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机化学的论文
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上)
一.生命必需元素及其生物功能
一.生命元素
大自然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各种化学元素在人体中有不同的功能。健康长寿使人类的共同夙愿,但许多资料证明,危害健康的疾病又与体内某些元素平衡的失调有密切关系。因此,了解生命元素在人体内的功能和存在形式,研究它们与生命活性配体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核苷酸和有关代谢物等形成的配合物,尤其是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生命的奥秘,无疑有益于预防疾病、增强体制、保持身体健康。
生命元素是指在生物体中能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科学工作者通过研究环境元素和生命元素的关系,了解到生物体在适应生存和进化中,逐渐形成一套摄入、排泄和适应这些元素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存在于生命体内的元素可分为四种类型:
(1) 生命元素。按其含量的不同,又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 可能有益或辅助营养元素(可能为潜在的生命元素);
(3) 沾污元素;
(4) 有毒元素。
人体内大约含有27种必需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为:O、C、H、N、Ca、P、K、S、Cl、Na、Mg等,约占人体重的99.95%,微量元素仅占人体重的0.05%,它们是:Fe、F、Zn、Si、Br、Sn、Cu、V、I、Mn、Cr、Se、Mo、Ni 、Co,但其作用不小。
有益元素是指人体中假若缺少这些元素(如Li、Ce、Ai、As、Rb、Ti、Sr、B和稀土元素)虽然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认为是健康的。
对于必需元素均有一个最佳摄入量的问题。例如碘以毫克·日-1计,人体的最小需要量为0.1,耐受量为1000,大于1000即为中毒量。
有20~30中普遍存在于各组织中的元素,它们的浓度是变化的,而它们的生物效应还没有被完全确定,它们也可能来自环境的沾污,因此称沾污元素。当觉察出有
楼上那个不错的。我的这篇太长了,你可以当作是资料来使用~~
2.无机化学的论文
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上)
一.生命必需元素及其生物功能
一.生命元素
大自然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各种化学元素在人体中有不同的功能。健康长寿使人类的共同夙愿,但许多资料证明,危害健康的疾病又与体内某些元素平衡的失调有密切关系。因此,了解生命元素在人体内的功能和存在形式,研究它们与生命活性配体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核苷酸和有关代谢物等形成的配合物,尤其是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生命的奥秘,无疑有益于预防疾病、增强体制、保持身体健康。
生命元素是指在生物体中能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科学工作者通过研究环境元素和生命元素的关系,了解到生物体在适应生存和进化中,逐渐形成一套摄入、排泄和适应这些元素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存在于生命体内的元素可分为四种类型:
(1) 生命元素。按其含量的不同,又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 可能有益或辅助营养元素(可能为潜在的生命元素);
(3) 沾污元素;
(4) 有毒元素。
人体内大约含有27种必需元素,其中常量元素为:O、C、H、N、Ca、P、K、S、Cl、Na、Mg等,约占人体重的99.95%,微量元素仅占人体重的0.05%,它们是:Fe、F、Zn、Si、Br、Sn、Cu、V、I、Mn、Cr、Se、Mo、Ni 、Co,但其作用不小。
有益元素是指人体中假若缺少这些元素(如Li、Ce、Ai、As、Rb、Ti、Sr、B和稀土元素)虽然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认为是健康的。
对于必需元素均有一个最佳摄入量的问题。例如碘以毫克·日-1计,人体的最小需要量为0.1,耐受量为1000,大于1000即为中毒量。
有20~30中普遍存在于各组织中的元素,它们的浓度是变化的,而它们的生物效应还没有被完全确定,它们也可能来自环境的沾污,因此称沾污元素。当觉察出有
楼上那个不错的。我的这篇太长了,你可以当作是资料来使用~~
3.有关于化学方面的论文,5000字左右哒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沉淀法制备了ZrO2/Al2O3、K2O-ZrO2/Al2O3、MgO-ZrO2/Al2O3、V2O5-ZrO2/Al2O3负载型复合载体,并以负载型复合载体负载Cu-Ni 双金属制备了催化剂。
用CO2-TPD、NH3-TPD 、H2-TPR和微反应技术表征了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酸碱特性、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Cu-Ni催化剂上存在着金属位Cu-Ni合金、Lewis酸位Zrn+和Lewis 碱位Zr=O三类活性中心;CO2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协同作用下可生成CO2 卧式吸附态M-(CO)-O→Zrn+,此吸附态具有反应活性,可解离成M-CO和Zr=O;CH3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Zr-OCH3和Zr-OH;然后,M-CO与Zr-OCH3反应生成DMC。
