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关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的论文
中国证监会联和财政部于2003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以强制轮换主审会计师的方式,力促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
并且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标志着我国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决心。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是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从各国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规范来探讨我国的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一、各国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比较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所颁布的第220号国际审计准则《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质量控制准则委员会(QCSC)颁布的第1号质量控制准则公告《质量控制九条要素》(1996年,AICPA所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将质量控制要素减为5条,并从1997年起施行至今);英国会计职业团体发起成立的会计基金会下设的审计实务委员会(APB)于2002年颁布了英国《审计准则第240号——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SAS240)》,但从2004年12月15日起采用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第220号——审计以往历史财务信息时的质量控制(IAS220)》以及《质量控制准则第1号——承接业绩审计、历史财务信息复核和其他鉴证及相关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ISQC1)》;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颁布的第206号审计准则《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我国在1996年底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希望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等均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监控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具体如下表所示。 1.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出,IFAC、ASCPA和CICPA所颁布的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准则均从会计事务所与审计项目两个层次上来制定了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而ASB、APB则只从会计事务所层次上制定了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他们认为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 ASB、APB、IFAC、ASCPA和CICPA对同一要素的表述存在差异,其原因或者是使用概念不一致,或者是涵盖的内容不一致。如IFAC所称的“职业要求”,ASB称为“独立、客观、公正”,APB称为“职业道德”,ASCPA称为“职业胜任能力”而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称为“职业道德规范”。
3. ASB颁布的质量控制要素对制定国际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准则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APB、ASCPA和CICPA的制定也有重要影响。 4.各国的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我国的原审计准则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要素有: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导;咨询;业务承接;监控。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的因素是指导、监督和复核。
新审计准则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其要素包括: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在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中,新审计准则强调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规范: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由此可见各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各自国家的、易懂的、可接受的质量控制准则。IFAC制定的准则不可能涵盖各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5.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国会计事务所都重视审计人员的工作管理,强调对注册会计师的雇佣、督导、分派等方面的内容,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现代化观念;内容上注重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胜任能力的检测,认为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具备的不可或缺的职业操守;也都重视业务承接与监控,认为控制业务承接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二、我国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监控机制 从上文各国会计事务所质量监控准则比较,我们了解了各个国家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为更深刻的了解我国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我国新发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直接相关的准则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两部分。这两个准则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制度的重要规范。
前者主要针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即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它体现了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具体要求;后者针对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它是会计师事务所全部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直接依据。 1.全面质量控制。
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会计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
2.求大学毕业论文一篇,我国审计人员的特征和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
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坚持与时俱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审计工作实践认为,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审计质量规范标准。
一、对审计质量的规范标准的探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探讨制定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笔者认为,制定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依法独立审计,保证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二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宽严适度,保证审计工作始终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具体的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应包括:(一)程序合法。
审计的全过程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工作程序。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程序应严格按照审计署制发的《审计工作试行程序》执行。
(二)方案周密完备。确定审计项目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时,要围绕审计的目的、范围、时间及要求等方面周到地制定出审计工作方案。
(三)审计的事实清楚,证据、材料充分确凿。这是审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在审计认定事实和取证中做到事出有源,内容完整,真实可靠,合法有效,符合五项要求:(1)客观性。审计认定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确实发生过,审计证据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取得;(2)相关性。
认定事实及所取得的证据必须与被审计事项有内在的联系,对审计事项有实际证明作用;(3)真实性。事实和证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有半点的虚假;(4)完整性。
事实和证据内容必须完整,事实情节要清楚,数字要准确;(5)有效性。证据材料必须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和当事人的签名认可。
(四)法律、法规运用得当。在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的前提下,必须正确地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一是引用法律、法规要准确。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事实适用恰当的法律、法规、规章,严格区分违规、违纪的界限,处理要宽严适度,不畸轻畸重;二是引用法律、法规要有效。
必须注意其效力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要引用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时具有时间效力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应注意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关系,即小法要服从大法,地方性法规和部门法规服从国家法律;三是引用法律、法规要统一。
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定性和处罚,要适用同一个法律、法规。(五)报告客观明了。
审计报告要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定性准确,评价公正,处理事项有法可依,宽严适度,建议可行;同时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六)结论和决定正确无误。
主要是从语言的准、严、精、畅入手严格要求。“准”,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文字表述要准确规范。
人名、地名、专用术语、数字、引文要准确无误:“严”,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中的语言要严谨。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要中肯,实事求是:“精”,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的表述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畅”,是指审计结论和决定要表述流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连贯,造句要做到文通字顺、通俗易懂。
(七)立卷归档完整及时。归档资料应完整及时,以便将来备查。
