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饭服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是怎样“炼”成的 海都资讯网 作者:海都资讯网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更新时间:2009-3-19 0:28:00 N本报记者 叶琦 实习生 沈瑞芳 复制、粘贴,把长句删短,把顺序颠倒,把名字改一改,毕业论文就完成了。
毕业论文,这个在全国高校坚持了数十年的传统,现在已然成了一个问题。 或许,与其争论有无必要写毕业论文,倒不如看看,现在到底还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写毕业论文。
现在又到了高校学子应对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近日,本报记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毕业论文的选题、兴趣和写作时间等几个方面,对省内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30份有效问卷。
虽然只是个小规模的调查,但是多少能折射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别样“情感”。 调查数据 学生写论文花费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学期,占调查总人数的6%,最短的是半天,占3%。
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在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其中10%的学生只用三四天时间,而13%的学生用一周时间完成。 6小时写出万字“优秀论文” “眼下找工作要紧!毕业论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能过就得了!”榕城某高校大四的小冯对记者说:“网上找点资料,拼凑一下就行了。
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再说老师也会体谅我们的!” 距离小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只剩一周时间,当老师提醒他赶快交初稿时,小冯正忙着在一家公司实习。情急之下,他向公司请了半天假,一个人在教室里,想了一个题目后就奋笔疾书,想到哪写到哪。
为了让论文显得有分量,他还“引用”了自己杜撰的一段话,并扣上“外国某某评论家”的帽子。6个小时不到,一篇11000字的论文就完成了。
“指导老师很赞赏我的论文,说观点新颖,可以发表到学报上!”这让小冯有些哭笑不得。 毕业论文两三周足矣 在调查中,一位学生表示,班上很多同学的论文都是“速成”的。
“眼下比写论文更紧迫的事情是找工作”。 以下是一所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2008年11月中旬,完成收集论文选题;2008年11月月底,学生完成选题;2008年12月1日,公布分配导师名单,学生联系导师;2008年12月8—19日,学生完成论文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2009年2月2日—2009年3月6日,学生完成论文写作;2009年3月底,论文答辩小组答辩。
福建师大林教授表示:“学生去年12月选完题就开始期末考,然后回家过年,估计大部分同学是今年2月中旬开学才开始看书的,3月底答辩。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学生看书写论文,这怎么可能?” 然而在很多同学看来,从看书到写论文,两三个星期已经够长了。
“一般是一个星期写完论文”。小云这学期开学就已经在一家公司兼职,一天上8个小时的班,晚上还经常要加班。
“根本没时间,只能用两个周末的时间看书,然后请一天假,在学校写了整整一天才写好。” 说到论文“速成”方法,小云说:“我们一般先去学术期刊网上找相关的论文,这样就不用去看很多原著。
论文先用一千多字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实是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不容易被发现。” 调查数据 约有50%的学生表示,所选的论文题目与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完全“不搭界&rdq [1][2]。
2.求1篇烹饪毕业论文大概2000字
烹饪方面的论文 新世纪的中国烹饪,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餐饮市场呈现出持续兴旺的势头。然而在兴旺繁荣的市场背后,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噪音。
例如,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的现象并未绝迹,有的饭店以低级庸俗的菜名来招徕和误导消费者,酒宴中的铺张浪费越演越烈,有地方竟以现场活杀动物来吸引顾客上演一幕幕血淋淋的惨剧,提倡多年的营养膳食在餐桌上得不到体现,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添加剂在初加工和烹饪中仍有使用,等等。烹饪界出现诸如此类的一些短期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出现这些现象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深层次看,是缺少“人文关怀”带来的恶果。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我们常常引以自豪的,但在今天,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掺进了好多没有文化和缺乏文明意识的杂质,有些则是打着文化旗号的伪文化。
