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一篇以<人民币汇率>为中心的论文一篇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则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资产市场理论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影响,而相对利率水平是资金在国际间大量流动的原因。我们用上述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予以分析如下:
首先,从购买力平价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钉住美元,兑美元汇率在8.3人民币元/美元上下小幅波动。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是美国的3倍,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基本一致,工资和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这意味着和美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已大大提高,中美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调整,尽管人民币汇率已经调整,但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汇率的水平,中国社科院赵志君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这个低估幅度与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做的2%的向上调整相比,显然2%的向上调整不足以消除进一步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升值过程。
其次,从国际收支看,国内外汇明显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从出口方面看,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经济高增长推动跨国集团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下国内企业的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和配套政策逐步落实。由于中国投资政策和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配套措施开始落实,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也将会出现一定的增长,所以中国直接投资项目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较大顺差。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预计中国外汇储备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再次,从资产市场理论看,美国已进入一轮加息周期之中,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压力有所缓解。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促使美联储坚定地执行稳步小幅升息的政策。美国升息,美元和人民币的利差加大,对短期资本流入我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的弱势地位会有所改善,在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以及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幅度内浮动的机制下,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升值的幅度可能加大。如果美元加息周期结束,那人民币升值压力会重新加大。
可见,上述三种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人民币仍将维持升值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为1.8%,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2.7%,按照购买力评价模型,我国人民币有约10%的升值空间。又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我国当前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为2.7961%,而美联储最新的基准利率为5.25%,根据资产市场理论,今年人民币约有2.5%的升值空间。因此,从汇率决定的中长期模型和短期影响模型来分析,考虑到我国在人民币升值上会吸收日元升值过快的教训,会采取台湾式的渐进升值方式(1986~1992年平均每年升6%),剔除今年以来已有的1.6%升幅,预计今年人民币还会有2%左右的升值空间,全年升值幅度在4%左右,上限为10%。
2.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毕业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生的贸易效应分析摘要: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的出口额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人民币汇率面临进一步升值压力的条件下.中国需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通过扩大进口、增加内需来缓解贸易顺差进一步增长。
人民币升值为中国购买相对便宜的美国资产带来机遇.我国需利用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加快对外投资步伐.通过全球范围的跨国投资实现中国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逐渐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现状。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投资影响,效应一、引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全球资本的流动方向,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对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汇率的下降能提高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汇率的上升使国际投资的成本更低。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要结合一国的经济运行现状和具体国情来分析。
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由中国长期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引起的。中国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及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制造中心,近几年来,这些外资企业的出口贸易额占据了中国总量的50%以上,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原因还包括影响人民币价格的供求关系,比如相对收入的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相对利率的变化、汇率的预期变化、投机等都会影响人民币的汇率。按影响汇率在超短期、短期和长期内变动的因素来划分,一般来说,汇率在超短期内变动的原因是国际上巨额游资的流动,由于这些交易资金的规模非常庞大,所以会对汇率产生即期影响,相对利率和未来汇率的预期是超短期内改变汇率的主要力量。
影响汇率短期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变化的原因一般来说是发生在一国或多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在所有其他情况相同时,GDP上升相对迅速的国家,其货币出现贬值;GDP下降更快的国家,其货币出现升值。
影响汇率长期内运动的原因是购买力平价。总的来说,汇率的长期趋势由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决定。
