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中怎样确定变量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要求对低温、适温、高温3组实验是等同、均衡、稳定的;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额外变量,出现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或减少额外变量,以减少误差。
(2)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当然还有多变量综合研究的原则,这在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中涉及的较少。
2.如何确定相关关系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
1.在实际问题中。
关键: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其次,研究的目的及方便于问题的研究。
以矩形面积问题为例。
从理论上讲,长a,宽b,面积S都有资格当因变量或自变量。
它们有众所周知的关系式
S=ab
如果我们把长a固定(不变,是常数),研究宽b的变化引起面积S如何变化,则把面积S看成宽b的函数。这时,面积S是因变量,b是自变量。按习惯用y表示因变量,x表示自变量。
记为S=ax或y=ax
也可记为S(x)=ax.
同理S=bx或y=bx
如果我们把长a固定(不变,是常数),研究面积S的变化引起宽b如何变化,则把宽b看成面积S的函数。这时,b是因变量,S是自变量。关系式b=a/S。
记为y=a/x
不过,注意:在函数的应用题中,命题者一般会告诉你谁是谁的函数。
2.在解析式中。
如果含有x,y。一般认为y是x的函数。
但是有两种极其少见的情况例外:
其一,有特别约定。
其二,不构成“y是x的函数”。就是不满足函数的定义。
3.在程序设计中,什么是变量
变量来源于数学,是计算机语言中能储存计算结果或能表示值抽象概念。
变量可以通过变量名访问。在指令式语言中,变量通常是可变的;但在纯函数式语言(如Haskell)中,变量可能是不可变(immutable)的。在一些语言中,变量可能被明确为是能表示可变状态、具有存储空间的抽象(如在Java和Visual Basic中)。
变量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占位符,用于引用计算机内存地址,该地址可以存储Script运行时可更改的程序信息。例如,创建一个名为Click Count的变量来存储用户单击Web页面上某个对象的次数。使用变量并不需要了解计算机内存中的地址,只要通过变量名引用变量就可以查看或更改变量的值。
扩展资料:
变量的命名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1、变量名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打头,名字中间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_”组成;最后一个字符可以是类型说明符;
2、变量名的长度不得超过255个字符;
3、变量名在有效的范围内必须是唯一的。有效的范围就是引用变量可以被程序识别、使用的作用范围——例如一个过程、一个窗体等等。有关引用变量作用范围的内容,将在以后介绍。
4、变量名不能是VB中的保留字(关键字),也不能是末尾带类型说明符的保留字,但可以把保留字嵌入变量名, 关键字是指VB6语言中的属性、事件、方法、过程、函数等系统内部的标识符。如已经定义的词(if、endif、while、loop等)、函数名(len、format、msgbox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怎么确定变量(实验中怎样确定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