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阿卡斑病综述
赤羽病(Akabane disease)又名阿卡斑病,是由赤羽病病毒(Akabane disease,简称ADV)引起牛羊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以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木乃伊胎、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和积水性无脑综合症(简称AH综合症)为特征。
一、病原: 赤羽病病毒恪地布尼病毒科,布尼病毒属,辛波病毒群。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不明显。
不耐热,对乙醚、氯仿、酸(PH3)敏感。不能过过50nm滤膜。
病毒含有负链单股RNA,并含有3个核衣壳。核衣壳由大量的核衣壳蛋白和少量的大蛋白分别包裹大、中、小3种RNA而成。
分子量300-400*106,沉淀系数350-475S,密度(CsCl)1.2g/mLd。在高浓度Nacl和pH6.1条件下,可凝集鸽、鸭和鹅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人、羊、牛、豚鼠及1日龄的雏鸡的红细胞。
本病毒为嗜神经性病毒,乳鼠对该病毒易感性最高,接种后出现神经病变。在迄今分离到赤心病病毒株中,尚未发现有不同血清型的存在。
二、流行病学: 本病可引起多种动物感染,除耕牛、乳牛和肉牛易感外,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还从马、羊、猪、驼和猴等动物体内分离出ADV。因为本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尽管本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但同一头母牛连续两年产异常胎儿的几乎没有。在同一地区连续两年发生的极少,即使发生头数也很少。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动物感染后,一般不表现体温反应和临床病状。
孕牛偶而可见由羊水过多而引起腹部膨大。特征性表现是妊娠牛异常分娩,多发生于怀孕7个月以上或接近妊娠期满的牛。
感染初期胎龄越大的胎儿早产发生的越多。中期因体形异常如胎儿关节、脊柱弯曲等而发生难产。
即使顺产,新生犊也不能站立。后期多产出无生活能力的犊牛或瞎眼的犊牛。
绵羊在怀孕1-2个月内感染本病毒后,可产生畸形羊羔,如关节弯曲、脊柱S状弯曲等。 2.病理变化。
因被感染动物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所以亦无明病理变化。 病理组织学变化以流行初期胎儿的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特征,可见脑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聚集,神经细胞变性以及出现多数神经胶质细胞聚集的嗜神经现象。
流行中期的异常胎儿表现为脊髓复角神经细胞显著变性、消失;肌纤维变性、变细、体积缩小或断裂、纤维间质增宽变疏,间质脂肪组织增生并见出血和水肿,此种变化称为萎缩性肌肉发育不良。流行后期的异常胎儿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囊腔及血管壁增存,尤其脑室积水表现突出。
四、诊断: 由于各种理化因素,如寒冷、长途运输、饲喂不当及许多疾病,如布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支原体、细小病毒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等以上特下来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1.病原检查。
(1)直接镜检:取病畜的血、肺、肝和脾及胎儿、胎盘和脑组织等制成超薄切片负染,在电镜下发现病毒并观察其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球形,其直径为90-1000nm,有囊膜。 (2)分离病毒:分离病毒是最好的确诊方法,通常从流产的胎儿和死胎中分离病毒。
