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升的长生殿赏析
《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杰出作品。
之所以传到今天魅力不衰,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第一, 作品规模宏大,全景式反映历史,是一部唐朝天宝年间史诗性的鸿篇巨制。
全剧共分五十出,每一出的标题仅两个字,如果串联起来,你会发现,就是唐天宝年间最大事件的史诗概括,是以宫廷为中心,以帝妃爱情为线索,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如,定情,贿权,春睡,幸恩,权哄,合围,夜怨,侦报,密誓,陷关,惊变,埋玉,献饭,冥追,骂贼,闻铃,情海,剿寇,哭像,刺逆,收京,看袜,弹词,私祭,仙忆,改葬,雨梦,觅魂,补恨,寄情,得信,重圆。
但作品不是繁杂的历史翻版,而是去掉了许多枝蔓,还把安禄山封爵之时,虚构了原本那时职位不高的杨国忠,此时已成为宰相,让安、杨的矛盾一开始就呈现势均力敌的角斗态势,宫廷裙带角逐,外戚与藩镇既勾结,又斗争。
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风貌,无不艺术地呈现出来。 第二, 作品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丰富而复杂,人物命运烙印上时代悲剧色彩。
李隆基作为皇帝,却性格懦弱,放国事不管,沉湎于声色。国事衰落,而他却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嗜好,命令从几千里外快马传送新鲜的荔枝。
一路上,飞马践踏了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撞死了可怜的老人,官吏还沿途抢掠马匹,如土匪一样祸害百姓。李隆基和杨贵妃享受着新鲜的水果,而百姓却哭天天不应,诉地地不灵,投诉无门,痛不欲生。
这种鲜明的对照,预示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也为后来官兵哗变埋下伏笔。 而李隆基在逃亡的路上,有百姓老汉主动为他送饭。
虽然是粗茶淡饭,却让李隆基感慨万千。皇帝不能爱民如子,只能害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献饭并不图皇帝所赐银两,而是希望他管好国家,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 杨贵妃死后,遗落在路上一只香袜为一位农民大嫂拾到,无以为生的农民大嫂,向前来到马隗坡前瞻仰美人断魂之坟墓的游客展示此袜,收取小费,勉强苟活。
这一细节,更增添了戏剧和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 第三, 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幻景交错,史实与演绎结合,构思奇特。
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如安史之乱,如全军敢于在皇帝面前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等,都是忠于历史的写实。同时,还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现实与幻景交错,如写杨贵妃的香魂不散,最终与李隆基在天宫团圆。
其唱词也十分感人[豆叶黄]“乍相逢执手,痛咽难言。想当日玉折香摧,都只为时衰力软,累伊冤惨,尽咱罪愆。
到今日满心惭愧,诉不出相思万万千。”俩人相拥而泣,泪湿衣衫。
[五供养]“仙家美眷,比翼枝连,好合依然。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
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
(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和562页)这种奇特的构思,符合人们追求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人们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希望真善美永远不朽的心理,也是对因果报应论的一种升华。这种手法是在对《长恨歌》和《梧桐雨》继承的基础上,更为大胆和超乎寻常的超越。
因此,使作品更加浪漫,更加丰富而深情,更加一波三折,更加生动感人。 第四, 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堪称不朽的艺术精品 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如第二十四出《惊变》[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
御园中秋色斑斓: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把秋景中,队队归雁南飞的壮美景象和花园中柳叶黄,桂花怒放的典雅之美描写得呼之欲出,读之陶醉,听到昆曲的优美的旋律更是在人们的脑海中、眼帘中再也挥之不去。
又如第二十九出《闻铃》把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热烈讴歌推向了极致,如深深打动观众并被广泛流传且传诵不衰的名句:[前腔]“渐渐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
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着伤情处,转自忆荒茔。
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
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 (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326页)今天读来,这些情景交融的优美名句,仍能让人泪湿衣襟。
总之,《长生殿》因其宏大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歌颂爱情的古典文学杰作和艺术精品,而且经久不衰。
2.洪升的《长生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洪升《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长生殿》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
全剧共五十出。前半部分写李、杨定情,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玉环命殒黄沙的经过。
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玉环也深深想念玄宗,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扩展资料:
《长生殿》创作背景:
洪升在作《长生殿》前,先写《沉香亭》一剧,取明皇贵妃事(中间有李白事)。其后又去李白,加入李泌辅肃宗事,改名《舞霓裳》。更删杨妃、安禄山秽事,增其归蓬莱、唐明皇游月宫事,专写两人生死之情,遂定名为《长生殿》。
前后增改,十余年凡三易稿。足见其辛勤、严肃,不轻易如此。《长生殿·自序》作于1679年,而流行于剧坛在1688年。据说《长生殿》剧本的创作,是受庄亲王世子所请。
《长生殿》作者简介:
洪升,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 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
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生殿 (清代洪升创作传奇(戏剧))
