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铁腐蚀论文求一篇3000字的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类的论文
腐蚀是金属表面部分或者全部剥离、溶解或软化的化学反应。
“生锈”经常被误用或者误解,它仅仅指铁和钢。“腐蚀”不仅包含黑色金属,而且包含有色金属。
以下内容主要讨论腐蚀的成因和纠正措施。 移除热量是金属加工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有效移除热量,就能保证刀具的良好使用寿命,以及工件的几何精度。和油相比,水在移除热量方面性能更卓越;但纯水和新加工的金属接触后会导致腐蚀。
因此,腐蚀是每位用户,也是水基金属加工液制造商必须面对的问题。干切削过程也会面对腐蚀问题,并不仅仅由水基金属加工液引起。
引起金属表面腐蚀有许多种原因,下面做具体介绍。 1季节性腐蚀 腐蚀可以发生在一年内的任何时候。
一般来说,7~9月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更容易发生腐蚀。干旱地区,如克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及加州,这些地方的相对湿度较低,腐蚀情况就很少发生。
2手印腐蚀 当工件接触人手后,就容易发生腐蚀。搬运过程中新机床和金属工件表面留下的手印,会导致腐蚀。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皮肤呈酸性的人群,以及表面光洁度高的工件。使用手印中和剂能防止类似的手印腐蚀。
随着温度上升,包括腐蚀在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更快。夏季高温和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也是加速腐蚀的原因。
当水分凝结在工件表面,就会形成电池的电解液。秋冬季节能提供防锈保护的加工液浓度,当湿度持续上升时,就不再提供有效的防锈保护。
因此,适当的浓度调整非常必要。秋冬季节,浓度1:30(3。
3%)已经足够;但湿热季节,浓度可能需要提高到1:25(4%),或者不再看到工件表面生锈为止。需要注意的是,提高中央槽系统的浓度,会导致泡沫和皮炎问题。
金属加工液用户也可能需要增加防锈添加剂,这取决于金属加工液的种类、用户对化学品的限制、添加剂的有效性以及所使用的加工液。 3pH pH值是金属加工液控制腐蚀的一个重要参数。
超过9的高pH值,可以保护黑色金属,但对有色金属腐蚀防护不利,如:铝、黄铜和青铜。 水硬度会影响加工液的平衡,不同地理区域的水硬度是不同的,调节水硬度会优化加工液的表现性能。
单机条件下如果pH值较低,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倾倒和清洗,然后按照推荐浓度加新鲜金属加工液。如果是加工黑色金属的中央槽系统,可以用适当添加剂,将pH值调整到8。
8~9。2。
如果pH值特别高,往往是金属加工液已经受到污染,需要倾倒和换新液。 4污垢再循环 金属加工液的金属微粒,往往被认为是“污垢”或“碎屑”。
如果没有及时清理,碎屑会在工件表面堆积而形成电池,碎屑下面的金属往往会生锈。单机条件下,应及时排空—清洗—用清水冲洗,按照推荐浓度加新鲜金属加工液。
5水 通常水中的化学物质是积累的,会提高加工液的腐蚀程度。所有水包含离子,部分离子富有侵蚀性,会导致大部分金属腐蚀。
水含有超过100*106的氯化物、超过100*106的硫化物,或50*106硝酸盐,这些离子被认为富有侵蚀性。 氯化物、硫化物和硝酸盐破坏金属表面的防护层,导致腐蚀。
持续加水会提高中央槽系统的氯化物、硫化物和硝酸盐含量。金属加工液使用时间越长,离子的侵蚀性更高。
每种金属加工液的配方,都需要维持浓度来发挥“最佳点”。定期检测金属加工液浓度,可以避免加工性能和环境问题。
如果用户怀疑水有侵蚀性时,可取样并通过全分析来确定。当中央槽系统的金属加工液被怀疑导致腐蚀,请取样并检测离子含量。
当氯化物、硫化物和硝酸盐浓度超过可接受范围,可使用去离子水或者蒸馏水作为工艺用水,也可选择防腐蚀性能高的金属加工液。 溶解在水中的固体,可以破坏金属加工液很多的渴望性能。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水硬度”,是由于钙和镁离子溶解在水中引起。 二价离子和皂类、润湿剂和乳化剂反应所形成化合物,溶解度会降低。
这种不溶解的成分,耗竭机床和工件防锈剂。 硬水指的是含量超过250*106碳酸钙或者15“德国克”(德国硬度标准)。
硬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腐蚀。 电导率是另一个检测金属加工液中溶解离子的方法。
高电导率增加了腐蚀、金属加工液的不稳定、残留物和其他问题。超过4MilliSiemens/cm被认为高电导率。
3pH pH值是金属加工液控制腐蚀的一个重要参数。超过9的高pH值,可以保护黑色金属,但对有色金属腐蚀防护不利,如:铝、黄铜和青铜。
水硬度会影响加工液的平衡,不同地理区域的水硬度是不同的,调节水硬度会优化加工液的表现性能。 单机条件下如果pH值较低,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倾倒和清洗,然后按照推荐浓度加新鲜金属加工液。
如果是加工黑色金属的中央槽系统,可以用适当添加剂,将pH值调整到8。8~9。
2。如果pH值特别高,往往是金属加工液已经受到污染,需要倾倒和换新液。
4污垢再循环 金属加工液的金属微粒,往往被认为是“污垢”或“碎屑”。如果没有及时清理,碎屑会在工件表面堆积而形成电池,碎屑下面的金属往往会生锈。
单机条件下,应及时排空—清洗—用清水冲洗,按照推荐浓度加新鲜金属加工液。 5水 通常水中的化学物质是积累的,会提高加工液的腐蚀程度。
所有水包含。
2.关于土壤分析的论文3000字左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写作资料也很多,下面给你一些范文资料网: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百万范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这个网站的论文都是以words的形式原封不动的打包上传的,网上搜索不到的,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引文数据库:
经济类论文:
论文之家:
范文网:
如果你是校园网,那就恭喜你了,期刊网里面很多资料: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
优秀论文杂志
/kj/
论文资料网
/z
法学论文资料库
/lw/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school/
职业经理人论坛
.cn/mbamba.htm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sblw/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lunwen.htm
论文商务中心
/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学术论文
/advanced1.htm
论文统计
.cn/c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xw
3.以“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为主题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
浅论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这是土力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地基土的复杂性,要准确地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章学习地基在外荷裁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地基的临塑荷载、临界荷载与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和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要求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与计算,并从这些计算公式中了解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
