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参考书
一.音乐学类 (一)音乐史 1.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1952,万叶书店,台湾音乐书坊) 2.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 3. 杨荫浏:《杨荫浏音乐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 4. 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5. 黄翔鹏:《溯流探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6. 黄翔鹏:《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7 7. 黄翔鹏:《乐问》中国美术出版社2000(?) 8. 缪天瑞:《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第三次修订稿) 9.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辑要》中华书局 1960 10.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1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书谱志》 12. 查阜西:《查阜西琴学文萃》中国美术出版社 1995 13. 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文物出版社 1996 14. 李纯一:《先秦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15. 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9 16. 陈铭道著《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7. 沈知白:《沈知白音乐文选》上海音乐出版社 18. 夏 野:《中国音乐简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19.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 20.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大象出版社 1998 21.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 22. 王子初:《音乐考古学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 23. 于润洋主编《音乐学文集1956-1991》(第一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92年7月版。 24. 袁静芳等主编《音乐学文集1956-1996》(第二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96年6月版。
25. 袁静芳等主编《音乐学文集1950-2000》(第三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年8月版。 26.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音乐学文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3月版。
(二)中国传统音乐 27. 杨荫浏:《苏南吹打》音乐出版社 1955 28. 杨荫浏:《十番锣鼓》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29. 杨荫浏等:《北京智化寺音乐采访报告》音乐研究所采访报告第1号1953 30. 杨荫浏等:《河北定县子位村管乐调查报告》音乐研究所采访报告第5号1953 31. 杨荫浏等:《西安的鼓乐与铜器社调查报告》音乐研究所采访报告第25号,1953 3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音乐出版社 1980 33. 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1963 油印 34. 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35. 田联涛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上、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36. 袁炳昌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
37. 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 38. 袁静芳:《乐种学研究》 39. 袁静芳:《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7 40. 王耀华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41. 李吉提著《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42. 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 43. 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 44. 刘吉典:《京剧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 4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河曲民歌采访专集》 1960 46. 余丛、周育德等:《戏曲音乐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47. 常静之:《中国戏曲及其音乐》黄河文艺出版社 1986 48. 栾桂娟:《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文章由 /bylw/ 提供。
2.关于论文的参考书目
