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篇关于白先勇的孽子的论文,1500字
一、那些青春鸟的旅程:少年形象分析 “那些青春鸟的旅程”是《孽子》第三章的标题。
在这部小说里,白先勇用“青春鸟”这一别称,来指代故事中所有同性恋少年的形象。在白先勇此类作品中,少年主人公的形象占去了很大的比例。
他们或是天性异禀,或后天受环境影响,都或浓或淡地体现出与常人相异的性向特征。少年时期,欲望真实、敏感而又强烈不加掩饰,而作者少年时的某些真实的感受,就这样清晰地投射在他们的身上。
(一) 同龄少年之爱 此部分要讨论的是年龄相仿的少年形象间的感情关系与情感特征以及作者少年时性向在作品中的投射。 1.寂寞的十七岁 十七岁,敏感而多情的花季年龄,为何会寂寞?作者用《寂寞的十七岁》中的“我”—杨云峰,作了最好的诠释。
杨云峰性格孤僻,学业不佳,始终无法在对其期望极高的父亲面前抬头。在学校一无所长且不善交际的他没有朋友,更成为同学嘲笑的对象。
这个十七岁的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始终觉得郁闷孤单,以至于到了自己给自己打电话的地步。在他就读的南光中学,唯一可以让他倾诉、并理解他的,就是魏伯炀了。
在体育课上,杨云峰意外受伤,在众多嘲笑他的同学中,只有班长魏伯炀扶起他去医务室,并护送他回家。路上,杨云峰回想自己在家及在学校遭受的种种不平,忍不住大哭:“平常我总哭不出来的,我的忍耐力特大,从小就被同学作弄惯了……爸爸妈妈刮我,我也能不动声色……可是枕在他的臂弯里,我却哭得有滋有味。”
从此之后,杨云峰对魏伯炀的感情更加深厚,他不但找各种机会和魏伯炀待在一起,而且还幻想“他是我哥哥,晚上我们可以躺在床上多聊一会”。 上述种种都可以证明,魏伯炀已经是杨云峰的唯一情感依赖。
对于这种情感的把握,或许姑且可以认为是男孩子之间深厚的友情,但杨云峰对魏伯炀的好感却实实在在的超出了对一个朋友的程度。以至于到后来,杨云峰的同学都开始对他们的交往议论纷纷,说他是魏伯炀的“姨太太”。
终于,在风言风语中,两人疏远了,杨云峰十分苦闷,“我真的想出家当和尚……从来没有这么寂寞过。” 由此可见,在《寂寞的十七岁》中,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的寂寞感情明显是由一个同龄的同性少年来排遣的。
五六十年代的社会背景,相对单调的文化环境,年少而无知的单纯心境,这一切都使得主人公无法对自己做出定论,而作者的高明也在于,他并没有用什么来鲜明地点清主旨,而是让读者悉心把握。实际上,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已给足了明示。
杨云峰在新公园(这又是个巨大的明示,白先勇的最重要的同性恋作品《孽子》就是以新公园为主要背景的)闲逛时受到了一个男同性恋的试探性骚扰。这一看似偶然的安排实际上已经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而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白先勇,恰逢国内连年战事,同时又因为少时曾患传染病而一度被家人隔离,所以童年时所经历的孤独心境,直至成年都依然鲜明。在家人宴请宾客,歌舞升平之时,他却被关在一个小屋子里,只能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一霎时,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又由于其父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大陆解放之后,举家迁至台湾,白先勇自然对陌生环境感到极不适应,生活中除了读书,就觉得没有其它乐趣了。
这一切都在《寂寞的十七岁》中杨云峰的身上有明晰的体现。这般愁苦的心境,自然需要对象来排遣。
《寂寞的十七岁》中的魏伯炀,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必然是作者本人对其朋友的感情投射。由此可见,作者同性相恋的倾向,在年少时就已初露端倪。
在可查询的白先勇作品之中,朋友王国祥是作者笔墨花得最重的一个人物。在《树犹如此》中,白先勇把他和这位好友从高中到大学,从台湾到美国,从共同培植园林到不远万里帮助朋友求医问药的细节娓娓道来。
两人情谊的点点滴滴,在作者饱含深情的笔下,都有了洞察心灵的力量。从友情角度分析,两人堪称至交。
但若从同性相恋的角度来讲,文中的某些片断才更能让人理解。例如,白先勇为给王国祥治病,只身从美国来到大陆,遍访河北、浙江名医。
或许真的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使一个人为一个朋友踏遍千山万水而毫无怨言。而这种力量是否还在友情的范围,可由读者细细体会。
由于资料有限,且白先勇本人在作品之中,以纪实或回忆方式记录个人少年情感片断的情况并不多见,故以上分析均只能是推测性结论。 2.龙凤情深 《孽子》是白先勇同类题材作品之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华语同类题材作品之中的扛鼎之作。
王夔龙(龙子)是将门之后,学业初成,意气风发。结识了新公园中的“名角”阿凤。
两人宛如“天雷勾动地火”,相见恨晚,情意绵绵。龙子随即逃出家门,在稻田边与阿凤共筑爱的小屋。
作品中,龙子英俊高大,家境殷实,用情专一,阿凤潇洒矫健,浪漫多情,忧怨频生。二人故事背景中常伴随一望无垠的金黄稻田,忽明忽暗的银色星空,争相怒放的红色莲花等浪漫唯美的景象,再加上阿凤与龙子的感情纠葛始终以过去时出现,所有故事陈述者的口气中都充满着强烈的羡慕与向往,这一切,都使得此二人的感情充满了浪漫与唯美。
而。
2.求一篇关于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的论文
浅析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白先勇的小说以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外。
表现展示女性生活及内心的各个层面,是白先勇小说的创作倾向。白先勇突破传统文化伦理规则,把女性人物推向前台,成为作品的主宰,通过颠倒的男女格局展现出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他描写压抑的女性欲望,借以传达他对传统伦理的反抗和对女性独有的生命价值的肯定;他笔下的女性命运悲惨,而正是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映照社会和人性本质,本文由这三方面来展示白先勇独特的女性视角,揭示其对女性的关注与同情。
