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西厢记>故事流变研究的论文
最好找一本人民文学出的高中必读书中的《西厢记》上面很清楚
这里简要讲一下
西厢记最早的故事雏形是唐元稹的《莺莺传》,这个唐传奇在当时就十分有名,开了中国才子佳人故事的先河。但故事的结尾张抛弃了莺莺,故事不是十分完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中评价张生是“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后又有
金元之际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尚不是典型元杂剧)结局作重大改变,张生和莺莺得以结合,为一喜剧结局。后来被王实甫的《西厢记》所沿袭,“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成为了西厢故事中最深入人心的结局。一般说起西厢记的结局,就是指的这一种。但故事的矛盾在两个年轻之间展开,还牵扯了因果报恩的思想爱情上还不纯洁。
真正达到顶峰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辞优美,五本二十一折的结构宏大,故事去除了原来因果报恩的思想。剧本更加臻善。主要矛盾也转移到了两个年轻人和老夫人之间。此剧影响甚光。明带刊本有49种。
西厢记在明代有很大影响,流传很广。对这个故事也就产生了许多改编本,如《翻西厢》,《锦西厢》,《东厢记》之类。都对故事做了改动,结局也就不同。有张生落第,莺莺终嫁郑桓的;有张生看上红娘,莺莺吃醋,经过周折双美并嫁的;有张生大彻大悟,意识到私情不对,终于痛改前非得升仙界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都思想拙劣,境界庸俗。所以很少被人接受。
明代人对《西厢记》的第五本,也就是描写大结局的那一本颇有争议,认为与前四本非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艺术水平也大大不如,所以不少人认为《西厢记》应该在第四本结束,以“草桥店梦莺莺”为结局,则张生在离别莺莺,上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一个梦,把以前欢会的场景重演一回,后以梦醒之空幻为结局。最早在版本上做出这种改动的是《六幻西厢》,即以“草桥惊梦”为结局。后来,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也力主到第四本为止,但他并没有删掉第五本,仍予以保留。清代以来,金批西厢一直是最为流行的西厢记本子。所以这种结局也很有影响。
不过,以上只是针对文学本而言。从西厢记的表演上来看,自明代北曲西厢记已经不能演出,广泛流行的演出本是李日华的《南西厢记》。这个本子虽然在曲白和体制上对王实甫的西厢记有所变动,但在故事内容上变化不大,结局依然是大团圆的。所以,以后舞台上演出的西厢记仍然是大团圆的结局,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样的。
西厢记还被改编成不少地方戏曲,但这种大团圆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田汉写有京剧《西厢记》,在曲词上大量采用北西厢,结局则变为张生落第,老夫人不肯允婚,莺莺与张生遂一起出走,“反封建”的意味颇浓,恐怕也是当时时代思潮的反映吧。
总接来说,西厢记是按 唐传奇 改元杂剧 改明清小说走的。
和其他故事很像。(水浒传也是有元杂剧)
2.浅谈《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zjmagelite
浅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
王实甫,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西厢记》是其惊世骇俗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的杰作。贾仲明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而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这部作品中不仅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而且“一见钟情”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戏剧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根据复杂的人物性格特征又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从而也就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不仅如此,还打破戏剧体例加以创新,还用富于典雅宫丽、戏剧化、个性化的语言写下了这部具有“花间美人”班格调的作品。
关键词:艺术成就反封建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体制创新语言特色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永恒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和进步的婚姻爱情思想,而且在戏剧结构与冲突以及体制创新和语言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最后,王实甫的《西厢记》既是诗的语言,又是剧的语言,是文学性与戏剧性的高度统一,具有
3.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4.论《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性格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剧本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回顾——觑末——下,请注意这一舞台提示,它异常强烈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通过一细微的却是引人注目的举动,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在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便删掉莺莺这一动作,改为让她主动提出:"红娘,我看母亲去."还加上评注云:"写双文见客即走入者,此千金闺女自然之常理."金圣叹的做法,不管是否恰当,却充分说明了他认识到这一动作的关键性作用. 莺莺遇见张生以后,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张生故意撞出来瞧她,她"陪着笑脸儿相迎",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而她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悖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王实甫写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总之,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这样的思想,既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里的莺莺,也不同于元杂剧中许许多多追求夫荣妻贵的闺秀,她是一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然,"厌的早扢皱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着他下将休是这般",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她以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连红娘也昏头转向.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哑然失笑.在作品中,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
5.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1、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选题不宜过大,难易程度要适当。
遵守这两个条件 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过, 下面列举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题目
论《水浒传》中的元宵节
论《牡丹亭》中的梦意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论《聊斋志异》中被忽略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
论《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
论《镜花缘》的女性观
论亦舒小说中的爱情观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6.急求一篇关于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
韩语版 | 日语版 | 返回首页 | 全站搜索 招生信息网 就业信息 高职高专网 开放教育网 在线公务网 综合服务网 欢迎访问济南广播电视大学网站 → 高职高专网 → 学院信息 → 文学院 → 中文教研室 阅读新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日期:2007-01-15]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为了更好地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方便同学们在更明确的范围内选题,中文教研室特搜集了各方面论文题目计100余种,现罗列如下,供参考。
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的《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创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三升、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王孟山水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向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杜甫咏史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研究等)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西厢记》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现代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论《西厢记》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