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几篇土木工程地质论文2000字,谢谢高手帮忙
浅谈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勘察和评价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选择最佳的场地位置;提出克服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措施;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因此,工程地质学是每一个土木工程人员所应掌握的课程。
在工程地质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了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两部分内容。基础地质包括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基本类型及特征、地史及地质图的基本知识;水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基础地质是解决好工程地质问题必不可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工程地质包括常见的各种地质灾害;地下洞室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工程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地基工程常见的工程质问题等。这些知识要彻底掌握,必须作好野外实习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得到的知识,如果不能运用于实践,这无疑于纸上谈兵。而要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野外地质实习。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很多是概念化的,或者说是标准化的东西。比如断层,在课本上是理想化的模型,断层面是一个平面,上下盘的移动方向在图上有标识,岩性差别也很明显,因此在课本上很容易识别。然而在野外,断层规模相差很大。小的断层在手标本上可以识别,而大的断层延伸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断层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地震与活动性断层有关,隧道中大多数坍方、涌水均与断层有关。野外实际的断层不是课本上的模型,如何识别规模较大的断层呢?这就要野外实践知识。首先从地貌上识别,断层通过地区通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现象,如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湖、断层泉等。其次岩层分布情况,往往断层会造成部分地层的重复或缺失现象。第三可观察断层伴生现象,如擦痕、阶步、摩擦镜面、牵引现象等。再比如说岩石,室内实习时见到的手标本均是比较标准的样本,而野外的岩石千差万别,形态各异。
虽然在课本上也能学到这些,但必须通过野外现场观察,亲手触摸、亲身体会才能记忆深刻,也就能够举一反三,遇到类似情况知道是什么,没有现场的体会根本就不知道野外的地质现象是什么样子,更不用说到野外进行识别。通过野外实习,不但巩固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学到很多野外实践知识,这将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跪求一篇关于土木工程地质的论文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
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 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
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木工程是最古老的工程学科,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土木工程本身具有四个特征:(1)综合性:大多数自然学科都与土木工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力学更是其理论内核。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更使得土木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社会性:土木工程面对的对象是地球,可以说土木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合理地改造地球,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可见土木工程与每个人都有联系;(3)实践性:土木工程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学科,至今仍有许多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靠实践经验来解决;(4)技术,经济,建筑艺术的统一性:运用合理的技术和资金营造有艺术观赏性和实际使用价值的建筑物是土木工程。 “材料,施工,理论”是土木工程的三要素。
正是这三要素的相互影响和促进,才有了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而其中又以材料最为关键。砖瓦的出现使得古代的土木工程发生了第一次飞跃;十九世纪中叶,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在建筑营造中的应用则使近代的土木工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实现了第二次飞跃;至二十世纪中叶,预应力混凝土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则是土木工程的第三次飞跃,标志着现代土木工程的开始。
从人类第一次拿起工具改造土地、营造房屋开始,到公元17世纪中叶生铁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一时期被看作是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 这一时期的土木工程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建筑材料以天然材料和砖瓦为主;木结构、砖石结构是主要的结构体系。公元前11~前3世纪砖瓦的出现又成为了古代土木工程形成期和成熟期的分水岭。
形成期(—公元前11~前3世纪) 这一时期工程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建成了许多著名的建筑。 在中国,相传公元前21世纪的大禹治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
公元前5世纪成书的《考工记》则是最早的一本有关土木工程的著作。公元前5~前4世纪,西门豹所主持修建的引漳灌邺工程是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
公元前3世纪中叶李冰父子在四川灌县修建的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公元前7~前3世纪,修筑了著名的长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与此同时,埃及在公元前27~前26世纪就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群——吉萨金字塔群,其中有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16~前4世纪,又建成了位于底比利斯的凯尔奈克神庙。
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也已建成了由石料营造的神庙。公元前5世纪,著名的雅典卫城建成,其中的巴台农神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古希腊建筑的典范。
印度在公元前20世纪就已建成了城市规划完整的摩伯朱达罗城。 发达期(公元前11~前3世纪—17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随着砖瓦的出现,土木工程有了蓬勃的发展。
知识化的建筑师、工程师已经出现,图纸的绘制,系统的计算方法都已出现。 在中国,木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8世纪)和佛光寺大殿(9世纪)都是现存的完整的木结构建筑。2世纪建成的徐州浮屠寺塔是典型的楼阁式木塔。
11世纪在山西应县建造的佛宫寺释迦塔,高67.3m,是现存最高的木结构之一。1世纪时,砖石结构开始发展。
6世纪时建成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密檐砖塔。《木经》(宋喻皓),《营造法式》(李诫)等理论著作也相继出现。
在西欧,公元前2世纪,出现了被称为罗马水泥的天然混凝土,古罗马也出现了券拱结构。公元前1世纪,十字拱和穹顶在建筑中广泛使用。
公元2世纪,发券已经开始使用,其代表建筑万神庙(120~124年)的直径达43.43m,是古代最大的圆顶庙。这一时期的《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公元前1世纪)奠定了欧洲土木建筑科学的体系。
指示剂至中世纪时,拜占廷建筑开始兴起,其代表为圣伯菲亚教堂(532~537年),而此时的意大利仍保持着罗马的建筑风格,比萨大教堂是其代表。西欧其他国家则以法国为中心,推崇哥特式教堂建筑,其中以巴黎圣母院(1163~1271)最具代表性。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当时建成的佛罗伦萨教堂穹顶为世界最大的,它标志着文复兴艺建筑的开始。
罗马建成的圣彼得大教堂(1506~1526)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L.B.阿尔贝蒂尼所著的《论建筑》(1455)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近代土木工程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建筑材料已由过去的木、石、砖瓦发展为铁、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早期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理论也因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的逐步形成而充实起来。
随着新工艺新机械的出现,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土木。
3.给我出一个关于地质的论文题目
黄河下游断流日益严重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74.50亿立方米,黄河属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八长河。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黄河文明驰名中外。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时至今日,黄河也呈现了几多的尴尬与无奈,黄河下游的季节性断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难题。 一、黄河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历史上的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宏,古化有“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诗仙李白何曾想到,漫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1505 加入日期:2007-8-16
4地理空间的数学定义及定位型地图符号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 要】 在地心坐标系中定义地球椭球面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理空间的数学定义。根据拓扑学中的同胚映射,覆盖空间等理论,推导了制图区域、地图投影、制图物体及其在椭球面和地图平面上的定位等概念,通过对地图符号平面定位的单一性与其对应的制图物体性质多样性的分析,揭示了同一平面位置上可以依制图目的的不同而分别表示多种事物的性质或量值的基本原理,阐释了对同一制图区域进行多专题制图的客观条件和物理基础。 【关
