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日本枯山水庭院论文500字
根据日本庭园表记的不同,日本庭园可分为筑山泉水庭、茶庭和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庭园作为日本代表的、典型的庭园模式,是表现日本人审美意识的杰作。
本文从日本庭园的起源以及枯山水观念的形成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分析日本庭园,特别是枯山水庭园的特征来研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枯山水庭园是用少量的岩石和沙砾来象征河川和大海,模仿自然山水的庭园风格。这种枯山水的观念,一直沿用到现代,已经发展成为日本庭园建筑的一个规范。总的来说,从日本庭园特别是枯山水庭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纤细、真实、幽玄和寂静的审美观。
2.那里有日本枯山水之美的论文范文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可看作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枯山水代表作:京都大德寺大仙院、龙安寺庭院、银阁寺庭院、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
而作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最高峰,则是京都大德寺大仙院庭院。)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而这里的“石庭”,据说是最具深意的一幅写意抽象画,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名为“虎负子渡河”的枯山水,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会看不到其中一颗石头。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
3.中庭绿化设计或中庭植栽的规划设计
相关资料: 宿舍中庭设计方案构思_园林景观 通过多种物质的形式、色彩和质感传达同样感受的信息,将所有的存在物连续为一个整体景观,营造一个山中幽竹意境空间。
关键字:景观意境与电影;有限空间;空间序列;中国竹文化 根据心理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应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正如你所说拍电影是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
中庭环境要给人的情感感受 透过明净的玻璃门窗,丛丛的翠竹青翠欲滴,踩在洒满斑驳竹影的林间小路,深入竹林的海洋,感受绿波荡漾,闲坐竹下,洗尽一天的疲劳,静静欣赏竹子秀丽挺拔、高风亮节的风姿,品味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质和情操,汲取其精神的力量,洗涤人的灵魂和思想,使其得到升华。人们不由自主的吟出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
中庭现状 中庭面积约为670平米的庭院,矩形,长29米,宽23米,四周由建筑围和,南,北,西三面高16.430米,东面高7.090米为主入口,两个侧入口与其相联,西侧有一个入口,宿舍约入住900人左右,中庭是封闭的外部空间,与餐厅和超市相联接,所以首要解决中庭的交通功能。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供员工生活休息,中庭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温泉城的普通员工,要解决他们停留、休息、交流、观赏的功能。
中庭四面围和,感觉比较狭小,封闭,要解决小中见大的问题。温泉城的大环境是以会议、度假为目的的现代生态园林景观(优于一般城市景观),如何于统一中寻求个性,解决景观的可识别性问题。
设计构思分析 通过多种物质的形式、色彩和质感传达同样感受的信息,将所有的存在物连续为一个整体景观,营造一个山中幽竹意境空间。 1. 交通分析 1.1 运动与通路 根据运动与通路研究,人们的动行为分为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明确目标的运动是紧张的运动,道路需快捷简短,因此采用直线道路解决。
通过十字形交叉多节点放射性步道网络解决交通问题,边缘的道路为人们提供散步,观赏等放松运动的通道,满足人们不同的运动需求。 1.2 引导性 西侧原有廊道的改造,出口处各增加一个三角形铺装,明确完善了空间的功能,空间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
2. 空间分析 2.1 空间的小中见大 东方园林通过空间的曲折幽深,空间的渗透,空间的多层性来实现。 西方园林则通过多节点放射性的视景网络和步道网络以及几何图案来实现。
