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论文
参考: 传感器与战争武器装备 传感器技术是材料学、力学、电学、磁学、微电子学、光学、声学、化学、生物学、精密机械、仿生学、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乃至系统科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密集型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信息产业、机械、电力、能源、交通、冶金、石油、建筑、邮电、生物、医学、环保、材料、灾害预测预防、农林渔业、食品、烟酒制造、建筑、汽车、舰船、机器人、家电、公共安全等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技术发展迅猛,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电子化的时代,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使得人们需要获得的自然信息的种类日益增加,需要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因此要求与此相对应的信息获取技术即传感技术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传感器是人类探知自然界信息的触觉,为人们认识和控制相应的对象提供条件和依据。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时,信息获取装置即传感器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了"大脑发达、五官不灵",这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警觉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对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的需求迅速提升。
传感技术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美国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有6项与传感器技术直接相关。
关于保护美国武器系统质量优势至关重要关键技术中8项为无源传感器。美国空军2000年举出15项有助于提高21世纪空军能力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名列第二。
美国还成立了国家技术小组(BTG),帮助政府组织和领导各大公司与国家企事业部门的传感器技术开发工作。日本把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并列为6大核心枝术,日本科学技术厅制定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点科研项目中有70个重点课题,其中有18项是与传感器技术密切相关。
德国视军用传感器为优先发展技术,英、法等国对传感器的开发投资逐年升级,俄罗斯的军事航天计划中也列有传感器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总是最先被应用于战争。
以坦克、飞机、军舰为标志的作战平台是传统的主战兵器,各类传感器不过是配属的保障设施,而当前由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的军事革命把重点从作战平台转向如何观察战场、怎样传递所观察到的战场情况、怎样运用那些性能优越的精确武器的问题上来,从重视军舰、坦克和飞机转为重视信息获取技术和信息获取装置的作用,传感器、通信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等已在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4280辆坦克,多国部队只有3800辆坦克。
但结果是伊拉克的坦克89%被毁,而多国部队的坦克仅损失20辆。这种悬殊的损毁比,正是由于双方信息优势及精确制导武器方面的明显差距造成的。
从重视作战平台到重视传感器,是信息时代军队武器装备发展思路的重大变化,将对未来军事力量的建设带来重要影响。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可以减少飞机、坦克、舰空母舰等作战平台的数量,而维持作战能力不变甚至使作战能力得到提高。
兰彻斯特方程谈到,进攻要想成功,就得使用三倍于防守方的兵力。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对战场了如指掌,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更具战略性优势,可以打击战略要害,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运用力量,大大提高使用兵力的效率。
二战以来,飞机、坦克、军舰等作战平台本身性能的提高几乎接近极限,而作战平台上所载的电子信息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弹药的发展却仍有很大的余地。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断赋予现有的作战平台新的活力,实现作战能力的更新和提高。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拥有足够好的作战平台就足够了,在武器发展的优先顺序上,应将重点放在各种作战平台的综合运用和发挥综合作用上,使之具有更高的效能和效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作战平台和传感器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和提高现有作战平台潜力。传统的有人操作的大型作战平台将会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军事革命的技术将迫使人们重新思考是否把军事平台用做施加武力的载体,因为在一个信息获取无处不在的世界上,与一个能够洞察一切的对手进行战争,将会有很大的麻烦。
因此,必须考虑重建武装力量,使之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能力,更强的机动性,更好的远程作战能力,更加轻便灵活,甚至达到能使人员脱离战场的程度。(陈伯江《光明日报》 2001-01-16)美国陆军第三军军长兼胡德堡基地司令利昂?J?拉波特中将认为:信息时代的战争要把传感器、情报分析系统和发射器要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官兵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要求部队充分利用传感器网,集中精力关注实时敌情。
美军在陆、海、空、天部署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并连接成网,用于探测和跟踪敌军情况。由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的单个传感器连接成网,能够提高探测速度,实现传感器间的互相查询,使数字化部队能够实时地关注敌情,全面提高其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传感器与发射器。
2.论文一篇
希腊的自然科学研究影响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他们重视分析、分解、假设、推理、推导、实验、验证等思维方式。
