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煤质分析的一篇大学毕业论文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煤的实用分析、近似分析或技术分析,包括煤的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全水分、分析煤样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全硫和各种硫及发热量等项目。作为校正挥发分、发热量和元素成分碳含量等需用的,碳酸盐中二氧化碳含量也属工业分析范围。一般把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称作煤的半工业分析,如包括硫分和发热量等分析项目,就称作煤的全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是煤质分析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项目,因此凡是以煤为原料或燃料的工业部门都需要进行煤的工业分析。
煤质分析化验分为两类,一类是测定煤所固有的成分如碳、氢、氧、氮等,称为元素分析,其测定结果是作为对煤进行科学分类的主要依据,在生产上,是计算发热量、热平衡、物料平衡的依据;另一类是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鹤壁市华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技术需要测定煤经转化生成的物质或呈现的性质如灰分、挥发分等,称作技术分, 根据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四项基本测定结果,对煤中有机质、无机质的含量、性质等有了初步了解,并可初步判断煤的种类、加工利用效果及工业用途等。
煤的工业分析是煤质分析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项目。
2.速度求一篇2000字以上煤质分析的论文
从工业、元素、工艺性质方面,对巨野煤田煤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其煤质特点,进行科学论证,得出巨野煤田是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用煤的结论,可以用来制备水煤浆,用于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后续产品,用作焦化原料等。
[关键词]煤质分析;煤质特点;科学利用;评价1巨野煤田煤质分析1.1煤的工业分析工业分析是确定煤组成最基本的方法。在指标中,灰分可近似代表煤中的矿物质,挥发分和固定碳可近似代表煤中的有机质。
衡量煤灰分性能指标主要有灰分含量、灰分组成、煤灰熔融性(DT、ST、HT和FT)。其中煤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性能指标。
一般以煤灰软化的温度(即灰熔点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1.1.1龙固矿钻孔煤样工业分析结果(表1) 变形温度(DT)为煤灰锥体尖端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软化温度(ST)为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底板变成球形时的温度;半球温度(HT)为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流动温度(FT)为煤灰锥体完全熔化展开成高度薄层时的温度。
1.1.2彭庄矿钻孔煤样工业分析结果(表2) 2煤质特点及科学利用评价2.1巨野煤田煤质特点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巨野矿区煤质特征及菜加工利用途径评价》2003.5可以看出巨野煤田煤质有如下特点:①灰分含量低,属于中、低灰煤层。②挥发分含量高,各煤层原煤的挥发分含量在33%以上,且差异不大,均属于高挥发分煤种。
③磷含量特低;硫分含量上低下高。④干燥基低位热值高。
各层煤的都比较高,且随原煤灰分的降低而升高。⑤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和焦油产率均较高。
⑥碳、氢含量较高。碳含量在86.02%~86.51%之间,氢含量在5.41%~5.44%之间,C/H比值2.2成浆性实验评价2008年1月,华东理工大学对巨野煤田龙固矿(1#)、赵楼矿(2#)和彭庄矿(3#)原煤进行成浆性实验及评价。
2.2.1成浆浓度实验成浆浓度是指剪切速率100 s-1,粘度为1 000 mPa·s,水煤浆能达到的浓度。采用双峰级配制浆,粗颗粒与细颗粒质量比为3∶7;选取腐殖酸盐作为添加剂,用量为煤粉质量的1%。
制成一系列浓度的水煤浆,测量其流动性,观察水煤浆的表观粘度随成浆浓度上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表10所示。 由表10看出,随着煤浆浓度增大,煤浆表观粘度也明显升高。
本实验3种煤样成浆浓度分别为龙固矿66%(wt);赵楼矿67%(wt);彭庄矿68%(wt)。2.2.2流变性实验水煤浆流变特性是指受外力作用发生流动与变形的特性。
良好的流变性和流动性是气化水煤浆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实验用煤制成适宜浓度的水煤浆,然后用NXS-4 C型水煤浆粘度计测定其粘度。
将水煤浆的表观粘度随剪切变化的规律绘制成曲线,观察水煤浆的流变特性,见表11。 从表11可以看出,3种煤制成的水煤浆中,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表观粘度都随之降低,均表现出一定的屈服假塑性。
屈服假塑性有利于气化水煤浆的储存、泵送和雾化。2.2.3实验结论煤粉粗粒度(40~200目)和细颗粒(量比为3∶7,腐殖酸盐作为添加剂,添加量为煤粉质量的1%时,龙固矿煤浆浓度为66%(wt)、赵楼矿煤浆浓度为67%(wt)、彭庄矿煤浆浓度为68%(wt),满足加压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对水煤浆浓度的要求。
2.3原料煤的应用2.3.1适合于制备水煤浆水煤浆不但是煤替代重油的首选燃料,而且是加压气流床水煤浆气化制备合成气的重要原料。同时它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清洁工业燃料。
实践上,华东理工大学“巨野煤田原煤成浆性实验评价报告”表明:巨野煤田各矿井原料煤均适合于制备高浓度稳定水煤浆。2.3.2用于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后续产品巨野煤田原煤属于高发热量的煤种(弹筒热平均值在28~31 MJ/kg之间),该煤有利于降低氧气和能量消耗,并能提高气化产率;因灰熔点较高(>1 300℃),有利于固态排渣。
根据鞍钢和武钢分别使用双鸭山和平项山1/3焦煤作高炉喷吹的经验,巨野煤田的1/3焦煤与双鸭山和平顶山1/3焦煤一样成浆性较好,其1/3焦煤洗精煤可以制成水煤浆,作为德士古(Texaco)水煤浆气化炉高炉喷吹用原料。煤气化得到的合成气既可通过变换用于合成氨/尿素,又可经净化脱硫合成甲醇或二甲醚。
以甲醇为基础可进一步合成其他约120余种化工产品。另外,还可利用甲醇制备醇醚燃料及合成液体烃燃料等。
2.3.3用作焦化原料焦化用于生产冶金焦、化工焦,其副产焦炉煤气可用于合成甲醇或合成氨,副产煤焦油进行分离和深加工后可得到一系列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 由表12看出,巨野煤田大槽煤经过洗选以后,可以供将来的400万t/a焦化厂或者上海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生产I级焦炭时作配煤炼焦使用;灰分≤9.0%的8级精煤(2#),也可供华东地区的中小型焦化企业生产2级和3级冶金焦的配煤炼焦使用。