第一节 概述 地基随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地基: 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 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 一、几个名词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问题。2、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承载力。
它是一个变量,是和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
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
通常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 目前确定方法有: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
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
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二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三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 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的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的制约。
1.基础形状的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的,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的影响。2.荷载倾斜与偏心的影响:在用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均是按中心受荷考虑的,但荷载的倾斜荷偏心对地基承载力是有影响的。
3.覆盖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基底以上覆盖层抗剪强度越高,地基承载力显然越高,因而基坑开挖的大小和施工回填质量的好坏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4.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上升会降低土的承载力。
5.下卧层的影响:确定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对下卧层的影响作具体的分析和验算。6.此外还有基底倾斜和地面倾斜的影响:地基土压缩性和试验底板与实际基础尺寸比例的影响。
相邻基础的影响,加荷速率的影响和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影响等。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结构特点,对上述影响因素作具体分析。
第二节 地基的变形和失稳 一.临塑荷载Per和极限承载力Pu 现场荷载试验表明:地基从开始发生变形到失去稳定的发展过程,典型的S-P曲线可以分成顺序发生的三个阶段,即压密变形阶段(oa)、局部剪损阶段(ab)和整体剪切破坏阶段(b以后)见图8-2(见教材P275),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两个界限荷载。第一个界限荷载(临塑荷载Per):就是指基础下的地基中,塑性区的发展深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的基础底面压力。
当P>Per标志压密阶段进入局部剪损阶段。第二个界限荷载(极限承载力Pu):当地基土中由于塑性的不断扩大,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滑动面时,使得基础连同地基一起滑动,这时相应的基础底面压力称为极限承载力Pu。
当P>Pu标志着地基土从局部剪损破坏阶段进入整体破坏阶段,地基丧失稳定。二.竖直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 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通常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土的剪切破坏所造成的,而这种剪切破坏的形成一般又可分为整体剪切、局部剪切和冲剪三种。
1.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当基础上的荷载较小时,基础压力与沉降的关系近乎直线变化,此时属弹性变形阶段,如图中oa段。随着荷载的增大,并达到某一数值时,首先在基础边缘处的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如图中a点。
随着荷载的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的扩大,此时压力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形状,属弹性塑性变形阶段,如图ab段。若荷载继续增大,越过b点,则处于塑性破坏阶段。
2.局部剪切破坏的特征:局部剪切破坏的过程与整体剪切破坏相似,破坏也从基础边缘下开始,随着荷载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地扩大。区别:局部剪切破坏时,其压力与沉降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并且当达到破坏时,均无明显地出现转折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常取压力与沉降曲线上坡度发生显著变化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作为相应的地基承载力。3.冲剪破坏的特征:它不是在基础下出现明显的。
4.急要土木毕业论文,字数二万,最好带图
目录 前言 。
. 1 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2 1.1 工程概况:。
.. 2 1.2 勘察工作概况。
2 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2 1.3.1 场地地形、地貌特征。
.. 2 1.3.2 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
. 2 1.3.3 地下水赋存状态及侵蚀性分析。
4 2 场地类别和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5 2.1 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
. 5 2.2 场地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5 2.3 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设计预估单桩承载力参数。
. 6 3 基础方案设计计算。
.. 6 3.1 风荷载力计算。
7 3.2 桩型选择和持力层确定。
. 7 3.3 验算单桩承载力。
. 8 3.4 确定桩数及桩布置。
.. 8 3.5 桩基中各单桩受力验算。
11 3.6 承台的抗冲切验算。
. 12 3.7 承台剪切验算。
