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噪声的毕业论文马上毕业了,老师给的题目就是噪声,其他的要求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 (供你参考) 摘 要 本文对公路交通噪声实地监测的结果及其对沿线社会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常见的公路交通降噪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公路 噪声 防治措施 分析 近年来,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所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作用。 随着公路的通车里程、车流量和行驶车速的与日俱增,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
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1 噪声状况监测与分析 为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公路沿线的交通噪声状况,我们于2000年10~11月,分别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进行了交通噪声监测。
1。1 监测情况说明 ①测量时间段选在每天的三个交通高峰时间,即9:30~10:30;16:30~17:30;21:30~22:30,每个时段连续监测1小时; ②选取国道上路面约为15m宽的双车道。
测点位置为距离路肩10m处,离路面高度为1。2m处;测点附近地势开阔平坦,无障碍物; ③测量仪器为国产hs6280d型噪声频谱分析仪,并配备hs4782a型打印机。
1。2 监测指标说明 倍频带噪声频谱--可揭示公路噪声的频率成分。
sd--标准偏差。反映在测量时段内的噪声声级波动情况。
leq--等效连续声级。表示在测量时段内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体现的噪声大小。
lmin--测量时段内的最小声级值。 lmax--测量时段内的最大声级值。
l10、l50、l90--统计声级。表示测量时段内的百分之几所超过的噪声级。
如l10=60db,就是表示测量时段内有10%的时间其噪声超过60db。l1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峰值。
l9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本底值。许多国家用l10作为交通噪声的评价量。
噪声分布--噪声布测量可体现产生总噪声值的能量在各声级段所占的百分比。 1。
3 监测结果统计 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的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表1、表2。 1。
4 监测结果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205国道和312国道在交通高峰时段内9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72。7db和68。
3db,5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79。1db和75。
2db,1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85。 4db和80。
0db,大大超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函(1999)46号《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的规定,距路中心线100m范围内执行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并须急待解决的问题。
2 交通噪声的危害 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另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
例如,交通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分贝,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0。
08~1。26%,平均0。
9%左右。反过来说,将交通噪声水平降低1分贝,则相当于沿线土地增值0。
9%,对于土地批租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值。 3 降噪措施分析 近年来,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降低公路交通噪声采取了诸如应用降噪路面、种植降噪绿化林带、修筑声屏障等措施。
3。1 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透水(或排水)沥青路面。 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通常在15~2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0%。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但能降低噪声,还能提高排水性能,在雨天能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局限性是:耐久性差,集料、粘结料要求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孔隙易被堵塞。 3。
2 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 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
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
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
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 3。
3 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
2.求关于噪声的论文
住宅噪声控制措施研究 摘 要:对噪声传播方式及控制标准进行了阐述,从隔声、吸声等噪声控制原理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控制住宅噪声切 实可行的、有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住宅噪声扰民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噪声,噪声控制,隔声,吸声 过去,我国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筑噪声问题一直是居民对住 宅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噪声指紊乱、断续或统计上随机的 声振荡,通常也称“不需要的声音”。
