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天津自然灾害的论文(400
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间发生水灾387次,天津被淹70多次。从1907年至1948年的四十二年间,天津被淹7次,市区遭洪水侵袭3次。以1801年的洪水为最大,淹没天津旧城墙26级砖块,水深约3.9m。1890年永定河决口,天津市也遭洪水袭击。
1917年9月,天津市区被洪水浸泡两个月之久,水深1m,街道行船。
1939年汛期,暴雨积水,津城部分地区顿成泽国。7月诸河水系陡涨,侵占天津两年的日寇及伪政权,不顾沦陷区中国人民死活,不但不采取防汛抗洪措施,反而于8月7日炸开南运河杨柳青附近的码头、桑园两处大堤,洪水便向津城西南洼地狂奔,到10日大水已把整个天津市区包围。20日,海光寺西南墙子河决口,洪水由南门外灌入市区,市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淹70余天,市区78%地区被淹,郊县的9/10被洪水所劫,受灾人口达15万户、80万人,水深1-2m,1.4万多户房屋倒塌。中原公司一楼被水淹,敌伪“华北建设总署”在这里临街的建筑物墙上,镶上“天津水灾高度永久纪念”的标志,一直保留至今。日本侵略者乘水泛船巡视街头。八里台一带的高台地上,筑起成片新搭的窝棚,有的灾民卖儿卖女维持生活。这次水灾损失折合小米25亿kg以上。水灾过后,瘟疫猖獗,许多人家没死于水灾,却接连死于霍乱。由河北省逃到天津的难民有5万余人。
1963年8月上旬,华北地区出现大陆创记录的特大暴雨、南子牙河、大清河、滏阳河暴雨中心降雨量达2050mm,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达5560kmz。海河各支流越过京广铁路的洪峰流量达78000m'/s,而海河干流的泄洪能力仅为1300m'/s,连同其它河道也不超过4600m'/s,造成大水灾,使天津市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央部署下,河北省积极组织抗洪,天津市动员了近100万人参加防汛斗争。在充分利用水利设施,并打开了津浦铁路25孔桥泄洪,利用团泊洼滞洪,扩大入海等措施,扩大了泄洪入海通道,确保了天津市区的安全。但洪水在海河流域造成了6145万亩农田受灾,粮食减产30多亿kg,棉花减产250万担,房屋倒塌1450万间,铁路被冲毁75km,损失总额达60亿元,接近天津市全年生产总值的一半。
1985年8月2日下午,新港码头遭强海潮袭击,潮水漫过新港船闸桥面,直泻闸内。潮水通过下水道倒灌,码头上部分货物被淹。平均水深0.3m,最深处达0.5m。1985年8月19日适逢大潮,加之台风影响,最高潮位达5.5m,塘沽沿海及海河口一带水深0.5-2.0m,受害面积5.9kmz。初步统计结果,国家和人民财产损失达5620万元。大潮过后,为加固加高防潮堤,又耗资700余万元。
1988年7月7日10-17时,全市平均降雨43.9mm,由于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超过了排水管道的承受能力,造成市区25处积水,最深0.3-0.4m。全市原有漏房和严重漏雨及危房21392间,7日大雨后,又发现了漏房8930间。7月21日6-22时,市区降雨120mm,海河水位上涨0.3m,造成市内低洼地区出现51处积水片,使参加保险的50多个企业和近百户居民家庭财产被积水浸泡,损失50万元。
1989年6月8日凌晨一场大雨,使河北区新开路地道积水1m多深,过往该地道的行人车辆被迫绕行铁路沈庄子道口,使其从6至17时处于拥挤堵塞状态。
1991年9月1日傍晚,突降大到暴雨,塘沽区大沽影院附近地势低洼,积水0.5m左右。
2.地质灾害论文
一、地震 我国地震活动十分活跃,地震频繁,强度大,分布广。
历史上有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造成人员伤亡的有346次,死亡人数多达230余万。本世纪以来,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多次,其中7.0~7.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地震9次。
建国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近4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每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死亡2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由此看来,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确实十分惨重。此外地震灾害造成的间接损失也不可忽视。
如强烈地震可以诱发山崩、地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喷沙冒水等多种地质灾害,从而诱发地基失效、边坡失稳,加剧地面建筑的破坏可直接摧毁地面工程设施。此外,地震还可以造成火灾、水灾(供水设施破坏所致)爆炸、毒气蔓延等次生灾害。
二、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解放初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目前为150~160万km2,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占世界流失总量(600亿吨)的1/12.相当于毁坏耕地100万亩。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0%~90%.含沙量最高的是黄河,含沙量为37.6kg/m3,汛期达50kg/m3,黄河输沙量每年16亿吨,泥沙中养分(氮、磷、钾)价值几十亿元随之付诸东流。1982年美国科学家巴尔尼考察了黄河中游后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黄河年均输沙量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水土流失除造成土壤流失,土地肥力降低,耕地减少外;还造成河流、湖泊和水库淤积,使河床、湖床抬高、影响通航和泄洪能力。
如黄河下游每年淤积泥沙达4亿吨,河床每年抬高8~10厘米,使河床高出地面4~12米,形成800km的“悬河”,对华北平原构成严重威胁。泥沙淤塞水库,损失库容,也是不容忽视灾害。
以黄河和长江为例,陕、晋两省每年的水库淤积量达1.3亿m3,四川省的蓄水工程年平均损失库容1亿m3,均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大型水库,真是触目惊心。目前长江流域大、中、小型水库的淤积量已分别占库容的5.04%、9.36%和21.4%,淤积总量达13.78亿m3,即损失总库容近14亿m3.另外,泥沙淤积使湖泊湖床淤高,湖面萎缩,降低蓄水分洪能力。
如洞庭湖水面由解放初的4350km2,缩小至1977年2740km2,蓄水量也由293亿m3下降到178亿m3,减少了39%.泥沙淤积河道严重影响了航运。如1957年长江水系总航运里程为7万公里,至80年代中期减为3~4万公里。
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山区常见的一类由斜坡失稳所造成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69%,河流纵横,沟谷广布,地势高差悬殊,在大气、地震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每年都有大量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
如1981年7月一次特大暴雨,四川盆地北部10个县产生了崩塌、滑坡6万处。1982年7月一次大暴雨川东万县地区5个县调查统计,产生崩塌、滑坡8万处;据四川省统计,1981~1985年5年间,一次暴雨激发崩塌、滑坡在1000处以上的县有28个,10000处以上的县有14个,20000处以上的县有3个。