两种手法的本质都是通过视觉和空间的变幻产生一种更为丰富,深远的空间体验。我们采用90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多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南北两侧条状翠竹景观,成为十字交通轴的对景,人在通过时有景可看,遮挡墙体与铺装的交接处,场所空间的边缘由实变虚,增大视觉空间体验。
2.2 空间的采光问题 利用有限的自然光,,通过把一片完整的竹林用直线开出一条条的光通道,使空间变的灿烂而愉快。班驳的竹影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时刻变幻,镜面的花岗岩,嵌入地面的光带材料的反光折射效果,空间内的景物进行新的视觉重组,视觉信息量的增加,使空间丰富而明亮。
2.3 可用的户外空间 作为一个中庭,应是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能让人驻足停留,可在其中漫步的自由,轻松的交流空间,90交叉十字交通主轴的边缘形成一些静态的空间,依据距十字交通轴的远近而渐变,距十字轴的愈远静态空间的功能愈明确,形成动态的,过度性,静态的不同空间,在统一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解决人们对不同功能空间的需求。方形树池宽0.45M,高0.5M,可以供人停留休息。
2.4 空间的可识别性与观赏性 中庭的环境与温泉城的环境通过追求景观意境(生态的,原生的森林)的一致性而达到统一的目的。通过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实现景观的可识别性,通过方形元素(镜面森林绿花岗岩树池与翠竹的组合)重复组合,加强人们的空间印象,达到易记易识别的目的。
规则的几何图案为顶视提供了极佳的观赏景观。 2.5 空间的质感 质感感受同样要为意境服务,整个基面以暖色(黄木纹)为主基调与建筑立面喷涂色调和谐一致,表面粗糙的质感朴实,厚重营造山林的意境。
镜面冷色调的树池与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材质的粗糙与光滑同样形成强烈的对比,空间具备雕塑感,树池犹如从土中生出,绿色的竹子与树池连成一个生命体色调的统一,明暗的对比,本身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铺装上嵌草带与森林绿树池连接形成绿色的网状图案,石板,草坪构成象征的山体肌理。
3. 构成与景观序列分析 景观序列是强化的序列,竹林高度5m、6m、7m、6M、5M弱强弱的节奏韵律来实现。通过同种元素的尺度递增的序列变化,人对整个空间的感受逐渐加强。
以方形为基本母题,使得庭院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斜向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庭院中同组元素的重组产生一个强化空间。 4. 生态功能分析 竹林的制氧能力比同面积的落叶乔木高出1.5倍,防噪吸尘作用强于一般绿化植物。
养护管理简单粗放,具有很好的自繁性。 5. 文化内涵分析 竹子。
4.求几篇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的范文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
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
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
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儿庄战役、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
5.中庭绿化设计或中庭植栽的规划设计
相关资料: 宿舍中庭设计方案构思_园林景观 通过多种物质的形式、色彩和质感传达同样感受的信息,将所有的存在物连续为一个整体景观,营造一个山中幽竹意境空间。
关键字:景观意境与电影;有限空间;空间序列;中国竹文化 根据心理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应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正如你所说拍电影是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
中庭环境要给人的情感感受 透过明净的玻璃门窗,丛丛的翠竹青翠欲滴,踩在洒满斑驳竹影的林间小路,深入竹林的海洋,感受绿波荡漾,闲坐竹下,洗尽一天的疲劳,静静欣赏竹子秀丽挺拔、高风亮节的风姿,品味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质和情操,汲取其精神的力量,洗涤人的灵魂和思想,使其得到升华。人们不由自主的吟出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
