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言文学的论文方面的题材
题目:翻译活动中须注意的英汉语言差异 摘 要:翻译活动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论文不会写咱就找【星论文网】交际过程。
翻译的实质是译者用译语传达原作的文化信息,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和文化交流。在制约翻译活动的诸多因素中,译语文化语境因素的影响是比语言学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语言差异 思维方式 句子形态 句子重心 一、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英语属印欧语系 (Indo-European family), 汉语属汉藏语系 (Sino-Tibetan family),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由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思维表达以及深层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具象思维和顺向思维定式,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式。英美等国是“低语境”(low context)国家,一切都要靠用语言讲清,而中国、日本等国则是“高语境”(high context)国家,语境隐含语意,无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中国人的综合思维模式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中国人已习惯于在整体中寻求天与人、阴与阳、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自行调节而达到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这种综合思维模式着眼于事物各部分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各部分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西方人的分析思维方式则与西方哲学有密切关系。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不断加强。这种把自然置于人的对立面的哲学思维,使得西方的逻辑学特别发展,从而形成了分析型、外倾型的思维方式。
二、句子形态差异 汉语句子多取线性结构,即各分句平行并列,不分主次;英语句子多取分层结构,即各分句环环相扣, 主次分明。英语句子讲究形式美,结构繁复,以长句居多;汉语则注重内在语意连贯,以意统形,以短句为主。
例如,“那狗黄毛,黑眼圈,长身材,细高腿,特别地凶猛,要是咬住人,不见点血腥味儿,决不撒嘴。”显而易见,其主语是“那狗”,后面的部分都是谓语,前四部分描写狗的身体特征,“凶猛”一词形容狗的脾性,其后的假设用来形容狗之凶猛。
全句各部分呈线性结构,平行并列,不分主次,可谓结构明快,言简意赅。而英语句子则不然。
“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该句主语为behaviorists,谓语为suggest,宾语为一个从句。殊不料,在这个宾语从句中,又包含了由where,which等引导的多个定语从句,可谓枝节从生,结构繁复,大大迥异于汉语的行文方式。
三、句子重心差异 英语多倾向于松散句,汉语则多倾向于圆周句。 She decided to study English though she was interested in music.(松散句) Although she was interested in music, she finally decided to study English.(圆周句)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Jane Austen 这是《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话。
它明显是个圆周句,因为它的结构和意思在最后一个词之前都不完整。这种结构形成意思上的高潮,最后一个词是最重要的词,同时由于在这之前堆积了很多词,高潮因而很强烈。
汉语句子重心在后,“往往把最需要说的东西放在句子的最后边”;英语句子重心在前,“往往把最需要表达的东西放在一个句子的最前面”。汉语句子修饰语位置比较固定,常喜前置,只要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有逻辑上的关系,便可以小句表情达意。
英语句子则不然,修饰语前置后置, 相对灵活自如,犹多后置,十分有利于句子扩展。比如“He was sitting comfortably in an armchair before the fire when we entered. ” (我们进来时,他正舒适地坐在炉火前的扶手椅里。)
本句重心是“He was sitting”, 看到这三个字便知全句所云,而其后所剩的则都是次要信息。据此,我们可以在sitting,comfortably,armchair和fire这四处自由拆开或停顿,而不影响句子意思和文法结构的相对完整性。
再看其汉语译文,原句中的时间状语从句when-clause汉译时被置于句首,介词短语before-phrase也被灵活地处理成“armchair”的前置定语。纵观全句,译文句子重心后移,而次要信息前移,这一方面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另一方面,也使得句子结构紧凑,语气贯通,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由此,与重心在前的原文之区别可见一斑。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真实地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但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对英、汉语的翻译。因此,译者必须加强对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研究, 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使翻译真正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
2.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都写什么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2.毕业论文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不具有学术性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交.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指导老师不得代替学生写作论文.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限,不应脱离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撰写毕业论文既是一项科研活动,也是一种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加深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指导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选题创新,尽量不要把已解决的常识性问题作为选题.