将胎儿的各处中病料,特别是脑、脑室液、脊髓、肌肉、胎盘及肺、肝、脾等混合病料接种于乳鼠脑内或Hmlu-1、Vero和HK-21等细胞,一般都易得到病毒。另外,也可将病料接种于7-9日龄鸡胚卵黄囊,如果有病毒存在,则能致使鸡胚发生积水头症、大脑缺损、发育不全和关节弯曲等异常胎儿体态。
此时,可从鸡胚中分离到病毒。 2.血清学诊断。
(1)中和试验:未哺初乳的初畜、胎儿血清和康复动物的血清中存在能中和本病毒的抗体。中和试验可在小鼠或鸡胚中进行,将已知的本病毒与可疑为本病的动物血清混合,脑内接种1-2日龄小鼠或卵黄囊内接种7-9日龄鸡胚。
中和试验也可在Hmlu-1、Vero和BHK-21细胞上进行。 (2)琼脂凝胶扩散沉淀(AGDP)试验:对于野外大量的血清样品进行ADV抗体检测是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
ADV的AGDP抗原能够检出Aino、Tinaroo和Peaton病毒抗体,该方法的敏感生不如中和试验,并且检测的抗体有抗其它辛波群病毒的抗体。 (3)补体结合反应:主要用于辛波病毒群之间关系比较,而且是用于布尼亚病毒群血清学亚群的主要试验。
可用常规的补体结合试验来检测病毒的特异补体结合抗体。 (4)血凝抑制试验:由于本病毒能够凝集鸽、鸭、鹅的红细胞,而这种凝集反应可被被感染的动物血清抑制,所以我们可用怀疑为感染本病的动物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试验可按常规的试验方法进行。 五、防治: 由于本病主要由吸血昆虫引起,因此,消灭畜舍内的蚊子、库蠓等吸血昆虫对本病有一定预防效果。
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在流行期之前对妊娠家畜及预定配种的家畜进行赤羽病疫苗接种,可得到充分的免疫力。目前所用疫苗有灭活苗和活苗两种,活苗为30℃下,在HmLU-1细胞上致弱的弱毒疫苗。
Kurogi等(1977)将OBE1株赤羽病病毒接种HmLU-1细胞,吸附90min后加入维持液,继续培养,当其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时,收集细胞培养液,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应用或置于8℃低温保存备用。制苗时加入0.1%福儿马林,感作24h,使其完全灭活。
最后加入。
2.牛螨病的症状和防治有哪些
牛螨病又叫疥癣,俗称癞病。
是由痒蜗和疥蜗引起的,以 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特征的体表寄生 虫病。本病分布很广,对养牛业带来不良影响。
【病原】(1)疥螨:又叫穿孔疥虫。寄生于体表深层,外形呈龟 形,浅黄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背面有细横纹、锥突、鳞片 和刚毛。成虫体前端有一圆形的咀嚼型口器。
腹面有4对圆 锥形短足,前2对可超出边缘。大小为0。
2 ~0。 5毫米。
(2)痒螨:又称吸吮痒虫。寄生于皮肤表面,外形呈长椭 圆形,虫体较大,为0。
5 ~0。9毫米,肉眼可见。
虫体前端突出 一吸吮型口器,腹面有4对长圆形的足。均超出体缘,尤以前 2对较长。
疥蟥和痒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牛体上进行,包括卵、幼 螨、若螨和成螨4个阶段。疥螨在皮肤上以挖掘隧道的方式 进行寄生和发育繁殖。
痒螨则寄生于皮肤表面,以口器刺人 皮肤,吸取渗出液为食,并在此繁殖发育。 流行特点:蹒的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 染两种。
直接接触感染是由于健牛与病牛混群饲养,一起放 牧,交配或车船运输时的拥挤等。间接感染是通过螨虫污染 的用具、栏舍、饲槽、墙壁、树桩等。
进人牛舍的狗、猫、鼠等也 可传播本病。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和早春,因为这些季节日照不足,畜体 毛长而密,皮肤湿度较高,最适合螨发育繁殖。
词养管理不 良、卫生条件差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瘦弱、幼龄和患病、机体抵抗力降低都易感染本病。
牛的疥螨和痒螨大多呈混合感染。初期多在 头颈部、尾根发生不规则丘疹样病变,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病 牛剧痒,常不断使劲在栏杆、树木或墙壁上摩擦,使患部落屑、脱毛、肌肤增厚,失去弹性,形成红斑块。
