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仓央嘉措的作文
我与仓央嘉措有个约定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开始读到这句诗时,我在想,是怎样一位多情的男子才写得出这样动人的诗句。后来才认得,他,叫仓央嘉措。本想与心爱的人儿同生共死,却被困于这深宫。在我心中,这世间最美情郎,非他莫属了。
约定是什么?是汉乐府中痴情女子的誓,还是一笔一划写下的言。前者不过区区几字,后者不过一张纸,太草率轻浮。约定,偏偏侧重于那个约。虽不曾相见,在光阴中隔了太远但在冥冥之中就有那么一种缘,许是前世的因,后世的果。他,已圆寂。我,去依旧被繁重心事困扰在尘世。但我与他却有个约定:重踏上那阿拉古道,去叠合他的脚步,诵着他的情诗。
约定,无口字,言字。所以一字一句是刻在心上,却非挂在嘴上的。山一程,水一程,背着行囊要去远方,只为了赴约。我不懂何为前世,定不懂匍匐前行的藏民心中的信仰。我只愿守住这个约,履行这个约,踏上那片土地。在布达拉宫面前为他点一盏长灯,看牛羊迁徙至一个又一个草场。这世间有多人来这里,只为追寻一个人,一个名字,一首诗。
“匆匆绾个同心结,掷地旋看已自开。”我定要剪一缕青丝,绾做一个同心结,放在他走过的路上。若真如佛说万物皆有灵性,也请往西飞行的大雁告诉他我已实现与他的约定。
那里的烟火很稀疏,而我们与这里的荒原雪域同生共死,为寻找他的影子,带来了多少繁重心事。而这里,那些诵着经文,摇着经幡的老卓玛,定参不透我们——尘世中的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思与故事。离天很近,离meng很远,空气稀薄,这里的香火几乎快让人窒息。无暇顾及美景,只为追寻我那世间最美的情郎,只为履行与他的约定。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愿做一粒拜倒在他脚下的尘埃,被风带去那片雪域圣地。或许前世我是他垂爱的一株草,放生的一尾红鱼。前世无法与他共生死,今世我要与他续前缘。
任凭岁月扬鞭抽打年华,世事怎样变迁。我,与仓央嘉措有个约定。
2.关于仓央嘉措的作文
我与仓央嘉措有个约定“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开始读到这句诗时,我在想,是怎样一位多情的男子才写得出这样动人的诗句。后来才认得,他,叫仓央嘉措。
本想与心爱的人儿同生共死,却被困于这深宫。在我心中,这世间最美情郎,非他莫属了。
约定是什么?是汉乐府中痴情女子的誓,还是一笔一划写下的言。前者不过区区几字,后者不过一张纸,太草率轻浮。
约定,偏偏侧重于那个约。虽不曾相见,在光阴中隔了太远但在冥冥之中就有那么一种缘,许是前世的因,后世的果。
他,已圆寂。我,去依旧被繁重心事困扰在尘世。
但我与他却有个约定:重踏上那阿拉古道,去叠合他的脚步,诵着他的情诗。约定,无口字,言字。
所以一字一句是刻在心上,却非挂在嘴上的。山一程,水一程,背着行囊要去远方,只为了赴约。
我不懂何为前世,定不懂匍匐前行的藏民心中的信仰。我只愿守住这个约,履行这个约,踏上那片土地。
在布达拉宫面前为他点一盏长灯,看牛羊迁徙至一个又一个草场。这世间有多人来这里,只为追寻一个人,一个名字,一首诗。
“匆匆绾个同心结,掷地旋看已自开。”我定要剪一缕青丝,绾做一个同心结,放在他走过的路上。
若真如佛说万物皆有灵性,也请往西飞行的大雁告诉他我已实现与他的约定。那里的烟火很稀疏,而我们与这里的荒原雪域同生共死,为寻找他的影子,带来了多少繁重心事。
而这里,那些诵着经文,摇着经幡的老卓玛,定参不透我们——尘世中的我们,会有怎样的心思与故事。离天很近,离meng很远,空气稀薄,这里的香火几乎快让人窒息。
无暇顾及美景,只为追寻我那世间最美的情郎,只为履行与他的约定。“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愿做一粒拜倒在他脚下的尘埃,被风带去那片雪域圣地。或许前世我是他垂爱的一株草,放生的一尾红鱼。
前世无法与他共生死,今世我要与他续前缘。任凭岁月扬鞭抽打年华,世事怎样变迁。
我,与仓央嘉措有个约定。
3.介绍一下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Tshangs-dbyangs-rgya-mtsho)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颇有争议的著名人物。
身世 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其之父扎西丹增,原居错那宗。
其母为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仓央嘉措诞生于1683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3月1日。
1697年(藏历第十二绕迥火牛年)被藏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同年年燃灯节之际,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的司喜平措大殿,在丹增达赖汗和第悉·桑结嘉措等藏蒙僧俗官员的参加下,举行了坐床典礼。
