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通气的论文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摘 要]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方法:4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病人分为2组,在(OLV)期间: 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 B组为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在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后60 min和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时,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值。
结果: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后60 min后, B组肺内分流量(Qs/Qt)值明显低于A组(P<0·01); 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OLV时采用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可以作为改善动脉氧合、降低肺内分流量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合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胸腔镜的出现及微创手术的推广,单肺通气(OLV)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OLV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至今仍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问题。如何降低肺内分流(Qs/Qt)及提高氧合是OLV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采用健侧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患侧肺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收到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病人, ASAⅠ~Ⅱ级,男28例,女12例,年龄(48±13)岁,体重(57±15) kg,肺癌13例,血气胸7例,肺大泡切除20例。
术前无高血压,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
1·2 方法1·2·1 麻醉方法 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测量血压、心率、ECG和SpO2,以NLA1剂、咪达唑仑0·1~0·15 mg/ kg、丙泊酚2 mg/ kg、阿曲库铵6 mg/ kg诱导,快速经气管插双腔导管,男性为39 F,女性为37 F。插管后听诊双肺确定双腔导管位置,侧卧位后再次确定导管位置,无误后固定。
麻醉维持采用吸入1%~2%异氟醚,微量泵泵注丙泊酚4mg/ kg·h及阿曲库铵4 mg/ kg·h。本组病人先行双肺通气,单肺通气后采取两种不同通气方式,第1种行健侧单肺IPPV通气, VT8 ml/ kg、频率18次/ min、吸纯氧吸呼比为1∶2,吸入氧浓度(F1O2) 100%。
第2种通气方式,健侧肺行IPPV,患侧肺CPAP,即采用3号细导管接带有湿化瓶的氧流量仪上,氧流量为1 L/ min。1·2·2 数据测定 多功能监护仪记录病人的ECG、BP、HR、SpO2、麻醉气体浓度和氧浓度等。
在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30 min (T2)、单肺通气后60 min (T3)和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 (T4)时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从血气分析中得到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按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 Qt)。
PAO2=F1O2*(PB-PH2O) -PACO2/ R, Qs/ Qt=PA-aDO2*0·0031/ (PA-aDO2*0·0031+5)*100%式中PAO2为肺泡氧分压; PaO2为动脉血氧分压; PB为大气压(PB=101·3kPa=760 mm Hg); PH2O为37℃水蒸气压(PH2O=6·3kPa=47·25 mm Hg); F1O2为吸入氧浓度(本实验F1O2=1·0); PACO2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 R为呼吸商,人类混和饮食者R=0·8。1·3 统计学分析 监测的主要参数、血气分析、Qs/ Qt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2·1 单肺通气Qs/ Qt、PaO2的变化 与双肺通气比较,单肺通气2组的Qs/ Qt明显增加, P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间Qs/ Qt、PaO2的变化 加用CPAP后,与单纯健肺IPPV比较, B组肺内分流量(Qs/ Qt)值明显低于A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氧和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OLV时流经无通气肺的血流没有得到氧合便回到左心,造成静脉血掺杂、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本研究也可见与双肺通气比较,单肺通气2组的Qs/ Qt明显增加, P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肺内的血流量及分布除受重力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效应(HPV)的影响。肺泡气氧浓度的降低可触发HPV,使缺氧区的肺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更多的血液流向通气良好的肺泡区,减少了肺内分流。
所以HPV是减少肺内分流、防止缺氧、保护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单肺通气(OLV)时虽然HPV可使非通气肺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肺,减少了肺内分流,但仍有约9%~27%的病人可发生显著低氧血症[1]。
所以如何降低肺内分流(Qs/ Qt)及提高氧合是OLV中的关键问题。临床常通过调整呼吸机通气方式来调整肺血流以防治低氧血症。
以前的研究多采用提高FiO2、高频通气(HF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上肺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由于操作简便,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但研究[2~3]表明,多数的患者通气侧应用PEEP会增大通气侧胸内压,肺小动脉受压,肺血管阻力(PVR)增加,使血液流向非通气侧肺,使PaO2下降。而Knuttgen[4]在通气肺进行高频通气(HFV)研究发现由于气道压力低。
血管阻力下降,使非通气肺的HPV增强,但单肺HFV时间长可产生高CO2血症。还可在健侧肺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加患肺HFV,这种方法有利。
2.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
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
14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护理
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
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术前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延脑梗死继发自主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家兔呼吸运动重建及其通气效果评价
3.护士毕业论文怎么写
提供一篇护士毕业论文,供参考。
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
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
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
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z/q70900940.htm?rq=119542271&ri=3&uid=289042294&ch=w.xg.dllyjj。
4.谁帮我写一篇 护理毕业论文,题目自拟
医学系护理毕业论文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
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
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
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差别无显著性。[5] 2.4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松紧带式)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妨碍交流、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上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减少吸氧带来的噪音 3.1 原理: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而且开口对准瓶壁,受重力的影响,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最终消除噪音。
3.2 方法: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cm,其余部分剪掉,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底部除外),大小要均匀,间距2cm,消毒后备用。用长3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
[7] 3.3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5.5cm长截面直径为4cm的圆柱形海绵柱,其中央为长3.5cm,截面直径为1.5cm的空心,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min,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
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音均降低。 这样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音,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4.1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痰液排出明显加快。
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4.2 对。
5.毕业论文怎么写、
格式及相关的规定以相关参考资料为辅,以学校导师为主。
相关参考资料: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写作方法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6.护理毕业论文
原发布者:中国学术期刊网
护理研究论文:糖尿病患者治后抑郁的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治疗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护理护理干预及效果,为临床开展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从治疗后就开始采用人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四方面人际问题分布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不同时点间EPDS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第2周与第8周与治疗后第3月两组间EPDS分值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际心理护理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EPDS分值分值,值得临床推广。إ【关键词】糖尿病;抑郁;人际心理护理;EPDS分值ؤ糖尿病是全球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增高。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后常会有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1]。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人际心理干预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开展糖尿病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提供指导。ؤ1.2.2中间阶段确定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时的人际问题的种类,针对不同的人际问题,应用多种人际心理干预技巧进行干预[2]。首先是建
7.给篇护理的毕业论文呗
提供一份护理毕业论文,供参考。
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
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
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
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z/q70900940.htm?rq=119542271&ri=3&uid=289042294&ch=w.xg.dllyjj。
8.护理中专毕业论文怎么写
护理中专毕业论文 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
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
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
[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
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
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z/q70900940.htm?rq=119542271&ri=3&uid=289042294&ch=w.xg.dllyjj。
9.护理本科论文怎么写
提供一份护理本科论文,供参考。
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
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
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
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10.护士的毕业论文要怎么写啊
毕业设计论文之家 护理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匹那地尔对大鼠心肌细胞内钙及舒缩功能的影响 康斯特保护液与其它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康斯特保护液与晶体或含血停搏液的作用比较 康斯特保护液对中低温离体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康斯特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高龄患者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 二氮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单泵双/三管及单/双侧选择性脑灌注在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应用 超滤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心脏手术 150 例出血问题及处理体会 儿童心肺转流中不同预充基础液的应用比较 心肌肌钙蛋白I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判定价值 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间胶体渗透压的变化 白细胞过滤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不同血浆代用品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 低体重新生儿行大动脉置换手术的心肺转流报告 左心辅助泵在心脏术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34例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转流体会 不同肺保护剂对兔体外循环手术肺保护的比较 供心冷缺血保存时间较长的体外循环管理 红细胞生成素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及量效关系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动物实验 深低温区域性脑灌注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Ⅰ期矫治术中的应用 深低温体外循环温度管理 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巨大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