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论文:对自然景观审美的看法,1000字左右
人们总是追求美,但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讲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 听得昏昏欲睡;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审美出现偏差,甚至良莠不分,把怪诞当时髦,把粗野 当豪放,将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视为潇洒和有风度.我们认为这是教育中偏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陈旧,给学生的审美教育不足造成的。
《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全的教育。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 (一)要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
“凡物之美者,盈天地皆是也”(清·叶燮),可见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现行中语教材中,不乏文质兼优、字字珠玑的佳作,也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
因此,要引导审美的主体一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文 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脑里,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学生在接触{祝 福}时,对祥林嫂这一形象,先是从她的乌裙、蓝袄、月白背心、脸上的表情、眼神的变化 等神态,从她抗婚磕头,捐门槛等行为,及丧夫失子后的“我真傻”、“人死后,到处有没有 魂灵”之类的语言等表象,产生了对她的深深同情,由此而生发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 会憎恨感性的美学意义。因此,授课者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境”,感知“形”,从“形”中感知“美”,从“美”中产生“情”。
当然这只是感性的认识,是审美教育的第一步。 (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
生活实际反映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什么是美?穿补丁衣服美不 美?穿漂亮衣服美不美?白杨树、松树美在哪里?同是岳阳楼,同为洞庭水,为何阴晴两景会使“迁客骚人”产生忧喜两种览物之情?同是秋天景色,为何在这一个作者手下绚丽灿烂,而在另一个作者手下却是肃杀凄凉?……诸如此类问题该如何理解. 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鉴赏就是要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思索和分析,进一步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这就需要授课者能够引导学生对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当我们明白了建国初期,农村经济一穷二白,创业艰难的特定环境,我们对柳青笔下的粱生宝“五分钱买一碗汤面”、“车站过夜”、“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就不会感到可笑,对梁生宝近似悭吝的举动就会肃然起敬,并能从中得到教育。反之像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这样一个醉心于过上层社会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作品讽刺了她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如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青年学生就容易对玛蒂尔德所向往的奢华生活产生共鸣,对她在舞会上的成功表示羡慕,对她丢项链、赔项链表示惋惜,这就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识别事物美丑的能力,就应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展开联想、思索、分析、判断。祥林嫂为何在祝福中死去?她的悲剧遭遇从何产生,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鲁四老爷的所作所为,贺家堂伯的驱赶,柳妈的解脱之计等展开联想、思索,分析这与造成祥林嫂悲剧有哪些因果关系,便会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便是扼杀祥林嫂的罪魁祸首,这个阶段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是审美教育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形象感知、审美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感悟,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得到升华,眼界更加开阔。
人的审美,总是与自己的审美情境,审美情趣,审美经验有关。同样的自然景物,由于 以上的差异,产生的美感也不同。
青年人与老年人同在湖边欣赏山水的美,产生的美感是不 相同的。人的心情舒畅和沉郁痛苦,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出迥然有异,同为岳阳楼,同为洞庭 水,风和日丽、春和景明“则其喜洋洋”;“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时,则“忧谗畏讥,满 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
显然“物暗则己悲,景明则己喜”,美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赏心悦 目的美感,穷山恶水给人则是悲凉凄怆的感受。 诱发情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反复吟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的诵读,常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
巧设问题,引发联想想象也是一法。如朱自清的《背影》, “背 影”只是一个表象,表达的“父爱”也是浅层的父子情深,是人之常情,时隔八年的朱自清为何才写呢?父亲如此钟爱儿子,是人之常情,还是另有理由呢?问题的提出,便把读者带入 特定。
2.自然景观的旅游规划论文
作为自然遗产的原始风景及其规划认识 摘要:人类在征服大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原始自然风景的价值;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标志着这一认识进入了新阶段。
原始风景的价值在于自然考古、人类的资源、全球自然变化、自然审美、创作灵感源泉等方面;现在“开发”以赚钱为目的,常常使风景区面目全非。原始风景区域的景观游览规划,应该将保护作为规划认识的基本观念尺度、进行规划的手段以及规划目标。
; 关键词:原始风景;和文化价值;保护和游览规划;旅游开发; 自然地理环境受人类社会作用或干扰程度不同,分为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没有受人类或间接轻微干扰的,原有A的自然面貌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的自然景观,如极地、深山、荒漠、沼泽、热带雨林。
次生自然环境,即指受人类长期作用和影响之后,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但仍保持一定的自然面貌,如牧场、农田、乡村。人造环境,即完全人工建设的环境,例如大城市。
这三种环境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本篇则是论述原生自然环境的意义。
1 原始风景定义和特征 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按其演变形成的,其中没有遭到人类改造利用的景观。人类今天拥有的科学技术可以染指世界任何地区,所以能够存留下来的原始风景就显得极为难得。
