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写有关马克吐温的论文,有哪方面好写的呢
浅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 摘要马克·吐温是一位幽默语言大师,他的每一部作品通篇横溢着幽默艺术。
他的幽默语言艺术超群出众;同时,他 又以的深刻思想内容而出类拔萃。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风格体现在人物刻画方面和语言运用和故事情节等方面。
关键词马克·吐温幽默人物刻画语言运用故事情节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小 说家,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 地统一。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 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 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幽默地表现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 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 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是他的写 作特点之一。马克·吐温被公认为是一位幽默语言大师,是 他奠定了美国文学轻松愉快的、幽默的民族语言风格,他的每 一部作品通篇横溢着幽默趣味。
马克.吐温的幽默,是以丰富 的思想作底蕴,以风趣的文字为形式,外谐内庄,既富有生活 哲理意味,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表现了他驾驭语 言的高超技巧。
做为一个小说家,马克·吐温以他的幽默语 言艺术而超群出众;同时,他又以他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而出 类拔萃。总的来说,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风格体现在 人物刻画、语言运用和故事情节等方面。
一、人物刻画方面 马克·吐温受美国传统幽默的影响,并将其与讽刺熔一 炉,通过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从而使自己的创作具有更加严 肃、深厚和丰富社会意义,他立足于坚实的生活基础,能够凭 着自己锐利眼光,透过那些表面荒谬可笑的现象,洞悉事物的 本质。在他所写的几十篇作品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形象,他对人物刻画地细致入微,生动形象。
他通过对人物的 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的描写和刻画,从而增强了他的幽默的 艺术感染力。因而他的作品在令读者解颐开颜之后,能够引 发他的深思。
例如,他的早期作品《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描写了一 名叫吉姆·斯迈利的人,他嗜赌如命,随时随地都想跟打赌。“别人乐意怎么赌,他就怎么赌,只要能和人家成赌,他就心满 意足!他老是一心一意找机会,不管一什么事情,只要有人提 起,那家伙就要和人家打——要是有人斗狗,他也要赌;有人 斗猫,他也要赌;人斗鸡——嘿,哪怕是两只鸟落在栅栏上,他 也要和赌哪一只先飞;他哪怕是看见一只金龟子在往什么地 走,他也要和你赌一赌它走多大功夫才能到它要去的方,要是 你答应和他打赌,他就是跟着那只金龟子一走到墨西哥去,也 要弄清楚它究竟到什么地方,以及在路上走多久。”
寥寥几笔 漫画式的夸张描写,吉姆这无所事事、嗜赌成癖的赌棍形象就 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美国小市民精神空虚、无所作为且 不劳而获的恶就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从而增强了小说的幽默 感和讽感,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可笑,强化了小说的艺术感力。
二、语言运用方面 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是通过作品的语言显示出来。马 克.吐温的语言特色之一是他对方言的灵活运用是独一无二 的。
马克·吐温出身寒微,早年曾做过排字工、水手、领航员,还淘过金,这些经历使他广泛接触社会,熟悉了人民生活,民 间语言。从语言形式上来说,他作品语言的口语化,简单明 了,句子结构简单朴实,甚至不合乎语法规则,属于典型的口 头语言,他巧妙地应用口语来描述故事人物的日常生活,另 外,他的故事人物,限定于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区域,操持着 浓重的方言,使他的乡土特色更为真实.他的大多数作品情调 诙谐滑稽,包含有一些生活笑话,喜剧情节,睿智的品论等,读 起来非常有趣味.。
.他将讽喻、夸张.拟人、借代、双关等多种修 辞手法灵活运用于小说创作中,使作品的语言具有一种神奇 的力量,令人腹之余,又耐人寻味。:例如,马克.吐温在《苦行 记》中将对象夸大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在这部作品中,他 为了讥讽一夫多妻制,杜撰了一个男人娶了七十二个老婆的 故事:“(我)造了架七英尺长九十六英尺宽的床。
但我没法入 睡,我发现那七十二个女人一齐打呼噜,那咆哮声震耳欲聋。还有性命危险呢!我是这么看的。
她们一齐吸气,你可以看见 房子墙壁真正给吸瘪进来了,然后一齐呼气,你会看见墙壁又 给吹得胀了出去。”夸张而至于失实,失实而至于荒诞,荒诞便 流于可笑,可笑而成幽默。
三、故事情节方面 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也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设置而 达到的。例如在《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情节中,故事是围 绕一袋金币展开。
赫德莱堡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市镇,本以诚 实、清高而闻名遐迩,但在一袋“金币”的诱惑下,镇上“诚实而 清高”的居民,尤其那19位首要公民,非但没有一人能抵挡得 住诱惑,反而为了争做那袋金币的得主而昧着良心进行欺骗、作伪证,上演了一幕幕的丑剧,使不可败坏的“诚实、清高”的 赫德莱堡臭名远扬。这部小说的情节极富戏剧性,开篇便。
2.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断句式。
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二)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
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
3.头疼ING,要定毕业论文题目,之前看过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请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有名的小说,描绘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小说通过小办事员的种种“历险”嘲弄了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作用。
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