在餐饮市场,一方面是“文化”满天飞,恨不得把中国文化中所有的门类都加到饭店和餐桌的头上;一方面又是低俗、野蛮、无知到违背了最起码的常识,背离了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如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清除这些杂质,中国烹饪就很难健康发展,餐饮市场就很难走向成熟,我们的饮食生活也不可能真正走进现代文明。
因此,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对照和规范中国烹饪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课题。 回顾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老祖宗在这一点上其实做得比我们高明。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许多基本的原则和做法都是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的,都不缺人文关怀,譬如,养生和健身的需要;譬如,品尝美味的需要;又譬如,在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中十分注重顺应自然、顺应环境。这些以人为本的原则,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核心。
可以说,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注重人文精神的文化。在这方面虽然缺少宏观层面上的理性总结,但我们从中国历代有关饮食和烹饪的文字中,从中国人的饮食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务实,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讲究人对自然的依附和适应,而绝不是把自然作为对立面。
即使在一些形式感较强的菜肴和宴会格局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运用一些野生原料来烹饪菜肴时,也显得十分节制。至于中国人从养生和健身的角度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更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
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以人为本、从人性出发的,其中包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并不是人为的或者游离于饮食活动之外的添加物,而是与饮食活动本身融为一体的。 然而在餐饮业的发展热潮中,我们今天的有些做法却背离这些原则。
新世纪的中国烹饪应该是注重人文和理性的,应该更科学合理、更文明健康、更人性化,而不应是盲目、短视、无序和不文明的。从人文理性这个要求出发,我觉得当前迫切需要在观念上确立以下几个“意识”。
一是开放意识。 中国烹饪历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模式,不应成为限制我们的教条和框框。在当前餐饮业发展中出现对非烹饪要素的过度追求,实际上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例如,筵宴之乐,是同环境有相当联系的;但这种联系建立在筵宴本身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现在有些饭店,一味在环境上不惜投入,但在菜肴制作上未必有什么新招和特色,有的甚至以环境的讲究和奢华来掩盖烹饪技艺上的不足。
这种偏执于一端不及其余的思想方法,是不利于烹饪健康发展的。 二是平等意识。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讲究长幼有序,论资排辈。反映到饮食生活中同样讲究这一点。
特别在中国人的宴请中,这种风气尤甚。无论是席位的序列还是敬酒的习俗,都是如此。
这种缺少平等意识的风气应该改变。试看风靡餐饮市场的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首先在就餐形式上是人人平等的,这种平等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对个性的尊重,这不能不是它成功的因素之一。
平等意识的缺乏,还不自觉地反映在菜肴与人的关系上。那些为高消费服务的哗众取宠、盛气凌人的菜肴,常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不忍下箸。
对菜肴来说,在色形上进行美化,提升艺术品位是好事,但过犹不及,一只菜肴要是因为过度工艺化而让人不敢吃,不忍吃,违背了菜肴最基本的属性,等同于工艺品一样,能说是成功的菜肴吗? 再说在对高档菜肴精工细作锦上添花的同时忽视了大众化品种的质量要求,这种厚此薄彼的风气,正反映出人文精神的缺失。消费是分档次的,但质量要求应该是一样的。
同时在菜肴的选择上也往往缺少对人的尊重,一些饭店推出的模式化的宴席菜单,根本不考虑也无法考虑就餐者的个人喜好,这种由共性代替个性的餐饮活动,能说是文明的体现吗? 三是生态意识。 人类的饮食活动,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要摆脱人类在自然界的霸权意识,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食用野生保护动物,以及对某些烹饪原料的过度开发,都会带来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
人类的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完全没有必要付出破坏。
3.烹饪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5000字)
wefrwe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sf/lw/2009/0928/146347.html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shixi 写作指导: /lunwenzhidao。