.. 14 3.8 沉降计算。
. 17 3.9 桩基的配筋计算。
20 4.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 23 4.1 预制桩的施工。
.. 23 4.2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 24 4.3. 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 26 4.3.1 锤击沉桩。
.. 26 4.3.2 静力压桩法沉桩。
.. 27 4.4 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 27 4.4.1 沉桩对环境的影响。
27 4.4.2 沉桩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 27 4.4.3 防治与控制措施。
.. 28 5 结论与建议。
. 30 结束语。
. 31 参考文献。
.. 32 筑龙网 WWW.ZHULONG.COM 东华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 1 前言 桩基础是人类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的一种创造,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 基础类型。
在西安半坡村遗址,人们可以看到先人将树杆插在软弱土中以支撑原始 形态的建筑物,这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木桩的记录。 在本世纪初,在上海建造的如国际饭店、锦江饭店等 20 层左右的标志性建筑 物时都采用了10 多米长的木桩;可是到本世纪末,上海建造的如88 层金茂大厦等 超高层建筑时,已经采用了80 多米长的钢管桩。
从木桩到钢管桩,从10 多米到80 多米,专使了桩基础技术发展的轨迹,标志着在20 世纪中,特别是20 世纪的后50 年,我国桩基础技术的巨大进展。 桩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木、现场灌注;打入法、压入法),可以支撑在 不同的土层中,可以作为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基础(建筑物的低桩承台、桥梁或码头 的高桩承台),因而其受力性状各不相同,承载能力相差悬殊,施工工艺和设备极 其多样。
桩基技术极为复杂,发展空间相当广阔,成为地基基础领域中一个非常活 跃的、具有很强生命力分支领域,50 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桩型、新的工艺、新的 设计理论和新的科技成果,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有力支柱。 筑龙网 WWW.ZHULONG.COM 东华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本论文阐明了九江学院教学大楼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相关工 程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按规范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评估,再进行基础设计。
九江信华集团,受九江学院委托在滨江路建立教学园,其中 6 号楼高20 层 采用框剪结构,建有地下室一层。 1.2 勘察工作概况 通地对场地的踏勘,确定了孔位,并制定本次的施工纲要,完成如下工作量: (1)施工钻孔135 个,累计进尺2791.90m; (2)采取土样47 件,其中原状土样31 件,扰动土样16 件,由九江市建筑设计 院土工实验室测定; (3)原位测试孔24 个,计原位测试130 次(标准贯入,重型п); (4)对135 个钻孔进行了简易地下水测定,并在ZK6 号孔采取一个全孔水样, 由江西省地勘局赣西北中心实验室进行水质简易分析; (5)协助江西省防震减灾工程研究所做了4 个钻孔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累计 孔深度达100 米; (6)对施工钻孔进行了平面位置及空口标高测定,以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布置图 为依据。
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3.1 场地地形、地貌特征 场地位于长江南岸,九江市滨江大道南侧,庾亮北路西侧,场地内地形高差不 大于,小于4.5m,属长江中下游冲积二级阶地。场地东侧靠近庾亮北路原为与长 江接通的水沟,即原四码头所在地,南侧,西侧地形均较低,现已填平。
南东侧有 人防工程,从ZK58 号深孔资料、临近的22 层高的其士大酒店岩土工程勘查及区域 地质资料知:该场地无全新活动断裂、地裂缝,覆盖厚度50-70 米,基岩为第三系 泥岩。除人防工程及其影响因素外,无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1.3.2 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分。
5.求关于污染土壤处理的相关论文,现状,发展历史,相关政策,展望
由于回答限制,很多出处的页面网址不能加上去,见谅。
1.中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地区的污染现状及成因: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其中,一些地区土壤污染已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1.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密度 4.0以上的约 60种元素或密度在 5.0以上的45种元素。As和 Se是非金属,但是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 Se和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
污染土壤环境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以及类金属 As,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 En、Cu、Co、Ni、Sn、V等污染物。当前最引起人类关注的是 Hg、Cd、Pb、Cr、As,它们被称为“五毒”(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研究进展)。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
我国 Cd 污染的土地涉及11 个省市的 25 个地区。 如江西省某县多达 44 % 的耕地受污染,形成670hm2 的“镉米”区;沈阳某污灌区农田土壤中 Cd 含量高达 130mg/kg ;成都东郊污灌区内米中含Cd 量高达1ر65mg/kg 。
