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25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39亿美元, 入境旅游接待位居世界第四位;国内旅游13.9亿人次,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旅游业总收入达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6.3%%。
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万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
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测算,200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GDP的4.05%%。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它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旅游是人们离开家门,求新、求知、求乐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文化则伴随着旅游的全过程。
通过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被称作“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
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
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随着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和不断发展,产生了旅游文化演出这一新的业态。
近年来,我国旅游文化演出市场欣欣向荣,演出规模稳步扩大,演出水平不断提升,资本和优秀人才不断聚集,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崭新局面,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全国各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定时定点上演的、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旅游文化演出有153台,资金投入达17.9亿元,参加的专业和业余演职人员1.76万人,观众达1.67亿人次,实现演出收入26.8亿元。
涌现了一批场面宏大、制作精美、演艺精湛、格调高雅的优秀作品,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旅游者,并得到广泛好评。三、旅游文化演出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 旅游文化演出取得的成功,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结晶,对我们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第一,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市场是关键。
从地域分布看,旅游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越紧密,旅游文化演出市场相对就越繁荣,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郑州、西安、成都、昆明、桂林等城市。从产品特征看,对文化和艺术内涵阐释得越有特色、越通俗,受众面就越大,越容易取得成功。
这是因为,相对于城市常住居民来说,大多数旅游者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产品的需求往往表现为民族性、多样性、特色化、大众化。抓住这一潜在的观众流,就抓住了一个大市场。
第二,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精品是方向。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
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
河南推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从策划之初就致力于要把这台节目打造成艺术精品和河南的知名文化品牌,经过前后二年的精心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已经打开市场,取得了成功。上海的“时空之旅”,集中了三方投资者的优势资源,精心策划、精心编排,至今已连续演出700多场,有的观众甚至专程去看这场演出。
这一系列的精品,包括在会议上介绍经验的云南的“丽水金沙”、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不但本地观众爱看,各地来的游客也爱看;不但国内游客爱看,外国游客看了也赞不绝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第三,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独具特色是重点。因为旅游者具有“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也就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
这次会上六家单位的典型经验就各具特色,除此之外,还有陕西西安的“大唐乐舞”、深圳华侨城的“龙凤舞中华”、山东曲阜的“杏坛圣梦”、山西太原的“晋商歌谣”、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婚礼”、河北吴桥的“杂技大世界”、三峡大坝的“盛世峡江”、湖北的“夷水丽川”、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安徽的“绿水青山”、西藏的“雅龚盛情”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许多作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些作品拿到世界上去,也。
2.关于旅游的论文3000字
城市旅游圈竞争力研究 摘要:城市旅游圈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圈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城市旅游圈竞争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更多旅游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旅游论文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与竞争力要素优化(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类型分析。城市旅游圈是由跨行政区域的不同城市组成的圈层结构,每个城市所在的行政区域都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
不同的利益主体意味着各城市之间必然存在博弈行为。博弈的结果则会使城市旅游圈内部形成三种不同的关系模式:竞争、合作以及介入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
1、竞争关系。在以行政边界为单位,考察地方政府政绩,而不是以城市旅游圈为单位考察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情况下,行政区经济利益大于圈域经济利益,各地为争项目、争资金等展开激烈竞争便在所难免。
2、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结构相似或互补的城市为了在激烈的全球角逐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采取类似“正和游戏”的合作战略。
3、竞合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不同地方之间是一种“正和但可变的游戏”的竞争合作的关系。
因为不同地方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它们之间的合作虽然能够产生价值,但这个价值的总量是与合作的性质密切相关的。(二)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因素组合。
城市旅游圈内部各地区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到底是走向合作还是竞争,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预期创造的价值越高,不同地区就越能选择合作。
如果预期创造的价值不多,不同地区就会考虑零和游戏的竞争策略,哪怕形成报复性的恶性循环也在所不惜;二是城市旅游圈中核心城市(即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城市旅游圈带来整体利益,它的先发行为虽然可能导致其他地区的直接利益损失,但如果这种先发行为带来整体利益能够给其他地区形成溢出效应(即间接利益),而间接利益又大于其他地区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其他地区会选择合作的态度接受核心城市的行为,而不采取对抗性竞争的方式;反之,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只给自己带来利益,无法增加整个城市旅游圈的整体利益,就会导致其他地区的对抗行为;三是带领者之外的普通参与者的行为方式。
在博弈过程中,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核心城市以外的副中心城市或者其他普通城市也可以采取先发行动,这种行动同样会给包括核心城市在内的其他地区带来竞争和间接利益,并有可能让这个先发行动者成为新的领导者。二、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与旅游竞争力提升 武汉城市旅游圈是指以武汉为核心旅游集散地,以孝感、鄂州为副旅游集散中心,以黄冈、黄石、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为次级旅游集散中心,即以武汉为首的城市体系为基础,以武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旅游景区为依托所组成的多层级的空间旅游合作联合体。
这个联合体能为游客一次有效用的出游活动提供足够的产品供应。目前,武汉城市旅游圈作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轮廓已初现。
(一)武汉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分析1、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200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城市旅游圈9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8.8万人次,其中武汉市2006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为41.2万人次,其他8市仅有7.6万人次,平均不到1万人次。
这说明武汉城市旅游圈内,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其他各城市间海外旅游者的流动并不活跃,武汉的国际旅客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在国际旅游方面,武汉作为旅游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缺乏区域旅游协调的带动机制。
2、其他8城市处于均质状态。根据武汉城市旅游圈9个城市2006年旅游统计数据,国内旅游收入除排名首位的武汉与排名其次的黄冈之间的比值高达11外,其余相邻位次城市间的国内旅游收入比值均在1~2.2。
(表1)这表明武汉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在9市中是鹤立鸡群,而其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均质状态。这表明,城市圈内除武汉之外的各城市间,旅游发展合作关系淡漠,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结构较为松散。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该旅游圈内9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都是依靠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依据自己的旅游规划进行。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均质状态,使圈内各城市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造成旅游产业结构松散,难以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影响了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品牌建设及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武汉城市旅游圈竞争力路径研究1、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优化。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首先应优化武汉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