4.有关健康饮食的论文3000字左右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
5.求关于中国餐饮现状的毕业论文30个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我发给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6.关于食品的毕业论文
食物经过油炸后,改进了其色、香、味,引人食欲。春卷、油条、油馓子、炸鱼、炸虾等,都是饭店、餐厅、食堂甚至家庭餐桌上的常备菜。大排档、夜市上更少不了支上油锅,鱼、肉、豆腐、土豆、苹果、香蕉都可入锅一炸。但是从营养方面来看,不宜长期过多食用油炸类食品。油炸类食品不但营养价值很低,其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油炸就是食品在沸油中受高热的作用而熟,所用油温通常为150-300℃之间,在这样的高温下,营养素很快就被破坏。维生素C几乎完全消失,维生素B2和尼克酸损失大半,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大量损失,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大大下降。油炸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原来食品相比不及原先的1/3,但是,营养价值的损失只是油炸食品危害的一小部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来自于其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的有毒有害物质。
多环芳烃类韧质:
油炸食品经高温油炸加工而成,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其代表即3,4-苯并芘。食用油在高温作用下产生的油烟中就含有3,4-苯并芘类物质。食物经油炸后,在浓油烟的环境下停留时间过久,或油炸食物所用油因长期不更换,易被3,4-苯并芘污染,用这样的油炸制食物,长期食用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苯并芘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易导致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既污染大气,又危害人体健康。曾有实验表明,将苯并芘涂在兔子的耳朵上,40天后此位置上便长出了肿瘤。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而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油炸、烧烤类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
丙烯酰胺类物质:
研究表明,淀粉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土豆、饼干、面包和麦片等,在经过煎、炸、烤等高温(120℃)处理后,容易产生一种致癌性物质——丙烯酰胺,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含量也随之增高。丙烯酰胺是人体的可能致癌物。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在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如1000克炸薯条丙烯酰胺含量约为400微克,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示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的丙烯酰胺量不应超过1微克。
另外,油脂在高温下煎炸10分钟之后,便可发生明显的变化,颜色变深,黏度增加,产生烟雾和气泡等。这说明油已经变质,不宜再使用了。反复使用的油,其营养物质遭到彻底破坏,脂肪酸发生热裂解、热氧化、热聚合,会产生正烷烃、单烯烃、酚类、酮类及其它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动物试验表明,多次使用的食用油会缩短果蝇30%以上的寿命,并可升高果蝇的不育率,且有明显的致癌性。
要避免油炸类食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最重要的是改进食物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
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油炸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癌症。油炸食品要严格控制油温,最好控制在150℃左右,火不要烧得过旺。如油温超过200℃,则煎炸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油炸食品一次不可多食,也不宜经常食用;不要把煎炸的食品长时间放在阳光下曝晒,曝晒时间越长,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就越多;煎炸食品一次不能烹调完的,也不宜久贮,应及时处理。
多吃蔬菜和水果。专家最近发现,在制作油炸制品的过程中,使用类黄酮可大大减少丙烯酸胺的形成。他们在炸薯条时添加了少量的类黄酮,结果发现,油炸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酸胺减少了50%。类黄酮广泛分布于各种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
近年来,西方等发达国家已出现了减少摄入煎炸食品的趋势。但在我国,煎炸食品的品种及食用量却均有明显增加。鉴于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油炸食品还是以少吃为宜。
7.求一篇烹饪类毕业论文