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两国的汇率会一直调整到两国商品的平均价格大致相等时为止。高通货膨胀率国家的货币相对于低通货膨胀率国家的货币贬值。
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问题,理论界提出“均衡汇率”作为判断的核心指标之一,Edwards(1994)、Elbadawi(1994)、Montiel(1999)等经济学家为单位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建立了理论基础。但是,该模型缺少对中国经济结构进行准确反映的“二元经济”变量。
刘元春在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的基础上认为,人民币的升值会导致“城乡差别”的进一步加剧,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本文以开放经济为背景,把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的出口额作为中国贸易顺差来源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经济增长与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上下浮动以消除任何对外汇的过度供给或过度需求。外汇的需求量总是与供给量相等,国际收支也不会存在不平衡,同样也没有外汇储备的必要。
虽然浮动汇率制消除了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问题,但是它并不能解决一个国家所有的国际贸易问题。所以有很多国家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在管理浮动汇率下,政府可以干预外汇市场但不完全固定汇率。
汇率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提供一种稳定市场的力量。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范围在中间价的干分之三内变动,人民币呈现出加快升值趋势。
1、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地保持高速增长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重要原因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1985-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比国民经济增长快9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85年的21.4%提高到2005年的80.2%。
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外贸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出现了直线上升势头。2、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又一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呈现增长加速。
外汇储备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增加742亿美元、1168亿美元、2066亿美元,2005年增加2089亿美元,达到8189亿美元。出口拉动型的战略使中国的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并使中国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顺差。
人民币兑美元在2006年升值了3.3%,中国2006年的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774.7亿美元,远超过2005年的1018.8亿美元。过去两年出现的巨额贸易顺差标志着中国的贸易形势已经发生大的变化。
在此前的20年中,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至3%这一区间内波动,贸易顺差额在2005年突然超过1000亿美元,而之前从未高过440亿美元。 中国2006年的贸易顺差额接近该年GDP估值的7%,高于2005年4.5%的水平。
在出口拉动下,通常会低估本币,反应在汇率上 会表现为汇率的持续上升。3、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中国多年来高速增长的。
3.毕业论文题目《外汇储备规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导师说太大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 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06 年的 GDP 总额是209,407 亿元,外汇储备额已占其比重的 40%;(3) 从短期外债比率测算。
短期外债余额反映一个国家快速清偿的能力,按国际惯例以100%,其必须保证外汇储备能全部清偿短期外债。这一指标又以500%为上限,因为当外汇储备超过短期外债过多,会导致大量资源的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007 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 1,662.94 亿美元,早已远远超出了 5 倍的上限。其次,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004 年突破 1 万亿美元。尽管贸易顺差的数额不大,2004 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 74.7 亿美元,但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达到了 668 亿美元,目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还在继续增长。
2004 年前 9 个月,外汇储备以月均120 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进入2004 年 10 月,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当月的贸易顺差达到了 71 亿美元。
而且,除了正常的资本流入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国际游资大量向我国涌入,尽管我国实行比较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但部分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国内,使得超额外汇储备的问题愈加突出,超出了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这种持续的以较大顺差形式出现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样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弊端一国外汇储备本质上意味着国家在国际上可换取的各种资源和物资的权利,是国家财富的积累。保留适度的储备规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储备过多,既不利于一国国内货币稳定和经济稳定,也是资源浪费和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一)高额外汇储备带动了国内物价上涨。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外汇集中管理体制,企业和个人从境外获得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兑换成人民币,这些外汇也就变成了央行的外汇储备。
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对外投放的人民币也逐步增长。按照我国近年的外汇储备每年 2,000 多亿美元的增长速度,每年央行除了按经济需要投放人民币外,还要额外投放1.6 万亿人民币左右。