农业部农业环境监测总站 1996 ~ 1998 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污灌区 Cd 污染面积最大,占重金属超标面积的56ر9 % ,而农产品 Cd 超标率达10ر2 % (曹仁林等,2001)。我国各大城市的耕地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d 污染,其中沈阳市郊区和西安污灌区土壤 Cd 污染尤为严重,如沈阳市农田土壤中Cd 含量为0ر88mg/kg ,西安污灌区土壤中Cd 含量为0ر628mg/kg(土壤镉污染特征及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机理)蛐岩县主要的土壤污染物为Mg和B.43%的采样点土壤 Mg含量达重度污染水平,最高超标21.16倍.仅有 211和 238两个采样点达到清洁标准;而 B的污染似乎更为普遍,所用采样点土壤 B浓度超标,50%的样点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原因是 在岫岩县石唐、偏岭、风源等区域.分布有众多的衰 3 蚰岩县土壤捡剥统计值殛帚染指矬国营及乡镇、个体 经营的采矿、冶炼企业,以轻烧 Mg、重烧 Mg为主要工艺的菱镁矿加工业排放 出大量 MgO、SO2等 污染物./vlgO 白色粉末降落地表后,形成 MgCX~、Mg(H0 )2等反应产物,凝聚成大颗粒分散在土壤中,加之该区域土壤 中广泛存在的 MgSO+、MgCl2,形成硬壳覆盖地表,从根本上阻止作物生长.部分地区虽然作物可以生长,但土壤中可溶性 Mg被作物吸收,对人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形成较大的威胁.而 B污染也是由于B矿点源污染所致(辽宁东部山区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稻米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种在各种人为因素中,则主要包括工矿业、农业和交通等来源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
2.污水灌溉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已造成大面积农田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 20 多年后,污染耕地2 500多 hm 2,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 5~ 7m gökg。
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13 万 hm 2 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 700hm 2 , 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 333hm 2 的土壤被污染, 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 46% 。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 大约 60% 的土壤和 36% 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早在 30 年代 ,就有抚顺炼油厂污水排入浑河灌溉水稻的记载。
到了 50 年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北方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比较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污水灌溉被大面积采纳、推广,这对促进当地农业的粮食生产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了1983 年,污水灌溉面积达到 2 *106 hm2 。
然而,由于长期的污水灌溉 ,土壤 —作物系统的污染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一土壤环境问题,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城市群3个典型区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典型地区启动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建立健全基于风险评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从污染物的种类和类型上看 ,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未能有效预防导致我国新型污染物不断出现 ,这些新型污染物影响更持久 ,危害更大 ;从污染物的浓度上看 ,污染物的含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些污染物因为无法降解、逐步积累 ,增加还是非常快的。
例如 ,有资料表明 ,近年来 ,上海土壤中汞和镉的含量增加了 50% ;浙江南部一些地区土壤中 Cu、Zn等重金属全部超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部分检出率达100%。辽河流域据介绍,辽河流域是我国传统的工矿区之一,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钢铁等工矿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强度高。
6.环境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论文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 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 1~3 ]。
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 4~7 ] , 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 农村环境保护概念及意义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
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 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 2.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 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 7~14 ] , 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 且易传染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
2.1.1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 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且数量较多,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 8, 12 ]。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 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对大气造成恶臭污染, 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1.2 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 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 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 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8~14 ]。
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 637万t / a, 按播种面积计算, 化肥施用量达40 t /km2 ,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 t /km2 的安全上限。
