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施工技术
化学灌浆法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化学灌浆工艺的不断成熟,可解决很多人们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壁如基础的补强,基坑支护的补漏,地下室、堤坝的防渗补漏,混凝土构件的补强加固等,均可采用化学灌浆的工艺,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化学灌浆、防渗、补漏、化学灌浆法主要是采用近年来研制的特定的化学制剂,通过特殊的工艺,灌注到建(构)筑物构件的裂缝当中,解决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化学灌浆工艺在工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比较常见的是补强和补漏两种。 一、常用的几种灌浆材料 1、水泥—水玻璃浆材 该材料固结强度为0。
5~15MPa,固结率为98%~100%,凝胶时间30~120s。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好,尤其适合突发性漏水、泥、砂的整治,浆液充填率又高,湿条件耐久性好等优点。
其浆液特点如下:①浆液凝胶时间可准确地控制在几秒至几十分钟范围内;②结石体抗压强度可达10~20MPa;③结石率为100%;④结石体渗透系数为10-8cm/s;⑤适宜于0。2mm以上裂隙和1mm以上粒径的砂层使用;⑥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2、中化—656(丙烯酸盐类)浆材 该材料广泛用于各种混凝土的渗漏水、油的堵截。 具有浆液起始粘度低,可灌性能好,固化时间可任意调节两秒至十几分钟,甚至数小时等优点。
固结体抗渗性k。
2.浅析砼结构加固技术现状如何
混凝土结构一般在使用30~50年以后会产生明显的劣化与损伤。
已有建筑物的鉴定,改造加固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建设重点之一,由此也产生并推动了加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在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后,已有建筑物的维修、改造和加固必将占据其应有的重要地位。
因此,将其视为一个体系加以研究和探讨。已经成为我国对现有建筑物实施管理的一项完整对策。
就混凝土加固工程实践经验而论,日本在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技术方面,较为系统全面,编制了《混凝土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技术规程》;原苏联在工业厂房加固设计构造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出版有结构加固构造图集;英国,德国在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防水及防腐处理技术方面,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我国近十几年来,进行了大量工程实践,编有《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1结构加固概述 1。1加固原因加固学是随同房屋结构学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从加固的范围看主要原因有:(1)尚未建成但由于施工质量问题;(2)结构封顶尚未使用就要改造而引起的加固;(3)结构老化后进行改造加固;(4)因灾害引起的加固。 1。
2加固工作程序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 2传统加固方法 即加大截面法,是在现有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混凝土,增大原混凝土构件截面面积,达到提高结构承载力的目的,加大截面法的优点是容易施工,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一般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缺点是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期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对结构外观及房屋净空也有一定影响,且嵌入的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劣化的危险性很大。加在截面法的加固效果与原结构在加固时的应力水平,结合面构造处理,施工工艺,材料性能以及加固时是否卸载等因素直接相关。
加大截面法在设计构造方面必须解决好新加部分与原有部分的整体工作共同受力问题。试验研究表明,加固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结合面会出现拉、压、弯、剪等各种复杂应力,其中关键是剪力和拉力。
今后欲使这一加固技术更有效的分法是使用具有高张拉应变能力,低收缩性能的材料。 3常规加固方法 3。
1粘钢加固法1960年在瑞士和德国,基于L'Hermite和Bres—son的工作,发展了外粘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就是用薄钢板或其它钢衬通过一种双组份环氧粘合剂粘于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三相材料,混凝土—胶—钢板的复合系统。 该法具有方案设计及结构计算简单,不损伤原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简便,周期短,现场作业量小,对原构件外形尺寸影响小等优点。
在国际上是一种适用面较广的先进加固方法,不仅建筑,而且公路桥梁也普遍采用。已经证明粘在混凝土梁受拉表面的钢板能提高抗弯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抗弯刚度并相应减少挠度和开裂。
混凝土粘结钢板必须满足3个因素:(1)被粘结表面必须清洁。(2)环氧至少有混凝土强度的粘结强度。
(3)为避免脆性的板分离破坏,板必须长而薄,或采用足够的锚固,来充分发挥钢板的性能。Jones的试验研究表明:胶粘锚固钢板是钢板锚固的最好方式。
粘钢板主要实际问题是:(1)重量太大,且为方便操作和处理,在长度上有所限制。(2)现在加固采用低碳钢,且有与生俱来的锈蚀特性,因此产生了一个额外的维护工作。
(3)现在难以肯定粘结的耐久性,以及在钢板与胶体界面潜在的锈蚀。(4)环氧树脂等用固化剂结硬后,强度虽高,但有跪性,且一般粘结剂适用面不够广。
目前我国东洋机械公司从日本引进并正在研制生产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粘结剂,诸如低温(一20 C以下)、高温、水下等特殊环境下的粘结剂中华考试网收藏 3。2预应力加固法也可称为反弯矩法。
在20世纪50年代外部预应力就已是一种施工方法。预应力加固具有加固、卸载、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效果,适用大跨结构加固。
用预应力钢筋在构件外进行张拉,可以起到增加主筋,提高正截面及斜截面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刚度,是一种积极的加固方法。但预应力钢筋中的预应力设置多少,却要受结构受力年限而定,即要考虑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预应力筋的应力不宜大于150MPa,对于已负荷很久的超静定结构,宜为50—100MPa。 外加预应力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校正现有结构中超出的不满意的挠度,改进对疲劳和开裂的抗力。
现在外加预应力在美国、日本、瑞士已广泛开发用作混凝土加固。 外加预应力优点为:(1)施工方法简单、成熟;(2)用X射线或其它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结构运行期检验;(3)拉杆或绞线可替换。
