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
你好,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对大学生也是十分认可的,不管是品行还是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受到了社会人的称赞,当然这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和评价,所以也肯定存在一些大学生做了一些让人们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更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然而却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感受到我们的路还有很长,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任重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说到诚信其实这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而作为大学生更应该讲究诚信。
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不诚信的例子,“比如助学贷款偿还信用低、恶意拖欠学费、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求职造假,随意违约”等现象,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觉着有点无地自容,当然老师不是针对我们,因为我们同学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不错的。 这些十分你不诚信的做法的确给大学生的脸上抹了黑,把大学生的形象毁的一塌糊涂。
这些现象的确普遍存在,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找到人们做这些不诚信之举的根源是什么,是出在社会还是我们的教育。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讨论的兴趣,最后老师总结了几点原因,我们大家也很认同。
首先一部分原因是出自大学生自身修养差,缺乏责任意识,这也是诚信缺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之后等。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诚信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为大学生能拥有一个真正诚心的心努力。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应当追求的永恒主题。
只有对大学生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构建大学生的诚信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才能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走向社会时,真正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2.谁能告诉我一些大学生不诚信的案例
有的大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作弊;有的替人当"枪手",有的雇"枪手"替自己考试;有的自造假毕业推荐信、各种证书……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11月20日,华北首届大学生信用论坛在石家庄经济学院举行。论坛上,主办方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诚信调查问卷,其中对“您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诚信度如何”这一问题,几乎所有学生都选择了“一般”或“较差”。
为此,记者在省会几所大学进行了采访。一些大学生毫不隐讳地说出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学贷款;有的借同学甚至老师的钱不还;有的平时不用功,考试作弊;有的替人当“枪手”,有的雇“枪手”替自己考试;有的自造假毕业推荐信、各种证书……像这样,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助学贷款是为解决贫困生的家庭和生活困难而设立的专项基金,不是无期贷款,更不是无偿赠送。而一些贫困生拖欠助学贷款
生活不诚信现象。如大学生高消费;借物不还;签订了《自律协议书》但不自律;在老师同学面前说谎;沉迷网络;不遵守校、院日常管理规定;对同学朋友不真诚;在课桌、教室墙壁、厕所内乱刻乱涂乱画。
学习不诚信现象。如:抄袭作业与论文,考试舞弊;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替他人答到(签到); 借阅图书馆资料不归还或撕走、涂毁资料等。
工作不诚信现象。如工作中不如实反映情况;欺上瞒下、阳奉阴违;表里不一;不负责任、互相推诿、敷衍塞责;不按要求去落实相关工作精神;在就业过程中,做假推荐材料、说假话、欺骗用人单位;不履行就业协议。
浙江余姚某电器企业去年招聘省内外20多名大学生,不到一年仅剩1名坚守岗位,公司不得不再到洽谈会上急寻人才;该省镇海某电子公司去年7月招进5名大学生,目前只剩下1名。大学毕业生频频毁约跳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心病。
3.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 四百字左右
一、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1.学业中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课程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行为在高校屡禁不止。有学者对我国892名大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考试作弊行为。
同时,大学生作弊的手段不断更新,大多数大学生对作弊司空见惯,不以为耻。还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是毕业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进行抄袭、拼凑甚至直接改头换面,影响极其恶劣。
2.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我国高校中有约有20%的贫困生,高校的助学贷款对于高校大学生享受教育的公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部分学生利用校方和银行信息不对称的弱点,提供虚假资料进行申报,造成助学资金分配不合理。
还有一些已经获得贷款拖欠还款甚至拒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自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助学贷款毕业生违约率为28.4%,远远高于17%的国际平均水平。3.求职工作中的诚信缺失。
一是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而采取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的“实力”。二是轻诺寡信,任意毁约。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轻易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契约,另择高枝,不仅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6年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将近一半的单位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非常严重。4.网络诚信缺失。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逐步提高,电脑和网络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娱乐工具。由于网络具有可匿名的特性,且在网络交往时人的行为变得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严重弱华。
很多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肆意发布、转载不良的公共信息,散布不利于他人的消息或图片,发送电脑病毒等,给他人及社会造成了较大危害。 5.情感诚信堪忧。
一是有些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对待感情缺乏正确严肃的态度,没有责任感。二是有些学生阳奉阴违,做人势利,待人不诚。
大学生的这些诚信缺失现象,给个人、社会、他人都带来了很多危害。对个人而言,造成品德败坏,信誉丧失;对于社会而言,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对于学校而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校教师的形象都被削弱;对于他人而言,其自身的正当权益也往往受到损害。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如下:1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树立起来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将在其一生中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正,那么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将危害终身。