此外,该煤也可以单独炼焦,但所生产焦炭的孔隙率偏高,最好进行配煤炼焦。 2.3.4远景目标———煤制油煤直接液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巨野煤田的大部分煤层均为富油煤,尤其是15煤层平均焦油产率>12%,属高油煤;根据元素分析计算的碳氢比各煤层均35%的气煤和气肥煤通过洗选后的精煤挥发分>37%,而其灰分煤。
3.煤化工专业的论文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
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都属于煤化工的范围。
煤化工利用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没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燃料起,是干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
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以上既是在煤化工转化的主要方面。
新一代煤化工技术是指以煤气化为龙头,以一碳化工技术为基础,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的煤炭洁净利用技术,与电热等联产可以实现煤炭能源效率最高、有效组分最大程度转化、投资运行成本最低和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最少的目标。
4.急需关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的毕业论文
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煤炭资源大省,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如何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成了煤炭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煤炭深加工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体现,是煤炭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代,每个企业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其中又以人力资源的应用最为重要。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以怎样激励人为核心。但是,黑龙江省有相当一部分煤炭深加工企业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使得企业人员激励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对激励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从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同时,对影响人员激励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将激励和影响激励效果的因素进行分类,利用数学函数的方法对其建立相应的函数方程,借鉴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能力约束曲线、均衡组合等方法,在综合管理学的激励效果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组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模型不同变量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然后,给出了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本研究旨在对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最后,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为综合应用案例进行探讨和说明。关键词:煤炭深加工;人员激励;激励组合模型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 绪论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41.4 本章小结 6第二章 激励理论概述 72.1 管理学激励理论 72.2 经济学激励理论 132.3 本章小结 14第三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153.1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的特点 153.2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问题 163.3 本章小结 20第四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因素分析 214.1 外界因素分析 214.2 个人因素分析 244.3 本章小结 27第五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模型 285.1 激励函数 285.2 激励组合模型 315.3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模型的策略分析 405.4 本章小结 41第六章 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426.1 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426.2 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446.3 科技人员的激励 456.4 一般员工的激励 476.5 其他人员的激励 486.6 本章小结 49第七章 综合应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研究 507.1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概况 507.2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现状 517.3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组合分析 527.4 七台河市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方法 547.5 本章小结 59结论 60致谢 61参考文献 1 刘宝庵.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37-1602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8-1703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著.管理学原理[M].第7版.孙键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53-4674 A.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McGraw-Hill,1954.231-2925 F.Herzberg,B.Mausner,and B.Snyderman.The Motivation to Work,John Wiley,1959(6):45-476 姜宝钧.