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园教学中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
教师定位是奠定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师幼互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我认为师幼互动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 1、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者。
作为教师要以微笑和耐心倾听幼儿的需要、想法、问题和建议,并给予适时、积极的反馈。这正是佐藤学先生在书中一在提到的: 2、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
教师应悉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分析了解其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教师是良好环境的创造者。
教师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 4、教师是交往机会的提供者。
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 5、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和现有水平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发展。
2.游戏中的师幼互动论文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浅谈开展师幼互动有效策略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广泛地与幼儿和家长、同伴及社会上的他人发生互动。
教师除与幼儿互动外,也与幼儿家长、同事及他人发生交往互动。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师幼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那么,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一、找到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他们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尤其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教育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
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
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 二、和谐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缺乏科学定位 师道尊严的传统让多数教师在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灌输式、鞭策式教育。
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而把幼儿视为规则的绝对服从者。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以“维护规则”为内容的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交往是师幼关系的主要体现。
(二)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但幼儿被看作什么都不懂、不会、完全由成人来主导的教育客体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幼儿甚至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只有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因此,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三)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许多幼儿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树立了“师幼双主体”的观念,但在现实的教育行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会以减少纠纷和照顾幼儿安全为出发点,为幼儿制定细致的游戏规则,却忽略了幼儿能够在矛盾中自行生成规则的需要。 三、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幼儿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体验并理解幼儿的所作所为,以真诚、有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幼儿。
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游戏和交往互动中,要注意体现幼儿真正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领悟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能力都必须提高,这样才能避免仅根据表面现象、主管意识去判定幼儿的行为。
(二)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首先应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注重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三)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其外在表现是教师与幼儿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他(她)的身体朝向、手势、面部表情,甚至是所用的感叹词等。 (四)理解、体谅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幼儿在许多方面的行为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需要设身处地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像大人那样成熟。
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教育。纠偏正错、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
教师一定要理解、体谅和宽容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谨言慎行,切莫以自己的好恶和兴趣,妄加评判。 (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群体性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和利用的教育资源。
有这一个案例: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凯凯的幼儿,他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
3.浅谈教师怎样与幼儿融洽的相处论文
仔细想想,家长与老师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一方面,家长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宝宝,不敢提出过多的意见,同时又担心老师的不当行为会伤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师既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时又感到来自家长的压力。这大概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的现状。
对父母来说,想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这对不少家长来说可并非易事。
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于两个字“尊重”,即能不能相处融洽首先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老师。“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是让老师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师无能。”
家长抱着类似的想法,把孩子送来后一切都不再过问,看上去似乎是对老师完全的信任,其实是把身为父母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9币,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职责,谁也无法替代。