泥石流灾害的情况更加严重,解放以来,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3700余人。全国受泥石流灾害威胁的县城有70座,占全国2136个县城的3%.1975~1984年的10年间全国18个省、市、区爆发泥石流造成死亡2136人,毁田4.38万亩,毁房18.07万间;中断铁路4164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可以看出,我国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灾情极其严重,据统计每年由这类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达80~90亿元。
3.高一地理关于地质灾害论文范文800
范文一:甘肃省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甘肃省境内泥石流、滑坡发育的基础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松散土石和突发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条件,另外地震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因素。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区,境内主要以黄土为主,而黄土由于结构疏松,孔隙大,渗透性强,具强压缩性和自重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特别是极为发育的顺坡向卸荷节理,使边坡稳定性降低,易发生滑坡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滑坡、崩塌等重力堆积物受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及洪水的冲刷,源源不断地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 通过计算泥石流、滑坡作用强度和危险度,将城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危险等级。经过对甘肃省灾害防治历史和治理现状的研究,提出存在问题,得到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展趋势,强调防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对城市的分级,危险度高的Ⅰ级和Ⅱ级的城市应采取治理体系为主,预防体系和管理体系为辅的综合控制对策;危险度不高或较低的Ⅲ级和Ⅳ级的城市应采取预防体系与管理体系为主,治理体系为辅的控制对策;对于威胁城市安全的巨型滑坡和规模巨大的泥石流沟则采用躲避对策。 城市泥石流、滑坡防治规划的最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滑坡建立不同的治理模。
范文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其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探究国土和城市规划、地籍测量、农作物估产、森林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管理〔4〕和矿产资源勘查〔10〕、潜力评价及开发〔11〕等众多领域。GIS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 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建立地质灾难空间信息管理系统[12,13,14,管理地质灾难调查资料,显示并查询地质灾难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评价地质灾难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难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难的办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难进行猜测〔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对香港地区的滑坡灾难进行历史滑坡编录,分析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和静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滑坡灾难风险进行评价和危险区域划分〔17〕。
(2) 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
由于各种地质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地质因素之间相互功能的复杂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前提下,利用GIS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猜测指标〔18〕,运用恰当的数学分析模型〔19,20,21〕,对探究区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等级的划分,从而为地质灾难的管理及防治和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3) 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
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中,GIS所起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时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专家系统所起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空间目标的事实推理判定灾难的危险度〔22〕。二者的结合将使专家经验得到推广,减少野外和室内手工作业工作量,使区域地质灾难的动态管理成为可能。
4 结语
(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从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多媒体GIS、智能化、三维、虚拟现实及网络方向发展,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将运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告和辅助决策。
(2)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从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其中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方面具有优势,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
(3)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尤其在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方面进展很快。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4.求一篇有关工程地质的论文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
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