武汉城市旅游圈按旅游地域系统分解为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级都市旅游区、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和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武汉是整个城市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增长极。
我们首先要加快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发展都市旅游,形成武汉都市旅游区。以武汉这个增长极为中心,以长江。
3.急需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 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 SWOT 分 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 胁, 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 意义. 【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 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 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 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 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 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 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 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 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 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 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旅游开发优势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 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 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 204 公里;二是近边, 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 230 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 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 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 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 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 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 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 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 年发掘出一 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 类动物, 牛, 鹿, 象等动物的骨骸, 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 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 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 被国务院列为 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 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 宾阳的炮龙 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 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 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 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 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 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 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 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2006 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 10 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 1800 万人次,旅游总收 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 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 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 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2、旅游开发劣势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旅游产品很多, 但缺乏高品位的 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 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 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 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 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精品景区, 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 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 缺 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 化独特的旅游资。
4.急需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 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 SWOT 分 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 胁, 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 意义. 【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 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 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 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 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 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 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 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 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 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 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旅游开发优势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 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 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 204 公里;二是近边, 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 230 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 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 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 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 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 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 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 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 年发掘出一 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 类动物, 牛, 鹿, 象等动物的骨骸, 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 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 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 被国务院列为 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 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 宾阳的炮龙 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 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 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 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 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 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 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 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2006 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 10 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 1800 万人次,旅游总收 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 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 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 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2、旅游开发劣势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旅游产品很多, 但缺乏高品位的 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 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 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 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 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精品景区, 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 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 缺 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 化独特的旅。
5.毕业论文选题 旅游管理方向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你参考一下把。
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 专门创作独立团队,全天在线客户服务,无数成功优秀案例,你的首选!