作者:钟业勋 魏…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873 加入日期:2007-3-10
4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框架结构研究
【摘 要】 提出了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总体结构,探讨了基于元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平台以建立物理上分布而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出了应用符合3NF范式的关系数据库进行模型管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建模工具。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集成平台框架结构 GIS数据集成平台 GIS模型集成平台 可视化建模工具 1 引 言
作者:张健挺 万…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927 加入日期:2007-3-10
4浅谈利用MAPGIS进行数字化地形图图斑面积的量算
【摘 要】 如何高效、准确地从数字化地形图中量取图斑面积及属性是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叙述通过对数字化地形图中地形、地物等符号的线型转换,利用MAPGIS软件解决这个问题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 数字化地形图 图斑 面积 量算 1 引言 大量的测绘工程项目,如土地征用、土地开发整理、库区淹没等测绘工程项目中,都涉及工程范围内各地块土地面积的量算、属性及分类统
作者:罗建华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1095 加入日期:2007-3-10
4苏门答腊岛12.26海震EOS-MODIS奇异遥感信息解析
【摘 要】 2004年12月26日发生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西面太平洋底的8.6级大地震使南亚和环太平洋地区的13个国家遭受了严重灾难。本文采用美国MODIS Web和新加坡国立大学CRSP的MODIS遥感影像速据资料,不失时机地对重灾区苏门答腊岛北端及其临震中海域开展了遥感调查研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发现了4种具有特殊征状的奇异遥感信息——黄边岛岸、海水层圈、海—云层圈和尖角云。这些遥感奇异信
作者:吴虹 郭远… 文章来源:论文网 人气:590 加入日期:2007-3-10
4煤矿地质测绘|Quickbird-2影像精定位模式识别对新疆金矿预测的应用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模式识别在新疆伊吾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根据不同地质体在不同波段上的光谱特征,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上建立鉴别函数,对矿区中的主要地物进行分类,在模式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密度分割,圈定了3个预测靶区,6个蚀变带,给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分类规则 鉴别函数 密度分割 1 引言 遥感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技术。随着
4.求一篇工程地质论文5000字左右
工程地质论文 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 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
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但是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层,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地质师相继离岗,各勘测设计院明显缺地质人才,八十年代期间各院比较整齐的地质副院长和院级地质总工,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问题,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优秀地质师的成长 。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地质分析成果,出自于高水平高素质的地质师。
有人说二、三年就可以培养出地质专家,实属无知。其实,要培养出一个具有工程地质分析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地质师,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大量的工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和渗透,是决不可能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地质师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培养优秀地质师的难度可以说远远超过培养博士、研究员和教授的难度。
汪恕诚部长曾经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少修改或不修改设计,是对工程地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基本地质资料不准,修改设计就是必须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是挑战和机遇。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又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壮丽史诗。以前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成是与天斗与地斗的斗争关系,实践证明,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而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的惩罚却是灾难性的。
人类的每一次产业革命,无不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与地质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此起彼伏,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正在兴起。
在多专业组成的基建队伍这个庞大乐团中,地质师要起到指挥和首席演奏家的作用,甚至还要担负起独奏华彩乐章的作用。 尽管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
5.求一篇有关工程地质的论文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
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
今后十年,将有可能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 。
关键词:工程地质 水利水电 勘察 环境 分析 人才 机遇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特别是在水利水电行业,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澜沧江、红水河、雅砻江、乌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众多大型梯级水电站的兴建,以及若干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其它水利水电工程,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
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
任何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无数重大工程成败的实例足以证明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威性。
在学术界,有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国内的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都专门设立有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水利水电行业中全国性的学术组织还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网”。此外,全国性的勘测技术协会主要还是工程地质专业。
这些学术组织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巨大作用。 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 2.1 特殊性与复杂性 在水利水电、电力、工民建、交通、港航、航天、航空、地矿、市政建设等等凡是存在土建工程,要与地质体(地基)打交道的行业,都有工程地质专业,因此,我们称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专业,是不必争议的。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业界龙头。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工程建筑物的特殊性。
工业与民用建筑到处可以见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建筑物,可以部分或全部套用标准设计图纸。而水工建筑物则不然,世界上有成千上万座水库大坝,你就很难找到两座完全相同的大坝。
决定大坝的规模、坝型、结构等工程要素的自然条件很复杂,而工程地质条件则是最主要的自然条件之一。水工建筑物的第二个特殊性是与水打交道。
6.求土木工程的论文的题目和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7.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建设论文,5000字左右
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词: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 环境 人才 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时期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中国特设的学科。
举世瞩目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以及三峡水电站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8.急求一篇论文,关于工程地质的论文
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建筑论文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没有进步。
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
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极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
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网络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国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二、创新原则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
两者要相 欲知后事,请咨询中州期刊联盟。我们可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土木地质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