实用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7 B.F.Skinner.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New York:Free Press,1953:181-1968 卢 江.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2819 V.H.Vroom.Work and Motivation,John Wiley,1964(6):75-8310 L.S.Adams.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s.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65.267-30011 E.A.Locke,E.Frederick,C.Lee,and P.Bobko.Effect of Self-Efficacy,Goals,and Task Strategies on Task Performanc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241-25112 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1):153-15513 M.Siegall.The Simplistic Five: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Motivation,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eaching Review,1987,12(4):141-14314龙君伟.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7-12515 王祖成.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激励[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8-2916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28-26017 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2-21618陈国富.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激励理论前沿专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0-3919 杜遵海.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5(4):59-6020 王振生.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104-10621 刘衍杰,李铁,杨立军.实施煤炭深加工战略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3-1422 江建华.浅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J].煤炭经济研究,2005(3):72-7323 刘 伟,刘金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05(1):68-6924 张海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5(3):21-2425 王廷弼.问题与对策:关于煤炭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2):48-5026 夏泽育.谈煤炭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24-2827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8-。
5.煤质分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煤经热解出挥发分之后,剩下的不挥发物称为焦渣,焦渣减去灰分称为固定碳。
不同煤种,固定碳含量不同。固定碳是参与气化反应的基本成分。
在煤炭工业中,指挥发物逸出后所剩余的可烯碳质。在煤或焦炭中固定碳的含量用重量百分数表示,即由常样的重量中减去水分、挥发物和灰分的重量,或由于样的重量中减去挥发物和灰分的重量而得。
固定碳的含量是煤的分类以及煤和焦炭等的质量指标之一。一般挥发物愈少,固定碳就愈多。
实验室中将样品粉末约1克置于有盖的标准坩埚中,在850℃下加热7分钟,逐出水分和挥发物后,由剩余的重量中减去灰分而得。在沥青工业中,指溶解于苯、甲苯或二硫化碳的成分。
又称化合碳,以区别于不溶解的游离碳。 固定碳含量是指煤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质量用途的重要指标。
以上就是鹤壁华诺煤质分析仪器为您提供的,希望可以帮助您。
6.煤化工方面的综述最好有期刊专利论文图书会议论文报告互联网信息
很难有综述能包含如此多项内容,因为煤化工这个领域太大了。
建议阅读“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作者: 贺永德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手册全面介绍了煤炭转化及煤化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探讨了煤炭作为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利用化学及方法。 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282万字。
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
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反映了20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流化床水煤浆加压气化,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
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燃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和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
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解、数据、公式,文字通达。⑤手册是权威性专著,国内第一次问世。