这些超额投放的货币带来了物价上涨,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通货膨胀危机。(二)巨额外汇储备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汇率取决于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外汇上升,实际上是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为了同时稳定国内经济形势,人民币供应量不可能快速增加,这就使人民币汇率上升,增加了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价廉”取胜的国家,众多出口商是靠着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着一席之地。人民币升值相对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削减了我国的优势。
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四处碰壁,各种关税、反倾销、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人民币升值无疑给对外出口雪上加霜。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给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又蒙上一层阴影。(三)持有巨额外汇储备要冒着巨大的资产缩水的风险,增加了外汇的管理成本。
我国的外汇以美元和欧元为主,这其中又以美国债券为主。这种单一的结构增加了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
美国政府为了振兴经济,削减国债,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即放任美元贬值。美元持续走低,已经使我国损失惨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如果美元贬值 25%,则美元的持有者的损失会达到美国GDP 的 10%。也就是说,越多的美元外债,会让我国成为美国经济损失的真正买单人,美元一旦失手,损失惨重的将不是美国而是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我国。
(四)持有过量的美元资产要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从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时往往要被强加风险溢价。与此同时,我国把外汇储备投向流动性很高,收益率不足的美国国债,放弃了把储备投入国内或者国外那些收益率更高的机会。
这样一来,相当于以低价将国内资金带给国外,一方面又高价从国外带入资金,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五)巨额外汇储备增加了我国的长期负债。
因为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并非贸易创造,而是来自直接的投资或者是投机性游资的增加,应当看作是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负债。直接投资的资金取决于被投资国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投资人,如果有利可图,资金会留下来,如果政策并不对其有利,则有可能随时撤走。
而国际游资的稳定性更差。一旦这些资金撤离我国,央行将因结汇过多而面临巨大挑战。
三、如何运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对于目前如何运用外汇储备的问题,各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主要有:购买海外资源及其他稀有资源;认真参股收购重要领域的国外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增加我国的黄金储备;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居民对外投资与理财,从而达到藏富于民或蔵富于企的目的。
鼓励国内借债企业和机构,尽可能用人民币购汇或银行贷款购汇,提前偿还外债。鼓励企业在境外发行美国债券和申请外币贷款,等等。
笔者认为,利用这个机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国应该抓住自身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强升值预期这一黄金时期,顺势开放我国的资本账户,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向外输出货币。
并且按照 6.5 元人民币兑 1 美元这一比例计算。
4.求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外汇储备应回归本质
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首位。然而,近几年对于外汇储备的争论却愈演愈烈,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埋藏多少隐患着实让人深思。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对于外汇储备的很多看法并未触及本质,甚至还存在不少误解,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审视外汇储备的本质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所谓“国家外汇储备”,通常应该是指国家财政出资购买和管理的外汇资产。但在中国,目前是指央行以人民币购买的,并由央行统一存储、支配和管理的外汇。严格来讲,由央行购买、存储并管理外汇,是央行投放货币的一种渠道,由此形成的外汇储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货币发行储备物,是流通中货币的抵押物或信托网担保物。其买卖主要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平抑货币币值,避免发生超过预期的重大波动。
而只有回归“央行外汇储备”作为货币储备物的本质属性,现有“国家外汇储备”模式下掩盖的诸多问题就会水落石出,很多纠结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变“国家外汇储备”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回归外储本质,继而推动现有的外汇储备模式,真正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5.求论文《人民币汇率取向的对策和建议》写作大纲
汇率机制改革取向,可以应正确认识和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炒作的压力;人民币汇率更趋灵活将加大央行对外汇市场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外汇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汇率制度 改革 迄今为止,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先后经过多次调整: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基本保持固定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I973-1980),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至今)。 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问题 在外汇银行、企业、居民不能完全按照意愿持有外汇的前提下,我国外汇市场具有封闭性、垄断性、交易品种稀少和汇率波动空间狭小的特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一些缺陷: (一)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足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即银行结售汇制及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外汇银行实行额度管理,这使得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中资企业和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必须卖给外汇银行,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选择适当的出售外汇的时机和数量;另一方面,就银行售汇而言,要么存在一定的条件约束,要么存在严格管制,因此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对称的市场,即是一定制度约束下的充分外汇供给和部分外汇需求相作用的外汇市场,中央银行通过对外汇银行的额度控制和庞大的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权,使得中央银行对汇率的生成具有很大程度的控制权,由此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除1994年升值3.5%,1995年升值 1.6%,2005年“7·21”升值2%外,其余几年基本都保持在1美元兑8.27-8.30元左右的水平,波动幅度和弹性区间极小,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