有时患部因摩擦而 出血,后皮肤破损,流出淋巴液,与鳞屑、污染物、被毛和渗出物黏在一起形成痂垢。随病情的发展病变部位逐渐扩大,可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严重感染后期,病牛精神委顿,食欲大减,卧地不起,特别是幼牛感染后,有时引起死亡。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发病季节在秋末冬初和早春,潮湿阴暗的栏舍和临床上表现剧痒与皮肤炎症,可做出初步诊断。 本病的确诊主要是检查虫体。
(1)直接检查法:将刮刀刃蘸上液状石蜡油或50%的甘油水,在患部与健部交界处刮取皮屑,用力刮到出现血迹,将刮下的皮屑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10%苛性钠溶液,在低倍镜(500倍)下寻找虫体。(2)热检查法:将刮下的病料置于培养皿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37°~40t°或放在45°~60°热水中20分钟,然后将玻璃皿放于黑色衬景(黑纸和黑布上)用放大镜检查(多用于痒螨),或置于低倍显微镜下检查,若发现虫体移动便可确诊。
预防:预防牛螨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牛舍要干燥、宽敞、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伺养密度合理。(2)搞好环境卫生。
经常清扫栏舍、运动坪,并定期消毒、杀虫。工具、用具及工作人员的衣物等要经常清洗、消毒。
禁止散放畜禽、狗、猫等进人牛舍,做好灭鼠工作。 (3)经常检查牛群,发现患病牛,应及时隔离治疗。
其污染的牛床及场地应做杀虫、消毒处理。(4)加强词养管理,增加营养,增强牛抵抗力。
°治疗:(1)患部涂药或喷洒:先将患部及周围3 ~4平方厘米处的被毛剪去,再用温肥皂水彻底清冼,除去痂皮及污垢,用清水冲洗,然后再涂药与喷洒:1% ~2%敌百虫水溶液,局部涂擦或喷洒。 或来苏儿5份,溶于温水100份中,再加人敌百虫5份,涂擦患部。
或敌百虫1份,加液状石蜡4份,加温水溶解后涂擦患部或喷洒。(2)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
2毫克,配成1 %溶液,一次皮下注射。
3.如何防治牛螨病
螨病是疥螨和痒螨寄生在动物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
螨病又叫疥癖、疥虫病、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后往往蔓延 至全群,危害十分严重。寄生于不同家畜的疥螨,多认为是人疥螨的一些变种, 它们具有特异性。
有时可发生不同动物间的相互感染,但寄生时间较短。疥螨形体很小,肉眼不易见,呈龟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浅 黄色。
体背面有细横纹、锥突、圆锥形鳞片和刚毛,腹面有4对粗短 的足。虫体前端有一假头(咀嚼式口器)。
雌螨比雄螨大,其大小为 0. 25〜0• 51毫米X0. 24〜0. 39毫米;雄螨大小为0. 19〜0• 25毫米X 0.14〜0.29毫米。雌螨的第1、2对足,雄螨的第1、2、4对足的附 节末端长有一带长柄的膜质、钟形吸盘。
4.牛螨病有哪些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初发时,因虫体的小刺、刚毛和分泌的毒素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剧痒,可见患畜不断在圈墙、栏柱等处摩擦。
在阴雨天气、夜间、通风不好的圈舍以及随着病情的加重,痒觉表现更为剧烈。由于患畜的摩擦和啃咬,患部皮肤出现丘疹、结节、水疱甚至脓疱,以后形成痂皮和龟裂及造成被毛脱落,炎症可不断向周围皮肤蔓延。
牛只又因终日啃咬和摩擦患部、烦躁不安,影响了正常的采食和休息,日渐消瘦和衰弱,有时可导致死亡。 感染初期局部皮肤上出现小结节,继而出现小水疱,患部发痒,以致牛摩擦和啃咬患部,造成局部脱毛,皮肤损伤,破裂,流出淋巴液,形成痂皮。
痂皮脱落后遗留下无毛的皮肤。皮肤变厚,出现皱褶、龟裂,病变向四周延伸。
病牛食欲减退,渐进性消瘦,生长停滞。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牛螨病的毕业论文(牛阿卡斑病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