中庭现状 中庭面积约为670平米的庭院,矩形,长29米,宽23米,四周由建筑围和,南,北,西三面高16.430米,东面高7.090米为主入口,两个侧入口与其相联,西侧有一个入口,宿舍约入住900人左右,中庭是封闭的外部空间,与餐厅和超市相联接,所以首要解决中庭的交通功能。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供员工生活休息,中庭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温泉城的普通员工,要解决他们停留、休息、交流、观赏的功能。
中庭四面围和,感觉比较狭小,封闭,要解决小中见大的问题。温泉城的大环境是以会议、度假为目的的现代生态园林景观(优于一般城市景观),如何于统一中寻求个性,解决景观的可识别性问题。
设计构思分析 通过多种物质的形式、色彩和质感传达同样感受的信息,将所有的存在物连续为一个整体景观,营造一个山中幽竹意境空间。 1. 交通分析 1.1 运动与通路 根据运动与通路研究,人们的动行为分为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明确目标的运动是紧张的运动,道路需快捷简短,因此采用直线道路解决。
通过十字形交叉多节点放射性步道网络解决交通问题,边缘的道路为人们提供散步,观赏等放松运动的通道,满足人们不同的运动需求。 1.2 引导性 西侧原有廊道的改造,出口处各增加一个三角形铺装,明确完善了空间的功能,空间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
2. 空间分析 2.1 空间的小中见大 东方园林通过空间的曲折幽深,空间的渗透,空间的多层性来实现。 西方园林则通过多节点放射性的视景网络和步道网络以及几何图案来实现。
两种手法的本质都是通过视觉和空间的变幻产生一种更为丰富,深远的空间体验。我们采用90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多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南北两侧条状翠竹景观,成为十字交通轴的对景,人在通过时有景可看,遮挡墙体与铺装的交接处,场所空间的边缘由实变虚,增大视觉空间体验。
2.2 空间的采光问题 利用有限的自然光,,通过把一片完整的竹林用直线开出一条条的光通道,使空间变的灿烂而愉快。班驳的竹影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时刻变幻,镜面的花岗岩,嵌入地面的光带材料的反光折射效果,空间内的景物进行新的视觉重组,视觉信息量的增加,使空间丰富而明亮。
2.3 可用的户外空间 作为一个中庭,应是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能让人驻足停留,可在其中漫步的自由,轻松的交流空间,90交叉十字交通主轴的边缘形成一些静态的空间,依据距十字交通轴的远近而渐变,距十字轴的愈远静态空间的功能愈明确,形成动态的,过度性,静态的不同空间,在统一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解决人们对不同功能空间的需求。方形树池宽0.45M,高0.5M,可以供人停留休息。
2.4 空间的可识别性与观赏性 中庭的环境与温泉城的环境通过追求景观意境(生态的,原生的森林)的一致性而达到统一的目的。通过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实现景观的可识别性,通过方形元素(镜面森林绿花岗岩树池与翠竹的组合)重复组合,加强人们的空间印象,达到易记易识别的目的。
规则的几何图案为顶视提供了极佳的观赏景观。 2.5 空间的质感 质感感受同样要为意境服务,整个基面以暖色(黄木纹)为主基调与建筑立面喷涂色调和谐一致,表面粗糙的质感朴实,厚重营造山林的意境。
镜面冷色调的树池与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材质的粗糙与光滑同样形成强烈的对比,空间具备雕塑感,树池犹如从土中生出,绿色的竹子与树池连成一个生命体色调的统一,明暗的对比,本身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铺装上嵌草带与森林绿树池连接形成绿色的网状图案,石板,草坪构成象征的山体肌理。
3. 构成与景观序列分析 景观序列是强化的序列,竹林高度5m、6m、7m、6M、5M弱强弱的节奏韵律来实现。通过同种元素的尺度递增的序列变化,人对整个空间的感受逐渐加强。
以方形为基本母题,使得庭院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斜向交叉方格网交通系统,节点放射性视景网络、庭院中同组元素的重组产生一个强化空间。 4. 生态功能分析 竹林的制氧能力比同面积的落叶乔木高出1.5倍,防噪吸尘作用强于一般绿化植物。
养护管理简单粗放,具有很好的自繁性。 5. 文化内涵分析 竹子。
6.中庭设计说明方案构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sqa000328中庭设计说明方案构思根据心理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应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