远离尘嚣的乌托邦—读《鲁滨逊漂流记》(刘思远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作为《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英国小说家、政治刊物作家、记者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与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著名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和词典编纂家)一起被称为英国小说的奠基者。
丹尼尔·笛福于1660年夏天出生。父亲詹姆斯·福是一个不信奉英国国教的商人,经营蜡烛和肉产品。
父亲固执的清教徒信仰时而也会出现在笛福的作品中。笛福就读于伦敦的查尔斯·.. 莫顿学校,在这所专门为不信奉国教的清教徒孩子开设的学校里,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长大成人后,笛福将自己的姓氏(福)改为笛福,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没有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而是投身于政坛和商海,并在欧洲四处游历。17世纪80年代,丹尼尔·笛福曾是科恩赫(Cornhill)的一个代理商,并于1684年同一个富商的女儿玛莉·塔夫利结婚,妻子的陪嫁成了他经商的资本。
1685年,笛福参加反对詹姆斯二世的起义;后来又成为了威廉三世的拥护者,并于1688年加入其部队,也因此落下了惟利是图、投靠敌阵的恶名。1691年笛福经商失败宣告破产,他背负起了高达1,700英镑的巨额债务,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困窘影响了他的一生。
1695年至1699年,笛福成为政府部门玻璃、瓦砾、瓷砖管理处的会计。1702年,笛福写成了著名的小册子《铲除新教徒的捷径》(The Shortest Way with Dissenters),.. 他模仿信仰国教的托利党那种残忍语调,佯装为彻底铲除新教徒辩护。
可惜没有人觉得幽默,而笛福更因此被捕。在狱中他作了一首诗,“木枷颂”(Hymn to the Pillory)在民间广为流传,当笛福被罚带上枷锁在伦敦广场示众三天时,民众前来为他欢呼并朗诵这首诗。
出了丑的政府只好释放他,条件是笛福为托利党和牛津第一伯爵写宣传小册子并充当他们的情报员。在托利党被赶下台之后,笛福接着为新上台的辉格党收集情报。
在世时,笛福被认为是一个道德败坏、肆无忌惮的记者。但他的政论却被人们广泛阅读,在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笛福创办的《法兰西与全欧洲政事评论报》(A Review of the Affairs of France, and of All Europe)是英国第一份不依赖政府而讨论政治思想的刊物。
这本刊物一周出版三期,类似于现代的报纸,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科学、艺术、妇女等各类问题,可谓笛福在政论方面的最高成就。笛福是第一个以散文形式描写真实环境中一个可信人物故事的作家。
在他之前,小说故事都是用长诗或者戏剧的形式写成的。1719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的出版使笛福名留史册,这本书是根据一个被放逐到荒岛(胡安·费尔南德斯岛)上的水手亚力山大·塞尔扣克四年多独自在小岛上求生的经历而写成的。
亚力山大·塞尔扣克出生在苏格兰一个皮革工的家庭,1704年塞尔扣克随船长威廉·丹皮尔出海,在他本人的要求下被独自一人留在一个太平洋上的小岛上(也有传言称他因不服从船长的指令而被放逐)。这个距离智利数百公里的小岛无人居住,但是塞尔扣克还是生存了下来,直到1709年伍兹·罗杰船长的船只路过此地将他救走。
塞尔扣克宣称这是一个有益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个“更为虔诚的基督教徒”。《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以塞尔扣克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故事讲述了鲁滨逊·克鲁索独自在海难中游泳到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并在那里独自求生存,并最终得到过往船只的救助重新回到文明社会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向笛福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交与经济体制提出了挑战。通过描写远离文明社会的小岛上乌托邦般的环境,笛福批判了英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方方面面;书中通过鲁滨逊被迫独自在小岛上求生存的经历,生动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主人翁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笛福向我们展示了鲁滨逊如何建立起一个乌托邦——他仿佛到了一个天堂,尔后将它改造成自己的国度。困在与世隔绝小岛上的鲁滨逊,在建立起自己国度的同时,他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小岛,而小岛似乎也因为他的存在而有了生气。
虽然鲁滨逊将自己的境遇看成上帝对他罪孽的惩罚,但是在笛福的笔下,这种孤独的生活却成了促使鲁滨逊自省而得到启迪的原动力,鲁滨逊甚至发现他在这个无人小岛上的日子要远比他在英国的日子过得好。他在孤岛上的生活自在而单纯,他甚至感慨道:“我并不在乎我是否有机会离开这个地方,如果天底下真有快乐的话,那我在这里的生活应该说快乐得很。”
海难中逃生的鲁滨逊对这种独自一人的生活并没有感到无法忍受,相反,在小岛上的日子使他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令他开始面对自己内心一直逃避的问题,并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小岛不仅仅为鲁滨逊提供了栖生之所,也使鲁滨逊的体格和心志都得到了发展。
正是小岛的天然地域界限令鲁滨逊无法再逃避自己的问题,不得不面对恐惧与现实。鲁滨逊并没有悲。
3.我想写好论文 请问有什么好的教你如何写论文的书籍吗