诚然,汇率的稳定对经济发展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我们所追求的稳定应反映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的动态的稳定,而绝非是静态的固定不变。在过分静态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不能及时随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不仅丧失了汇率的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也淡化了交易主体的风险概念;同时为了维护汇率稳定致使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入市大量收购外汇形成巨额的国家外汇储备,央行持有的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资产将面临重大的汇率风险。
(二)外汇市场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存在交易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单一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构、少量资信较高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央行操作室构成。
从交易额来看,中国银行是外汇的最大卖方,中国人民银行是外汇的最大买方,双方交易额占总交易量的60%以上;从交易品种上来看,只有美元、日元和港元,且其成交量主要以美元为主。主体构成较为单一,交易品种及交易量相对集中,使得汇率带有“官方与民间”交易的色彩;从远期外汇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外汇市场以实际需求为原则的银行和客户间的远期外汇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交易量较少,不允许投机交易。
但在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上,投机交易则是与套利、套汇活动并存的。 另一方面,外汇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的隔离。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完善的短期货币市场和灵活的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是保证外汇交易活跃和汇率动态稳定的重要经济杠杆。而我国因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及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外汇市场与短期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几乎处于隔离状态,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相关程度极低。
(三)对外部均衡产生不利影响 1、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呈现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为2800亿美元,到2003年超过4000亿美元,2004年为6099亿美元,2005年为8189亿美元,而截至2006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9411.15亿美元。
庞大的外汇储备和长时期持续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引起国际间的贸易争端,美日等国以此为借口大肆鼓动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客观上加大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2、弱势美元政策延续,油价攀升高位 近年来,西方七大工业国一直呼吁我国就汇率政策采取行动,而美国和日本更是首当其冲,直接要求我国在近期内将人民币大幅升值,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
当今最大的货币操纵国当属美国,布什上任以来实际上一直实施弱势美元政策。2002年至2005年间,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从4750亿美元扩大至8050亿美元。
美国决策者想尽办法压低美。
6.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关
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外汇绝对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反而可能造成通货紧缩,原因就是外汇是商品,而不是货币。因为外汇本职上就是本国商品的外国表示形式,外汇是不可能在国内大规模流通的,更不可能作为商品媒介广泛流通!就算有人炒汇,试问下,全国的储蓄总额能炒动一年的外汇总额不?
所以说,高鸿业那伙人纯属扯淡,外汇当然是越多越好!而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另外,中央政府头疼外汇过多,其实是在担心“外汇通货膨胀”,相对于国内其实属于通货紧缩。因为在地球范围内,短期财富和商品总额是一定的,如果中国的外汇持有大于资本输出和资本买入总和,中国的经济状况相对于世界经济就会上升(名义额度而已,实际上短期之内不可能上升),人民币就会升值,相对于国内来说,外汇就会贬值。但是相对国际来讲,中国持有的外汇并没有贬值,只是国内物品增值而已。但是会影响到出口贸易。
/html/foreign_exchange/20070326/254.html
7.各位有哪些关于外汇储备的参考文献
我国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06年6月,已高达9411亿美元,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那么外汇储备的增加对我国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本文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应用协整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分析物价水平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在实证结果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分析结果。 关键词:外汇储备;通货膨胀;外汇占款;基础货币;协整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贸连续多年出现顺差,外汇储备逐年增加,1996年时只有1 050亿美元,200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至2001年末达2864亿美元,2003年末迅速飙升至403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持有国。
2005年底,外汇储备更是创下8188亿美元的新高。截至2006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高达9411亿美元,已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对外支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正面效应。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自2002年开始不断上扬,进入2004年第一季度后,我国务类价格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通胀压力日趋显现,2005年物价指数又出现回落,进入2006年第一季度,物价指数逐渐回暖,继续保持低通胀的走势。
