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社区教育的论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
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 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
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 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
辛苦几天了,也没有进展,,同学人家直接找的】代做的我就是定做的,才顺利的通过啦,采纳吧。
2.关于社区教育的论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
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
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辛苦几天了,也没有进展,,同学人家直接找的】代做的我就是定做的,才顺利的通过啦,采纳吧。
3.社区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制定社区文化发展规划。
检查落实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立,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文明创建工作之中。 二是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社区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实践特点就在于要发挥社区的综合优势,利用社会文化阵地(小区、文化宫、俱乐部等)和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有偿性的文化艺术节、各类培训等。 让不同修养和情趣爱好的群众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
三是建立群众性的文艺队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文艺队伍一般由文化组织管理队伍,文化艺术队伍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并建立一支社区文化的志愿者队伍。 四是适当拓展有偿服务范围,建立“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运行机制。
社会文化活动建立“以文补文”的文化运行机制,一方面能弥补社区文化活动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还能大力支持社区的其他各项工作。 五是建议建立覆盖面大,牵动性强的社区文化网络。
社区文化网络是社区文化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组织载体,是连接各种文化形成的桥梁和纽带。 各个社区可根据居民不同层次、不同的年龄需要,统一领导,全面规划逐步建立健全群众文化活动网、家庭文化活动网、社区科普活动网等文化网络。
在社区上下形成以街道或小区为“纲”,以各种条件网络为“目”,纵横交错,紧密相连,纲举目张的社区文化网络。祝你好运一生一世!点击好评,谢谢你。
4.急
对城市社区建设问题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市场机制功能的逐步增强,扩充了社会自身拥有的能量,加速了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量的释放。
社会能量除通过各个行业的社会中介组织释放外,另一重要途径是与地域密切相关的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是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
它与行业性的社会中介组织不同,社会中介组织反映社会的某一个侧面,城市社区则是较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实体,社区地域虽有限,但社区公共事务范围则较广。城市社区发展如何,对整个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全方位地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功能,是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整合城市社会、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要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应及时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必须大力培育和强化社区意识 社区意识是构成社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定地域内的居民毫无社区意识,就构不成真正的社会共同体。
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思想,而且能以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实践,把思想的东西变成现实,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意识还能通过意志、信念和情感等形式,指导人们的行动,使整个社会、集团等能够统一行动,依靠社会力量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意识的作用要求我们,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社区意识的形成作为重要标准。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社区意识一直较为薄弱,城市社区因此而未真正形成。
长期以来,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社区无法形成整合社会的功能,人们所在的各类“单位” 组织,取代了社区,“单位意识”远浓于“社区意识”。单位组织基本上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直接管理的组织手段和纽带。
单位组织不仅代表其成员的利益,且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赋予他们社会行为之权利、身份和地位,以致人们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都习惯找单位组织解决(不过,客观上也只有组织能够且愿意帮助解决),单位组织拥有全方位的社会整合功能,“单位体制” 成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整合机制。单位功能的强大, 自然没有城市社区发挥其作用的空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单位体制的功能大大弱化,社会功能得到大幅度增强,“单位人” 逐渐向“社会人”过渡,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某个“单位” 的管理体制被打破。—— 诚然,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环境愈来愈有利,但因受传统“单位体制”惯性的影响,单位体制整合社会能力仍很强,找“单位”办事的习惯尚存,甚至一些政府机关在办理纯属个人事务时,也得需所在“单位” 出具意见,盖上印章。
如果单位体制整合社会的能力不弱化,城市社区建设就无法迈出大步。除受单位组织功能多元化影响外,社区建设还受到传统政治与行政文化的影响。
传统政治与行政文化的一大弊端是“官本位”观念强,人们考虑问题, 自觉或不自觉地事事都往官员级别高低上靠, “官大一级压死人”,级高才使人服,如果级别低,则人贱言微,无法成事。处于最基层的社区组织,在人们眼中似乎不值得一提,更不愿与其打交道,即使社区组织全力为社区服务,人们仍忘不了“级别”这一衡量尺度,对社区组织的意见不愿听取,社区的活动不愿参与,致使社区建设无法开展。
同时,社区组织自身也因级别低而“自惭形秽”,居民有事找,社区组织自觉不自觉地往“单位” 推,往政府推,导致社区组织无法形成整合社会的威信,居民也因此培育不了社区意识。 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应合理界定社区组织的基本权限 城市社区建设不是居民自发地进行,需由一定的社区组织来推行各项工作、组织相应的活动,否则,社区建设就会处于无序状态。
我国城市社区的主要组织是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是法定的城市社区组织。但有了社区组织,并不能表明社区建设就能有效开展起来,必须使社区组织具备相应的条件方可。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虽有合法定位,但却因缺乏社区组织运行所具备的条件,尤其是缺少必要的自我管理权限,导致居委会在现实中无法发挥其整合社会的功能。居委会权限之不足,主因在于法律法规不完善。
其一表现在居民委员会法定责任之中社会自我管理职权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委会任务之中,仅两条带有社会自我管理的性质,即“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其他的则为“协助”政府之责,诸如“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的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居委会“协助”政府事项之多,任务之重,使得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精力用于完成政府的任务,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则退居其次。 其二是居民委员会社会自我管理的事项, 既缺乏必要的界定标准,更缺少应有的社会整合手段。
“居住地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范围较广,它不仅包括居住地内部的一些公共问题,而且涵盖了。
5.如何在社区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相关词句改一下就可以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
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
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
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
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
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
青少年服务对象中69.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
