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跟研究综述都要写吗 两个什么区别啊
(1)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2)研究综述是写现国外研究进展、国内研究进展(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及研究现状)、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一般综述是这个方向的最牛的人写的。总结后写一下未来的研究方向。
2.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写什么
很简单,首先你的研究问题已经有了对吧,这样你才可以开始写论文。
那么文献综述就是就你研究的问题,前人有过那些相关研究,你把这些相关研究总结归纳下。
在做文献综述时最好先分为国内及国外两部分,
在每一部分均是围绕你的研究问题,国内外已经有哪些研究,分别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标志性观点和研究者,分要点写,这样比较清晰
在第三部分就是你对目前研究情况的一个评点,总结下已有研究,为你的研究打下了什么基础,同时还有那些缺失和不足,为你的研究提供了生长领域。
大概就是这样吧,要是还不清楚,就下一个硕士论文或找一个本科开题报告,就知道了。
希望能帮到你
3.毕业论文什么情况下需要写文献综述,还是全都要写
都需要写的,不过有些学校要求单独写出来,作为一个文献。
如果学校不做要求,文献综述可以写的开题报告中,有些可以出现在论文的绪论中。 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扩展资料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
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4.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写了摘要和引言还要写研究意义及依据吗
开题依据:所选题目的来源及根据.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
论文主要内容:写你所做选题研究方向所涉及的你的主要工作,具体的步骤及对预期结果的分析方法.
创新点:就是你的论文与别人所做相关领域论文的不同点(要有具体的实践或是理论意义)
重难点:侧重你所做选题的关键及难点
5.本科生论文什么是研究文献综述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一篇论文写下来,往往只有对他人观点的零散引用,而缺乏对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至少学位论文都有文献综述了,但总体水平仍不敢恭维,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地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仅仅是因为同主题,或者仅仅是为了遵守学术规范?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所有论文都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综述性文章通常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大多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我忍不住要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学术界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和规范必有其道理。我们不妨来大胆猜测一番。
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在我看来,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一篇文献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文本本身,而只有把它放到一个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一个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她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她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需要问自己这些问题,除了要有问题意识,也要有对话意识,不能白说白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综述性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写综述性文章就好比修族谱,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领衔也就理所当然了。
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来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种以自我为本位的诠释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避免罗列堆砌、杂乱无章;二来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可以有效节省篇幅。
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如此一来,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使有限的版面更加紧张。但与此同时,论文质量也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
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做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它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