用K2O、MgO和V2O5掺杂改性复合载体负载Cu-Ni 双金属催化剂还原温度有所上升,V2O5改性后的复合载体ZrO/Al2O3负载Cu-Ni 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表面酸中心;采用MgO改性后所得的ZrO2/Al2O3复合载体负载Cu-Ni 双金属催化剂表面碱性最强;V2O5改性后的ZrO/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由于表面酸中心数的增多,催化剂的活性增大。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DMC);双功能催化剂;二氧化碳;甲醇 联系QQ:22125405。
4.论文,无机化学在食药监管中的应用,2000字
1 [考纲要求] 常见金属元素(Na、Mg、Al、Fe、Cu等)与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热点一 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鉴别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2-3: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SO2-4: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2-3: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3.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操作 ⇒ 现象 ⇒结论 取样,加入„„ ⇒ 有„„生成 ⇒„„的是„„ 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 4.物质鉴别遵循的原则 (1)选择的方法或试剂要简单,实验现象要明显。
(2)用物理方法时,一般可按观察法→嗅试法→水溶法的顺序进行。 (3)用化学方法时,对固体可按加热法、水溶法、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液体可按照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气体可用点燃法、通入指定试剂法等进行。
5.要一篇关于化学的论文
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2007年11月4日 来源:网友供稿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矗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6.急需 3000字左右,关于大一无机化学,化学动力学或热力学或原子什
我国固体无机化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 综合介绍了建国50年来,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固体化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阐述了该领域在合成方法上的更新以及不断向信息、能源、环保等应用领域提供的各种新材料。
关键词 固相化学 无机合成 无机材料 应用 Abstract Developments in the last fifty years(1949~1999), especi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on the solid state inorganic chemistry in China have been reviewed. Key words Solid state chemistry, Inorganic synthesis, Inorganic materials, Application 固体无机化学是跨越无机化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尤如一个以固体无机物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反应性能”及“材料”为顶点的四面体,是当前无机化学学科十分活跃的新兴分支学科。近些年来,该领域不断发现具有特异性能及新结构的化合物,如高温超导材料、纳米相材料、C60等,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了整个国际学术界。
中国化学会于20世纪70年代末成立了固体无机化学和合成化学专业组,从此在有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内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向信息、能源等各个应用领域提供了各种新材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许多高校相应开设了“固体化学”选修课,出版了编著或翻译的教材;1998年,出版了韩万书主编的《中国固体无机化学十年进展》一书;自从1986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固体无机化学和合成化学学术讨论会以来,迄今已召开了6次,这些活跃的教学和学术活动推动了固体无机化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的发展。
1 固体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固体无机化合物材料的制备大多是利用高温固相反应,这些反应难以控制,能耗大,成本高。为此,发展了其它各种合成方法,如前体法、置换法、共沉淀法、熔化法、水热法、微波法、气相输运法、软化学法、自蔓延法、力化学法、分子固体反应法(包括固相有机反应和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等。
其中,近年来提出的软化学合成方法最为突出,它力求在中低温或溶液中使起始反应物在分子态尺寸上均匀混合,进行可控的一步步反应, 经过生成前驱物或中间体,最后生成具有指定组成、结构和形貌的材料。 1.1 光学材料的研究 苏勉曾等[1]用均相沉淀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氟氯化钡铕(Ⅱ),经过处理后制得无余辉、发光性能良好的多晶体。
用这种多晶体制成的高速增感屏, 其增感因素是钨酸钙中速屏的4~5倍, 已被全国2000所医院使用。1983年,苏勉曾等在系统研究 。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无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无机化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