(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8.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
40.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42.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
(7)社会评价较高。49.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58.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2、现存问题(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
(2)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3)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62.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25.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
(4)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
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1、主要特征(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
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
6.试述社区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浅议社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时间: 2012-12-16 来源:伊旗团委 作者: 卢璋焱 社区是青少年除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社会场所,他们的知识更新、娱乐休闲、社交学习、健康锻炼等活动很大一部分是在社区中完成的。
经过粗略统计,我旗一年中在校的青少年大约有100多个假日和休息日是生活在社区中的,也就是一年的三分之一还多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的。加之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工作较忙,因此对他们进行各类宣传教育、合理安排好在学校以外的时间,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校外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间力量,社会的持续发展、持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青少年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而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仅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 从我旗的情况看,社区对青少年教育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全旗性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
现就目前社区青少年教育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一些搞好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途径的探讨。 一、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的作用 1、整合对青少年的社会影响。
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面临着太多的社会影响源。必须通过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的作用,来整合和主导这些影响源,使他们朝着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方向发展。
2、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有助于使青少年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道德学习兴趣,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会越来越大。社区的宣传教育担负着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成长榜样等责任。
3、改善和扩大学习面。过去对学习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略了包括社会认知的学习、社会经验的学习、社会情感的学习等。
心理学家早就讲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社会兴趣,他是很庸俗的。而人的社会意识、知识和情感是需要培养的,而不是靠自然而然地形成。
4、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脱节,学科之间的知识构不成联系,学生缺乏整合运用的机会等等,都需要由社区的宣传教育来配套和补充。
二、社区对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存在的不足 1、政府统筹有待加强。开展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的难点是通过政府统筹,合理整合、配置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即:包括人力和物力,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益。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着政府统筹不力的问题。社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要是教育部门在抓,政府虽然有所参与,但是解决问题不主动,不得力。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有关人员对社区青少年教育认识不足,还不了解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在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缺少抓好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力不从心。
从中央到地方,在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方面缺乏权威的政策导向。地方政府也找不到充分的政策依据。
在有些地方,行业的“条”和部门的“块”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这也给地方政府统筹安排社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
开展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建设和各种社区资源的调配与整合,必然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各地政府都很少划拨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专项资金,开展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和政府的临时性支出。
这一状况严重妨碍了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工作不成体系,随意性强,缺少中远期规划。
在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可干可不干的观念,很多地方基本上是上面推一推,我就动一动,组织两个活动;或者只在寒暑假才想起青少年教育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随意性较强,缺少工作规划。 三、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的途径探讨 1、加强政府对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统筹职能。
关键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我区的实际,应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办、社区参与、资源共享的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将社区对青少年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畴。下发相关文件,统一部署,将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并予以奖励和惩罚。
2、增加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费投入。政府对社区青少年宣传要有足够的、稳定的经费投入。
政府要划拨社区青少年教育专款,保证专款专用。教育等有关部门也应该相应的增加社区青少年教育专款。
社区青少年教育专款的数量应随着社区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3、构建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
社区要健全以街道为核心,区、街、居并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要建立青少年教育联系线,即:办事处——社区教育委员会——辅导员——学生。
形成。
7.关于中学生教育的论文
下面谈谈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看法:一、分析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内部因素即个人主观因素如生理条件限制、能力限制、动机冲突等。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原因是来自于主观还是客观,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
在必要时可帮助他们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们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以前我遇过这样一个学生。
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穿着比较朴素,也可能他是从山里来的孩子。在开学的几天里他看什么都挺新奇,干什么事都挺兴奋的。