加我先吧 ,资料里有我们的网址,可以去那里看一下 四 三 五 八 七 一 七 七 一 (翻译成数字即可加我)
6.求3000字的旅游论文
只能给你一些资料了。
和其他行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我觉得旅游英语的特点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从形式上说,旅游英语更加侧重听,说能力。
你面对的游客可能来自不同国家,都是英语,从美国人,英国人,澳洲人嘴里说出来就各有味道。举个例子,一个法国人吃饭的时候对我说要“ice”,我以为他要冰块,其实他想要米饭“rice”。
丹麦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说话满嘴打嘟噜,没有扎实的听力就很难胜任工作。口语在旅游英语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你可以不是纯正的美音澳音伦敦音,但是,必须发音准确,让别人容易听懂。
用短句代替复合句,尽量不用冷僻的词汇。例如,我不懂“husband”这个词没关系,但“her children's father”一定要让人听懂。
其次从内容上说,旅游英语更侧重广度。 吃,住,行,游,购,娱都得知道些,政治,军事,农工商业,风俗,宗教,教育,体育,医疗,科技,传媒等等都得能说个大概。
可能每个领域都说不深刻,但是,都不能一无所知,各个专业常用的词汇都得懂点儿,鬼知道游客下个问题会是什么。 论文之家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新浪论文网分类: .cn/search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 / 大学生论文库 /lunwen 论文资料网: / 自己寻找。
7.写一篇关于旅游业的论文3000字左右
这次是我们首次采取自助的形式出游,因此不像从前跟团那样省时省力,凡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好在有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快捷的帮助。
首先我们通过网络查询了旅游当地的许多相关资料,如天气情况、景点分布,食宿介绍等等,然后再参考一些去过该地的游客所写的游记及相关书籍,再搜集几个旅行社的出行线路安排,对要去的地方在心中有个大致了解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好相应的出行工具,制定了具体的出行路线。并根据当地天气准备了所需要的衣物,带上充足的食品、水、现金和银行卡以及一此常用的如感冒、肠胃、跌打酒之类的药品。OK,一切准备就绪,炎炎夏日,开始我们期待的旅程。
石林之旅
我们这次的第一站是石林,从柳州到昆明我们先选定了两趟车,即上海----昆明,桂林北----昆明。前者从乘坐环境来说比较好,但相对较贵。从时间上考虑,我们选择了后者。由于当时正值学生放假,我们只买到了坐位票。上车时经过一番搏斗与混乱后方能安然就坐。而最痛苦的是上车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准备吃饭时才知道,因为人员太多,列车无法正常供应开水,这就使我们所准备的方便面成了摆设。(在此提醒各位,去的时候最好要买卧辅票,因为能休息一个晚上,精神状态会好许多。而且卧辅的服务条件相对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不打算吃列车上难以下咽的盒饭的话,最好准备多元化一点的食品。)。忍受着饥肠辘辘,日晒雨淋的折磨,在穿越了无数个深远幽长的隧道,16小后,在隆隆声不绝于耳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石林火车站。
清晨5点的石林火车站静谧一片,我们的到来让它暂时的热闹起来。乘坐站外搭客的面包车我们来到了石林景区附近的青年旅行社的宾馆,稍事休息、填饱肚子、寄存好行李。等到7:30景区开门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旅程。
石林的天气要比柳州凉了许多,带来的厚衣服正好派上用场。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两个也是自助游的女孩子。特别有一个是从俄罗斯来的女孩子,在一句中文不懂的情况下居然独自游了中国的许多地方。真是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的独立性。
石林号称天下第一奇观,俗称“李子箐”,整个景区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步哨山、李子园箐等。游览此地也有一种套票(面值100元),可以游包括石林在内的三个景点,而且还包括一年的会员费(即你或者你的朋友在一年内持此票来游览石林就再不需要再购买门票了)。如果单游石林的话门票是80元,人多的话在石林湖畔的街上请个导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大约60元左右,保证让你在充分游览石林的同时少走不少冤枉路。
石林以喀斯特地形为主,形成于古生代时期。但这对于我们生长于南方的人来说算不上是很奇特的地貌,只是这里相对集中一些。步行其间,四周怪石嶙峋,群峰壁立,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间,步步有景,或如利剑,或如母子同游,或如唐僧入定,令人浮想联翩,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高处望去,只见一只只巨大的灰色石峰、石柱拨地而起,直刺云宵,如一片莽莽森林,蔚为壮观。石林间不时有身着民族服装的导游在为游客讲解,为石林增添了不少民族风情。远处,似有若隐若无的歌声传来,让人不禁想起传说中美丽的阿诗玛和情深一片的阿黑哥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们从望峰亭到双鸟渡食,穿大石林到小石林,反反复复,兜兜转转的花了将近四个小时才出了景区大门。从石林到昆明白天有三趟火车经过停靠,最后一班是13点钟到。我们吃过午餐时间也就正好合适。因为听说这个期间昆明到大理的票非常紧缺。所以我们通过联网售票,直接在石林火车站就把车票买好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是最后的6张票了,而且还是昆明站因为旅客太多,加了一节厢的结果。
8.一篇关于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意义的论文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仔细研究发现,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上,那些具有国际或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是集聚于某些特定区域而发展起来。
如在美国,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国,钢铁生产主要集中于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尔多夫;在我国,海宁的皮革、东莞虎门的服装、温州柳市镇的低压电器等等。理论界把这种集聚于某些特定区域,依托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空间称为产业集聚。