缺点源于结构的外部:易于锈蚀,易燃,易于损坏外观。外部施加预应力系统对外界侵蚀性成分与防火的保护通常用外包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
其锈蚀问题可通过使用纤维加筋塑料来解决。但目前对纤维加筋塑料的机械性能并不十分了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是以型钢(一般为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或两角)的加固方法。
在我国,外包钢加固法也是一种使用面较广的传统加固方法,优点是: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足。
3.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论文怎么写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中常见结构受力体系类型及施工方法:
建筑结构
1.混合结构:砖混或砖木……,块材砌筑墙体(或用大型预制墙材安装)、(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楼板
2.框架结构:梁柱钢接而成的受力体系,(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材)预制柱、梁、板装配;现浇混凝土柱、梁,预制板;全现浇钢筋混凝土
3.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墙,现浇混凝土柱、梁,现浇板
4.剪力墙结构:全装配大板;内浇外挂;全现浇(大模板、滑模);配筋砌块墙体,现浇构造柱、芯柱和圈梁
5.框筒结构:全现浇(大模板、滑模);
6.筒中筒结构:内外各做成筒,一般内筒为全现浇;外筒(现浇混凝土、钢)做成密柱深梁形成筒体
7.钢网架、悬索结构
8.膜结构
平面布置
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应该遵循的原则为:
1、满足施工要求,场内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各种材料能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充分利用场地;
2、材料尽量靠近使用地点,减少二次搬运;
3、现场布置紧凑,减少施工用地;
4、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搭设,尽可能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有建筑物作为施工临时设施;
5、临时设施的布置,应便于工人生产和生活,办公用房靠近施工现场,福利设施应在生活区范围之内;
6、平面图布置应符合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的要求。[2]
4.求一份5000字的混凝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1 二、连续浇捣混凝土时在拌合及运输方面应采取的措施…………………………….2 三、在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及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2 四、外加剂的合理选择………………………………………………………………..6 五.高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浇筑质量……………………………………………………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案 高温条件 钢筋模板 一、施工浇筑方案的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选择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
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二、连续浇捣混凝土时在拌合及运输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每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
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1~2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2~4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立方米(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三、在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及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根据平面控制网,在防水保护层上放出轴线和基础墙、柱位置线;每跨至少两点用红油漆标注。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支设竖向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
待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筋上部标出标高控制点。 1、机具准备 1)、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机具由该项技术提供单位配备。
高峰期钢筋施工时至少保证5台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机,其技术参数如下表示: 设备型号 GHG40型 滚丝头型号 40型 可加工范围 16~40 整机质量(kg) 590 2)限位挡铁:对钢。
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工程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 - 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楼主你好,结构加固规范有以下这些: GB 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6.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
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7.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加固方法
本段内容为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有关混凝土加固方法部分设计规定,为便于读者查证,条文结构顺序未变动。
5 增大截面加固法5.1 设计规定5.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的加固。5.1.2 采用本方法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5.1.3 当被加固构件界面处理及其粘结质量符合本规范要求时,可按整体截面计算。5.1.4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6.1 设计规定6.1.1 本方法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 6.1.2 采用本方法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加以有效的支顶。
当采用本方法加固柱、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验算、观测和控制,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若控制有困难,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6.1.3 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非置换部分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场检测结果不应低于该混凝土结构建造时规定的强度等级。