烹饪方面的论文 新世纪的中国烹饪,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餐饮市场呈现出持续兴旺的势头。然而在兴旺繁荣的市场背后,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噪音。
例如,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的现象并未绝迹,有的饭店以低级庸俗的菜名来招徕和误导消费者,酒宴中的铺张浪费越演越烈,有地方竟以现场活杀动物来吸引顾客上演一幕幕血淋淋的惨剧,提倡多年的营养膳食在餐桌上得不到体现,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添加剂在初加工和烹饪中仍有使用,等等。烹饪界出现诸如此类的一些短期行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出现这些现象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深层次看,是缺少“人文关怀”带来的恶果。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我们常常引以自豪的,但在今天,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掺进了好多没有文化和缺乏文明意识的杂质,有些则是打着文化旗号的伪文化。
在餐饮市场,一方面是“文化”满天飞,恨不得把中国文化中所有的门类都加到饭店和餐桌的头上;一方面又是低俗、野蛮、无知到违背了最起码的常识,背离了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如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清除这些杂质,中国烹饪就很难健康发展,餐饮市场就很难走向成熟,我们的饮食生活也不可能真正走进现代文明。
因此,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对照和规范中国烹饪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课题。 回顾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老祖宗在这一点上其实做得比我们高明。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许多基本的原则和做法都是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的,都不缺人文关怀,譬如,养生和健身的需要;譬如,品尝美味的需要;又譬如,在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中十分注重顺应自然、顺应环境。这些以人为本的原则,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的核心。
可以说,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注重人文精神的文化。在这方面虽然缺少宏观层面上的理性总结,但我们从中国历代有关饮食和烹饪的文字中,从中国人的饮食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务实,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讲究人对自然的依附和适应,而绝不是把自然作为对立面。
即使在一些形式感较强的菜肴和宴会格局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运用一些野生原料来烹饪菜肴时,也显得十分节制。至于中国人从养生和健身的角度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更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
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以人为本、从人性出发的,其中包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并不是人为的或者游离于饮食活动之外的添加物,而是与饮食活动本身融为一体的。 然而在餐饮业的发展热潮中,我们今天的有些做法却背离这些原则。
新世纪的中国烹饪应该是注重人文和理性的,应该更科学合理、更文明健康、更人性化,而不应是盲目、短视、无序和不文明的。从人文理性这个要求出发,我觉得当前迫切需要在观念上确立以下几个“意识”。
一是开放意识。 中国烹饪历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模式,不应成为限制我们的教条和框框。在当前餐饮业发展中出现对非烹饪要素的过度追求,实际上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例如,筵宴之乐,是同环境有相当联系的;但这种联系建立在筵宴本身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现在有些饭店,一味在环境上不惜投入,但在菜肴制作上未必有什么新招和特色,有的甚至以环境的讲究和奢华来掩盖烹饪技艺上的不足。
这种偏执于一端不及其余的思想方法,是不利于烹饪健康发展的。 二是平等意识。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讲究长幼有序,论资排辈。反映到饮食生活中同样讲究这一点。
特别在中国人的宴请中,这种风气尤甚。无论是席位的序列还是敬酒的习俗,都是如此。
这种缺少平等意识的风气应该改变。试看风靡餐饮市场的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首先在就餐形式上是人人平等的,这种平等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对个性的尊重,这不能不是它成功的因素之一。
平等意识的缺乏,还不自觉地反映在菜肴与人的关系上。那些为高消费服务的哗众取宠、盛气凌人的菜肴,常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不忍下箸。
