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乌外贸发展现状
尽管义乌外贸势头如日中天,但目前义乌外贸发展依然有以下几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把价格看成竞争的主要手段,同质化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越来越高,义乌外贸企业的外部资源渐趋同质化,竞争的优势没有体现在品牌、信誉、服务和效率上,吸引客商和争取订单的手段主要还是价格。
其次,虽然义乌已成立了饰品行业协会、玩具行业协会、拉链行业协会等一系列行业协会,但是这些行业协会仅仅是政府和企业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其企业协调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如果行业协会能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及时传递行业内部的各项信息,加强行业内部在产品价格等问题上的协调管理,很有可能会对外贸采购行为带来良性的市场秩序。
“外贸人才的缺乏是许多义乌企业不能做大外贸蛋糕的根本原因。”杭州外贸经济研究学会的郑胜认为,义乌民营企业非常发达,除恒风和小商品城等少数几家国有性质外,其余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缺少足够的专业外贸业务人才,而且知识产权观念淡薄。
“企业外销员数量缺乏且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导致义乌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屡屡受挫。”楼晓靖说,义乌企业要想做得更大、更强,光有商业霸气是不够的,要兼备才气。
楼晓靖介绍,仅以报检员为例,目前义乌有代理报检公司3家,按报批要求,每家至少需要持证报检员10名。经常开展报检业务的公司有200多家,但有潜在报检需求的公司约有400余家,假设每家需1名报检员,则义乌市场共需报检员约700人,而目前义乌市区持证报检员只有169人,供需比达1∶4。
从业者操作模式单一
楼晓靖介绍,义乌外贸经营业者按其操作模式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业务部,不具备法人资格,基本上以承包租赁的方式从母公司取得经营权,但各自为政、自负盈亏,对外称某某外贸公司某某部。这类经营业者通过为外商提供采购、跟单、订舱、托运等低端服务而获取佣金或服务费,是义乌外贸经营的主要形态,约占总数的70%。通常以3~5人一个部,灵活机动,有什么做什么、有多少做多少,经营上缺乏重点和特色,被认为是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类:办事处,指的是以外商在义乌设立的办事处、代表处、分公司名义存在的公司。通过总公司的下单指令,完成在义乌的经营活动。总体而言,此类公司的实力、信誉较有保证,以红楼宾馆为大本营的中东客商和以贝村为大本营的韩国客商最具代表性,但由于外商数量的激增,鱼目混珠的外贸诈骗也时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公司不仅带来了义乌外贸行业质变,更促进了义乌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此类公司数量目前约占总数的20%。
第三类:合法登记注册的外贸公司。以经营权的承包租赁费(管理费)及向税务部门申请出口退税为主要盈利来源。此类公司约占总数的10%。
义乌外贸行业的操作及营运模式尚显幼稚和不成熟。虽然义乌有义乌文化、环境及小商品的特殊性,但通过对经营方式上的规范和盈利模式的创新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已是一个必须直面的实际问题。
2.出口商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如今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然而,作为衡量1国外贸结构状况的重要依据的出口商品结构仍存在突出问题,即以劳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的状况1直无法改变,出口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劳动及资源密集型出口商品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偏高,导致效益不佳,增长乏力、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迅速,但是总体水平不高,服务出口结构滞后,竞争力不强、机电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国内增加值有待提高、出口商品自主知识产权匮乏等。因此,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加快核心技术研制和引进、实施出口名牌战略、高度重视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调整服务出口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等方面,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
3.急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
本地户籍人口72.4万,长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35万。义乌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县建市。
历史上孕育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南朝梁代禅宗著名尊宿傅大士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一批名人志士。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道路。
近年来,义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着力打造“三中心两高地”,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名城。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2.2%;农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分别同比增长8.5%和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06.4亿元。
义乌发展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兴商建市,创新提升,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1982年义乌全面开放小商品市场,进而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
此后,义乌一以贯之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先后五易其址、九次扩建,实现了从最初的“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向大型现代化室内交易商场的跨越。目前,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
2009年,市场总成交额556.1亿元,同比增长13%,市场成交额连续19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功发布了全国首个“市场信用指数”,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首家“全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示范市场”称号。
编制实施了国内首个《小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全球小商品有了“义乌分类法”,义乌市场实现了由单纯输出商品向综合输出商品、信息、规则的重大转变。 二、贸工联动,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实业洼地”。
近年来,义乌积极实施“贸工联动”策略,建立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深化企业帮扶解困,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落实各类税费减免政策,有力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同比增长4%,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到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3%)。目前,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6万余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毛纺、化妆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制笔、化妆品、无缝针织服装、工艺礼品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
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立浙江大学—义乌创业育成中心、义乌创意园等产业服务平台,开展“百对千”科技对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至2009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21家,其中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研发中心126家,省级以上11家。在《2008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义乌城市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7位。
现有4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另有2家企业基本完成上市准备。 三、三产协同,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义乌大力发展会展、物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三产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
2009年共举办各类展会66个。义乌现有国家级展会4个,分别是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简称森博会)和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简称旅游商品博览会),其中义博会已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之后的第三大经贸类展会。
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总投资18亿元,占地219亩,是浙江省最大的会展中心。全力建设区域物流高地。
义乌是浙江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重点培育的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物流园区列为省重点扶持物流基地。海关总署专门为义乌量身定制简化归类政策,实现与宁波港、上海港跨关区一站式通关。
义乌物流可直达国内250多个大中城市,全球海运20强已有17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大力培育区域金融高地。
全市现有金融机构59家,其中银行19家,证券营业部7个,保险公司33家。建行义乌支行升格为二级分行,成为全国县市区域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
义乌工商银行升格为准二级分行。正在兴建的金融商务区,总建筑面积约290万平方米,已吸引6家金融机构进入。
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共接待购物旅游游客647.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5万人次,分别增长15.15%和9.16%。
义乌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首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义乌有各类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企业1。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义乌小商品出口现状毕业论文(义乌外贸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