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包括空 调系统,生活水泵,消防水泵,电梯,厨房油烟机,抽水马桶,家庭 娱乐活动,上下楼层搬动物品等所带来的种种“不需要的声音”。 噪声控制就是通过隔声、吸声等技术措施对噪声进行治理,从而 获得适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宜人的声环境。
1 噪声传播及控制标准 1.1 传播方式 在建筑声学中,按照声音的传播规律分析,噪声传播有两种 途径,即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空气传声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 经由空气直接传播,即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缝隙和孔洞传播, 如敞开的门窗、通风孔及门窗的缝隙;2)透过围护结构传播,即由 空气传播的声音遇到密实的墙壁后,在声波的作用下,墙壁受到 激发产生振动,使声音透过墙壁而传至室内。
而固体传声,也称 “撞击传声”,即由于撞击或机械振动的直接作用,使围护结构或 水平结构产生振动而发声。 1.2 控制标准 目前,我国对住宅噪声控制执行的标准主要有:1)GB/T 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2)GBJ 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3)GB 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
隔声减噪设计 等级标准见表1,民用建筑房间允许噪声标准见表2。 2 隔声 隔声的定义就是声音传播过程中用不同的构件隔离或隔绝 声音,以降低接受者的接受声级。
当声波入射到构件上时,因声 波的交替作用,使构件像膜片一样产生受迫弯曲振动,此弯曲波 沿构件传播,又引起构件另一侧空气振动,从而传透声音。其中 的透射损失用隔声量来衡量。
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计算原理 Ra=L-L0;其中,Ra为围护结构的平均隔声量;L为室外噪声 级,dB;L0为室内允许噪声级,dB。 2.1 空气传声隔声 通常,对由空气直接传播的噪声的控制,主要通过墙体来实 现。
根据质量定律,墙体材料密度越大、越密实,其隔声量也就越 高。因而设计围护结构墙体的措施包括:1)实体结构隔声;2)采 用隔声材料隔声;3)采用空气层隔声。
对于住宅分户墙等隔声要求较高的墙体,可采用双层墙体或 多层复合式墙板等。有关墙体空气声隔声的构造措施,应注意以 下要点:1)轻质填充墙用水泥砂浆等抹面,应尽量增加墙体表面 的抹灰层厚度;2)墙体有孔洞和缝隙时,声波以绕射方式透过。
孔隙越大,墙体隔声量就越小。对存在大量相互贯通孔隙的空心 砌块或墙板,墙面必须增加抹灰;3)多层复合式墙板,其相邻层材料 应尽量做到软硬结合的形式;4)双层墙。
a.空气层厚度取80 mm~ 100 mm时,隔声效果最好;b.夹层中放置纤维吸声材料,不仅可 进一步提高整体隔声量,还可减少因共振时引起的隔声量下降。 吸声材料越厚,隔声效果越显著;c.应尽量避免两层墙之间刚性 连接所形成的“声桥”;d.每层墙的两侧选用不同厚度或不同材质 的板,可避免两层墙同时发生吻合效应。
2.2 固体传声隔声 在民用建筑中,楼板层是隔绝撞击声,即固体传声的重点。 对楼板的隔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楼板表面铺设弹性面层, 以减少楼板本身的振动。
常用的材料有地毯、橡胶板等;2)楼板 采用浮筑层,即在结构层与面层之间增设一道弹性垫层,可以满 铺或间断设置。垫层材料可选用高科环保的隔声毡,发泡橡胶板 和岩棉板等;3)楼板进行吊顶处理。
铺上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 棉,矿棉等;增大吊顶单位面积质量和整体性以及减小吊筋与楼 板的连接刚度,都能提高隔声效果。 3 吸声 室内有噪声源时,人耳听到的噪声为直达声和房间壁面多次 反射形成的混响声的叠加;噪声的声压级大小与分布取决于房间 的形状、各界面材料和家具设备的吸声特性以及噪声源的性质和 位置等因素。
利用吸声装置(如吸声饰面、空间吸声体等)吸收室 内的混响声可以降低噪声的方法称为吸声减噪法。 吸声减噪法使用原则如下:1)室内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 声减噪法收效最大。
对于室内原有吸声量较大的房间,该法效果 不大;2)吸声减噪法仅能减少反射声,因此吸声处理一般只能取 得4 dB~12 dB的降噪效果,试图通过吸声处理得到更大的减噪 效果是不现实的;3)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场所,采用 吸声减噪法将不会得到理想的降噪效果。 吸声减噪法的处理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1)界面吸收,即通 过墙面增大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用弹性多孔吸声材料;2)设施吸 收,即墙面放置如挂毯、帘幕等;地面铺置地毯、人造毛制品等;3) 共振吸声结构,多孔吸声材料对低频吸收性能较差,因此常采用 共振吸声原理来解决低频声的吸收。
4 结语 民用建筑中的噪声控制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 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们 对住宅要求已由生存型向健康型发展,对住宅的声环。
3.求关于噪声的论文
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
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
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
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
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噪音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
低强度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
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 29% 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 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碍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