3.洪升的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有人把“长生殿”完全看作是歌颂封建帝王生活、供统治阶级玩赏的作品,毫无现实性、人民性可言,因而,认为提出纪念洪升是不正确的。有人从资产阶级的恋爱至上主义和超阶级的“人性论”的观点来肯定“长生殿”,认为:“长生殿”把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表现得异常真挚诚笃;所描写的杨玉环是一个善良、温柔,同时也是聪明、勇敢的妇女形象;月宫重圆的收场,表现了爱情战胜了死。有人谈“长生殿”只列举出像“疑谶”、“进果”和“骂贼”等几出明显地同情人民疾苦的戏,说明“长生殿”值得肯定的意义,而对整个作品则缺乏全面的分析,因此,对“长生殿”价值的理解,也就是比较表面的。有的地方举行纪念会,只介绍洪升的生平事迹,对“长生殿”的内容和为什么要纪念他的问题,却避开不谈。
长生殿”的创作,作者主要地是想表现一个真挚、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是以前讨论“长生殿”的人的一种传统的看法。
长生殿”后半部,基本上可以说是失败之作。
洪升否认“女色亡国”的论调,却把罪过完全推之于“逆藩奸相”,这种看法当然仍然是表面的。但,“长生殿”的伟大,却在于它形象的反映出了封建王朝灭亡前夕的昏溃、腐败的影象。
“长生殿”的创作,显然是要来抒写兴亡之恨。对剧中人物的描写,忠于祖国的得到表扬,危害祖国的受到惩罚。虽然,把天宝之乱,隐喻作明清间的变化并不确当,但,在它上面,确是凝结着人民的爱国主义的情绪。同时,在“长生殿”许多地方,都接触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对危害人民的事物的讽刺与抨击,也或多或少的凝结着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所以,“长生殿”与人民的思想是有着联系的。
在“长生殿”中,也时时流露出作者主观意识中的封建思想和唯心的“情”的观念。在前半部,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占着主导地位;但,在后半部中,它就上升为主导的地位,使作品坠入到了虚幻中去,成为空虚的、无意义的东西。当然,后半部也有着几出如“骂贼”、“弹词”好戏,但,那只是个别的。
“长生殿”前半部,从主题思想、结构等方面看,是可以独立,而无损于艺术的完整性的。
以上,仅就“长生殿”的内容,作了简单的分析,至于“长生殿”在艺术性上所达到的成就,这里就不再赘述。
4.洪升的长生殿是如何实现作者垂戒来世的创作意图
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作者一方面通过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颂扬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他们安全的发展,揭开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因为李扬是最高统治者,他们在爱情上表现的荒淫混乱,必然给政治带来严重的后果;而政治形势的逆转,又促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作者批判了他们爱情生活带来的政治后果,又古松他们的爱情生活。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这就给作品的主题思想带来了混乱。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作者所描写的李扬爱情,包含了作者的爱情理想,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因素;他联系李扬爱情所揭露的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封建社会更有它普遍意义。因此作品表现出了进步的思想倾向,受到当时许多读者与观众的欢迎。作者在《转概》一出中说:‘’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在自序中又说:‘’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嫣,这说明作品思想的复杂性正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着的.
《长生殿》还围绕着李扬爱情的悲剧,通过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上卷作者联系他们爱情发展的过程,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正在酝酿中的国破家亡的巨变。下卷又结合他们的生死离别,抒发了人们兴亡的感慨,同时歌颂了少数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狠狠地鞭挞了在敌人面前摇尾乞怜的民族败类,表现了作家的爱国思想。
5.赏析《长生殿》的文章
我以前都只赏析春之类的,现在你要这个,只能给你这个:过去由于《长生殿》是建国以来的禁书,所以,就连大学的文学史都歪曲了这部作品的主题,认为是“封建糟粕”。
因此,当我们重新审视这部伟大的作品,才发现,绝非那些“盖棺定论”那么不值一读,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应该大力继承和弘扬的优秀文化。(三),《长生殿》作品的艺术特色《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杰出作品。
之所以传到今天魅力不衰,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第一, 作品规模宏大,全景式反映历史,是一部唐朝天宝年间史诗性的鸿篇巨制。
全剧共分五十出,每一出的标题仅两个字,如果串联起来,你会发现,就是唐天宝年间最大事件的史诗概括,是以宫廷为中心,以帝妃爱情为线索,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如,定情,贿权,春睡,幸恩,权哄,合围,夜怨,侦报,密誓,陷关,惊变,埋玉,献饭,冥追,骂贼,闻铃,情海,剿寇,哭像,刺逆,收京,看袜,弹词,私祭,仙忆,改葬,雨梦,觅魂,补恨,寄情,得信,重圆。
但作品不是繁杂的历史翻版,而是去掉了许多枝蔓,还把安禄山封爵之时,虚构了原本那时职位不高的杨国忠,此时已成为宰相,让安、杨的矛盾一开始就呈现势均力敌的角斗态势,宫廷裙带角逐,外戚与藩镇既勾结,又斗争。
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风貌,无不艺术地呈现出来。第二, 作品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丰富而复杂,人物命运烙印上时代悲剧色彩。
李隆基作为皇帝,却性格懦弱,放国事不管,沉湎于声色。国事衰落,而他却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嗜好,命令从几千里外快马传送新鲜的荔枝。
一路上,飞马践踏了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撞死了可怜的老人,官吏还沿途抢掠马匹,如土匪一样祸害百姓。李隆基和杨贵妃享受着新鲜的水果,而百姓却哭天天不应,诉地地不灵,投诉无门,痛不欲生。
这种鲜明的对照,预示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也为后来官兵哗变埋下伏笔。而李隆基在逃亡的路上,有百姓老汉主动为他送饭。
虽然是粗茶淡饭,却让李隆基感慨万千。皇帝不能爱民如子,只能害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献饭并不图皇帝所赐银两,而是希望他管好国家,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杨贵妃死后,遗落在路上一只香袜为一位农民大嫂拾到,无以为生的农民大嫂,向前来到马隗坡前瞻仰美人断魂之坟墓的游客展示此袜,收取小费,勉强苟活。
这一细节,更增添了戏剧和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第三, 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幻景交错,史实与演绎结合,构思奇特。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洪升长生殿毕业论文(洪升的长生殿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