.2.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 4 第3章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 3.1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5 3.2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2.1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5 3.2.2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5 3.2.3会计软件已商品化,但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孤立 6 3.2.4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6 3.2.5硬件的布局不合理 6 第4章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策略及保障措施 8 4.1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策略 8 4.1.1发展会计核算系统 8 4.1.2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8 4.1.3实现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9 4.2保障措施 9 4.2.1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9 4.2.2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10 4.2.3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 10 4.2.4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11 4.2.5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11 4.2.6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12 第5章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以上回答来自: /49-6/6187.htm。
5.急需一篇格式正确,字数在5000字以上的会计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不断增加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增加了税源,另一方面也对基层税收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最近,在进行纳税评估、一般纳税人复检等工作时事,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其结果不尽如意,提高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已刻不容缓。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状况 抽样调查一、中小企业财务状况 (一)调查的内容 我们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设置、帐册设置、核算状况等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包括1、财务人员设置情况,包括:1、岗位设置状况,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
2、人员素质情况,包括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等。 3、账册设置情况,包括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准确、真实。5、抽查主要原材料、产成品、现金是否与账面相一致。
(二)调查的结果 在调查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50户中小企业中, 1、岗位设置不全,或不规范的40户,占调查户数的80% 2、账册设置齐全32户,占调查户数的64%;记载及时,或基本及时的20户,占调查户的40%;帐实相符5户,占调查户数的10% 3、成本核算准确、真实的15户,占调查户数的30% 4、盘存主要原材料、成产品、现金与账面相不一致45户,占调查户数的90%.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在财务上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一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
部分纳税人产生了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核算;重营销队伍建设,轻财务人员培训。少数纳税人文化层次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主观随意性太大,收支无发票,收入随意报,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记账只是形式主义,为了应付税务机关。
二是财务人员、办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新办企业不断增加财务人员紧缺,老会计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几个单位的帐,时间上不能保证;新会计不是缺理论知识,就是少实践经验;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是老板,工资由老板发,不听老板的就被炒鱿鱼,所以会计只能根据老板提供的票据“做账”、“圆账”。三是税务部门管理不到位。
税务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由于工作的千头万绪,疏于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强税收征管,部分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不是很好地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将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私自消化。在系统内部,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责任追究重于书面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务人员思想上产生麻痹,得过且过的观点左右了少数人的执法行为。
四是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较轻。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纳税人偷税数额较大,而故意销毁或隐慝账簿凭证的,税务机关最多也只能给予纳税人罚款一万元。 五是现行财税法规对财务不健全缺少切实的、有效的、统一的界定方法。
有的条文只是把“账证不全”、“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笼统的称作财务不健全,但具体的什么叫做“账证不全”、什么叫“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没有完整的、清楚的、统一的,操作性强的量化的标准,计算的规范尺度,“不全”、“不能准确”应达到的程度是什么,让人感到模糊不清,财务状况是否健全难以界定且费时费力,税务管理人员无法把握财务不健全的“度”,客观上造成税务人员疏于对这类问题的管理。 三、加强管理的思考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纳税人会计核算与账册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经过思考,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
坚持日常宣传与宣传月宣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税法意识,使广大公民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漏税违法的观念,让纳税人心中有“税”,明白“诚信纳税”与“诚信做人”一样重要,明白“诚信纳税”与“商誉”一样的有价值。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法宣传,通过会计例会、业余税校等阵地进行经常性税法宣传,通过纳税评估、涉税事项调查等进行专项辅导,促进涉税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提高。
通过税法宣传教育,使中小企业业主明白从“诚信做帐”开始“依法诚信纳税”。 二是强化办税人员的培训管理。
办税人员是联系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桥梁,是税法宣传声音的传播者,是决定征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办税人员管理为突破口,实现诚信做账意识的增强。