关键词:白先勇;女性观 ;女性形象 Analysis of the Female Images in Bai Xianyong's Works Abstract: Bai Xianyong's novels are well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f his skill of portraying female images in his works. Bai's novels tend to open up the female's hearts and reveal their pain and sorrow. Bai Xianyong brok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and ethical rules by making female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s and masters in his work. In order to empress his revolt spirit against traditional ethic and his recognition of the life value that belongs to females, he described their constrained desire. Every woman in his works has a tragic destiny, which can be used to reflect the nature of society and humanity.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woman, female 's depressed desire and their tragic fate, this thesis will display Bai's viewpoint on female and reveal his concern and sympathy for female.Keywords: Bai Xianyong; outlook on female; female image 白先勇是最早被介绍到大陆的台湾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小说的最高成就,夏志清先生曾称他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作为一位男性作家,白先勇笔下却大量使用女性的视角对世界进行观照,塑造了一批经典的女性形象,他对这些女性一面仰慕颂扬,一面又排斥揭露。
这种矛盾的女性观是和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所受的中西文化影响密切相关。白先勇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形成其女性视角的根本原因。
“他生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自幼历经离乱。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他显赫的家族在动乱年代中的荣辱兴衰,使他很早就深刻体悟到世事沧桑、人生无常;”另外,白先勇小时候得过肺病,曾被单独隔离,三年没有人去看过他,只有医生和小狗陪伴,对孤独和寂寞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他的性格也开始有很大的转变,“从那时起,我对人特别敏感,自己的性格也因此变得内向”,“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
白先勇家中女性众多,受女人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能干的母亲和温和善良的姐姐,她们无疑是白先勇创作女性的一个基本模型,也注定了白先勇书写女性的基点:对她们的赞誉和喜爱,对她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关注。更为特殊的一点是白先勇是一位同性恋者,虽然他并不以为耻,但是还是能感受到社会的不认同,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白先勇的心里,并不认为同性恋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而只是情感的一种表现而已。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改变了他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得他深具阴柔、细腻之气质,作品也呈现出一种纤细、敏感之文风。
白先勇的女性观还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他自幼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耳濡目染,从小喜欢中国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
大学时代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白先勇开始阅读和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创作上也开始模仿西方文学作品。
一方面白先勇认为女性应该具备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温柔、贤德;另一方面,他认为女性行为不一定要循着传统的路线,而应具备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但对西方文明不肯完全认同的的他却也在踯躅徘徊,他在两者之间无法选择,只好带着这种矛盾的女性观,以独特的情感取向创作出一个个矛盾而悲伤的人物。用小说中的典型的女性形象折射出作者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折射出历史的兴衰和人世的沧桑。
一、颠倒的格局 白先勇笔下的小说世界,是一个男女性格及地位颠倒改变的世界。在小说虚构的格局里,当女性经历得到详尽而生动地描绘时,男性人物也就成了陪衬人物,女性为主,男性为次,改变了女性被社会所定位的从属地位,从而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相抗衡,小说也因此扰乱了传统伦理文化的规则,颠覆了固有的道貌岸然的秩序,将自己所营造的充斥着欲望、压抑与悲惨命运的女性世界展示在人们面前。
夏志清在描述白先勇小说中的男女关系时,用了“老鹰”和“兔子”来比喻,说女人像老鹰一样强悍摄取猎物,而男人像兔子拼命想逃脱老鹰的追击,最后多半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女人是侵略式的,男人则是躲藏式的,一个主动,一个被动。
在爱与死亡的命运因果关系中,女性占主导地位,女性主动的追求爱,又最终以死亡结束了爱,归入了命运的漩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玉卿嫂。玉卿嫂在与庆生的关系中无疑占了一个绝对主动的地位,她在荣哥儿家帮佣,她用自己积攒的钱租了个小房间和庆生一起过日子,她帮庆生打点一切,包括他的衣食住。