假如把这么重要的责任交给别人,让老师代替父母来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因为他无法得到父母爱的关怀和教导,将来可能会对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与老师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工作并认可对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长能够尊重老师,与老嘶的沟通从一开始便不会有障碍。
“为什么我的孩子比不上别的孩子呢?” 面对类似的问题,老师恐怕一时很难回答。孩子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领先,一旦落后就去质问老师,认为老师对孩子没有用心、没有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那么家园之间沟通的大门就将被关闭。全盘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
对老师而言,孩子的每个表现都有意义,好与不好都是幼儿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稍弱的方面过于紧张甚至责问老师,便会给老师带来很多压力。
“我孩子很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尽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错,但孩子在家中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况,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么以后老师可能就不会再多讲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实情况的机会。
另外,父母平常接送孩子的时候,与老师聊天也是维护关系的一个办法,同老师聊聊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新闻,或最近最新的流行资讯,甚至就谈谈天气。总之,好好找一找,话题是很多的。
实在不善于与人交谈也不要紧,仅就育儿的一些问题征求老师的意见,也是保持愉快沟通的方式。“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家有宝宝上幼儿园,每到逢年过节都得考虑给老师送礼的问题。
不送吧,老师对自己宝宝不好怎么办?送吧,贵的送不起,便宜的又怕老师看不上。反复思量之后还是难以决定,对这个问题家长们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幼儿园老师工作量大,很辛苦,过节时理应受到褒奖。其实家长给老师送礼,除了表示慰问,更希望老师日后能够多多关照孩子。
妈妈有疑问:别人都送,你不送,那你不是被列入“黑名单”了?我给老师送礼根本不求老师特别照顾孩子,只求老师别对孩子太差就行。持有类似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当大多数家长选择送礼的时候,不送礼就成为“个例”,谁不担心自己被集体排斥在外?家长害怕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有时送礼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被老师另眼相看。
仅仅因为没有收到礼品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满,这个老师至少在人品上是不合格的。不送礼就得不到正常的待遇,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他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件事,记住“送礼”带来的好处。
我国有旬古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过节时送一张贺卡、一束鲜花,就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情谊。许多老师也很珍惜孩子送的贺卡,比起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礼物,写上祝福的卡片才是独一无二的。
有的老师还会把卡片收藏起来,等以后翻看时说不定还能想起这个孩子呢!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并不会因为某位家长没有送礼而对孩子不好,事实上,老师也会因为收礼(特别是贵重的礼品)而感到烦恼。对老师而言,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更加重要。
这是因为老师不可能天天都过节,可是老师每天都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若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当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再贵重的礼物也无法解决,甚至还可能成为矛盾激化的焦点。其实为了和老师处得更好一些,就算不送礼或不送贵重的礼品,如果家长平时能够多用些心思一样可以办到。
比如,接孩子的时候别急着走,与老师多聊聊;老师生病的时候,表示一下关心;周末找时间和老师通个电话;多向老师请教怎样教育孩子;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出差回来带些当地的特产送给老师尝一尝等。关系需要长久的维护,并不在于逢年过节送不送礼物,更不在于礼物的贵 重与否。
在家长同老师相处的秘诀中,“送礼”并不是关键词。
4.如何更好地做到教师与幼儿互动
二. 不断提高自身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及个别教育
之所以强调对幼儿的观察,其实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要教师深入理解并了解幼儿,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认识,这就包括对于幼儿某一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不仅要善于洞察幼儿行为发生,更要从中感悟幼儿行为发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幼儿,才能融入幼儿这个大集体中。如果教师对幼儿没有进行仔细观察,只根据表面现象去判断幼儿行为,就很可能对幼儿造成极大伤害,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一生,这种情况在工作实践中是常见的。曾有较熟悉的一例子:班上某小朋友画画特奇怪,不管老师教什么样的人物画,只要经他画出来准定是面目表情憎恨、愤怒、怪异,再者就是画面涂上全黑,起初老师没了解情况只是以为其幼儿顽皮的杰作也就批评而过,反倒效果更糟。但事后经过调查分析,原来幼儿上小班时因父母离异而跟外婆住一起,以后一直留下了父母当年吵架的阴影,这样一来,造成对孩子的世界充满恐惧憎恨,加上老师的不谅解,其只能把感情发泄在画纸上。出现这种情况大多因老师对幼儿观察不仔细、了解不过多,那么又怎么能和幼儿达成互动关系呢!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当然不能称得上身心健康。
5.论文: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所组织的活动达到有效或高效,他们会想方设法采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方式。
1 课前反思,积极备课要做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做好课前反思,即在备课的过程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设计教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状况?教师怎样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案。2 重视选材,关注兴趣一个活动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材。
幼儿园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对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果教师选择的教材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学的过程中能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接着考虑活动所蕴含的价值,即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
另外,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最后活动的开展要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
3 关注教学中的提问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所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是仔细地进行琢磨、思考,就会发现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简单的集体应答,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动。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内容、备问题,更要备幼儿。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要提一些具有一点难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则适中即可。