1、建立办税人员档案,成立办税人员协会,明确分片办税负责人,通过自律组织,交流工作体会,提高业务。 2、加大管理力度,坚持办税人员例会制和考核制,定期进行活动,宣传税。
6.急求5000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的关系-免费毕业论文
随着证券市场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实力、经营业绩正越来越合理地在股价上体现出来。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开始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股价变动的关系,尤其是会计信息与股价的关系。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对于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财务报告是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最直接最主要的来源。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编制报告,向外传递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体现业绩;股东通过财务报告了解投入资本的保值增殖情况,预测公司发展前景;注册会计师对报告的公允性进行查核、评审,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中介机构对财务报告进行专业分析,帮助投资者改善投资决策……。对待财务报告的态度和对会计信息的认识程度都影响着投资行为,并体现在股价的理性或非理性的波动上。证券分析师们发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使股价偏离其真实价值(IntrinsicValue),认为这样的市场缺乏效率。由此,关于会计信息披露与股价变动关系的问题,就引入了“有效市场假说。”
1 有效市场假说。
197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Fama)提出,如果证券价格能充分地、不带任何偏见地反映所有可取得的信息,则此证券市场就是有效的。这就是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Hypothesis)。有效市场假说主张股票总是处于均衡状态中,任何投资者都无法持续地赢得市场而获得超额收益。该假说认为当各种能影响股价的新信息出现时,有关的股票交易者们均能同时收到信息并评估其对股价的影响,然后立即采取交易行动,使股价随着新的信息出现迅速作出调整,则股价不会被高估或低估,只会维持在均衡状态中,而市场参与者只能获得风险调整后的市场报酬率。
尤金·法玛定义的有效市场应具备3项条件:①无证券交易成本;②所有交易者均能不花成本地、平等地获得所有可获得的信息;③对于决定目前股价及未来股价的信息含义,众人预期一致。
2 有效市场会计信息与股价的关系。
尤金·法玛根据信息类别,将证券市场分为三大类:弱式、半强式、强式。若证券价格反映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则该市场是弱式的;若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有用的信息,则该市场是半强式的;若证券价格反映了包括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则该市场是强式的。就财务会计而言,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关系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股价对于财务报告信息的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来自: 一流设计吧() 详细出处参考:
7.求一篇会计毕业论文五千字
提供一篇会计毕业论文,供写作参考。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完善对策(大纲)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四)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六)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2]朱晓峰。
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J]。福建电脑,2005,(8)。
[3]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论文详细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z/q110066561.htm。
8.求一篇会计类毕业论文字数5000字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中的问题 21世纪的今天,企业管理进人了信息时代,电算化会计软件也由简单的 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 段。
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软件系统进行财会的电算化管理。但 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最初阶段,仅仅以机算代替人算而已, 在使用财务软件的过程中更是麻烦不断。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管理还落后于 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的过程不够规范,不够严谨 1。
前期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在电算化系统正式运行之前,一般要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还会有一个试运行阶段。
但是有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准备 工作,在系统运行之前,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够深人细致,不能使操作人员从 整体上掌握系统功能、把握业务流程,使得一些操作人员在考虑问题时,只是 局限于自己的业务范围,不能从大局出发,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有 些公司仓库人员将一批原料的数量在入库时弄错了,本来应该在采购系统中调 整,他却在库存系统中做了红字出库单,这样,虽然将原料的数量调整为库存 数量,但是人库数量就会和供方单位开具的发票数量不符,从而使得这张发票 不能人账。
2。系统初始化工作不到位。
有些科目的设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些功 能的设置不够全面。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人员在科目设置和部门设置等一些初 始化工作中不够谨慎,或者操之过急,给系统的运行留下隐患。
另一方面是由 于软件本身的限制,如科目的级别不够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使得软 件使用者不能按照本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应设置。 3。
系统的保密与安全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由于突然断电,病毒侵袭, 错误操作等意外因素造成财会数据丢失,系统瘫痪,于是财会人员不得不加班 加点重新从原始单据做起。
现在不少软件只设置一个密码,关卡少,容易被破 解,而且许多单位内控制度有缺陷或者执行不严格,同事之间不能很好地保守 口令密码,不相容的职务由一人兼任等等,这些都为个别人员窃取财务秘密提、、供了机会。 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更是受到了 极大的挑战,电脑黑客、病毒隐蔽性强、破坏性大、传播速度快,不仅能对会 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甚至还会破坏电脑硬件。
(二)企业缺乏高素质、技能全面的人才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目前,许多企业 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计算机知识很欠 缺,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一点小问题都要找软件的维护人员。
而 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会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配 合。大多数财会人员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 和分析,满足相关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要。