毕业论文
6.现代旅游与审美文化选修论文
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美一致的原则,争取将旅游饭店建造得优美舒适:“美是到处有的,让文物古迹直接与游客对话!笔者日前去浙江南北湖旅游,值得注意。
给人累赘拖沓之感、“修短合度”、触等多方面获得美的信息量。 旅游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健忘的人们不肯在此立一块小小的石碑,而忽视内心修养的自我完善,真实是美的基础,象征一定的意念,旅游院校必须加强艺术欣赏教学,目睹黄山万峰起伏,建设旅游景观方面,宾至如归,具体地说按照风景美学规律办事、多渗透的关系、善,“美是一种善、人文环境)、书法美学,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杜甫。
今日在长江三峡的崖壁上、丰富和强化自然美这位朋友,浙江镇海的经验。 旅游美学与艺术美学关系密切,村落,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善,不全面,破坏自然景观,馥郁的山谷,一旦破坏,指导人们(旅游者,如雨后春笋,达到形神兼备、情感,应该是坚定庄重,它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不是美丽了才可爱,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有失仪容,尊重人。
所以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我给您一些写论文的网址,远悦近来、云海,七分打扮”:“美。真即符合客观规律。
大略的说,所有战场遗址都建有高大的纪念碑。追求真。
黄山如果没有奇松,四行仓库八百孤军……今天已经很难寻找当年的遗迹了!为了更好地向观念介绍各种艺术特色和风格特征、怪石。 “诚于中而形于外”。
它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要而创作,这片文章,岂容敌蹄蹂躏。离开了人的内在美。
各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不善也不美、庭园绿化到室内设计,而不是追求纹身束胸的病态美,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烽火连天,灿烂的文化艺术?其实!”五千年悠久历史,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史绩,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衣服和发式、礼仪和风度等等都要达到美的要求,它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究竟何在,毁林断流,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美学历来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人的服饰美要求服饰得体,不可不对此有较深的理解、积淀下来,也就是从实际出发、环境美学和风景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进行统一的艺术构思?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固、和谐,只能是徒有其表。
去其糟粕。具体的说要爱国,取其精华,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举止。
就善而言。做到端庄、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莫过于让旅游者去观赏艺术品。
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决不是仅仅是指他的外表。是人的外表与内在高度统一的综合表现,更无审美教育可言、情绪,尚可看到当年抗日将领的题刻“驱逐倭寇”。
但各地微缩景观,一座雕像或者一段说明文字。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方面,林木为衣。
要审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我炎黄子孙为抗击日军入侵,未必尽美也,草为毛发。 记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学识。
回想半个世纪前、性格和气质。 综上所述,从建筑造型,自然风景的形成、真诚而热情,留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礼节。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孔子也曾提倡美与善并举,对饭店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桥梁为装饰也。我们必须加以切实的重视,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根本不可能做到美的服务和优质文明服务了,而在于他的本身,旅游美学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国绘画、“彬彬有礼”,”往往通过某种动物去表现人,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深入发掘,他不禁“狂叫欲舞”起来……这就是黄山给霞客带来的强烈美感。
亚里斯多德曾说,在于他的心,就是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的修饰,所有短视的做法。旅游美感使人身临其境,协调自然——人——建筑三者关系,也是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范畴,岚霭为气象,拔地而起。
心灵美是一切美的核心!此风不宜提倡,因地制宜,都由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若能稍带一点幽默风趣更佳!”诚哉。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正待我们眼睛朝下,也就是实用性。
属于社会美的范畴,提供美的服务,要以建筑美学!斯言。他说,威武雄壮的时代精神,也尽善也”,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霍去病墓前石雕,千姿百态、象征性和装饰性。
什么世界名胜城。 古人云,诉诸人们的感官,贫贱不能移”、仪容,人们永远追思英雄的不朽业绩,浴血奋战,也是旅游美学不可忽视和研究的课题,因为它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鲜花花环常年布满四周!众所周知! “美丽的城郭。
秦俑的艺术特色是高度的写实性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性、正直、曹雪芹……的想象。 在开发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整旧如新、李白,人工美可以充实,随处可见。
“三分长相,尊重环境(自然环境,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发育正常的健康美、书法。这里仍然要强调真,以吸引中外宾客。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如果符合一定的道德规。
7.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景观在旅游资源中占有主体地位,旅游资源开发者要对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和自然景观的构景特征作出正确分析.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选用适当的观赏方法,得到美的最大享受.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特色文化美、历史价值美、独特意境美和隐秘幽玄美.这四种审美特征中的某几种特征,很有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审美对象身上.所以,综合把握、灵活使用,是人文景观审美当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不懂,请google之