清朝康熙皇帝从大局考虑,派出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并赏赐了无数珍宝。 1698年(藏历土虎年),仓央嘉措至哲蚌寺,建立最初的法缘,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开首处,进行了经文传承,开始听取法相经典。
第悉教授其梵文声韵知识。另外,还从班禅大师及甘丹寺主持、萨迦、格鲁、宁玛等派有道上师学习大量显密经典。
第悉对于仓央嘉措的学习,管理得非常严格。 仓央嘉措成长的时代,恰值西藏政治动荡,内外各种矛盾接连不断地开始出现之际。
1700年(藏历铁龙年),丹增达赖汗在西藏去世。其次子拉藏鲁白遂来至前藏,承袭了乃父职位。
蒙古施主当中对此也产生了赞同与反对的两种意见。另外,第悉对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进行了长期保密,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满。
在西藏内部,由于第悉独断专行,长期“ 匿丧”,身穿袈裟而又公开蓄养“主母”等行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等。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仓央嘉措感到“失望,学习也无益处”,遂变得懒散起来, 且喜好游乐,放荡不羁。
1702年(藏历水马年六月),仓央嘉措20岁时,第悉劝其受比丘戒。他听从劝告。
前往扎什伦布寺与班禅大师洛桑益西相见。第五世班禅的传记里说,“休说他受比丘戒,就连原先受的出家戒也无法阻挡地抛弃了。
最后,以我为首的众人皆请求其不要换穿俗人服装,以近事男戒而受比丘戒,在转法轮。但是,终无效应,只得将经过情形详细呈报第悉。
仓央嘉措在扎什伦布寺居17日后返回拉萨。”(《五世班禅洛桑益西自传·明晰品行月亮》 209页)自那以后,仓央嘉措便穿起俗人衣服,任意而为。
白天在龙王潭内射箭、饮酒、唱歌,恣意嬉戏。还到拉萨近郊去游玩,与年轻女子寻欢作乐,放弃了戒行。
拉藏汗利用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第悉·桑结嘉措之间的矛盾,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第悉企图投毒杀害拉藏汗的说法传开以后,藏蒙福田、施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公元1705年(藏历木鸡年)一月,第六世达赖喇嘛、吉雪第巴、拉木降神人、色拉、哲蚌二寺堪布、政府各要员、班禅大师的代表、蒙古诸施主等,集议如何解决矛盾。最后议决,第悉·桑结嘉措辞去地方政府的职务,将贡嘎宗拨给他作为食邑;拉藏汗保留“地方政府蒙古王”的称号,返回青海驻牧。
但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打算执行决议。拉藏汗从拉萨出发以后,在羊八井、当雄等地驻留多日,缓缓抵达那曲。
在那曲集结了藏北各地的蒙古军队,准备打仗。他借口第悉未遵守决议,仍然呆在布达拉宫内干预政府的一切事务,从那里折返拉萨。
当年5月,拉藏汗在当雄将蒙古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从澎波而来;另一路由其妻次仁扎西及部分军官率领,从堆龙德庆而来。当时,色拉、哲蚌二寺的上师、密宗院的轨范师以及班禅大师的代表等人闻讯后,急忙先后赶去劝阻。
请求汗王罢兵。但是,遭到拒绝。
公元1705年(藏历第十二绕迥木鸡年)七月第悉·桑结嘉措被抓获,押至堆龙德庆的朗孜村立刻斩首。从此以后,蒙古人拉藏汗统治前后藏达12年。
当时,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框架中,噶厦和孜康属于重要的机构。孜康机构既检查稽核政府收支,又主持培养官员的学校。
不久,杀害第悉·桑结嘉措的凶狠王妃次仁扎西也死去了。 拉藏汗掌握大权以后,对第六世达赖喇嘛多方责难。
还特派人员赴京师,谗言桑结嘉措勾结准噶尔人,准备反叛朝廷。还说,第悉 ·桑结嘉措在布达拉宫立的仓央嘉措不是第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
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寿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为 “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命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的职位上废除,“执献京师”。
遵照谕旨,废掉仓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
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亦准备武力抵抗,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仓央嘉措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动走到蒙古军中,立地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
然后,从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时年25岁。这是传记中的普遍说法。