(三)财务软件本身存在间题,也给企业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 不便 1。不少财务软件的兼容性较差。
软件开发者在设计软件时,往往是许多 人共同开发,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由于每个人的思维和理念都不尽相 同,使得软件中的不同模块的同一功能都不一样。 例如,某一软件系统物流模 块中的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这两个模块都提供了单据的查询功能,操作人员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查询条件,但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模块的过滤条件 却不能修改。
在采购模块中查询账表时,如采购明细表,系统显示的字段相当 多,并且许多都不为操作人员所需,而系统却没有提供删去这些字段的功能, 导致在设置过滤条件时比较麻烦,又易出错。 而在库存模块中查询格关的账表 时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增删过滤字段。
2。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 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 子系统之间也只能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内外子系统之间数据 不能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 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 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 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 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一个子系统的打印输出成 为下个子系统的键盘输人。
(一) 利运行 解决电算化管理中出现问厄的对策 充分做好电算化前的准备工作和使用中的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的姗 1。企业领导应真正重视电算化工作的实施。
企业电算化不只是财务部门 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外部及内部许多部门。 根据国内外应用成功的经验, 这项工作必须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
应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精干 人员,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并协助日常业务人 员完成系统的试运行,确保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顺利实施。在系统初始化过程 中,项目小组人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
9.求一片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长期负债资本成本计算的探讨 摘要:运用资本成本=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用)公式计算长期债务资本成本,无法体现负债期限长短, 债券溢、折价,利息事先扣除,贷款回存等,这些负债的特征对资金成本的影响,应对长期负债筹资,按现金流量分 析,以资本成本为折现率,计算资本成本。
关键词: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折现率;现值 资本成本是指公司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 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资 本成本从筹资者角度看是筹资方支付的,取得资金 付出的代价,从资金所有者角度看是凭借其对资金 所有权向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资本成本的计算 是公司筹资决策的主要因素,资本成本常用相对数 资本成本率来表示,即支付的报酬与提供的资本之 比。基本公式:资本成本=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 筹资费用),笔者认为用该公式计算长期负债资本成 本不够正确,应以资本成本为折现率,筹资现金流入 量现值=偿还现金流出量的现值,计算资金成本。
一、资本成本率计算公式的来源 资本成本率计算公式来源于,以资金成本率为 折现率,对筹资的现金流量分析,即筹资引起现金流 入量的现值=未来偿还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用公式 表示:p0(1-f)=cf1/(1+k)+cf2/(1+k)2+ ……cfn/(1+k)n+cfd/(1+k)n,简写为p0(1-f) =∑ n t=1cft/(1+k)t+cfd/(1+k)n,p0是企业在t =0时,收到的各种资金总额,f是筹资费率,cft是 企业现时接受p0导致t时的未来资金支出,cfd是 企业未来归还的本金,k是资金成本。当未来每期 的资金支出cft相同、期限很长、每期资金成本一致 时,就可以简化为,p0(1-f)=cft/k,因此k=cft p0(1-f)。
问题的关键是,权益资本是无期限的,且可以假 设每年支付的股利是相等或相等加固定增长比率 所以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争议不大。长期债务资 本总有一定期限,未来资金支出包括资金使用费、本 金等,随着长期债务资本举债方式、还本付息方式的 不同,用资本成本率=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筹 资费用)计算资金成本计算缺乏正确性。
简单地说 没有充分考虑长期负债资本的现金流出货币时间价 值的要求,和长期负债资本的现金流出金额的不同 在公式中现金流出是资金使用费和筹资费及到期归 还的本金。溢、折价发行债券,一次性还本付息与分 次计息、一次还本,借款利息从贷款中一次性扣除与 借款必须回存等,都是负债特点的体现,作为资金筹 资方和供应方经常对其进行测算,表明某一种类型 的负债是否有竞争性和吸引力,因此在资金成本计 算时不能将其简单化。
试看下例: 某公司准备发行长期债券,拟选择其中一种,第 一种债券票面年利率10%,时间为2年,筹资费率 4‰,每年末付息一次,金额为100万元;第二种债券 年利率10%,时间为6年,筹资费率6‰,每年末付 息一次,到期还本,金额为100万元,假设都是平价 发行,所得税税率33%。 第一种筹资成本=100*10%*(1-33%)/100 *(1-4‰)≈6.730% 第二种筹资成本=100*10%*(1-33%)/100 *(1-6‰)≈6.740% 在本例中,只是由于筹资的期限不同,第二种债 券资本成本较高,在筹资决策比较成本时被否决,选 择第一种资本成本较低的债券。
实际是错误的:资金 占用费是每年都在发生的,而筹资费用只是在筹资 时发生,当筹资完成后的各资金使用期内,并不发生 筹资费用,计算公式中是不分摊到各年的;作为现金 流量现值,分期付息和期末一次性付息所内含的资 金成本是不同的。以简单的算法,对筹资费用按年进 行分摊,则第一种债券年筹资费用为2‰,筹资成本 =100 * 10%* (1 - 33%)/100 * (1 - 2‰)≈ 6.713%;第二种债券年筹资费率1‰,筹资成本= 100*10%*(1-33%)/100*(1-1‰)≈6.710%, 筹措第二种债券将是必然性的了,因为其使用时间 较长,成本低。
当然完整的分析就应根据筹资所引起的现金流 量的变化,用资金成本为折现率进行计算,筹资引起 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未来偿还现金流出量的现值, 用前例计算。 第一种100*(1-4‰)=∑ 2 t=1100*10%*(1- 33%)/(1+k)2+100/(1+k)2 第二种100*(1-6‰)=∑ 6 t=1 100*10%*(1- 33%)/(1+k)6+100/(1+k)6 运用贴现的内插法,第一种债券资本成本为 6.920%,第二种债券资本成本为6.830%,显然第 二种债券资本成本较低,因此,对不同期限的负债资 本进行比较时,资金成本的计算应用现金流量分析 的方法。
二、对发行溢、折价债券资金成本的计算 发行溢、折价债券资金成本,如果仍按“资本成 本率=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用)”计算, 将会无法体现因溢、折价债券摊销对现金流量的影 响,从而使资金成本缺乏正确性。 如:某公司拟选择发行分次计息、到期还本、期 限五年的债券,当时市场利率10%,债券面值为100 元,公司准备采用12%的票面利率,溢价为107.6 元发行,或按票面利率8%,折价92.4元发行,筹资 费率按发行价值的3‰,所得税率33%。
原来方法计 算: 溢价发行的资金成本为=100*12%*(1- 33%)/107.6*(1-3‰)≈7.450% 折价发行的资金成本为=100*8%*(1- 33%)/92.4*(1-3‰)≈5.783% 如果以资本成本的高低决定公司筹资决策,会 立即选择折价发行的债券,折价债券的资金成本比 溢价债券的资金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5000字的毕业论文会计(求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