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食品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5000千字左右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 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
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617.3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543.3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
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43.6%;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
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082.1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743.6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661.5万吨,增幅达到21.5%,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
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
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
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大豆、豆油、豆粕。
2.【小麦种含有有机物的论文哪里有
小麦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来积累有机物的.在小麦植株的干物质中,由碳、氢、氧构成的机物占90%-95%,而且,即使占5%-10%的氮和其他无机成分多数也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在光合作用获得初级产物之后,再经复杂的生化过程,参与并结合进多种有机物的结构之中.只有依靠光合作用,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小麦光合作用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您可参阅一些植物生理学的书.在此向您推荐以下书籍:赵微平.1996.小麦生理.见:金善宝主编,中国小麦学,第五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152-185。
3.以某个经济理论为核心的论文,不少于5000字,最好不要纯文字
新政下户型需求结构生变 【摘要】从市场的角度看,120-15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厅房源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还是目前购房户消费的主流,转自[星论文网] 因此,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消费者受“物以稀为”的心理左右,还是其他原因,目前大户型住宅成为紧俏商品已然是一个不争事实。
2011年第一季度户型调查报告中延续了2010的“调控之年”,沪渝房产税试点、“新国八条”铿锵落地、央行不断加息、限购令风靡全国……各种楼市政策频繁轰炸,2011年户型需求结构将是怎样的? 1 新政下小户型开始失宠 楼市调控细则的效用显现需假以时日,但细则已经影响到购房者心理。 “以小换大、以旧换新”曾是“80后”置业的标准法则,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倒是“一步到位”的买房方式更适合现在的形势。
其实“以小换大”这样的观点也不是不对,在正常情况下,刚工作不久的小夫妻手头资金有限,先买套小房子安身立命,以后再通过贷款或者家庭资金援助以小换大,是圆自己安居梦的有效做法。但面对目前限购一套,以及三套房贷全面停贷的政策现实,只能说这样的阶梯式购房思路有些不合时宜了。
不少曾经买过一套小房子的“80后”现在正面临这样的窘境:父母的房产上加了自己的名字,婚后小夫妻买了套两室户作为婚房。然而现在想换大房子的时候发觉自己“被三套”没法贷款。
卖了原来房子的钱又不足以全额付清房款,就这样陷入僵局,似乎无法解决。 其实,即便能成功换房,成本也不低。
假设一对夫妻花150万元买套80平方米的两房。之后房子因为新生命的即将降临不够用。
假如他们花300万元买下套120平方米的三房,又按200万元的价格把原来的房子卖了。一进一出,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所有税费加起来得24.2万元,还要付约5 万中介费。
“限购令”出台后,如何把这个家庭限购一套的额度用在刀刃上,是很有讲究的。把这个宝贵的额度用来买小房子的话,等于失去了一段时间内换大房的机会。
所以要买房的话,在现在的政策背景下,只能尽可能地一步到位。趁着现在促销楼盘还挺多,实力充裕的婚房买家自然可以考虑三房“一步到位”。
2 “2+2+1”住房需求增多 国六条出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从2008年开始小户型供应量已经逐步加大,而相对稀有的大户型反受到市民追捧。过去大户型由于面积大总价高等因素常成为新开发楼盘的滞销产品,而现在许多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市民因担心以后难买大户型住宅,出现了集中抢购大户型的情况。
从市场的角度看,120-15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厅房源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还是目前购房户消费的主流。因此,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消费者受“物以稀为”的心理左右,还是其他原因,目前大户型住宅成为紧俏商品已然是一个不争事实。
今年以来大户型的销售价格随着供求关系变化已经在悄悄地调整,甚至部分拥有大户型的开发商已经将整体项目均价调高。大户型住宅的消费有其自身的特征,比如多是二次以上置业,除了解决基本居住需求外(家有小孩,老人等),便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在调查中也发现,老百姓选购房子的因素除了传统的地段、价格、配套之外,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户型面积大小。许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在买房时,多数会考虑到家庭成员所能分摊到的居住面积、户型安排的功能合理性,居住的舒适度等,而这些因素都需要较大的总面积来支撑。
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家都希望住得更宽敞、住得更舒适,这—消费心理决定了大户型住宅仍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2007年以来的成交中,“2+2+1”家庭的住房需求开始增多,即“夫妻双方+父母+小孩”的住房需求,该类型的家庭对三居室及四居室需求明显。
3 70/90政策”逐渐显现出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不利于房地产企业发挥创新能力。 “90/70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实际上“90/70政策”初衷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早已说得分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尽管想法非常好,住房面积小了,自然总价也就得到控制,老百姓也就买得起房子。