3.初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的论文还有那些方面可以写呢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文言文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
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展开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文言文有效教学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程理念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以下现状: 1、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 或许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较长时期以来,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内容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
如此一来,“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了金科玉律,“满堂灌”成了不二选择。另外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串讲,逐字翻译,逐句讲解,讲完后再来个所谓的“内容分析”、“写法小结”。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的课堂,教师独霸话语,喋喋不休,有何兴趣、有何有效性可言? 2、从学生学的方面来看 文言文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同样是汉语,但是毕竟年代久远今天我们阅读它,有些连我们教师也要借助工具书,何况是中学生呢?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畏难情绪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加上小学时缺少文言文积累,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此种种,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事倍功半、费时费力而不出成效的事。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必须激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
我觉得以趣激效不失为文言文有效教学的一个方法。 二、如何以趣激效呢? 1、加强诵读,读出情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而我们的教学偏偏将读这一方法弃置一旁,安排的诵读时间是少之又少,那些有限的朗读也多为机械性的,结结巴巴,破句连连,不见美感。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鉴于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进而领悟。因而第一遍诵读我主张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继而让学生“入乎其内”,“忘乎所以”,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能多响亮就多响亮,摇头晃脑地踱着方步尽情地诵读,读出抑扬,读出轻重,读出舒缓,读出情感,读出境界,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
这种无拘无束的诵读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动口的同时也在动脑,以读带动理解,调动感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调动思想器官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培养文言文语感,陶冶情操。最后以诵读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刺激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好胜心。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心理特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情绪产生积极反应的形象整体。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
在教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实际需要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大方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尽管文中叙写的人或事离今天很遥远,但只要教师以趣味性为导入点,创设一定情境,就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鸿门宴》为例,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1)模拟情境,上台表演。我请了八位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
学生生动地再现了历史故事,并对人物的性格又添加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尤其是对樊哙的“啖生彘肩”、“立饮斗酒”的夸张演绎,入木三分地展现了人物的个性。(2)创设情境,激烈争辩。
当分析到人物范增时,我请学生设想在鸿门宴开始之前,范增是否已经知道或料到刘邦会来,他又会有何计划?由此引导学生对人物展开激烈地辩论。(3)虚拟情境,写作对话。
在解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拟想假如现在我们正与项羽面对面,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完成短文“西楚霸王,我想对你说”。课后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这不是在。
4.文言文论文,五百字,内容不限,必须是文言文写的五百字
论时局
吾华夏处东土,邻国甚众。