作者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 第一节 世界能源状况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能源结构及需求预测 第三节 煤炭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现代煤化工及洁净煤技术 第一节 洁净煤技术包括的领域 第二节 煤炭焦化技术 第三节 煤气化技术 第四节 煤炭液化技术 第三章 现代煤化工发展模式 第一节 南非Sasol F-T合成模式 第二节 新西兰Methanex模式 第三节 德国Lurgi公司GTC-MIP 第四节 Shell合成气园(Syngas Park)模式 第五节 煤炭、化工、冶金多联产模式 第六节 煤化工产品链 第二篇 煤炭及其储存运、洗选与加工 第一章 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一节 成煤作用 第二节 煤岩学基础 第三节 煤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煤的主要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 第五节 煤的化学性质 第六节 煤的工艺性质 第七节 煤的分子结构 第八节 煤的分析、鉴定方法和标准 第九节 煤炭分类 第十节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和煤质概况 第十一节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煤质概况 第十二节 动力煤的合理配合 第二章 煤的洗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煤的可选性 第三节 选煤的方法 第四节 选后产品的脱水和煤泥水处理 第五节 煤的燃前脱硫 …… 第三篇 煤炭的燃烧 第四篇 煤炭的气化 第五篇 煤炭的焦化 第六篇 煤气的净化 第七篇 煤炭的直接液化 第八篇 煤炭间接液化 第九篇 煤炭转化后的产品及综合利用 第十篇 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 第十一篇 煤化工工程的仪表与自控 附录一 法定计算机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因数 附录二 常用单位换算表 附录三 物性参数 附录四 各国标准筛系对照表。
7.煤质分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煤经热解出挥发分之后,剩下的不挥发物称为焦渣,焦渣减去灰分称为固定碳。
不同煤种,固定碳含量不同。固定碳是参与气化反应的基本成分。
在煤炭工业中,指挥发物逸出后所剩余的可烯碳质。在煤或焦炭中固定碳的含量用重量百分数表示,即由常样的重量中减去水分、挥发物和灰分的重量,或由于样的重量中减去挥发物和灰分的重量而得。
固定碳的含量是煤的分类以及煤和焦炭等的质量指标之一。一般挥发物愈少,固定碳就愈多。
实验室中将样品粉末约1克置于有盖的标准坩埚中,在850℃下加热7分钟,逐出水分和挥发物后,由剩余的重量中减去灰分而得。在沥青工业中,指溶解于苯、甲苯或二硫化碳的成分。
又称化合碳,以区别于不溶解的游离碳。 固定碳含量是指煤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质量用途的重要指标。
以上就是鹤壁华诺煤质分析仪器为您提供的,希望可以帮助您。
8.“十二五”煤化工发展方向和前景分析
参考前瞻网发布的 中国煤化工装备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3年8月30日,由上海福斯特流体机械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MJ200-110型离心式高温油煤浆泵在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通过新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定:该设备结构科学合理、密封效果良好、暖泵方式独特,在结构、材料、密封、暖泵等技术方面均有突破和创新,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
·发展煤化工符合时代的需求
我国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少,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约70%,占有绝对优势。
高油价是发展煤化工、尤其是现代新型煤化工的最根本原因,我国是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因此发展煤化工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不仅是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更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性的考虑。煤化工各类设备种类繁多,包括大型空分装置、阀门、泵、压缩机、风机、干燥及分离设备等。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引进国外煤气化技术,包括早期引进的lurgi固定床气化、U-gas流化床气化、Texaco气流床水煤浆气化,近年来新一轮引进和拟引进的BGL固定床气化、Shell气流床粉煤气化、GSP气流床粉煤气化等。一般来说,重大装备的国产化都要历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套进口;第二阶段是材料全部进口,国内成套制造;第三阶段是材料部分进口,国内成套制造;第四阶段是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国内成套制造。而只有到第四阶段才是真正的国产化。
目前我国煤化工装备行业的发展处于第三阶段,即材料部分进口,国内成套制造的装备达到90%。随着示范项目的标杆效应逐渐显现、关键技术渐趋成熟,“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将迎来投资热潮。前瞻预计,我国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达5000亿元,较“十一五”大幅增加近4000亿元;再加上合成氨、甲醇、醋酸等其他煤化工项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产业实际投资可达7000-8000亿元。
根据前瞻市场调研,我国煤化工行业空分设备的投资规模占整个行业投资的比重约为5%,气化设备约占5%,压缩机及合成塔等设备的投资约占6.7%,由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行业空分设备的投资规模约为350-400亿元,气化设备的投资规模约为350-400亿元,压缩机及合成塔等设备的投资规模约为470-540亿元。·煤化工装备未来发展前瞻
◆ 传统煤化工领域发展空间有限
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是长期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今后国家对于煤化工产业的政策取向是,一方面鼓励发展煤化工,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排放。
国家发改委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进行了干预和引导,已经将传统煤化工列为限制发展的范围。总体上来说,传统煤化工领域由于技术含量低、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相对石油化工仍然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但是增长潜力比较小,预计未来煤化工装备在传统煤化工方面的市场发展空间有限。
◆ 新型煤化工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2013年1月底,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进能源高效清洁转化,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升级示范,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发映出未来我国新型煤化工装备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现有新型煤化工试点项目的成功运行,以及国家对新型煤化工项目审批的放松,未来我国新型煤化工将从试点阶段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设计论文煤质分析在煤化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