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1.问题提出资本结构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甚至企业价值。
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规范企业行为,提升公司价值。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未间断。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关到有关的过程”。MM理论(不考虑公司所得税)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认为资本结构的选择不会影响公司价值。
而此后的MM理论(考虑公司所得税)、米勒模型、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等等一系列资本结构理论,都认为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影响公司价值。我国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陆正飞、辛宇(1998)通过对沪市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的35家上市公司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得出,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甚显著。
李义超、蒋振声(2001)应用1992至1999年的混合数据,采用截面分析与TSCS分析方法,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于东智(2003)通过研究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关系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刘志彪等(2003)是国内最早将产业经济学与资本结构研究相结合的,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所在的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肖作平(2005)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互动关系,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向的U型关系的结论。
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除少数研究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与绩效无关以外,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普遍认为企业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而针对我国的研究除了少数结论(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王娟和杨凤林2002),普遍认为企业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是负相关的(陆正飞,1996;刘志彪,2003;于东智,2003;肖作平,2005)。
经典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首先可能是因为制度环境的不同。西方具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体系,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成熟的经理人市场,这些条件为资本结构理论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中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其次,对公司绩效指标的选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学者选取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公司绩效,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反映资本收益能力的国际性通用指标和杜邦系统中的核心指标,优点是综合能力强,但缺点是易被人为操纵,其有效性会受到影响。
最后,未全面考虑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很多,除受资本结构影响外,还受行业、公司规模等因素影响,漏掉重要影响因素容易导致有偏误的估计结果,甚至会掩盖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真实关系。
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应该加入相关的控制变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利用我国沪深A股2005—2009年6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期望在研究模型建立、数据选择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验证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2.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2.1债务结构与企业绩效西方理论普遍认为,企业的高负债并不一定就会导致企业的低绩效,关键在于债务的治理是否有效[1]。负债影响公司绩效,主要是通过影响经营者行为来达成的,作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经营者的行为与公司绩效息息相关。
首先,负债是一种具有约束性的债权,一般是固定支付,但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否则将面临诉讼甚至破产的威胁。因此,当一个企业负债比率过高时,经营者要考虑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这样一来,也抑制经营者利用企业过多的自由现金流量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各种行为。
其次,在企业融资总额及经营者持股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负债方式融资,等于降低股权融资比例,相当于提高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从而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假设1: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价值先随负债比例增加而增加,当负债比例达到某一点时,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显著增强,企业价值开始下降。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加,企业价值有一个最大值,此时的负债比例为最佳负债比例。
本文根据国外研究的结论以及经典理论的结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假设2: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存在着一个倒U型二次抛物线关系,即当企业负债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企业绩效随负债增加而增大,当企业负债超过一定程度时,企业绩效随企业负债的增加而减少。2.2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代理成本认为,股权相对集中可以有效的节约代理成本。
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条件下,控股股东有监督的激励,可以分散股东“搭便车”的问题。大股东具有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监督管理者,从而增强市场运行的有效性,降低经理层的代理成本。
另外,由于这属于。
2.《物流公司绩效管理的分析》为题目毕业论文
摘自: /search.asp?word=%CE%EF%C1%F7&m=2&searchbtn2=%BF%AA%CA%BC%CB%D1%CB%F7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零售企业与物流绩效管理关系基础上,提出了零售企业明确管理战略、强化绩效评价、构建管理体系以及有效运用改进方法等四个改进物流绩效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 物流绩效 评价 改进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零售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现代物流提供的速度、成本、服务以及效率。零售企业强化竞争发展优势就需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技术设施设备的发展、物流信息的合理应用并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经营资源整合过程的物流绩效管理,才能提高运行效率,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
零售企业改进物流绩效,就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条件下,在零售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中对物流绩效的产生、形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主要有四个基本策略: 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分析 运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要素划分方法,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战略要素主要就是物流资源、物流产业竞争、物流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并由此构建了基本的共同影响框架。
物流市场需求包含需求量、需求结构与需求变化趋势所产生的导向信息,物流资源包含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人才、物流服务管理所决定的运作能力,物流产业竞争包括了竞争程度、发展能力以及相关产业支持的基础条件,政府政策包括了相关法规、宏观管理体制与调控能力的制导作用,四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的战略要素。 对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战略要素进行的价值分析,就是价值分类、竞争权衡、确定优势资源、共享优势资源、创造更大的物流绩效。
可以通过价值、吸引力、持久力的分析来完成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的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匹配的程度和形成的竞争优势;吸引力分析就是分析促进企业物流发展的企业资源力量,包括资源的独特性、传递方式和转移效用;持久力分析就是分析政府的政策环境与企业优势资源积蓄和提高的速度、等级,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展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模式主要表现为合理化战略模式与创新战略模式。物流绩效合理化战略就是将合理化思想与操作方式贯穿在改进物流绩效的全部过程。
零售企业物流运作系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调整、改进与优化,通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科学地解析物流成本构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手段,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物流绩效的合理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创新战略就是通过创新物流管理的制度、方式和方法,改变企业原有物流服务构成,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以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多的物流价值。
为此,零售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战略需要,通过战略、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从而形成集评价和激励,传播和沟通、团结和学习的多功能的战略管理系统;必须进一步分析和评估企业资源素质与能力,科学确定企业物流战略,实施战略管理,确保物流绩效管理产生战略价值。 强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管理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就是以有效满足竞争与发展的物流需求为目的,通过客观定量标准与主观效用行为测定物流绩效的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物流价值的事前计划与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与评估,以衡量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和活动过程的投入与产出状况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分析工具,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成为一个不断分析、控制和修正的动态过程。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多个群体利益的协调、平衡和兼顾。为了建立起零售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体系和各环节各部门和各个员工的激励机制,并建立起供应链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等外部利益群体的利益分享机制,需要对物流绩效进行多角度评价的平衡和有机协调。