当然,在同一年龄段中,不同层次的幼儿也应设计难易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灵活性较大的,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信息、所创造答案的问题,要问能力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思维;中等能力的幼儿,可提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只要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4 教师要掌握好语言技巧语言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具备的便是用甜美的语调给幼儿上课。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爱抚”。
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应教师,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其次,幼儿教师应该能掌握的语言技巧便是灵活,课堂中灵活地运用一些自然、亲切、看似家常絮语、亲朋叙旧的“插入语”,可以起到调节幼儿听课情绪,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5 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语言活动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故事、诗歌、讲述、谈话、语言游戏等。其中故事主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科幻故事、笑话等;诗歌主要包括儿歌、古诗、谜语、绕口令等;散文教学主要包括以景抒情的散文、以事抒情的散文、以人抒情的散文等;谈话教学主要包括主题谈话、讨论、辩论、漫谈等;语言游戏主要包括语音游戏、词汇游戏、表达游戏、识字游戏等。
在诸多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因时、因地、因环境而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
6.在游戏中幼儿与教师互动的方法研究
浅谈开展师幼互动有效策略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广泛地与幼儿和家长、同伴及社会上的他人发生互动。
教师除与幼儿互动外,也与幼儿家长、同事及他人发生交往互动。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师幼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那么,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一、找到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他们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尤其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教育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
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
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 二、和谐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缺乏科学定位 师道尊严的传统让多数教师在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灌输式、鞭策式教育。
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而把幼儿视为规则的绝对服从者。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以“维护规则”为内容的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交往是师幼关系的主要体现。
(二)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但幼儿被看作什么都不懂、不会、完全由成人来主导的教育客体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幼儿甚至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只有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因此,幼儿的人格未得到尊重。 (三)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许多幼儿教师虽然在思想上树立了“师幼双主体”的观念,但在现实的教育行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会以减少纠纷和照顾幼儿安全为出发点,为幼儿制定细致的游戏规则,却忽略了幼儿能够在矛盾中自行生成规则的需要。 三、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幼儿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体验并理解幼儿的所作所为,以真诚、有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幼儿。
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游戏和交往互动中,要注意体现幼儿真正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领悟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能力都必须提高,这样才能避免仅根据表面现象、主管意识去判定幼儿的行为。
(二)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教师与幼儿交往的态度影响师幼交往的效果与师幼关系的性质。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首先应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注重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三)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关注和感兴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其外在表现是教师与幼儿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他(她)的身体朝向、手势、面部表情,甚至是所用的感叹词等。 (四)理解、体谅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教师首先应认识到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幼儿在许多方面的行为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需要设身处地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像大人那样成熟。
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教育。纠偏正错、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
教师一定要理解、体谅和宽容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谨言慎行,切莫以自己的好恶和兴趣,妄加评判。 (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群体性是幼儿在托幼机构生活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当重视和利用的教育资源。
有这一个案例: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凯凯的幼儿,他是个行为问。
7.学习《教师怎样与幼儿有效互动》的读后感
一、理论学习,让专业只是更加深化
幼儿园教育已经在逐步的被教育专业重视,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语言是五大领域之一,语言教学就是靠说来学习,可能没深入接触的人会觉得语言领域不就是说说故事,念念儿歌,孩子们会说会念就说明掌握知识了。其实语言领域的教学哪有这么简单,不仅让幼儿要学会教材知识,更应该发展孩子们平时语词的丰富,能用丰富的词汇形容事物等。在这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在书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它归纳了很多要点,让我一目了然,学起来很轻松。并且当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经常会去翻阅书本,其中归纳的概念理论,以及举例的案例,让我理论结合实际,边探讨边理解。