对菜肴来说,在色形上进行美化,提升艺术品位是好事,但过犹不及,一只菜肴要是因为过度工艺化而让人不敢吃,不忍吃,违背了菜肴最基本的属性,等同于工艺品一样,能说是成功的菜肴吗? 再说在对高档菜肴精工细作锦上添花的同时忽视了大众化品种的质量要求,这种厚此薄彼的风气,正反映出人文精神的缺失。消费是分档次的,但质量要求应该是一样的。
同时在菜肴的选择上也往往缺少对人的尊重,一些饭店推出的模式化的宴席菜单,根本不考虑也无法考虑就餐者的个人喜好,这种由共性代替个性的餐饮活动,能说是文明的体现吗? 三是生态意识。 人类的饮食活动,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要摆脱人类在自然界的霸权意识,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食用野生保护动物,以及对某些烹饪原料的过度开发,都会带来破坏生态的严重后果。
人类的饮食资源十分丰富,完全没有必要。
8.烹饪毕业论文怎么写呢
自贡盐帮菜的特色烹饪技法及其成因探析※摘 要:自贡盐帮菜能成为川菜的重要支柱,受到市场、专家、政府的认同,是与其高超而富有特色的烹饪技法分不开的。
本文力图从自然、社会,尤其是自贡的井盐生产和井盐文化中去探寻自贡盐帮菜极富创意的烹饪技法及其成因,从而丰富自贡盐帮菜的理论研究,促进自贡盐帮菜烹饪技法的传承。关键词:自贡;盐帮菜;烹饪技法;特色;成因;传承自贡盐帮菜是川菜的重要支柱,是自贡菜的典型代表。
它与自贡的井盐生产和井盐文化密切相连,走过了独特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一些独特的烹饪技法,使自贡盐帮菜以独特的风味在川菜中获得一席之地,并走出四川,走出国门,活跃在餐饮舞台上。烹饪技法对菜品的品质、口感、风味起决定作用。
自贡盐帮菜的烹饪技法丰富而独特。它不仅因地处四川深深地打上了川菜的烙印,而且融合了其他菜系的技法,在其特殊的发展环境和历程中创造了特殊的烹饪技法。
1 自贡盐帮菜的特色烹饪技法自贡盐帮菜烹饪技法丰富多彩,我们很难对其一一评述,只能重点讨论那些原创于自贡,或为消费者所称道的烹饪技法,暂且称其为自贡盐帮菜的特色烹饪技法。1·1 水煮“煮”是《川菜烹饪事典》中所列29大类川菜烹饪技法之一,但书中未做进一步的细分。
煮是将原料放入汤汁或清水中,用旺火煮沸,改用中火、小火煮至熟的一种烹饪方法。常用于煮制蔬菜、豆制品和蛋品一类的汤菜。
具有口味清鲜,汤汁多,不勾芡,有汤有菜的特点。[1]自贡盐帮菜的“水煮”则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是将肉类、蔬菜、调料同煮,一锅成菜,起锅成菜时只见亮油不见汤。
其追求的是麻、辣、鲜、香、烫的风味,典型代表是1981年入选《中国菜谱》的“水煮牛肉”,其公认的创始人是范吉安。范吉安是自贡20世纪40年代的名厨,因排行第三,人们尊称“范三爷”。
在此之前自贡的水煮与其他地方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用清水将菜一煮了之。自贡流行水煮实际上是当时穷苦盐工们无奈的一种选择,他们只能将各种能弄到的食物放在清水里一煮了之。
当时牛肉是自贡最便宜、最容易弄到的动物性原料,水煮牛肉片便成为盐工们的大众菜。为了压住牛肉的腥味,盐工们往往会配一个麻辣碟子蘸食。
这时的水煮,菜和调料是分开的,调料不下锅,用于蘸食,成菜是一种汤菜,没有炒制,未向汤中加入熟油。后来范吉安发现这种做法很难压住牛肉的腥味,尤其是当菜冷后,其腥味更重,鲜嫩更难保证。
为此,范师傅想到了“一辣当三鲜”和“一烫当三鲜”的民谚,于是用麻辣烫作为压腥之技,创造性地将各种佐料和牛肉片一锅同煮,并在汤中加入由辣椒、花椒炼成的双椒油,用沸油封烫的办法,使菜在一小时内不凉,从而创造出口感滑嫩,集麻、辣、鲜、香、烫于一体,色泽明亮的盐帮菜精品———水煮牛肉。范吉安创造的水煮技法的创新点是将菜片略炒加汤,下各种佐料与码味后的牛肉片一锅同煮,起锅前用沸油封汤,水煮不见水。
这样不仅使肉片充分入味,而且使菜片与肉片完美结合,使牛肉的风味更丰富、更鲜美。同时沸油封汤,使菜肴的美味得到了较长时间的保持,保证吃到最后一片也不变味。
技难点是火候和烹饪技巧的掌握,菜片和肉片的火候关系到口感,要做到起锅时“菜七成、肉八成”,即七成熟的菜片、八成熟的肉片,在盛器里经双椒油一烫,火候恰倒好处,菜片不烂,肉片不绵。烹饪技巧关系到成菜的形、色,上浆的肉片下锅后既要划散,又不能脱浆,收汁起锅时要亮油,使成菜色泽红亮,不能成为汤一边、水一边的半汤菜。
范吉安认为秘诀一是以菜为佳,一定要配鲜脆的时令蔬菜。二是双椒油,现炼的双椒油火爆爆地浇在汤上,立刻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按范吉安的水煮技法做出的再也不是清淡的汤菜,而是一个集麻、辣、鲜、香、烫于一体,见油不见水的佳肴。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牛肉、猪肉、鱼、田鸡、兔肚等的加工,从而形成著名的水煮系列菜品。
1·2 火爆爆也是《川菜烹饪事典》中所列29大类川菜烹饪技法之一,它是以高温油为传热介质,对质地鲜嫩、韧中带脆的原料,旺火速成的烹调方法。成菜具有形状美观、脆嫩爽口、紧汁亮油的特点。
根据主料性质和热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油爆、酱爆、葱爆、蒜爆、芫爆等[2],没有自贡人说的“火爆”。自贡人说的火爆实际上就是爆,加一个“火”字,无非是强调爆炒时的火热场面。
爆炒时只见铁锅翻飞,火焰高蹿,令人咋舌。爆是否为自贡原创,虽无确切文字可考,但自贡创造出“火爆”这一个词,拥有火爆腰花、火爆毛肚、火爆黄喉等一系列名菜,至少证明自贡盐帮菜在掌握和传承“爆”这一技法上有独到之处,以至达到“火”的程度。
这个“火”既代表了在自贡的流行程度,也代表了自贡将这一技术掌握和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自贡人爱“火爆”可能是为了追求爽脆的口感,也可能是在火爆的场面中释放高风险的盐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压力,更可能是牛身上一些难于加工的部位,如火爆黄喉用的“牛喉管”,火爆毛肚用的“牛胃”,只有用“火爆”才能达到最佳烹饪效果。
火爆对火候的掌握要求极高,稍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