后来发现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跟同学交谈也少了,眼神里面充满了迷惘。一个热情好动的学生怎么一下子就变了,为什么呢?我利用一个课外活动时间,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问他:“你病了吗?”“不是”“是家里发生了事情还是其他同学欺负你了?”他都说不是,经过我多次追问后,他才道出他心理的苦闷:“我们班上同学大多是城里的孩子,家里大多有电脑,电子琴、游戏机等,应有尽有。
而我来自于农村,对于这些东西我连看都没有看过。跟城里的学生相比,我简直就是乞丐。
在这些学生面前,我总觉得我低人一等,自己心里面很自卑,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神。”哦,是这样。
原因找出来了,问题好办。这位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完全是自己自卑心理引起的。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多次找这位同学谈心,指导他如何端正心态;如何在同学中平等相处,尽可能地发现他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并引导其他同学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培养他的自信心。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同学又恢复成往日的情形。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在挫折教育中,应重视受教育者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激励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炼,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形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力量,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过程,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应当心中有数,既不夸张,也不缩小,实事求是。
越是不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则遭受挫折、失败感也越强烈。2、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挫折。
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
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
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经历了几番的努力,甚至遭受多次失败的挫折之后才取得,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待挫折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它。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遭受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它、挑战它,在挫折面前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只有设法解决它。
鲍狄埃又说得好:“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挫折面前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
只要我们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历经挫折而更加成熟和坚强,从而更有信心获得胜利和成功!三、适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与教育的多种形式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功效。
1、利用班会课,普及知识,提高认识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传授适量的心理学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纠正错误认识,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重点放在:⑴讲授现代科学的健康观,使学生由单纯重视身体健康扩展到重视身体、心理健康。
⑵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志,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实现心理的全面健康。⑶正确认识心理疾病,要让学生明白心理疾病并不神秘。
⑷让学生知道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差耻的病症。讲授时可运用事例进行剖析,重在提高认识,增长知识。
2、介绍方法,自我保健,培养能力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注重介绍方法,对学生具体问题的指导,着重是学习方面、人际方面、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可指导学生自学心理指导读物,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
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辨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
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
8.如何在社区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题要点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
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1)爱与关怀的需要。
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2)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3)课业辅导的需要。
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
2.方案设计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1)方案名称:儿童群益(2)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3)方案实施策略:①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②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③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④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⑤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四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答题要点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
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1)接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
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
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
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3)计划阶段。
社会工作者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理施巧巧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问题。
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其二,帮助张女±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硬压力管理技巧;其三.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
与此同时,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4)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其二,处理施巧巧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
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
9.城市社区管理论文
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若干思考
2006年08月04日 08:17:24
摘 要:城市社区管理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基础。十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管理理念陈旧、行政化表现严重、管理体制落后、城市社区自治功能弱、权力缺失等问题。因此,应转变观念,改革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规范城市社区管理。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建设城市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且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并达到一定数量的人口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高度集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二是居民从事非农产业,异质性强,价值取向多元;三是生活方式多样化,人际关系边缘化,情感色彩较淡薄;四是组织程度较高,结。
这里是一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城市问题青少社区教育的分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