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长学制的算应届毕业生吗
延长学制的算应届毕业生。
毕业一年以内算是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就是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但是要满足一些条件的前提下,只要还没有更新的一届毕业生毕业,刚毕业的这届就是应届毕业生。所以,还要根据你自己的毕业证书上的时间做出判断,在毕业证上的时间一年时间内是属于应届毕业生的。
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仍然算是应届毕业生。也就是说,如果也毕业一年,但还没找到工作,各种档案之类的还留在学校没转出,也算是应届毕业生。
扩展资料: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对应届毕业生的界定:
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
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也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届毕业生
2.结业和延长学制有什么区别
结业就相当于毕业了,会发个结业证,然后你参加那一门的考试,考过了可以那结业证换毕业证。延长学制就是延期毕业,在学校修完没过的科目,考试通过后,绩点也够就可以申请毕业证和学位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一)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但因个别课程或者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而未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的。
(二)达到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但受到留校察看处分尚未解除的。
肄业
(三)不能完成学习,中途需要退学的学生,学满一学年者,发给肄业证书。
扩展资料:
高等学校结业生,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但其中有一至二门课程(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及格者。结业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可按学校的规定补考,补考合格由学校换发毕业证书。
按当时的工资标准,低定一级即本科结业按专科毕业、专科结业按中专毕业对待。普通高等学校的结业生,就业由学校推荐,单位录用时可同毕业生一样由学校办理就业报到手续。本科结业生具有报考研究生资格,也可以报考专科起点的本科修读第二学历。
3.大学本科学制可否延长
这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近年来,我国大学学历教育推行了博士、硕士、学士(本科)的学位制后,学生在各个阶段需学习掌握的知识“缩水”现象非常严重,而其“祸根”,并不在学生不发奋、不努力,而是本科学历教育时间的缩短所致。 “文革”前,一般的师范学院本科学制定为4年,因为那是属于非重点大学,出来主要是当中学教师的。
而重点的师范大学,像华东师大、北京师大的学制,就规定为5或6年。而教育部直属的26所重点大学,学制都在5年或6年以上,以普通文科而言,北京大学最高,是6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都是5年制。
而工科、医科大学学制一般则为6年,如上海的第一、第二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而北京的中国医科大学本科则需读8年。 那时毕业生统一分配,学生无须像现在这样提前2年、3年就考虑去“实习”找工作,所以,那时的大学本科,若是5年制的本科,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基础知识时间可以达到4年,到5年级上学期还在上课(或实习),5年级下学期才写论文。
而像6年制的本科大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则可达到5年以上。即以我曾就读的复旦大学新闻系而言,“文革”前本科为5年制,前4年在校读书,至5年级上学期才正式到新闻单位实习,下学期写毕业论文。
而像复旦的中文、哲学、历史、经济、国际政治等系科,因为不像新闻专业实践性强,在校读书的时间更多。那时的北大、复旦、南开、南大、北师大等名校出来的文科本科生,其文史方面的功底,一般都比同届的4年制普通师范学院文科本科生强(尤其是北大、复旦、北师大、南开南大等教育部直属重点名校的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
而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哈军工等重点大学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总体上也都比4年制本科的普通理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强。 而反观现在大学本科,不管重点还是非重点或专升本的民办大学,学制一律为4年,而且就是这4年中,学生事实上也无法安心读书,许多专业的学生,从3年级起就要考虑找单位“实习”,为找工作打下基础;而到4年级则需实习、写论文、签约找工作,许多学生学业尚未完成,已早就在签约单位上班了。
所以,即使在许多重点大学,本科生真正的集中读书时间也仅仅只有短则2年、长则3年;而一些非重点大学、尤其是民办高校,本来学生的基础就差,仅仅读2年或2年稍多时间的书,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多少?所以,现在的中文系、新闻系本科生(甚至还有研究生)不了解夏商周秦汉晋和唐宋元明清也就不奇怪了,有的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毕业生,连《三国演水》、《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古文观止》也未通读过,更遑论去啃《诗经》、《楚辞》、《文选》或《文心雕龙》、《全元曲》之类了。(当然,现在的学生,电脑、外语普遍都较老大学毕业生强) 也许有人说,现在本科学制缩短,是放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历教育了。
但恕我陋闻,研究生阶段,其学历教育并非是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而是进行专业学科的“偏饭”教学或研究。现在的硕士、博士招收数量太大,鱼龙混杂,一些刚“专升本”的普通大学本科生,他们进入重点大学的硕、博阶段教育,能不“注水”吗?更不要说现在的“博导”、“硕导”一带就是十多个、二三十个研究生,能讲授多少基础知识?而且现在就业难,开之这些硕士、博士一入校便要考虑“实习”找工作,他们能安心读多少书? 我认为,一个人的基础理论知识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是关键。
本科期间是打基础的,故国外的名牌大学也十分注重基础理论教育。我国前些年将重点大学本科学制向一般师范院看齐,由6年、5年一律降为4年制,这是一种短视,加上现在毕业生不包分配,学生被逼从3年级时起就去找工作,此恶果现在正逐步显现。
有专家认为中国得不了科技诺贝尔奖,主要是基础理论薄弱,而大学本科教育知识“缩水”,更加剧了其不良后果。 当然,大学本科学制缩短,有利于国家、家长减少本科教育期间对学生的投资,但这笔钱是省下了,国家科技文化的基础却薄弱了,这叫得不偿失。
所以,我认为目前大学本科的学制不行,不利于民族国家长远的科技文化进步,道理大家都懂,无须赘述。我建议,大学本科学制一般应增加到5年(如理工科高端专业、文科的古汉语文学、考古专业等应增加到6年),专科学制增加到4年。
硕士、博士的招收应严进严出,绝对减少数量,而且其报考资质,一般应限于5年制以上的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非重点院校本科生应有一定科研成果才能取得资质报名。 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制度、政策进行保证,如本科毕业生学制不同,薪酬也应不同;学制不同,评定职称也应有不同考核办法。
过去就是因为6年制、5年制毕业生与4年制同工同酬而使多读书的人吃亏的(工作时间晚、工龄短、个人教育投资多),所以贫困家庭的孩子都去考4年制大学。假如社会政策不配套,则多读书多吃亏依旧会影响读书的积极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延长学制需要写毕业论文吗(延长学制的算应届毕业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