楼上这个属于老生常谈,有用没用不好说。
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我不知道楼主多大年纪,什么学历,但是对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是很欣赏的;大概是因为最近在知道见到了太多求代写作文的人的原因吧。
我不能算是个很会写作的人,但是我从小学到大学,写出来的东西虽不是美轮美奂,但绝对是绝无仅有。 我不是作家也不是“砖家”,自认没有指导别人的资格,就写写我对写作的认识和感受吧。
首先,我们讨论一件事情,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意义,或者说它的目的,深层次一点说是它的灵魂。文章的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给人看。
但是“给人看”的“人”又分两种,一种是给别人看,一种是给自己看。给自己看的无所谓,是随笔、是阐述、是记录,都不重要,哪怕是在日记本上画两只小鸟,只要出自自己的笔下,就已经寄托了自己的思想甚至灵魂。
第二种就是给别人看的文章,给别人看的文章比给自己看的文章要多了一些要求,不仅要寄托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既然要“给别人看”,就必须和别人沟通,让别人了解,甚至于要看过的人认同自己。 然后,文章来自何处?文章来自笔下,文章来自心头,文章来自生活。
当然,那些官场的场面话和讲演稿一多半都是来自粪堆,是做不得数的。文章是来自生活的,无论你的文章是出自笔下还是心头,都不会跑出你生活的圈子。
正如贝多芬不可能演奏二泉映月,达芬奇不可能画出黄种人一样,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些素材。仔细观察你的生活,那就是一切文章的源泉。
生活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客观生活,就是你身外的大千世界,包括学校、家、公园以及你的朋友亲戚等等等,这些是你描绘的对象,为什么叫客观呢,因为你观察他们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游客,你可以看他们,触摸它们,互动或者改变他们,但是永远不会成为他们;第二个方面,主观生活,就是你,你的身心,你用身体和客观世界互动,感知,而你更用心灵去体味,去思考,去升华身体的感知。“升华”这个词,看也知道是很高尚的,那高尚的必然重要,重要的必然是精华所在,精华所在的必然要占大篇幅。
再之后,我觉得应该称之为体制和逻辑。文章有其固定的格式,这就是文章的体制,每种不同文体又有各自不同的格式,尤其是我刚才所说的“跟别人看”的那种,虽然按理说“给自己看”的那种也是应该有格式的,但是毕竟比较随意,我小的时候是发明过“螺旋体”的(O(∩_∩)O哈哈~),不过明显是不会被他人认同的。
体制是比较好掌握的,究其原因,应该是因为其同语法一般,本就和生活是一体的,剥离不得,自然顺理成章。 逻辑,我猜中国的语文老师很少有说过这种概念,至于外国的说没说过我更不知道(囧)。
其实逻辑很简单,就是说你描述的事情必须符合一般规律,我曾见过一篇作文,文中说他的某个科目没考好,然后描写到老师责骂他,同学给他白眼,描写到自己的眼泪“如珍珠一般”掉落。这里三个描写几乎都不合理,首先老师责骂,是有可能的,但是可能性相当小(除非遇到有更年期的),同学给白眼是绝对不合理的,同学之间的白眼并不多见,只可能出现在吵架中,考试失利的主人公就是人缘再差,也不至于因为成绩差而遭到白眼,原因是这中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如果老师给差生白眼是可能的,有些学校是有这种奖励机制的,影响班里成绩,拉低了平均分,老师可能因此不能拿到奖金,但是这里换成老师的白眼也肯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文章是要老师审的,你把老师写的素质这么低,怎么可能给你通过呢?当然老师也绝对不会直说,他会叫你一遍一遍的修改,对,其实就是软暴力。
第三处就是主人公可怜的“珍珠泪”了,把眼泪比喻成珍珠是一种很美的感觉,是不适合用在一篇气氛凝重的文章里的。 最后,最后的最后,我觉得,要表现出文章的灵气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求学时期,要拿高分,就必须要求文章有灵气。
什么是灵气,灵气就是生气,灵气就是灵魂的体现。没用灵魂的人是没有生气的,没有生气的人是死的,比如祥林嫂。
祥林嫂是得不到同情的,同样,祥林嫂一样的作文是不会有人认同的。 那么灵气如何体现呢?“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答案就是如此,龙,我们需要文章的龙。
《文心雕龙》,作文如雕龙一般,不仅要有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术(丰富的辞藻),更重要的是你雕刻的应该是龙而不是其他的,用汉白玉雕刻一头野猪自然是叫人惋惜的。文章的龙就在于,能够表现某种精神的事例,刻画的足够丰满的人物,还有能够令精神破茧而出的点睛一笔。
至于对书籍的借鉴,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不好具体建议。总之,如果你年纪还小,年级较低,就看看市面出版的同年级作文选;如果你年纪到18岁左右,有点功底,就尽量看看水平高的作品,世界名著也是可以看的。
作文源于模仿,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模仿是有害处的,就如海面吸水,你说不清会吸进去什么成分,但吸进去的成分你是会认可的。所有的名著都是著名的、成功的、值得去标榜的;但所有的名著也都是有缺点的、束缚你的、需要批判的。
文章源于认知,人无完人,当然导致文无完文。
4.学习如何写论文的书籍是哪一类书,哪些书比较好
1.阅读方法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
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贵的参考书。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总结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
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这样的读书习惯也是为自己做学术研究,写学术专著的一种锻炼。能够清楚掌握好的专著的设计和结构,才有可能自己撰写优秀的学术著作。