3.白先勇关于红楼梦中同性恋的论文是出自他的哪本书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开表示自己为同性恋者,但在台湾公开场合极少提及自己的性倾向。
白先勇曾说,他相信乃父知道其同性恋倾向,但并没有真正和他谈论过此事。 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孽子》(1983年)除骨肉亲情外,书中对於台北部分男同性恋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节不避讳的描写,格外引人注意。
《孽子》以一名因其同性性倾向遭乃父逐出家门的少男「李青」的视角,讲述一群以1970年代台北新公园为集散地,不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的男同性恋者的故事;而作者对于父子亲情的描写,亦为本书之主题。2003年,台湾公共电视台将其改编拍摄为同名电视剧,引起社会上各种关於同性恋议题的谈论。
在2002年的《扬起彩虹旗》新书发表会上,台湾同性恋权益运动者陈俊志指责白先勇与舞蹈家林怀民对台湾同志运动没有尽心尽力。然而,关于出柜名人在同志权益运动中之社会义务,各方看法殊异。
应该就是《孽子》。
4.白先勇是谁
白先勇,当代作家。
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
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5.毕业论文有没有什么好的选题啊,比较好写一点的,也不会太热门的,
其实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去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再具体的去找下资料和范文,
先不着急去写,然后再定题目,最好要根据题目去找找资料和文献。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论中国现代学者散文
论戴望舒的诗
论徐志摩的诗
论绘画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
论钱钟书的《围城》
论上海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论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
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道路
论台湾乡土文学5
论中国古代诗歌对余光中诗歌创作的影响
从两汉乐府民歌看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艺术
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论《史记》语言的文学特色
《水浒传》女豪杰形象分析
历史、神话与现实——《封神演义》研究
《红楼梦》主题的多义性
《孽海花》对其前谴责小说的超越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
6.求一篇3000字的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章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
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
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
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
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技术和智能化。
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
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7.白先勇的作品有哪些
《金大奶奶》
《月梦》
《玉卿嫂》
《毕业》
《蓦然回首》
《芝加哥之死》
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
散文集《蓦然回首》,
长篇小说《孽子》
《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
《孽子》——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於「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
《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
《花桥荣记》——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年.
《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年.
《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年.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
《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
《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
《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
《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
《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
《谪仙记》——「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
《安乐乡的一日》——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寂寞的十七岁》——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裤袋里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年.
《玉卿嫂》——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月梦》——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年.
《闷雷》——刊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
《等》
《谪仙怨》
《我们看菊花去》
《树犹如此》——纪念忘友王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