二、教学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我喜欢这本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理论概括后还配套了几个教案,而且教案都是以详案的形式出现的,每个环节都非常清晰,提问与互动安排的都恰到好处。有时我会运用书中教案中的方法套用到现实教案中的撰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能因为有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马上就是使整个教学课堂发生变化。
有时教学工作中碰到像手工美术之类的教学,就没有像其他领域准备的那么充分,我以后应该要改正这样的教学态度,在这样的技能教学中,孩子们同样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从书中的教案中,我发现,那些老师把一堂美术设计的就像语言一样优美,科学一样规范,孩子们上这样的课就像是在享受一样。
三、教育总结,让教育方法更加实用
教案后面附有教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方式方法的变换原因,我觉得这对我的帮助很大,一是让我学习到了各领域的重点所在,二是让我学习到了不同教学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平时中很实用的东西,任何教学活动都可能碰到,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用笔记录做些记号,这样便于以后的翻阅。
一本好书值得一直翻阅,懂得收获也要懂得分析思索,这样自己才会有更快的成长
8.幼儿教师如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论文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关键。
那么,如何结合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且“教师的学习也和儿童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建构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据此,我们依托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尝试进行了结合课题研究,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背景开展研讨的探索,并初步建构了一套让教师在研讨中获得教育策略的活动方式。
一、课题班教师间的研讨 课题班教师的研讨旨在引导教师从教育的细微环节入手,尝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策略。以往各班的三位教师基本是各自完成份内的教学工作,很少进行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背景的交流与沟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课题班的教师作为一个研讨的小集体,应及时就本班的教育活动目标及活动进行情况进行沟通和小结。面对教师一开始出现的畏难情绪,我们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学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开始,尝试从分析问题做起。
以下是小班课题班教师的研讨记录: 开学两周了,我们发现情绪已稳定下来的幼儿又出现了波动。为什么会出现反弹的现象呢?为尽快让幼儿的情绪稳定下来,我们三位教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受委托的教师频繁进入班级;孩子的家长趴窗看孩子;提前接孩子的家长进入班内;教师情绪浮躁,工作条理不清。
问题的症结找到后,我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2.借助幼儿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取的组织方式、投放的活动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并在反思中寻求更为适宜的教育策略。
以下是实验班教师的教学笔记: 开学快四周了,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了区域游戏。可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游戏中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得很紧,想得到的东西伸手就抢。
经我们三位教师研讨,确立了本周活动主题“我的玩具大家玩”,以帮助孩子学会从别人那里借东西的技能。比如,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位舍不得带玩具、但又总是抢别人玩具的幼儿,我们采取了以下引导策略:制止抢的行为,并告诉他这样做是得不到玩具的;帮他支“招”,让他试着和对方协商;示范救,即我们有意当着他的面向别人借东西,教他学习借东西的技能。
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终于从伙伴那里借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第二天,这位小朋友还主动带玩具开始与别人交换着玩。
我想,这些做法得益于我们相互间的研讨。 课题班教师间的研讨,能促使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行为,并能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比如,幼儿的绘画作业为何千篇一律?怎样引导孩子支搜集信息?怎样引导小班孩子学习观察?怎样教中班幼儿学画支搜集信息?怎样教中班幼儿学画正面人?等都成了课题班教师研讨的主题,并在研讨中逐步获得了教育教学的策略。 二、课题组教师间的研讨 课题组教师的研讨旨在站在教改的前沿,解决课题研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过去研究课题的教师往往“埋头”研究,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十五”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教师加强研讨,并在研讨中充分体现实践性与互动性。
实践性表现在研讨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互动性则表现在研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的研讨主要包括: 1.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反馈到课题组,在集体研讨中寻求教育教学策略。 在围绕课题进行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预想方案在实施中常常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大多是课题研究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在进行“互动墙饰”研究时,大班课题组首先就“主题如何确定”进行了研讨。大多数教师认为,大班原来关于恐龙的墙饰主题远离现实生活,建议换一个新的主题,并预想了“多彩的夏季”、“科学探索”、“环保”等主题。
有位教师带着课题组的建议准备给原来关于恐龙的墙饰重新布置,结果孩子们的反应出乎教师的意料:他们不仅喜欢恐龙墙饰,而且对恐龙的关注程度及有关恐龙的相关知识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测。该教师将了解的信息反馈到课题组后,课题组教师在研讨中形成了新的认识,即主题的确定应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真实反应,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新主题。
类似的研讨活动,使课题组教师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彼此质疑和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在探入的思考和分析中,最终获得教育教学的策略,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就共性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讨论,让教师在集体反思中改变教育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应及时捕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引发教师的思考。比如,在课题进行的初期,由于组织者对教师强调了记录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忙于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信息,却忽略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引导。
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组织了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教师与幼儿课堂互动探讨(浅谈幼儿园教学中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