4.我要写学士毕业论文,题目是《马克.吐温的幽默与美国气派》,请诸位
马克·吐温(1835~1910)Mark Twain美国作家。
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
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
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
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
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
《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
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
《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
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
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
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
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
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
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
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
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
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
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
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1。
5.以马克主义人生价值观,指导我们的大学生活 论文
价值观人生追求:1、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即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社会不同,品位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比如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是“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为的是作官为宦,封妻荫子,光耀门庭,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近代的仁人志士康有为、梁启超,乃至民主革命的前驱孙中山、黄兴,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的人生追求是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他们在为此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放后,人们将服务于民众,奉献于社会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守卫边防的子弟兵,维护社会安定的公安干警,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千万大众,都在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的精英们,大批商海的弄潮儿,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我们新世纪的青年学子,也应该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自己融入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社会洪流,为民族复兴贡献我们的才智和青春,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最大化问题,即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能量,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①要胸有大志,目光高远,相对于目光短浅,无所追求而言。
②要强化创新意识,要敢想敢为,相对于因循守旧、畏首畏尾而言。③好男儿志在四方,要倡导闯荡江湖,大胆创业意识,相对于安于现状、温饱自足、安土重迁而言。
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对于浅尝辄止,小富即安,小成则足而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以上两个方面都是从主观性的角度探讨人生价值问题: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应该怎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本次作文则要求从客观性的角度,或曰旁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看待、评判人生价值的问题。人生价值的绝对值是有差别的,正如小米和黄金的绝对价值相差甚远一样。
应该承认,人的才智、能量、机遇不同,也就造成了现实中人们在职业、地位、业绩、贡献诸方面的千差万别。这其中最基本的、与小米、黄金的喻义最贴近的是人的才智、即材质问题。
人的材质不同,所能发挥的作用、所能成就的业绩自然不同。如大树和小草。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断言哪个更有价值,更不能因引而轻视、甚至鄙视那些生命价值的绝对值相对较小的人。首先,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
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沙土;需要庞大的机体,也需要小的锣丝钉;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需要通晓物理的科学家,也需要挥镰抡镐的农民;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需要各种不同材质的人共同来构建社会大厦。其次,在不同的条件下,恰恰需要不同的材质,换言之,不同材质的人还要在适合你的位置上,才能体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
在一定条件下,最适合的才是最有价值的,如体育竞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这个道理。
高射炮可以把飞机打下来,打蚊子就远不如蝇拍。沙漠中,一滴水能够救命,而万两黄金只能成为累赘,骆驼有其长,可以吃到高枝上的树叶;小羊则吃不到,小羊有其长,可以钻过墙洞吃;园中的肥草,骆驼则只能观望。