这样的读书习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看书之后,在个把星期到几个月之中,对一本书 的记忆是比较清晰完整的,之后便逐渐模糊,几年之后便几乎不可能在脑袋里作详细的找回检索。
因此,我们要在记忆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 用。而这样的总结,不是被动的摘抄,而是积极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
那样,将来可以随 时找回检索使用。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
有不少在研究院时候读过的书,后来都 得回去重看。 2.理论学习 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资源。
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
而 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材料有用没用。 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
另一用途是通过与现存理论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这样,理论更多的是工具或对手,而不是答案。
另一个有用办法是:区别经典理论与庸俗理论;前者较少,后者俯拾皆是。前者一般视野比较宽阔,提出的概念更清晰并强有力,后者则比较模糊繁杂,除非和自己 的研究课题有直接联系,一般用途不大。
这种庸俗模式的大量存在本身便是西方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例证:今日美国一般的社会学、政治学系,对学生们要求的是首 先建立所谓“理论”或模式,然后才做经验研究,这种认识方法的结果之一是模式堆积如山,绝大多数十分庸俗。而与这样的模式“对话”,虽然可能会起点公关作 用,但对推进和提高自 己的分析概念不会有太大帮助。
最后一种可行的理论学习方法是:先在某一种流派之中,深入浸淫一段时间,作为入门方法,锻炼自己概括和连接概念的能力,然后进而学习其他流派。国内许多年 长一点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惜的是其教学方法,大多是当教条死背,而不是活学活用地用来提出问题。
但也有少数的学生,还是能够从其中得到 概括能力的锻炼,这是宝贵的资源,可以当作学习其他流派理论的基本功。 3.写读书报告 学术著作都应带有一个中心论点,而阅读那样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一段,甚或是一句话)表达出来。
然后,用三、四段总结其主要的次 级论点,同时总结其经验证据。总结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话,因为那样才会消化,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 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甚或更进一步: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 会做怎样的修改?)至于比较纯理论性的著作,我们要问:它对了解中国的实际或你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用?这样的看书写笔记方法乃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也是养成自己的思考、写作习惯的办法。
关键在养成看后就写系统笔记的习惯,不可依赖自己的记忆,因为几个月(最多一两年)之后肯定会变得模糊不清。笔记最好既不要太简短也不要太详细,应在一、两千字的范围之内。
这样长年积累,随时可供将来的研究和教学之用。 4.研究写作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设计论文首先应要求自己能在经验层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贡献,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学者,思想上多未完全成熟,若能老老实实做经验研究,最起 码可以在那个层面上做出新的贡献。
但这不是说要只作经验信息的简单堆积,因为那样无从区别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优秀的学术贡献需要带有明确的问题,经验证 据的目的是用来解决重要的问题,而问题的建立要靠经验与理论的连同使用,不可只靠单一方面。
最理想的状况是通过新鲜的经验证据来提炼新鲜的概念,用以解决 重要的理论问题。而所谓理论问题,上面已经提到,既可以是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也可以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点。
另外,最好是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那样 才会有驱动力,。
5.对于论文写作指导有哪些好书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6.『毕业论文』“公允价值”相关书籍推荐
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卢永华.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思考.金融会计,1999;11
吴群.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思考.会计研究,1997;10
公允价值解析与应用王仲兵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赵彦锋 汤湘希 王昌锐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务》徐玉德2009商务印书馆还不错。更多的不如下载点文献资料看看前言发展,或者近几年的公允价值方面学术硕士论文也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求好的毕业论文书籍(毕业论文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