那么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物价波动是否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影响以及受哪些因素制约?本文以1981~2004年数据为统计样本,以国际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为理论基础,应用协整分析法、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分析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 一、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西方经济学界的国际数量论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发现,世界通货膨胀与国际储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强力货币的过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储备的过度增长,后者导致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孟德尔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数量说,对世界性通货膨胀做了全面分析,他们继承了休谟的货币——价格调节机制的思想,强调世界性通货膨胀来源于世界货币总量的过度增长,而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正是物价上涨的传导机制。所以,此说又被统称为“国际货币主义”。
按照国际货币主义的思路,一国通货膨胀的传递机制为: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将导致该国外汇储备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直接增加货币供应总量,使社会总需求增加。在该国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不能相应增加,只能通过物价上涨实现商品市场供求均衡,在资本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将使利率下降。
物价上涨将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盈余减少或逆差增加,利率下降将使资本流出增加,使资本与金融项目盈余减少或逆差增加,从而使外汇储备增速下降直至减少。外汇储备的减少会产生与上述相反的作用。
外汇储备与经济运行就是在这种负反馈中波动与调整,在动态中实现均衡。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 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物价上升↑、利率下降↓→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使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应量↓→物价下降↓、利率上升↑→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使外汇储备上升,……,如此循环往复。
这正是本文研究外汇储备与物价指数数量关系的理论依据。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其中Ms为货币供给,Md为货币需求) Ms=Md 货币需求是一阶齐次函数,设Md为货币需求,P为本国的物价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利率,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Md=Pxf(Y,i) 设D为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辗转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
则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达为 Ms=m*(D R) 所以有:P*f/(Y,i)=m*(D R) 则: P=F(D,R,Y,i) 从以上等式可以看出:物价水平是国内信贷、外汇储备、国民收入以及利率的函数;外汇储备的传导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之一。
8.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
1、高外汇储备,表明央行持续通过外汇市场买入外汇,也就是意味着外汇资金净流入,外汇市场外汇与人民币的供求不平衡,如果央行减少购汇量或者停止购汇的话,市场中大量被抛售的外币会因为缺少承接盘而出现下跌,人民币会出现升值。因此,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表明央行通过市场干预认为压低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存在升值压力。
央行增加外汇储备,对应释放人民币基础货币,就意味着市场上人民币供给增加,市场存在通胀压力。其实,通胀的主要原因到不是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是大量流入的境外资金推升了国内的通胀。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一直采用支持出口,吸引外资等方式加速境外资金的净流入,境内资金总量增加了,对应的一定是国内通胀。
2、中国人民币银行从2009年开始推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净出口业务可以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人民币首先可以通过贸易项下,即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流出境外。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以人民币货币为主的境外投资基金,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另外,与其他国家进行货币互换,也是人民币出境的一种方式。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就是让境内资金流出国,可以减少境内存量资金,当然是降低国内通胀的一个方法。
9.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
外汇储备,是直接导致我国通胀高居不下的原因。
其实道理很简单,外汇储备是通过对外贸易得来的。换言之,外贸公司、代工企业、原材料出口商,等等,将本国的生产的商品、产品、原材料卖到外国,换取回来的是外币,外币在我国不可以流通,各企业商家收到外币后,就要跟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才能发工资,交水电费,租金,奖金,等等。哪怕是去腐败一下都要用人民币呀。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了保障币值稳定,央行就会在收到外币后,相应的发行人民币,外币作为储备留起来了,而增发的人民币,增加了市场流通量。货币的市场流通量越大,物价就会越高。这就是外汇储备为国内带来了通货膨胀了。
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幅迅速,这就使得国际热钱觊觎人民币对外升值,因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越高,意味着该国的本币对外币越坚挺,而在我国,外汇储备增幅远比人民币对外币升值的幅度快得多,所以国际热钱对人民升值产生预期,加速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在这种情况下,热钱进入的越多,因为境内外币流通不畅,都要换成人民币,这就令到市场人民币流通量大幅上升,热钱进来后,不可能仅仅存银行收息,肯定会进入市场找商机,在我国最容易进入的市场,一是房地产,二是股市。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价格在没有国民承接力的情况下仍然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我国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物价高涨,外汇储备是根源,热钱是推手。
当然,我国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不仅仅这两样,至少还有其他四大原因。在此暂且不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