然而,到了2007年,纵观全国各大城市,房价皆一路高歌猛进。并且“90/70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严重异化,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上海一些新建项目中,出现“小高层+连体别墅”的开发模式,市场上100-150平方米的住房出现供应短缺。因此“90/70”政策的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住宅市场出现新的变化。当前,住房市场中购房最急切的是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
刚性需求主要是每年数以万计“新人”的需求,而改善型需求主要是那些小房换大房的购房者。这些购房者的年龄多集中在30岁~40岁之间,需要一套合适的住房来满足其一家三口甚至三代同堂的居住需求,显然,90/70的政策,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2010年房地产市场呈改善型需求逐渐活跃、大户型商品房热销、中小户型放量入市等运行特点。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2007年全年,40个重点。
4.小麦生长所需无机盐求论文
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姓名:秦晟杰实验设计:取同一批小麦种子的四组种子,进行对K.N.P的分组实验。
实验用具:1材料:小麦种子20粒;清水;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N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P的营养液; 特定的微含K的营养液。2用具:培养槽。
方法步骤:1. 实验分四个组A.B.C.D,每组取五粒种子分别进行培养。2. 待培养期过后,观察每组结果并进行比对。
A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B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N的营养液;C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P的营养液;D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K的营养液。分组培养期 A B C D一个月 两个月 三个月 实验结果:分组培养期 A B C D一个月 生长健康,无明显变化。
有个别植株发黄。 无明显变化。
个头矮小。生长慢。
两个月 生长健康,无明显变化。 对比A组,植株明显矮小发黄。
对比A组,植株明显矮小。 全部植株枯黄。
三个月 生长健康,无明显变化。 果实脱落。
果实不饱满。 枯黄并有倒伏现象。
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除基础的碳(C)、氢(H)、氧(O)外,还需要很多种无机盐,如氮(N)、磷(P)、钾(K),这些都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增加组数,对更多的无机盐进行对比实验,如钙(Ca)、镁(Mg)、硫(S)、铁(Fe),事实证明植物也需要的。
资料:在植物体内经常可以检测到70多种化学元素,但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1)。按植物对它们需要量的多少,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有钙、镁、硫;微量元素包括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现在也有学者认为镍(Ni)是第17种必需营养元素。
据研究,确定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3个条件是:①这种元素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当它完全缺乏时,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②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是专一的,其它元素不能代替它的作用,缺乏时,植物会出现特殊的缺乏症状,只有满足这种元素,症状才会消除;⑧这种元素必须在植物体内起直接作用,而不仅仅是起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间接作用。 花卉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大量元素氮、磷、钾⑴花卉的氮(N)素营养: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通常虽然在植物体内氮的总量不太高,如水稻全株为1.0—2.0%。
植物是含氮量较高的植物,植物叶片中的含氮量占其干重的3.5—5.0%左右。氮素主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形式被吸收,有些小分子的有机氮如尿素等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份,约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含有蛋白质。所有的酶也都以蛋白质为主体。
此外,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等化合物中均含有氮;某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激动素、维生素(如B1、B2、B3、PP)中也含有氮。因此,氮在植物生命中占有首要地位,故氮又称为生命元素。
⑵花卉的磷(P)素营养磷也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植物的含磷量为1—8%。
植物在花芽分化期至开花期对磷的吸收量较大,因此在花芽分化期前要进行适当增施磷肥;在土壤温度较低时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低,应增加磷肥;在秋后适当施用磷肥,可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并增加根蘖和茎蘖的数量。磷主要以HPO42-和H2PO4-的形成被吸收。
磷参与核酸、核苷酸、磷脂和某些辅酶等的组成,所以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份。磷参与糖酵解过程等许多代谢过程。
⑶花卉的钾(K)素营养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要素之一,土壤中的钾的含量较丰富,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施钾肥重视不足。近年来由于大量的使用氮肥和磷肥,对钾肥的的需求也日趋增加。
钾以游离状态或吸附态存在于有机体中,对植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
5.求有关小麦抗旱的论文
小麦冻害症状 冻害较轻麦田 麦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
冻害较重时 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 小麦叶片、叶尖呈水烫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兰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 1950—1990年四十年间,北京郊区的小麦发生过7次严重冻害,平均5—7年1次,1990年以来,1993、1995年又发生两次较严重冻害。
1993年冻害特点是死苗、死茎较严重,冻伤极严重,死苗率4.81%,死茎率8.95%,冻伤率100%。1995年冻害属旱冻和融冻型,中等偏重,其特点是青枯十分严重,青枯率接近1005。
6.谁能提供一下下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5000字 有英文摘要的,谢谢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小麦毕业论文不少于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