当然,产业集聚的这种经济现象不只限于制造业领域,在服务业中也同样存在。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务业也是最大的产业的旅游业,也不例外同样也存在着显著的产业集聚现象。
一、旅游业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在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中发现,一国有竞争力的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
波特指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并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产业集聚的竞争力。
国外学者Donald (2004)等人根据波特的产业集聚理论从产业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界定旅游产业集聚,提出了“旅游竞争集聚”的概念(见图1),他们认为:旅游集聚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 二、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旅游业在未来几年到十几年的发展目标,就是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达到和超过现在一流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水平。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新转折期。
在这一转折期中国的旅游业要想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其产业集聚式发展是其必然选择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已经初现端倪。
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起飞的“三驾马车”苏沪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国内城市群落已经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以建立超级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与之相对应,活跃在三大都市经济圈内的热点产业旅游业,也积极表现着不同程度的一体化发展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向构建大都市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苏沪杭长三角旅游协作区以上海市为龙头,依靠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完善的城市旅游集散功能,率先实现了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一跃成为中国旅游业最大的经济产出地。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积仅占中国1%的长三角地区接待海外旅游者600多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亿4千多万人次,占全国的27.66%。
广东省则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优势和港澳市场的辐射作用,也争先做“大旅游” 的文章,同样获得了1260.83亿元的丰厚回报,表现了不可替代的大区域旅游的优势。目前,泛三角旅游区域旅游也逐步形成,旅游业将会在更大区域和更多企业间集聚。
与此同时,一个以京津两大巨型城市为“双核”,以河北省的11个城市为卫星环绕的大北京旅游圈正在加速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游圈将形成 “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旧的体制在一些领域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旅游的综合经济就同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区域管理、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分割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阻碍了旅游业的行业集聚的形成。
所以虽然我国旅游业的产业集聚化非常的迅速,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并未最终形成。 三、提高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的对策 (一)制定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专项规划,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
旅游发展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作为指导,即需要编制一个跨越行政区划的区域旅游规划,对于区域内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统筹安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能够有效整合区域旅游经济资源,形成区域旅游特色,并促进区域内部有序发展、避免出现内部竞争的混乱局面。
编制规划时应立意高远,站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角度,以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为导向,通过大思维、大手笔、大创意为旅游的发展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
9.求3000字的旅游论文
近几年,许多大城市外围形成了以近城乡镇景观为主的环城游憩带,这是经济发展、都市人休闲选择的结果。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有效满足了城镇居民的休闲需求,但环城旅游的开展也带来一些负相关作用,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旅游者、超过文化承载力的都市文化等的涌入导致环城游憩带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变更,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的矛盾凸显。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