正如你所说拍电影是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中庭环境要给人的情感感受透过明净的玻璃门窗,丛丛的翠竹青翠欲滴,踩在洒满斑驳竹影的林间小路,深入竹林的海洋,感受绿波荡漾,闲坐竹下,洗尽一天的疲劳,静静欣赏竹子秀丽挺拔、高风亮节的风姿,品味其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质和情操,汲取其精神的力量,洗涤人的灵魂和思想,使其得到升华。
人们不由自主的吟出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佳句。中庭现状中庭面积约为670平米的庭院,矩形,长29米,宽23米,四周由建筑围和,南,北,西三面高16.430米,东面高7.090米为主入口,两个侧入口与其相联,西侧有一个入口,宿舍约入住900人左右,中庭是封闭的外部空间,与餐厅和超市相联接,所以首要解决中庭的交通功能。
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供员工生活休息,中庭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温泉城的普通员工,要解决他们停留、休息、交流、观赏的功能。中庭四面围和,感觉比较狭小,封闭,要解决小中见大的问题。
温泉城的大环境是以会议、度假为目的的现代生态园林景观(优于一般城市景观),如何于统一中寻求个性,解决景观的可识别性问题。2.3。
7.日本枯山水庭的详细分析
离开金阁寺,造访紧邻的拥有知名景观“枯山水”的龙安寺。
在日本的庭院艺术中,枯山水是最有禅意的一个。平安时代成书的《造庭记》给枯山水下的定义是,完全用石头石子摆放出村庄、山峦和河流的模样。
石头本是天下最无情之物,艺术家借此物之状之态之色之纹,创造出天下最有情的山水,寓动于静,幻化出一种抽象的形象,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本的枯山水,以龙安寺方丈南庭和大德寺塔头大仙院的两处名气最大,而前者的思想和艺术水平远在后者之上,能亲眼目睹龙安寺的枯山水,实在是我此行的一大福气。
踏上古铜色的木地板,穿过黑暗的甬道,眼前一亮,便是南庭著名的“石庭”,地面设一个大沙盘,满铺白色石粒,或象征宇宙、大海、空间、虚无;石粒中又有山石陈列,或象征渺小、岛屿、时间、实有;从精神到物质,抑或象征集合、离散、远近、起伏。靠思辨夸张,体现了禅宗理想追求的精神内涵,为天下一绝。
据说白沙上的石头一共十五块,按照5-2-3-2-3排列,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总有一块看不到,意蕴人生之不完美。我才疏学浅,领悟不到其中深奥禅意,只能坐在阶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望着这片白色的海和海上的“岛屿”,感受这个虽有几十名游人,却格外清静的庭院带来的舒适。
8.我是园林专业的学生,快毕业啦
要
1.目的:为加强部门统计,以便各方理解园林绿化统计的基本职能及认识过程。
2.方法及结果:运用统计学原理、系统论方法,进行基本描述和客观分析。
从研究对象和目的出发,明确统计职能是在园林绿化管理中发挥认识和服务作用,信息服务和监督职能。提出园林绿化统计要与管理有机结合,统计活动和结果要有客观性、数量性、总体性、目的性,要随事业发展丰富内容、提升水平。
按照统计要求,对统计认识过程,加以诠释,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系统筹划和大体安排。提出统计的认识过程具有阶段性、程序性、独特性和关联性。通过不断的认识过程,让统计流程循环往复,认识不断提高,使自身协调发展并提高服务水平。
3、结论
园林绿化统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反映园林绿化的客观实在和发展趋势,认识、服务作用和职能是其他行政管理不能替代的。
园林绿化统计也是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充实提高的。园林绿化统计要取得突破、进展和成效,就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进行统计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创新机制、发掘潜力、强化薄弱环节,对统计的发展进行系统筹划和安排,完善和提高统计的认识水平,更好地发挥统计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 统计 基本职能 认识过程
目录
引言 I
摘要 II
1.园林绿化统计的基本职能 1
1.1园林绿化统计管理体制 1
1.2 园林绿化统计的对象和目的 2
1.3 园林绿化统计的任务和职能 2
1.4 园林绿化统计与园林绿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2
2. 园林绿化统计的认识过程 3
2.1 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特性 3
2.2 统计设计 4
2.2.1统计设计的总体原则 4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中庭景观枯山水毕业设计论文(论述日本枯山水庭院论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