这与东方重视整体、模糊处理、直觉综合、和谐大同、“仁者爱人”等思维方式和思想有明显的差别。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一文中说“当孟子在对人性的内在美德进行理论探讨时,欧几里德正在完善几何学,正在奠定欧洲的自然科学的基础。”
这种说法不全面,东方的中华文明有过比西方更辉煌的历史,但在五百多年来,西方经历了继承希腊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使科学和技术快速发展,而中国因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等原因而衰落。现在应该撷取东西方文明的长处,把它们整合起来,创建中华夏兴。
“科学中的美和美的科学”,早期属于自然哲学,自古希腊人开始研究,至今约有2500年。古希腊人喜欢抽象研究。
抽象研究又分为逻辑推理研究和形象推理研究,后者所用的工具有直尺和圆规。代数和平面几何为两者的典型代表。
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根棍从哪里分割最为美妙?”答案是:“前半段与后半段之比应等于后半段与全长之比”。设全长为1,后半段为x,此式即成为(1-x):x=x:1,也就是X2+X-1=0。
其解为:。棍内分割只能取正值,此值就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值G, G=0.618033988≈0.618。
而且G(1+G)=1,即G和(1+G)互为倒数。 偏有一些古希腊人想用形象方法解决黄金分割问题,并获得漂亮的结果。
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257年)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编著了《几何原理》十三卷。这是世界上最早用公理方法叙述的数学著作。
其中所载的黄金分割几何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兴趣,在科学、艺术、建筑、技术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哲学家和美学家也曾反复讨论,不断有文章发表。 自然界的形成、运行、演化、生长、繁衍、消亡等都是有规律的,有些物体可以直接感到自然美,但更多的物体令人迷惑不解。
我们深信“天道崇美”,但需要人去探究,揭露其规律,使人感受到深层次的自然美和科学美。这就是“因人而彰”。
黄金分割律,就是想梳理和探讨这种自然美和科学美。人有爱美的天性,而且人本身也是很精美的。
“天道崇美,人性好美”有普遍性,无论是天然物品还是人工制品,形态的丑陋必然表明其功能的缺陷,而某些功能的完美,往往伴随着美的外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618在养生中也起重要作用。注意了这些黄金分割点,对养生健体大有好处。
“0.618",这个比值因具有美学价值而被古希腊美学家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因为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形体总是最美的形体。现在发现此比值和医学保健、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亦可称为健康的黄金分割律。
在人体结构上,0.618更是无处不在。脐至脚底与头顶至脐之比;躯干长度与臀宽之比;下肢长度与上肢长度之比,均近似于0.618。
而且,越是接近于这个值,整个形体就越匀称,越令人觉得完美。人在环境气温22℃-24℃下生活感到最适宜.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这个体温与0.618的乘积恰好是22.4℃-22.8℃,而且在这一环境温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等新陈代谢水平均处于最佳状态。
再如,营养学中强调,一餐主食中要有六成粗粮和四成细粮的搭配进食,有益于肠胃的消化与吸收,避免肠胃病。这也可纳入饮食的0.618规律之列。
抗衰老有生理与心理抗衰之分,哪个为重?研究证明,生理上的抗衰为四,而心理上的抗衰为六,也符合黄金分割律。充分调动与合理协调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力量来延缓衰老,可以达到最好的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天合理的生活作息也符合0.618的分割,24小时中,2/3时间是工作与生活,1/3时间是休息与睡眠;在动与静的关系上,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养"?从辩证观和大量的生活实践证明,动与静的关系同一天休息与工作的比例一样,动四分,静六分,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 动静:从辩证观点看,动和静是一个0.618比例关系,大致四分动六分静才是较佳养生之法。饮食:医学专家分析后还发现,饭吃六七成饱的人几乎不生胃病;摄入的饮食以六分粗粮、四分精食为适宜。
从黄金分割律看,结婚的最佳季节是一年12个月的0.618处,约在7月底至8月底。医学研究已表明,秋季是人的免疫力最佳的黄金季节。
因为7月至8月时人体血液中淋巴细胞最多,能生成大量的抵抗各种微生物的淋巴因子,此时人的免疫力强.较少小户型以其"低总价、低首付、低月供",把众多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吸引为有房一族。虽然市场上对小户型的需求很热烈,但也同样具有投资风险。
如何进行小户型投资?市场时兴一套有趣的"黄金分割论".时间分割因为工作时间与居家时间之比正好构成一个黄金分割,即0.618比0.382,所以专家认为,最有价值的地段可能是工作与社区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尺度分割小户型因其小,面积更要精打细算.在小户型越来越热的过程中,市场有一个趋势,即户型越小越好。但绝对的小既不符合居住者的正常生活需求,也绝对不会是潮流。
新消费或投资趋势表明,小户型在面积大小上也存在黄金分割率.在30至80平方米之间,有一个黄金分割数,正好是50余平方米。所。
3.军事理论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近几年来,新军事革命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实际上,新军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观规律在军事高技术迅速发展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反映。
当然,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关系还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页)。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
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论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因此国防科技便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
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