自上世纪末,在济南市周边已逐步形成一个环城游憩带。济南市环城游憩带也存在着发展经济与环境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导致环城区域经济社会非协调发展。
高级化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促进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进,能够规避由发展旅游而附生的问题,实现环城游憩带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 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
在中国知网,自1980年至今,以“题名”、“环城游憩带”为词条的精确检索中,共有记录80条,其中硕士论文19篇,会议文章1篇,报纸报道2篇,年鉴1篇,期刊57篇。以 “题名”、“环城旅游带”为词条的精确检索中,共有记录3条。
以“主题”、“环城游憩带”为词条的精确检索中,共有记录197条。以“关键词”、“环城游憩带”为词条的模糊检索中,共有记录183条。
对环城游憩带的研究集中于三个层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讨环城游憩带的概念、要素、形成机制等。1993年,国家旅游局首次提出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城游憩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沙润将其界定为城乡交错带。学者吴必虎界定了环城游憩带的地理空间和功能。
学者魏小安从要素的角度界定了环城游憩带。陈右启先生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了环城旅游带内景观的特征。
还有一些学者则探讨了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郭鲁芳,2008)。二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探讨环城游憩带的开发、规划与管理。
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配置、资源评价、环城游憩带与乡村旅游发展、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战略等。三是针对一些大城市做的专项研究。
一些学者在为某些城市做环城游憩带做规划时,针对实践做的专门研究,这类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并为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抽样调查 在实地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9年8月到12月,共发放问卷305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80份。本次问卷针对的群体为济南市18周岁以上的居民,主要调查城镇居民的旅游选择及对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评价等。
应用excel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 二、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地理分布 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系环绕济南外围、依托于近城乡镇景观、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综合性旅游服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游憩设施密集,旅游业呈带状规模性发展。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济南市环城旅游带的空间地理位置及分布态势。旅游资源丰度较好的南部山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以山岳、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自然景观为主,泰山余脉的诸多山体、水库以及野生动物等增强了这一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其旅游价值高,市场开发较为充分。
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依托黄河水体开展旅游活动。西部发展缓慢,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也使得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在此缺口。
从空间地理上来说,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具有如下特点: 1.环城游憩带的范围处于不断延伸的状态,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进一步外延的趋势。 2.环城游憩带呈不规则形态分布。
环城旅游活动集中于南部山区和东部地区,北部地区薄弱,西部地区缺口。 3.环城游憩带打破了行政界线的划分,形成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区域组合,并涵盖了泰安、曲阜等地的旅游景区。
三、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 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经历了旅游资源的简单利用、综合利用、深入开发及创造资源四个发展阶段,现在,正逐步趋向于正规化、有序化发展。但它产生、兴起的时间短,各项事业处于新兴发展时期,在市场销售、企业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边缘性,同时,因其发展过程受各方因素的影响,变动因素多,也使其呈现变化和不确定性。
本调查通过对旅游者旅游选择、偏好以及旅游者对旅游业六大要素的感知状况调查,了解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市场(见表1),同时还参考了近几年济南市旅游业的总体规划。 从调查结果来看,济南市环城游憩带市场前景广阔,环城旅游的大众化程度较高,旅游主体趋向多元。
在调查样本中,98%以上的人曾经进行过环城旅游,其中,29%的人经常到济南郊区游玩。在消费调查中,76.3%的旅游者日消费低于200元/日, 23.7的旅游者日消费大于200元/日。
旅游消费呈中低端消费水平,消费集中于景区门票和交通。在旅游方式上看,游客热衷于亲和力较强的旅游模式。
61.8%的市民选择了亲朋好友或家庭同游的方式,22.2%的市民选择了自助式旅游,选择受约束较大的组团游和单位组织游的比例较小。在前往郊区旅游动机调查中,身体健康,亦即消遣或健身的动机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