主要包括:外部评价指标(品牌形象、顾客态度、股东收益等)和内部评价指标(内部组织效率、物流运营、技术、创新与成长等)之间的平衡;成果评价指标(市场占有率、利润、物统费用、物流设备利用率等)与行为评价指标(物流功能组合、物流控制、物流设备状况、员工、物流流程、物流服务等)之间的平衡;客观评价指标(响应速度、准时率、准确率、配送频率、差错率等)与主观评价指标(顾客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等)之间的平衡;直接评价指标(直接衡量物流活动成本与收益的指标)与间接评价指标(物流活动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指标)之间的平衡;长期评价指标与短期评价指标的平衡;有形资产评价指标与无形资产评价指标的平衡。 面向未来的竞争,零售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在于所选择的供应商绩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顾客绩效等构成供应链系统的共同绩效。
零售企业必须从着重内部控制转为内外协调并重,就需。
3.求毕业论文(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分析)
下面这篇是硕士论文,我已经下载下来了,但由于你匿名我我无法将CAJ的附件发给你.你可以联系我"娴情逸致 "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分析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英文题名】 Study and Analysis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作者中文名】 林丽红;
【导师】 李锦飞;
【学位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位年度】 2005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江苏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5-10-18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BP神经网络;
【英文关键词】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lanced Scorecard; BP Neural Network;
【中文摘要】 供应链管理正处于发展时期,无论是供应链管理理论,还是供应链管理技术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未来企业的竞争环境是全球化供应链竞争环境,完善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完全符合供应链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因此尝试研究与分析帮助企业准确反映运营绩效,从而改善企业运作模式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适应全球化供应链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发展历程角度出发,分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供应链结构模型,供应链主要特征以及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并将供应。
【英文摘要】 Nowaday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in the period of developing. Both the theor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technolog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re changing.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for the company in the future is the glob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n supply chain. And so the perfect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s a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the following days. However, there is few perfect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by for now. Therefore, it is 。
4.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论文怎么写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经过实证分析,取得了影响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信息,并给出了各公司对应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公司的综合评分,据此判断上市公司的优劣,以其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及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对于上市 公司综合业绩的评价日益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上市公司的 经营业绩可以有很多指标来评价,但普通投资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 研究这些指标,如果只看部分指标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因此对上市公司 综合业绩的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迅速把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做出正确的 投资决策;同时,通过上市公司综合业绩的横向对比,可以让上市公司清 楚地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可以对上市公司经营 者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也为经营者改善其经营业绩提供了思路。 本文首先对评价主体、评价目的及评价意义明确界定,然后追溯业绩 评价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现状特点进行评述;接着,对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5.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分析的论文我要写一篇这样的论文但是没有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时期,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
本文着重探讨了其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绩效考核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出来,导致中小企业效益普遍较差,分析了中小企业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及相关问题所在,提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绩效是人们所做的同组织目标相关的、可观测的、具有可评价要素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个人或组织效率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绩效考核,就是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绩效评价在西方被认为是企业创新价值的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而在我国尚未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إ 1。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إ 1。1 中小企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_支重要力量。
最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三项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إ 1。2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在吸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都有重要作用。إ 1。
3 中小企业在产品、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作用明显。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
不仅如此,在传统经济领域,中小企业也大有可为。إ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机制较为灵活,适应新体制较快。
中小企业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日益重要。 绩效评价是管理者根据预先确定的工作标准来评价员工工作做得怎样,并将评价结果转达给员工的过程。
但是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认定、比较、评价,更是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这样的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إ 2。绩效考核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إ 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也是平等竞争的前提。
إ 管理学家研究表明,同一职位的不同员工之间的绩效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而且越是在需要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岗位上,这种差别就越明显。إ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名牌战略是中小企业取得成功的“四大法宝”,在市场条件经济下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四方面的创新,而要创新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配置、绩效考评、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是保证人力资源有效性必不可少的四个关键环节;这四个关键环节中,绩效考核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其他三个环节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功能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点。在人力资源管理被越来越广泛重视的今天,绩效考核也自然成为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的一个最核心的职能。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绩效考核作为评价每一个员工工作及其对组织贡献的大小的一种管理手段,每一个组织都在事实上进行着绩效考核。不管他们是否有意识地提高了自身的绩效考核水平,他们都在设法比较合理地衡量各个员工的绩效;对每一个员工的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据此作为激励、晋升的依据等。
إ 虽然绩效考评不管从体系内容到具体的实施上都已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和经验。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认为绩效考评好像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大家认为很有必要,但都不善于使用它,致使它的功能和积极作用发挥不出来。
3。我国中小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的问题إ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观念上,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大多数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时期,没有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经常表现出“为管理而管理”。
提到绩效考核,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每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因此绩效考核成为了对员工的一种“秋后算账”式的控制手段,成了一种不受员工欢迎的例行公事。
(2)制度上,指标体系难以建立,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在实践中,很多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往往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随意性很大。
有些考核工具看起来似乎很客观,但它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待遇。 (3)操作上,信息不对称,考核之前员工对考核的内容和程度并不了解;考核之后员工不知道考核的结果如何。
为了使考核能够尽量客观化, 片面地追求细化和工作量,以反映员工的真实水平;考核规则越来越细,考核周期越来越短,考核表格越来越多。 考核工作成了一件劳心费力的琐事,久而久之,员工便会抱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经营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