东夷者,倭奴、南北高丽也。倭奴与吾华夏恩怨逾世,今仍狼顾吾钓鱼屿,又暗结夷州诸丑,为吾世仇。南北高丽本同宗,尝为倭奴所灭,倭奴败,受罗刹、美夷所制,乃分为二。南高丽喜浮夸,垂涎吾不咸山及东海,然其民性懦,唯赖美师镇之乃得不亡,故不足为虑。其与倭奴皆美夷之属,然皆与吾商贾往来甚密。北高丽者,太祖时尝与吾约为兄弟,共抵美夷,赖吾得存焉。其王三世嫡传,喜黩武,与南高丽、美夷、倭奴为寇仇。其民甚贫且愚,以拥核弹故,今难驭之矣。
南蛮者,爪哇、淡马锡、吕宋、柔佛、安南、堂明、暹罗、高棉、蒲甘诸国。初,南蛮常为列强所据,爪哇属红夷,吕宋属美,柔佛、蒲甘属英,安南、堂明、高棉属高卢,唯暹罗得存。近世德、倭、大秦祸乱天下,南蛮皆陷倭奴之手。及乱平,红夷、英夷、高卢势皆损,南蛮诸国乃得立。爪哇之民愚惰残戾,屡害吾侨。淡马锡尝属柔佛,后脱于斯,其民多吾华裔,其文尚简体,与中土同。吕宋、柔佛、安南觊觎吾南海,以吕宋、安南尤甚。吕宋为美夷所使,屡欺吾邦。安南及倭奴败,复遭高卢之侵,与之战,克而退之。美夷复寇,设傀儡于其南,大战数载。北安南受太祖及罗刹之恩,得拒美夷之难,且得一统,至世宗时屡为边患,几为王师所灭。高棉近世自脱于高卢,权柄交叠,其相受美夷所使,尝逐其王。王乃奔于华夏,多蒙太祖及周文正公之佑,避乱五载。后有暴民出,曰赤色高棉,受太祖恩,得操权柄,以屠戮过重,大失人心,遭安南侵,竟溃,其国赖王师伐安南乃得存。蒲甘者,前朝尝联英夷与倭奴战于斯,及立乃为吾属,近以美夷故,亦屡寇吾边。
西南夷者,天竺、西天竺、主域、尼波罗诸国。主域、尼波罗地狭人稀,为小国,其俗类吐蕃。天竺人甚众,近吾华夏,然地甚狭而民贫。其视吾为敌,太祖时尝寇吐蕃,为王师所败,今仍纳吾吐蕃亡叛诸寇。其民性懦且愚,喜丝竹霓裳,虽拥核弹亦不足为虑也。初,西天竺与天竺本一国,尝为英夷所灭。近世英夷与德夷战,国势大衰,其东土之势亦为倭奴损之殆尽。天竺乘其间乃立之,其民奉婆罗门教者居于中,奉回教者居两翼,互为寇仇。有圣人曰“甘地”者,二教所共戴,故初不得分。后国分为二,甘地亦为贼所弑。东天竺后又与西天竺分,为孟加拉。西天竺与天竺有土未决,故为死敌,乃与吾结为兄弟,然进来亦与美夷交往甚密。其亦拥核弹。
西戎者,阿萨、大食、黠戛斯、大月氏诸国,皆奉回教。阿萨、大食、黠戛斯三国,尝属罗刹国苏维埃,及苏维埃土崩,乃脱于斯,故得立焉。其俗类吾回纥,与吾及罗刹盟于沪,共伐突厥暴民。大月氏塔利班尝与美夷战,为其所灭,故今为美夷所据,为傀儡。
北狄者,罗刹、蒙古也。蒙古本属华夏,前朝为罗刹所迫,乃弃之。罗刹为大国,旧累侵吾土,其地至广,核弹逾万。苏维埃时,鲸吞中亚,势至盛,灭德夷,驱倭奴,霸东欧,执牛耳于华沙,与美夷并为桓文。本朝得立,甚赖其助。后交恶,以至寇吾边,为王师败于珍宝渚。后以黩武而势损,折戟大月氏,兼变法失利,以致土崩,势乃大衰。加之车臣暴民乱于萧蔷,乃与吾盟,共抗美夷。其与倭奴亦有未决之土,倭奴甚惧之。然其国素喜反复,不足为信。
夫四夷多以美夷故,扰吾华夏,吾之兄弟寥寥矣。罗刹、北高丽虽为吾盟,亦难免二心。且天下拥核之国唯九,与吾为邻者有其四,其势之危岂不明哉?国人唯自强耳。
5.各位推荐一下中文毕业论文题材,比较好写的
你可以就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 某教授要求删除课文朱自清背影来做一篇论文嘛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
近日,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建议中学课本中删去朱自清的《背影》,在网上引发了激烈争论。随后丁启阵发表了多篇文章以巩固自己的观点。丁启阵称,《背影》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而近代的文学家中,朱自清的散文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丁启阵还力挺了民意测验中,中学生不喜欢《背影》的主要理由——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
网上议论:@黑色皮衣:《背影》是篇震颤人心的美文,仅因“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等原因就要被删除,理由太牵强。应该调查一下有没有人因为看了《背影》而违法交通规则的。
@尘世边缘:把主观上的情感与客观上的规则对立起来,好比是给精神上了一道枷锁,这是野蛮的现代逻辑。
@皑皑白雪:很多年了,一直为这位父亲感动着。出自真心最美,最能打动人,为亲情正名!
@智障禅师:以此为由的删除倘若真的“如愿以偿”,那么还将有多少真情文字会黯然退场,就像文中父亲的背影一样,憔悴地走出我们的视线,走出我们的心?
@冷眼看风云:想当年我到外地去读书的时候,我家老头子凌晨排队买车票,再把我送上车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现在他把对我的爱转移到他孙子的身上,这就是中国人的情感。
你把这些讨论的结合你自己的看法 写出一篇论文来,绝对小意思啊。
6.论文选什么题目好写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
2、小的理论问题。
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
注意三点:
第一,非理论问题不应该选。
第二,重大理论问题不好选(有些政治局考虑的问题,我们选了做不下来)。
第三,特别敏感政治问题建议不要选。
3、自己能做下来的题目。
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能找到资料。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或者是上网。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考虑:兴趣、知识、资料、时间
选喜欢的题目。有兴趣才有研究的欲望,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储备够不够。如果不够,用半年时间能否补上。
资料够不够。至少泛读五本书以上、精读二、三本书(近十年内)、三篇以上相关论文(期刊网上下载)
研究外国问题,要参考外国的译著或原著。
找资料的追踪溯源法。
时间够不够。尽快定题,慎重定题,然后转入资料阅读、构思。写初稿要留出至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修改留出一至两个月。建议下学期开学交初稿,五一以前定稿。赶前不赶后的原则。
4、中庸之道:不新不旧的题目
(此处对本科生而言,博硕士最好要找别人没做过的题目)
太新,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太旧,没有研究价值和必要,得分不会高。
附:宋楚瑜导师提出选题的原则包括:
1、选题应依志趣;
2、对于所选题目应有相当准备;
3、题目宜切实,不宜空泛;
4、题目宜新颖致用;
5、避免争论性的题目;
6、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
7、避免直接概括的传记;
8、避免做摘要式的论文;
9、题目范围不宜太大。
(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文言文毕业论文写什么题材(汉语言文学的论文方面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