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
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
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国防科技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调整了军事战略,压缩了军费开支,军事需求从原先既追求武器装备的数量又重视其质量转向主要追求其高质量,国防科技也因此而进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新时期,即进入了“打什么仗需要什么武器就能研制出什么武器”的新时期。 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国防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及三军,每年都要研究并提出美军的军事需求,同时根据这种需求制定和调整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计划。
例如,1996年,美军又确定了新的未来11大军事需求,为满足这些军事需求还分别制定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和《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这些计划对所要研究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及武器装备所要达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俄罗斯、日本及西欧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
由于未来的军事需求主要是关于信息战能力的需求,因此有关国家的国防科技发展正紧密围绕夺取信息优势的信息战技术、C3I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军事高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国防科技完全是在军事或国防的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获得发展的。
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技术。展望未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都将在军事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继续不断地获得发展,并随着军事需求的高技术化而日益走向高技术化。
二、国防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上的需要导致国防科技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装备,因而必然对武器装备,即对军事技术手段产生重大影响。 总体上看,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国防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
这集中表现在:使武器装备的原理和种类不断多样化、结构逐渐复杂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于国防科研的开展,使许多新的理论、原理和技术被用于武器装备之中,从而不断出现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装备。
从利用机械能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学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枪、炮、普通炸弹、氢弹、中子弹、激光武器、电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遗传密码对付敌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无一不是国防科研的重要成果。从种类上统计,国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装备从冷兵器时代的20多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4.求一篇军事题材的论文,1500字.要求观点鲜明,材料从实,结合实时
冷战后世界战争形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冷战之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唯一超级大国。
渴望建立单级世界的美国人在这之后发动了四次比较大型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从这四次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战争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械化的战争形态正渐渐地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在军事领域与美国的差距以及未来军事发展方向。
首先说一下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中,以精确制导武器为靓点的美国武器沉重打击了大量装备中苏传统兵器的伊拉克军。
伊军装备的中国制造69式坦克在对阵美国M1A1时甚至无法击破M1A1的装甲;伊军装备的某蝉式导弹(鹰击导弹早期型号的外贸型号)在发射后遭遇电子干扰而中途坠毁;E-3预警机轻松测伊空军战斗机数量从而引导F-15E、F-16C等美国作战飞机引入战斗;首次出征的美国F-111黑寡妇隐形轰炸机出色的避开了伊拉克的防空雷达,成功轰炸主要陆上目标甚至输油管道。总之一句话,高科技武器在这场战争中拥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这也让中国高层意识到了不足并下定决心进行国有武器的更新换代。 为了尽快赶上世界主要军事请过的步伐,我国加紧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精确制导导弹、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积极引进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
1989年开始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中国得以完全使用自己的力量(也是被迫)研制现代化武器。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武器:ZTZ-99主战坦克、红剑-9反坦克导弹、PLZ-05榴弹炮;红鸟系列空射巡航导弹、鹰击各型号导弹;歼-10、苏-27国产加强版歼-11;运-8系列电子机家族空警-2000、空警-200、平衡木、警戒机、巡逻机、电子对抗机;为导弹飞机提供定位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这些武器的研制,同海湾战争对军方高层的震撼有很大关系。 还有就是96年的台海危机,使高层意识到不对称战法的重要性,无法直面美国航母舰队,那么以潜艇胜之。