今后十年,将有可能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 。
关键词:工程地质 水利水电 勘察 环境 分析 人才 机遇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特别是在水利水电行业,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澜沧江、红水河、雅砻江、乌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众多大型梯级水电站的兴建,以及若干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其它水利水电工程,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
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
任何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无数重大工程成败的实例足以证明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威性。
在学术界,有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国内的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都专门设立有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水利水电行业中全国性的学术组织还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网”。此外,全国性的勘测技术协会主要还是工程地质专业。
这些学术组织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巨大作用。 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 2.1 特殊性与复杂性 在水利水电、电力、工民建、交通、港航、航天、航空、地矿、市政建设等等凡是存在土建工程,要与地质体(地基)打交道的行业,都有工程地质专业,因此,我们称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是不必争议的。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业界龙头。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工程建筑物的特殊性。
工业与民用建筑到处可以见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建筑物,可以部分或全部套用标准设计图纸。而水工建筑物则不然,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座水库大坝,你就很难找到两座完全相同的大坝。
决定大坝的规模、坝型、结构等工程要素的自然条件很复杂,而工程地质条件则是最主要的自然条件之一。水工建筑物的第二个特殊性是与水打交道。
5.我国一些地区地质灾害
写的不好,不要见怪!关于泥石流的灾害预防知识暑假即将来临,同学们都有做外出旅游的计划。
但经过了去年二月份的雪灾和五•一二大地震后,我们对自然灾害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认识到了解自然灾害及预防知识的深刻意义。我国是多山之国,受岩层断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许多山体陡峭,岩石结构不稳固,森林覆盖面积不多,遇到季风气候的连阴雨、大暴雨天气,常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黄土高原、天山、昆仑山等山前地带、太行山、长白山泥石流危害都很严重。我国的台湾省也经常有泥石流发生。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由于对泥石流没有足够的认识与防范意识,造成了另人惋惜的不必要的损失。
虽然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仍是可以减轻的。因此,了解并学习泥石流的预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泥石流的征兆。要及时掌握气象部门降雨量预报,特别注意暴雨天气;当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左右时常有泥石流的发生。
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
当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河水上涨或突然断流,应意识到泥石流马上就要发生,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
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可以为防范泥石流灾害提供重要信息,大家都应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
当遇到泥石流,逃生时不要顺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以免被泥石流掩埋吞没。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学习灾害预防的知识,哪怕是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都能克服下去。
6.防灾减灾地理小论文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
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
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
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
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
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7.自然灾害小论文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
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
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
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
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
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
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
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
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
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
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蓟县地质灾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天津自然灾害的论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