2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在这些高素质人群中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从教育层面来看,远比其他人群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 3 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
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才会真正凸显出来,到时候再亡羊补牢就晚了。如果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对诚信缺失所产生的影响,不难发现,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4.对大学生不诚信现象的看法和建议,例如考试作弊、学术抄袭、贷款违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各高校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违约还贷引发信任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高校中确实有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有的甚至有意不还贷款,此类现象枚不胜举。《中国青年报》(2002年4月12日)报道,重庆市最早两批贷款期限已到,却分别竟有20%、30%的学生未如期还款,其中90多人没有正当理由,有恶逃债倾向,属于“赖账不还”。
《北京青年报》(2006年1月19日)报道,2005年12月20日,建行昌平区支行一次性把中国石油大学23名拖欠助学贷款的毕业生起诉到了昌平区人民法院,一周之后该行又把第二批19名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告上了昌平法院使之成为银行因讨要助学贷款而成批起诉毕业大学生的“讨贷风暴”。 42名欠贷学生收到传票后其中15名当天全部还款,其他学生也陆续清还全部或部分欠款,所以2006年1月18日下午建行昌平区支行给法院送来了撤诉申请,法院的开庭计划全部取消。
这种尴尬的现状可能会使银行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更加谨慎,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更多的大学生由于部分人的诚信而失去了助学贷款的相助时,恐怕我们该担心的就不仅仅是失学的问题了。 (二)考试作弊,抄袭成风 目前部分大学生,弄虚作假,抄袭作业、论文,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尤其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呈现出几个特点:作弊队伍庞大,作弊心态坦然,作弊手段不断出新,甚至出现了一支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队伍,例如替考英语四级1500元、六级2000元。 《科学时报》)报道,西南师范大学一女学生先后三次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偷改自己的考试成绩,由此得到一等奖学金和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我院某专业一班长在协助辅导员整理奖学金评比材料时偷改自己成绩,最后虽被辅导员发现,但已在普通同学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应聘求职材料掺水严重 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学生在个人的求职简历里动手脚。
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网上有新闻报道,在某招聘现场一用人单位收到的应聘材料里有三份声称自己是校学生会主席,三个学生都是来自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让人哭笑不得。
(四)人际关系冷漠,你猜我疑 据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对在校生进行大面积调查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赞同的高达45。
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 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的便宜”的占32。
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有2。
6%。有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便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于是部分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小说世界,而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更有甚者,背后恶意中伤他人,暗里扰乱学校的管理秩序,最后出现心理疾病。
(五)求职面试,一脚两船,实习作弊也逐渐成风气,自欺欺人的大学生实践随处可见 学校教学要求的毕业实习在一些学生眼里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实践报告想方设法找别人代为盖章。有的学生同时面试几份工作,当用人单位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便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给师弟妹们就业设置了障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面对大学生中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发出道德感慨有助于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诚信缺失得以存在的种种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缺陷,使得人们的诚信意识存在扭曲的一面 首先,儒家传统文化缺乏外在的约束力。
我国传统的诚信观念成于内而形于外,个人的内在诚实、坦诚是其社会行为能够信守承诺、遵守契约的心理基础,这种道德约束力量主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信仰,我国人民这种精神信仰的形成儒家文化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儒家文化对事物只求“盖棺定论”不讲“来世报应”,故其缺乏使人内心恐惧的手段。
其次,儒家传统文化使得人格分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偏向实用化。儒家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身体力行,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但由于缺乏实践途径,实际很难做到,所以带有一定虚假性。
同时儒家文化提倡礼节,而且重视程度尤高于信,在人们过分重视烦琐的礼节和虚假的客套时,诚信的本真就不断被忽视,被忽视的诚信细节慢慢沉淀,就体现在中国人细微而又其害无穷的为人处世之道。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也充斥着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我们诚信的观念。
(二)社会现实消极的一面给大学生带。
5.校园里存在哪些不诚信的行为与该如何去做
大学曾被人们誉为“象牙塔”,是神圣和纯洁的地方;大学生也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是高素质有修养的热情、善良、上进的青年群体。我校积淀了半个多世纪的优良传统,大家也都很好地继承着,从这里走出去的校友,更是赢得了众多的好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校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诚信、不文明的现象,在极少数学生身上还很严重。为引起广大同学的注意,革除陋习,倡导“诚信·文明”,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结合实际,列举了一些不“诚信·文明”现象,并提出建议对策。各班主任、辅导员要深入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对照本班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认真查摆,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于2006年4月18日前上交学院党总支。
一、反对学习过程中不“诚信·文明”现象
学习“诚信·文明”:主要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秉承中华民族优良学风,以诚信为动力,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学习过程中不“诚信·文明”现象主要表现为:
1、上课、参加会议不关手机。
2、在教室、图书馆大声喧哗、戏闹。
3、在教室、图书馆占座。
4、上课迟到、早退、旷课。
5、不认真听课,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6、任意损毁图书。
7、抄袭作业或论文。
8、考试违纪与作弊。
建议对策:积极倡导“诚信·文明”学风,务实进取,就事实本身要提出批评,教育他人。
二、反对日常生活中不“诚信·文明”现象