093核攻击潜艇,能发射巨浪-2的094,元级。还有为海军提供活力支持掩护的二炮部队近海导弹、压制敌方防空系统的反辐射导弹、电磁空间的争夺、互联网部队。
. 可以说海湾战争,相当于中国武器体系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武器从那一刻起真正的开始走向信息化、现代化! 再来说一下另外三场战争。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远程和高空精确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
这场战争自始至终表现为一场大规模空袭与反空袭战役,以完全独立的空中战役达成了战略目的,标志着空中作战的地位空前上升。 这也启示着我们未来战争的重心将向空中转移,谁掌握了制空权谁才有能力在现代战争中抢得先机,把握主动权。
2001年10月,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则全面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强大威力,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作战”。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手段的系统效应,使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实现了高度一体化。
这也避免了美国重蹈前对手苏联的覆辙。这也警示着我们中国政府必须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战术,这样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成果。
最后说一下伊拉克战争。 2003年,布什政府宣布对伊开战。
这次战争对于当代历史乃是一个具有深刻断裂性意义的转折点。所带来的极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会在一个长远的时期中逐渐显现出来。
而在世界军事史上,这次战争也具有某种划时代性的意义。因为这场战争较全面地显现了当代军事技术革命之后所形成的新一代战争的若干基本特点。
根据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美国近年几次战争的模式,特别是观察伊战的进程,我们可以从其战争程序中抽象出以下的四个主要步骤: 1.第一波:试探性空中攻击,在卫星及电子侦察下,察清敌方雷达及防空体系的目标。 2.第二波:以战斧导弹及B52飞机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打击对象主要是各种制导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
使用电子干扰和反雷达武器,彻底摧毁敌方对空防御体系、飞机及导弹的雷达导航体系。其结果就是,防空导弹只能盲射,飞机不能升空,地地导弹有如醉汉。
3.第三波:空中打击,主要用于摧毁敌军地面装甲集群、武装部队隐藏区域以及陆地(包括地下)防御工事。 4.第四波:在完成以上步骤后,从而基本上摧毁敌军有组织抵抗力量和抵抗意志后,再以阿帕奇“空中坦克”掩护地面装甲部队一路突进。
应当注意,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对空中力量的运用,已根本不是为了夺取传统意义的所谓“制空权”。此次整个战争进程中,对伊方主要武装力量的打击,都是通过电子制控下的空中打击完成,而主要不是依靠传统的地面力量。
这就是这场战争的新颖性之所在。而之所以能作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由于反雷达智能武器的出现,几乎彻底摧毁了敌之防空导弹体系。
正因为如此,这场战争显示出一种崭新的战争模式:空中力量取代和压倒了地面力量。伊拉克也有空军,也有较先进的前苏式战机。
但是,由于反雷达武器的应用,这些武器成为了瞎子和瘫子,看不清路,上不了天。如果强行上天也只能被迅速击落。
美军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根本原因还在于从卫星到无人侦察机。
5.简述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坦克依然是地面战争中最好的进攻性武器,装甲兵仍然是现代战争中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坦克本身又是重要的反坦克武器。
随着武装直升机大量应用于战场,于是有人认为装甲兵的地位和作用要大大降低,甚至提出可以超越陆军装甲化的阶段,大量发展战斗直升机。我们认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矛和盾是对立统一的,是在竞相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既不能因为有了矛就否定盾,也不能因为盾发展就否定矛。这是有战争以来武器装备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了的。正像有了高射武器并不能否定飞机一样,武装直升机的出现也不能否定坦克的地位作用,更不能否定陆军装甲化的发展方向。当然,随着新式反坦克武器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今后肯定还会发生新的争论。
从一定意义上讲,装甲兵的历史就是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互相竞争、互相促进、交替发展的历史,而每次新式反坦克武器的出现,都引起一场对坦克乃至装甲兵在战争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途的争论。坦克和装甲兵就是在这种争论中不断发展、趋于完善的。事实证明,坦克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兵器登上战争舞台,一再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他绝不会因为一两件新式反坦克武器而丧失其生命力。相反,新式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只会促进各种对付反坦克武器的进一步发展,坦克及以坦克为主组成的装甲兵将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斗效能。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场更为广阔,情况变化急剧,战役战斗的突然性、立体性、连续性、速决性空前增大,突击与反突击、机动和反机动的斗争异常激烈。因此,不论是对付高速度大纵深的进攻战还是纵深打击,不论是打核战争还是常规战争,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指挥员直接掌握足够数量的反应能力强的机动力量,并使用在关键的时期、方向和适当地点,对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性,取得作战胜利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装甲兵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最适于充当这种力量。战争经验也表明,现代战争中陆军如果没有强大的装甲兵团、军团作为主要突击力量,任何大规模的歼灭战(合围敌军重兵集团、战略决战等)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装甲装备毕业论文6(跪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