归档时要严格按照《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执行。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在明确审计质量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下大力气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是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
这就要求每个审计人员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重视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及专业进修等方法,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严格依法审计,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当前,由于审计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依法进行审计,不免直接或间接地触及到地方政府和某些部门的局部利益,特别是在审计处理中,常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不正当干预,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因此,在审计查处过程中必须按独立性的要求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把好取证关、依法定性关和处理关等各道关口,排除各种干扰,本着“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宽严适度”的原则,使审计工作“查”“处”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坚持“审、帮、促”的原则,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
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因为被审计单位对其本身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最熟悉、最清楚,如果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在认定事实、取得证据和材料等方面,不但可保证其质量的可靠性,而且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审计时,应首先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使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打消其顾虑,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同时在审计中要坚持“审、帮、促”方针,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还要积极帮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审计工作质量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健全项目复核审理制度。
3.浅谈如何加强审计质量控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控制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由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运用审计质量标准,对各项审计工作,或具体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一项活动,借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它包括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离开质量控制,审计监督就是一句空话,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使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摆在全军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近几年,虽然审计署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各级审计机关也在努力提高审计质量。 可是,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审前调查不充分。有些审计人员没有用发展的思路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不愿做审前调查,即使做了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项目仍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待,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审计的责任和风险。
问题二: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不高。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审计工作质量,没有好的审计实施方案,项目审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审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当前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审计实施方案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二是审计内容泛泛,缺乏操作性;三是审计分工不合理,审计人员职责界定含糊,审计责任分担不清。 问题三: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
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计组内部沟通不够,审计组长对审计情况掌握了解不全面,存在遗漏重要审计事项,形成审计风险的问题;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对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掌握不够,再加上对审前准备不充分,碰到问题时缺少对问题的判断标准,不能有效的履行审计程序,无法深层次的披露审计发现,形成重要审计事项漏审的审计风险;三是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实施方案的遵循性控制不到位,甚至偏离了审计实施方案,致使审计工作降低了效率,不但加大了审计成本,结果还难以达到预定审计效果。 问题四:审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审计信息。
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表现形式,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决定这整个审计项目的成败。目前的审计报告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挖掘不够,审计结论准确度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少,审计信息价值不高,甚至存在审计发现雷同,审计报告模式雷同,致使审计报告缺乏实际意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审计报告的权威性。
针对以上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效率。 一 、以人为本,控制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审计质量控制要做到常抓不懈。 (一)要以人为本,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采取办学习班、自学、参加培训班、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学习审计法、会计法等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选派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准则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业务知识培训班以及有关加强审计质量的培训等形式,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力求通过深入扎实的培训学习,规范审计行为,着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二)对审计人员各种素质进行控制的同时,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为审计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信息的有关资料,如会计、审计、经济方面国内外专家的意见,有关新颁发的法规制度,指导工作的最新手册等。
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能得到权威专家的协助。 (三)提高审计手段。
要加强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软件和审计实施系统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多数审计单位都实现了会计核算信息化,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起步较迟,其工作手段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此,创造条件彻底改变这一落后局面,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 二、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
要提高审计质量,开展审计前调查是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对所有的审计项目都要进行审前调查,并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确保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在审计项目的审计周期上也应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尽量缩短周期。
在每次审计开始前认真摸清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财政财务政策规定、经营活动情况、项目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 三、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计实施方案是。
4.浅议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
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的生命线,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目标的随意性,质量控制标准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审计工作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审计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本文从确定审计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以供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 参考 。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工作力争实现的结果和成效;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审计机关关于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和意愿;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围绕审计目标,用质量控制标准指导和控制审计每一个环节,确保审计质量。 二、确定 科学 合理的审计目标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基本保障 审计是第三方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过程,审计的目的就是监督、鉴证和评价受托人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通过审计反映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资料的可信性,这是任何类别审计的共同目的。
而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要有审计目标,不同类别的审计有不同的审计目标。
在一个审计项目中,明确了审计目标就等于明确了审计的方向,审计最终才会得出结论,否则审计活动是盲目的,审计的论点是分散的,审计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必须首先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审计目标选择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审计的范围、设计审计程序和 方法 。