所以,布宫里唯独没有六世达赖的灵塔。 其后,拉藏汗将生于公元1686年(藏历火虎年)的活佛阿旺益西嘉措认定为第六世达赖喇嘛,将其迎至布达拉宫坐床,他在位11年。
但是,西藏僧俗群众皆不承认他是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白噶尔增巴·益西嘉措坐床以后,拉藏汗便上奏康熙皇帝,请求皇帝承认他是达赖喇嘛,并赐金印。
皇帝依奏,赐金印一。
4.仓央嘉措对西藏文化的冲击300字
首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仓央嘉措是一个权力夹缝中的人物,尽管名义上是雪域的法王,是最高的宗教领袖,但是世俗权力全部掌握在当时实际统治西藏的蒙古人手里面和西藏地方官僚势力手里面。
因此他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是一个很犹豫的人,他的很多诗里面都反映了他的这种不快乐,他不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权力人物。他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因此,他想一心潜心去修习佛法,但是他又有世俗的权力在左右他,两派把他夹在中间,所以他非常地苦闷。
我们读仓央嘉措的诗歌,仔细研究后会发现仓央嘉措实际经常遭冷遇,经常被拒绝,经常被抛弃。他的很多诗里面透露出来彷徨、犹豫和没有安全感,也正是这种不快乐成就了仓央嘉措,即:从完整的历史的高度去看他,会发现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世俗的权力,看似离经叛道的经历,再加上他一颗不快乐的内心,最后加上他的佛法修为和潜心修炼,最后成为一个非常高贵的人,成为受人尊重的人。
仓央嘉措的诗歌非常流行,从他的诗歌里能触摸到仓央嘉措更多的方面。他有这样一首诗:“已过了开花的时光,蜜蜂儿不必心伤,既然是缘分已尽,我何必枉自断肠”。
这是一首自我安慰的诗,由于仓央嘉措经常受冷遇,经常被抛弃,非常不快乐,所以他去寻找更加坚固、更加长久的幸福,这个更加坚固、更加长久的幸福在仓央嘉措看来,不是男欢女爱,不是爱情的浓郁和短暂的甜蜜,而是内心的平静。他认为:内心的平静才是坚固的,可持续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首诗:“人们对我的指责,我只得承担过错,小伙儿我的脚步,确实曾到过酒娘的家里去过”,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拉萨城里有一个流言:大家说最近街道上来了一个年轻人,这个人就是我们尊敬的六世达赖喇嘛,他是到酒店里去喝酒,然后到妓院里面去会年轻的情人。为回应这样一个流言,仓央嘉措就写了这首诗,他说你们说得没错,我坦诚我自己的过错,我的脚步确实到过酒女的房间,跨过她的门槛,到她的房间去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豁达呢?像婴儿一样的天真呢?这就是仓央嘉措,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藏文化一个非常大的魅力在于一个“真”字。
仓央嘉措和别的活佛,别的达赖喇嘛有什么不同?别的活佛可能修为很深,持戒非常严格,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像莲花一样,但仓央嘉措超越了那个境界,仓央嘉措他是染污泥而自清,就像一个莲叶一样,你看它挂了一个污水珠,但是污水是污水,莲花还是莲花,他染污泥,但他仍然是清清爽爽,非常干净,非常纯洁。他是一个完整的僧人,他真正没有去隐瞒,而是勇敢地去面对,最后走过了那样的一个世俗的阶段,事实证明,他确实是非常有慧根,非常有佛性的这么一个非常独特的年轻人。
还有一首诗首也非常有名:“入夜去会情人,破晓时大雪纷飞,足迹已印在雪上,保密还有什么用处?”这首诗说他夜晚从布达拉宫跑出来私会情人,第二天早上想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再返回他的寝宫,但是发现外面下大雪了,他的脚印留在雪地上,其实这首诗很多人的理解是禅意,是佛法,你想隐瞒,瞒不过自己,一切都是虚幻,所以真正的佛心,它是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地去看任何事情,让它发生,然后承认它,接受它,面对它,超越它,就像一阵风来,你感到风来,这个风已经走了。所以,这首诗也是他对他自己的一个非常好的解释,这首诗也是通过他自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道歌,就这么简单,不同的人从这首诗里面会读到不同的东西。
总之,对仓央嘉措的身世、作品,结局的探讨不仅是西藏传统文化研究的课题,而且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宗教、历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意义,我们通过还原仓央嘉措其人及其诗歌的本质,让人最真实地认识到了最被人真爱的上师,认识这个西藏的文化符号和密码,把人们从“误把圣者当情痴”的误解中解放出来了,通过他的智慧,了解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