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 39% ,失眠的占 32% ,头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记忆力衰退的占 27% ,心烦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压的占 12% 。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
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 1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 2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 3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
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 1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 2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4.关于噪音对人体影响的论文(初二1000字——1200字)
研究活动名称:校园内外噪音调查和防治 活动时间:2007年9月 活动指导教师:高淑云、张建英 研究活动目标;1. 指导学生自主制定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数据采样,汇报交流,提出防治计划,通过专题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直到有关噪音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资料搜集能力。3. 能够应用“数字式声纪计”或骨测量校园噪音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认真采集数据、研究数据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校园噪音的措施,实施校园噪音改善计划,培养学生用科学提高校园学习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研究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关于噪音的基础知识和校园噪音污染的基本情况,选择好调查的重点、并提供参考用记录表格。
2、准备检测噪声工具-----数字式声级计或估测参考资料。3、学生准备调查表和搜集噪音危害、防治的资料。
成果形式:噪音调查表、噪音状况报告、建议表、小论文、宣传标语等。研究过程:一、激情引入,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1、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除了可以丰富人们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
但是,对于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泥土搅拌机的轰鸣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定,这些声音都是噪声。2、交流噪声的危害。
噪声能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最常见的的损害就是听力损害。有检查表明: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乐厅,半小时以后,人的听力就会受到损害。
3、确定研究课题。你认为我们生活的校园里是否存在噪声现象呢?如果有,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校园里一天中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区分噪音和正常音?可以用什么办法减弱噪声呢?二 .设计调查方案1. 按组内的异质的原则划分研究小组,每组推选出组长。
2. 学习使用数学式声级计,区分噪音和正常音。确定调查的主要场所。
(噪音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0~50分贝感觉舒适,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
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110以上是有害区。)3. 确定调查的指标,讨论注意事项。
三. 调查与总汇1. 现场调查,采取数据。2. 汇报交流,提出发现。
(1)根据采集数据,自制噪声分级表。(2)经过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有了新的收获。
如:1.发现学校一天中的声音大部分都处于噪音标准之上的状态;2.发现同学打闹.下楼脚步声是上午课间和下午课间声音分贝大的主要原因;3.发现学校一天里的声音变化过程象个字母M;4.学校高音喇叭.沿街楼电焊气割声是校园里最高的噪音;5.几名教师讲课声高而尖也算是噪音;6.学校电器的噪音是校园噪音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四. 提出解决措施,实施改善计划。
1. 讨论交流防治噪音的基本途径。(1)减少噪音源或降低噪音源的音量;(2)切断传播途径;(3)戴耳塞。
2. 针对2个课间的噪音情况制定出学校切实可行的具体治理措施。学生纷纷想办法,讨论研究后汇报如下:(1)把每个班的教室里都贴出“悄悄说话”的提示语来提醒大家;(2)对全校进行保护环境.制止噪声的宣传广播;(3)给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提建议,希望我校把检查个班的噪音情况进行每周的评比,表现差的班级在门上贴出“噪音教室”;(5)对树林中的蝉进行防治;(6)在沿街的楼的微机室加上双层玻璃;(7)与沿街楼的经营者磋商,尽量不在上课期间进行电气焊;(8)在学校的网开辟关于校园噪音的问题的论坛;(9)缩小高音喇叭与操场的距离,降低喇叭音量;(10)给校长提建议,希望校长对老师进行噪音危害的宣传,以有关教师谈话。
让班主任加强对自己班级的管理,对校园的电器,特别是微机要进行定期除尘…….3.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行动起来,改造校园的噪声环境,将自己的的所学.所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五.活动延伸1.开展“悄悄说轻轻走”主题班队会。
2.组织“校园噪音的危害”社区宣传活动。3.写一封“给市长的建议信”或“给城市执法局局长的建议信”,要求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4.设计以“根治校园噪音”为主体的宣传画。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自适应语音降噪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