审计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选择。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目标按照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收集审计证据,并且针对审计目标不断对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围绕审计目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 分析 归纳,提出初步的审计意见和结论。
审计证据收集的过程,就是证实审计目标的过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也都是针对审计证据对于审计目标的证实能力来说的。
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出具评价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对于审计发现的 问题 ,要根据其对审计目标的 影响 程度来决定是否写入审计报告进行披露。
审计评价的范围也仅仅限于审计目标,而不是对所有的事项和方面都要进行评价。可见,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提供保证的,审计每一个环节都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审计目标是影响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确定审计目标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计目标应具有恰当性和稳定性。审计目标的确定既要科学,又要切实可行;审计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否则会影响审计的社会效果。
2、审计目标的确定应考虑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审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审计的局限性是永远存在的。
审计已难以达到社会公众过高的期望,如社会大众要求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应是完全真实的,然而审计人员运用抽样审计技术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因此,审计目标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另一方面还要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否则,必然会加重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 三、制定系统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制度保障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及审计管理质量标准。
审计业务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有关实施审计业务的规范性标准。审计管理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审计人员管理、审计项目考评、审计档案等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标准。
只有科学的、系统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才能客观评价审计项目优劣、实现审计资源的配置及合理运用、提高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技能及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从我国国家审计现状来看,五、六号令是当前重要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审计法修订后,审计署正在对审计法实施细则,审计准则、操作指南进行修订,各级地方审计机关也在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这将建立起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从而为各级审计机关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5.浅谈如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谭天媛(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审计局) 一、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对单个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时,为了顺利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而对项目审计工作作出的具体安排。
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如何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是国际审计组织和各国政府审计准则中重点加以规范和指导的内容。为了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对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报送审计报告全部过程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
审计实施方案是用于指导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在审计质量控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活动,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职责范围、业务经营情况、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并要求被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充分的审前调查,难以制定出高质量审计方案。切忌对调查掌握的情况不作认真分析,就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
(二)审计实施方案内容要具体、有操作性。方案编制的核心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
审计人员在掌握被审计单位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内容详尽、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审计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组织力量,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技术和方法,在哪些方面出成果,求突破等等,这样的审计实施方案就是一张“施工”图,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才能按图索骥,易于操作。
(三)审计组在审计目标、审计事项等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组在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组织实施要求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审计组要相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规范好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其中调查了解记录是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用于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的记录,重要事项记录用于记载与审计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管理事项。
(一)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建立,是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相关情况和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基础之上,因此调查记录必须是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之前对调查了解和评估判断的情况作出的记录,在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审计获得的信息,判断可能需要调增新的审计事项时,如需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适当的审计应对措施,审计人员也应在开展相关的调查了解活动之后作出记录。 (二)审计工作底稿是对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因此在审计实施方案之后作出的记录,是审计查出问题的所有相关事项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等审计证据的载体,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证据。
(三)重要管理事项记录贯穿于审计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记载所有与审计事项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管理事项,可以使用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机关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或者其他书面形式,编制人员既包括审计组成员、也包括审计组成员之外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审计的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离开审计记录,审计无从谈起。规范化的审计记录是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源头。
三、撰写好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项目实施审计后出具的,对审计项目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审计法律文书。审计报告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
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任务是否完成,审计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审计报告的编审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集体讨论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检查确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取得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和充分,有助于确保现场审计工作质量,为审计组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审计组成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确保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的质量。
审计组成员直接参与现场审计工作,对项目有关情况最熟悉、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审计组成员起草审计报告前集体讨论提出审计评价意见,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有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确保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证据适当充分,结论正确。
(二)审计组组长必须。
6.大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选题应考虑的因素。具体说,选题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尽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
二是要有新意和独到的见解,避免人云亦云。要时刻关注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发展情况。对于别人写过的题目,只要有新的立意和观点,仍然可以写。
三是要权衡占有资料的情况,即论据的多少。平时应多积累和收集资料,注意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选择题目。四是报刊报道的重点和需要。经常翻阅报纸杂志,了解论文需求。