生活“诚信·文明”:主要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遵循相应行为准则,以诚信为手段,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日常生活中不“诚信·文明”现象的主要表现是:
1、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2、乱扔乱倒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损坏公物。
3、任意践踏、破坏草坪,折损花木。
4、说脏话,打架闹事,无理取闹,寻衅滋事。
5、在公共场所抽烟,酗酒。
6、做早操不认真,敷衍应付。
7、浪费粮食、水电。
8、就餐不自觉排队,任意插队。
9、偷窃。
10、故意拨打骚扰电话。
11、沉迷网络,肆意传播网络病毒。
12、做人不坦诚,借物不还。
13、男女交往不得体,公共场所勾肩搭背、搂抱。
14、睡懒觉,生活邋遢,不讲究寝室卫生。
15、擅自外宿。
16、违反交通规则。
17、违反大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及学校规章制度,影响大学生形象。
建议对策:积极倡导“诚信·文明”生活,实事求是,言行一致,遵纪守规,礼貌待人,光明磊落,勤俭节约。
三、反对经济行为中不“诚信·文明”现象
经济“诚信·文明”:主要指大学生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制,恪守诺言,反对假冒欺诈,以诚信为途径,讲究文明,实践诚信,受益诚信。大学生在经济行为中不“诚信·文明”现象有:
1、恶意拖欠学费。
2、不及时还助学贷款。
3、借钱不还。
4、勤工助学中的经济欺骗行为。
建议对策:积极倡导“诚信·文明”经济,珍惜信誉,自警自重。
四、反对工作中不“诚信·文明”现象
工作“诚信·文明”:主要指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以诚为本,以信为源,切实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和透明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实事求是,履行就业合同。大学生在工作中不“诚信·文明”现象的主要表现是:
1、工作中不如实反映情况。
2、工作中欺上瞒下、阳奉阴违,表里不一。
3、工作中不负责任、互相推诿,敷衍塞责。
4、不按要求去贯彻文件精神,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
5、做假推荐材料、说假话、欺骗用人单位。
6、不履行就业协议。
6.如何看待中学生的诚信缺失的论文
以诚信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
这个新论断,既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认识,又是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显然,诚信这一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具有难以言喻的重要性。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应该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回顾历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言而有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几千年来,一诺千金更是广为流传。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诚信的地位又是如何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例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食用盐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众所周知,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我们国家大多数地方都存在环境缺碘的情况,也就是自然水土环境中缺碘,这会致人摄入碘不足,危害健康。为此,我国从1995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加碘食盐,目的是为了预防缺碘。
然而,一些碘缺乏比较严重的地区,近几年来却多次发现有非碘盐冒充食用盐流入市场。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诸如此类的现象,归根到底,都是这个社会的诚信缺失所导致的。
诚信缺失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中学生的诚信况状不容乐观。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
例如,考试作弊的现象就屡有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几乎每次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的学生,就连高考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作弊手段层出不穷。
另外,学生说谎也成为一个令教育工作者头痛的问题。学生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为了为自己开脱而说谎,成为校园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其实,当学生把说谎当成习惯时,意味着从此不得不以诚信埋单。一个没有诚信的学生,又怎么能成为市场经济中合法的劳动者和经营者?看来,诚信缺失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个祥和安定的和谐社会,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民主的健全,科教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这都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环境,完善诚信的制度。
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只有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觉的行动。良好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一个社会,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对公民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让每一个公民都投入诚信建设之中,让诚信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诚信要靠教育,同样也要靠法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法制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简而言之,教育与法制齐抓,才能让诚信在社会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成为一种法律义务,才能让诚信之魂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才能最终让整个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诚信风尚。
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的过程。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创造出更加发达的物质文明,还要有更加先进的精神文明。
历史的长河仍在流淌,我们在问题之中迈步前进。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定能让诚信之花开出累累的硕果,定能让我们这个拥有诚信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流光溢彩。
7.大学生诚信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
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
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
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
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
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
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
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
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
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
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
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
大学不?quot;世外桃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
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不诚信行为(你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