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 流失率高, 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目前, 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使用量约130 万t / a, 只有约1 /3 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 我国已有913万km2 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并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002 年, 对16 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结果表明, 农药总检出率为20% ~60% ,总超标率为20% ~45% , 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因此, 化肥和农药这2类污染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2.1.3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处置系统亟待完善 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6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 成为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4 000 km2 增至2003年的30 000 km2 , 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 300 km2。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每年产生的约为1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 产生的超过2 500 万t / a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 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2.1.4 塑料农膜使用增加, 污染加剧 近20 a来,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 地膜污染也日趋严重。
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 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t, 在发达地区尤甚。
据浙江省环保局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178 t /km2 , 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 /5左右。 2.1.5 乡镇企业布局不当, 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 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1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 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 1~4 ]。
目前, 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 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目前, 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的趋势。
满意请采纳。
7.跪求关于“岩土工程”的毕业论文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8-10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0-14
1.2.1 安全监测的研究现状 10-11
1.2.2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发展趋势 11-14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5
第二章 安全监测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 15-26
2.1 传统安全监测系统的局限性 15-16
2.2 远程实时系统的技术要求 16-17
2.3 系统总体结构 17-20
2.3.1 安全监测系统的二级三层结构 17-18
2.3.2 层内模块及功能描述 18-20
2.4 系统硬件结构与软件组成 20-25
2.4.1 系统硬件结构 20-24
2.4.2 系统软件组成 24-25
2.5 本章小结 25-26
第三章 安全监测系统中实时传输技术的实现 26-42
3.1 网络通信技术 26-31
3.1.1 TCP/IP数据通信协议 26-28
3.1.2 Socket网络通信技术 28-31
3.2 安全监测的实时性 31-32
3.3 从C/S模式到B/S模式的发展 32-38
3.3.1 传统的C/S模式体系结构 33-34
3.3.2 B/S模式体系结构 34-38
3.4 实时数据采集 38-41
3.4.1 数据采集与数据采集系统 38
3.4.2 数据采集的任务 38-39
3.4.3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39
3.4.4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39-41
3.4.5 数据采集的应用 41
3.5 本章小结 41-42
第四章 多传感器监测数据的处理 42-65
4.1 数据的曲线拟合 42-43
4.2 趋势叠加 43-44
4.3 卡尔曼滤波 44-45
4.4 数据融合 45-52
4.4.1 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 46-47
4.4.2 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47-48
4.4.3 数据融合的分类 48-50
4.4.4 数据融合算法 50-52
4.5 岩土工程监测数据融合 52-57
4.5.1 监测数据度量函数 52-53
4.5.2 监测数据有效数据提取准则 53-54
4.5.3 监测数据优化融合算法 54-56
4.5.4 监测数据优化融合流程 56-57
4.6 数值分析 57-63
4.7 本章小结 63-65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岩土工程预测 65-81
5.1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65-66
5.2 神经元模型 66-67
5.3 BP神经网络 67-69
5.3.1 BP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 67
5.3.2 BP神经网络的建模步骤 67-69
5.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安全监测数据预测 69-80
5.4.1 构造网络拓扑结构 69-70
5.4.2 输入输出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70-71
5.4.3 隐含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71-72
5.4.4 网络学习参数的选取 72
5.4.5 数据预处理 72-76
5.4.6 运行结果与分析 76-80
5.5 小结 80-81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81-83
6.1 全文结论 81
6.2 建议 81-83
参考文献
这个是大纲,觉得合适与我索取免费全文
加好友吧,二二七零七四五,在线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