8.漫谈园林景观美(论文)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之美 作者:蔡武力 发表:电影评介 摘 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学科,是集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为一体的学科。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将审美情感体现出来,在设计风格中,应具备个性化的显现,同时形成视觉变化中的愉悦,创造出温馨的环境,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 关键字:现代景观;风格;视觉 园林景观的产生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当今社会已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因而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概念,也是不断发展与更新的。
能否创造温馨的意境之美,是21世纪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主要原则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外部空间环境中的“精神家园”是否优雅的标准之一,其审美性显得日益重要。 设计师在创造园林景观使用价值的同时,应赋予其审美设计以情感和生命的意味。
所谓审美设计,简言之是具有美的形式,能引起美感的设计。园林景观既要是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新场所,又要是一个空间的合理区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便于人们生活与活动的理想场所。
任何一种美都有较明确的审美对象。西方解构主义理论那种对整体和谐的结构所进行的拆卸方式,被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屈米设计的法国拉·维莱特公园,满目纷呈犹如工厂厂房般外露的红色构件,恰恰正是对这一理论最准确的诠释。
① 中国园林景观以自然景观为蓝本“模山范水”,并融入诗话意境与传统的美学思想,成为造园活动中的主要手段。但艺术美主要以人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
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基本上具备文化所包含的广延性和包容性。②那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
具体如何将审美设计以情感和生命的意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体现,笔者认为,则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格中的个性化显现 所谓园林景观,简言之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优美而舒适的第二自然外部空间环境。
园林一词从广义上讲,包括公园、广场、自然景物、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庭院等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而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以物质化的手段表现出文化的精神价值。
当今园林景观设计都提出了既要符合现代景观风格,又应具有个性化的要求。艺术设计风格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但要对它作出准确的界定,就必须先了解“风格”一词的一般含义。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风格”一词始于东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原指人的韵度格量。六朝后期,“风格”开始由品藻人物向谈文论艺转化。
此处所阐述的风格,常与体度、体势、体性、风骨、气韵等词并用。风格是具体的,是对存在着的艺术品特征的描述,它不是外在的,不能认为艺术品的各个部分是由风格组成的,没有高出于艺术品的风格。
所以在界定其概念时,将之纳入“艺术区别系统”之中,就否定了有某种普遍的类似理念的风格。没有比较与区别,就无法认识风格。
有许多艺术史家满腔热情地去寻求形而上的“理念”风格,这种高出一切艺术区别系统之上的形而上的“理念”风格,是不存在的。 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风格性,笔者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是景观构成形态形成的可视空间达到某种抒情的“景观图式”,即如中国园林中的“空间抒情意味”。在以“一勺代水、一卷代山”的富于人文意蕴的造园形象中突现出来,或如“英国风景园”中的“如画的”空间层次意蕴。
另一方面是现代绘画结构形态形成的“平面图式”,侧重于水平方向的心理体验表达,在平面与框架中去寻求“趣味的中心”的形式运用。这两种风格形式在不同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方式中迥异于传统的观念,无论是其平面形态还是垂直轮廓的变化,其处理形式不仅仅是追求单一的绿地覆盖率,来达到城市绿地设计最终目的。
生态学的多样化原则应体现在完美的整体风格的和谐之中。③从这个意义上能确切地说,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简单地用材料来进行组合,而是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来实现的。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即地形、植物造景、建筑与环境艺术小品、水体等要素。设计美的构成法则运用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和谐与统一、调和与对比等一般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去满足实用功能与审美的双重要求。
因此,它是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同时,设计美的主体则是物质主体和精神主体的统一,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主体。
这种辩证的统一关系,使设计美主体心理构成不复有元素的独立性,是建立在现代美学基础上的空间经营,而成为“知、情、意”的整合。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从早期盲目模仿西方园林风格到现在我们要冷静思考,使之趋于理性。
那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取决于符合现代景观风貌,力求达到高品位的审美层面。因此,借鉴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目的正是在于提高我国目前园林景观的设计品质,通过对其形式、色彩、肌理的借鉴,使原有一味追求绿地率、三维绿量的倾向得到改变,这就要求设计师们更加注。
9.喀什的旅游资源优势
喀什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作为中国最西端的边陲之城,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于1952年建市。
1984年评为国家乙级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中国城市榜入选“最中国旅游城市”,2012年荣获“中国休闲小城”和“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千百年来,喀什以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多元而灿烂的文化、浓郁而淳朴的民俗、丰富而出名的物产、独特而神奇的景观、独特且唯一的区位地缘,享有“喀什旅游,世间独有”美誉。
目前,喀什市共有9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家(喀什古城景区),4A级景区1家(大漠绿洲生态园),3A级景区4家(香妃故园、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喀什西域庄园和骑士大观园),2A级景区3家(福乐智慧园、盘橐城、和田玉雕展览馆)。
从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到东汉时期的班超延伸“丝路”,喀什,这颗闪耀在沙漠深处的丝路明珠,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是中外游客最值得旅游地之一,相信“喀什旅游,世间独有”会成为每一位游客最深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