爱因斯坦拒绝了以色列总统的职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此“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马克·吐温稍有文学成就之后曾经经商,结果赔得精光并且负债累累,最后只得重走文学创作之路,最终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却曾经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却从没直接参加过战斗,没有亲手打过一个敌人,远不如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钱学森能让两弹爆炸,能让卫星上天,却未必能种粮、砌砖,搞维修未必干得过徐虎,做乘务未必赶得上李素丽,站柜台比不上张秉贵,掏大粪比不上时传祥。
所以物尽其用,方显其价值。人尽其才,就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大树做了栋梁,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小草装点了自然,也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在不同条件下,人生各有各的价值,只要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人尽其才,则在这个意义上而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一样的。因此,人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能做的事情,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必妄自菲薄,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将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适合自身条件,只要是符合社会需求,都应爱岗敬业,踏踏实实,死而后已。
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锣丝钉,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像保尔那样,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6.马克·吐温幽默艺术的风格特色现在再写论文,实在找不到材料了希望
书摘 马克·吐温的原名并不叫马克·吐温,“马克·吐温”在英文里是测量水深的单位,是船上的水手们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单位。
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小说《跳蛙记》,是他在船上当水手时写的。写完后想着要给自己起个笔名,;就顺手把水手们最常喊出的这个字眼写了上去,写完也就忘了个一干二净。
不料,《跳蛙记》竟很快就发表了,而且好评如潮,可马克·吐温并不知晓。报馆的出纳员要送稿费,可是找不到作者,因为粗心的马克·吐温忘了写自己的地址。
出纳员只有循着信封上的邮戳找到邮局,左右打听,并没人知道谁是马克·吐温。出纳员走到邮局,正碰上马克·吐温迎面走来,他问马克‘吐温:“先生,请问,您知道一个叫马克·吐温的人吗?” 马克·吐温一脸茫然:“不知道。
” 其实马克·吐温真的忘记了自己当初写下的这个笔名,直到很久之后,他才意识到人们议论纷纷的马克·吐温就是自己,因为他们说起的《跳蛙记》是出自他的手笔,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
7.马克吐温在《王子与贫儿》中运用反讽手法 论文如何下手
级别:学长
2006年8月26日 这篇小说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 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富贵的王子,而爱德华因厌倦死板、空虚的宫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们交换了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这个童话情节,小说首先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极端艰难困苦和统治阶级生活的极端豪华奢侈。在此同时,小说还鲜明地表明了人生生来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环境决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义观念。 汤姆并非天生就只能当贫儿,爱德华也不是生来就只能当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饰和地位。爱德华就曾跟汤姆说:“要是我们光着身子走出去,谁也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的确,当贫儿穿上王子衣服时,大家都把他当成王子;而爱德华穿上贫儿衣服后,大家便认定他是贫儿,这里既没有什么“天生富贵”,也没有什么“天赋王权”,问题的关键只在穿什么服饰和处在什么地位。 不仅如此,汤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颁发仁慈的法律,释放无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谬,指责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万民拥戴的开明君主。而爱德华在穿上贫儿衣服后,也能在重新当上国王时废止酷刑,昭雪冤狱,颁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处境。这是他俩突然心血来潮或良心复苏吗?不,这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客观影响,是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对人的改造作用。汤姆从人民中来,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使他从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质和同情苦难、嫉恶如仇的性格。而爱德华从王宫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具有了跟统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质和性格。 最后还有一点,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读者从小说所描写的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很自然会联想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从小说所描写的统治者的为所欲为,很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政府的专横欺诈;从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会联想到深刻的种族歧视。因此,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其批评的矛头是指向19世纪的美国。 误会和交换身份,就是这一部童话的主要情节,而这看似俗套的设置,却在马克?吐温笔下显出了隐含的光辉。这篇读后感,语言质朴平实,从手法、思想和社会背景三方面阐述了作者意图,笔风简洁,眼光犀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马克超全从开题到毕业论文技巧(我要写有关马克吐温的论文,有哪方面好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