选题原则。假如你想进行成都论文发表的话,那么就请注意论文选题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创造性原则。如果一篇论文没有新的观点、见解和认识,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因此,论文题材应针对业务工作和理论研究中的新发现,新创造去选择。二是指导性原则。选择那些当前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三是可行性原则。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知识水平、资料和兴趣爱好等情况选题,注意量力而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四是前瞻性原则。尽量选择那些近期和未来一定时期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给人以启迪。
选题注意事项。论文选题有“四忌”:一是“生”。生疏、不熟悉的题目不要写,因为心中无数,不知对否,无从下笔。二是“旧”。苏东坡有言:文章最忌随人后。时过境迁,题材陈旧的论文,老生常谈,读者厌烦。三是“空”。空洞无物,没有实际内容的题目难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令人信服。四是“大”。题目太大、太宽泛,对一般作者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虽然论文题目大小没有好坏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应当具体一点,有侧重点。小题大做,容易驾驭,只要写得有新意,同样受读者欢迎。
比如有这样四个题目:《论审计质量管理》、《论审计质量过程控制》、《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审计取证据方法论》。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涉及一本书的内容。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虽然小一些,但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论文有内涵外延过大之嫌。第三、四个题目抓住了一个侧重面和切入点,针对性强,容易写深写透,写出新意。
7.浅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近年来,我国民间审计事业飞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审计质量低劣而引起的纠纷和诉讼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到股东、债权人的正当权益,严重的还将导致经济失控和社会不安。
民间审计质量的优劣受到会计、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企业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承办民间审计业务的专门机构依法独立、公正执行业务,有责任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本文试从民间审计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民间审计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质量”一词用法很广,在质量管理学中有其特定涵义,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审计业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定业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其他社会咨询中介机构的本质区别所在。从质量的定义出发,考虑民间审计业务的特殊性,民间审计质量的概念可表述为: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审计业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其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具体可将其分为如下两个部分(一)结果质量。它是指审计结果的可靠性,这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其提出的审计意见上,高质量的审计结果能够使报表使用者充分信赖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并据此作出相应决策。
可见,民间审计的结果质量是企业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二)工作质量。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承办某项审计业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民间审计一般包括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过程,每一过程中各项具体工作均有各自的质量。
工作质量与结果质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结果质量是最终质量,它与审计报告的使用直接相关;工作质量是过程中的质量,与审计报告的使用不直接相关。
二者又有紧密联系:工作质量是结果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工作质量就没有结果质量;结果质量又是工作质量的归宿,一定的工作质量都要最终反映在结果质量上。 二、民间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了解何种因素影响民间审计质量,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者相互影响的因素:(一)审计主体与客体。审计主体是指承办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
事务所内部控制情况、各部门之间协调程度、审计人员素质及道德水准等都直接影响审计业务的质量。与审计主体相对应的是审计客体,即客户单位,其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以及对审计工作的配合程度都对审计质量水平造成很大影响。
(二)审计准则与标准。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具体规范,它既是审计人员的行为指南,又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我国目前已颁布《注册会计师法》对执行审计业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尚无明确的审计准则可遵照执行,即将出台的《独立审计准则》无疑将是我国民间审计事业的一大进步,对审计质量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不同,它是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的依据,又是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规范,例如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等都是目前我国民间审计应用的标准。
审计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为人们所理解的程度都会给审计质量带来影响。当前,审计标准不明确、不统一是造成民间审计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审计方法和手段。审计活动具有内在规律性,必须根据特定审计业务的性质、目的和特点选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和手段,才能顺利完成审计任务,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
在西方发达国家,民间审计广泛采用内部控制测试基础上的统计抽样方法以及计算机审计这一现代化手段,我国民间审计目前在方法和手段上与此还有很大差距,亟待改进。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近几年来,不少事务所引入了制造业盛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产品质量管理,也同样适用于审计质量管理。
具体来看,事务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方能实现。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是要做好如下工作:(一)质量教育。
开展质量教育,是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质量教育才能提高审计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并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审计质量管理技能。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质量教育,应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二是质量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三是审计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二)质量标准化。
事务所加强审计质量管理,仅仅依靠政府、注协制定的有关法规、制度和审计准则是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各部门、各层次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制定具体的审计质量标准,作为内部评价审计质量、考核审计工作业绩的客观依据。审计质量标准按照审计程序划分,有准备阶段质量标准、实施阶段质量标准、报告阶段质量标准等;按照审计文件类型划分,有审计计划质量标准、审计证据质量标准、工作底稿质量标准、审计报告质量标准等。
8.求一篇完整的论文范文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论文编号:KJ030 字数:8126,页数:11 内 容 摘 要 审计风险概念的引入,最初源于民间审计机构和人员被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如今,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审计实务已发展到通过评价审计风险制定审计战略计划的风险基础审计阶段。就内部审计而言,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松弛,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主要有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上缺乏独立性,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程序方法不合理等,客观原因有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以及环境方面的差异等使得内部审计风险错综复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控制的措施,以使得内部审计更有效率,更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 成因 大纲 一、引言 1 二、内部审计概述 1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 1 四、内部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 五、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3 六、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4 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2.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陆兰丹,“当前企业内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04年第9期。 4.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年。 5.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 6.郑修强,“浅议内部审计风险”,《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7.刘 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商业会计》,2008年第12期。 8.刘国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煤炭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9.陈火文、刘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4期上。 10.叶毅斌,“论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时代经贸》,2008年1月第90期。 11.陈思瑶,“国外风险导向审计对我国的启示”,《当代经济》,2008年8月上旬刊。 12.刘立云,《审计风险与控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7年。 13.汪寿成、刘明辉,“论现代审计学的风险概念体系”,《会计之友》,2008年7月下。 14.张烨、侯雯静,“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6月。 15.林图,“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年01期。 以上回答来自: /49-5/5476.htm
满意请采纳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审计质量控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