6.1.4 当混凝土结构构件置换部分的界面处理及其施工质量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其结合面可按整体工作计算。7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7.1 设计规定7.1.1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场合的梁、板、柱和桁架的加固:1 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 2 原构件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 3 原构件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的荷载。
7.1.2 采用外加预应力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被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质、构造特点和现场条件,选择适用的预应力方法:1 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的梁、板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加固;若正截面和斜截面均需加固的梁式构件,可采用下撑式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若工程需要,且构造条件允许,也可同时采用水平拉杆和下撑式拉杆进行加固。
2 对受压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受压柱、小偏心受压柱以及弯矩变号的大偏心受压柱,可采用双侧预应力撑杆进行加固;若弯矩不变号,也可采用单侧预应力撑杆进行加固;3 对桁架中承载力不足的轴心受拉构件和偏心受拉构件,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对受拉钢筋配置不足的大偏心受压柱,也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进行加固。7.1.3 当采用外加预应力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时,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基本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对预应力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
7.1.4 当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其新增的预应力拉杆、撑杆、缀板以及各种紧固件和锚固件等均应进行可靠的防锈蚀处理。7.1.5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8 外粘型钢加固法8.1 设计规定8.1.1 外粘型钢(角钢或槽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8.1.2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灌注。
9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9.1 设计规定9.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及受拉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
9.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9.1.3 外贴纤维复合材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纤维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
9.1.4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纤维复合材,不得直接暴露于阳光或有害介质中,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表面防护材料应对纤维及胶粘剂无害,且应与胶粘剂有可靠的粘结强度及相互协调的变形性能。
10 粘贴钢板加固法10.1 设计规定10.1.1 本方法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 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加固。
10.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10.1.3 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钢板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轴向应力作用。
10.1.4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钢板,其外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表面防锈蚀材料对钢板及胶粘剂应无害。
11 增设支点加固法11.1 设计规定11.1.1 本方法适用于梁、板、桁架、网架等结构的加固。11.1.2 本方法按支承结构受力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刚性支点加固法和弹性支点加固法两种。
设计时,应根据被加固结构的构造特点和工作条件选用其中一种。11.1.3 设计支承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有预加力的方案。
预加力的大小,应以支点处被支顶构件表面不出现裂缝和不增设附加钢筋为度。11.1.4 制作支承结构和构件的材料,应根据被加固结构所处的环境及使用要求确定。
当在高湿度或高温环境中使用钢构件及其连接时,应采用有效的防锈,隔热措施。12 植筋技术12.1 设。
8.谁有桥梁加固的毕业论文
桥梁加固技术 旧桥加固技术是一门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公路、铁路交通事业蒸蒸日上,不少高速公路已建成投入运营中,还有不少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和其它等级的公路也即将建成投入运营。但是,由于施工质量和桥梁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桥梁的检测和加固成为必要,更因为建国以来所修建的不少旧桥,由于受到当时的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影响和局限,先天不足,加上不能适应目前交通量的迅猛增长,使得旧桥的检测和加固技术显得非常迫切。
近年来,旧桥加固工程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路危桥约有4000余座,但至今未看到专门的桥梁加固规范。
一、桥梁加固的任务和形势 (一)、桥梁加固的原因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增大,载重等级发生变化。 2、早年设计的指导思想注重于材料的节省,安全度低。
一般来说造成断面单薄、安全储备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双曲拱。 3、桥梁耐久性差和年久老化,如砖拱桥等。
4、近年修建的桥梁,因设计失当或者施工质量差,也存在着加固的问题。 (二)、桥梁加固的难度大 1、已通车的桥梁,有现实的交通需要,因为要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加固,所以加固时有交通干扰。
2、结构形式的限制:加固的原则一般必须利用原有结构进行,只能在原有结构上做文章,所以受到局限。 3、新老结构的结合是一个难题:这里包含新老结构体系的变化和过渡,还包括新老桥体的结合面。
4、风险大:因为凡是要加固的桥梁,多半是危桥,结构已处在不利状态,有的还岌岌可危。对旧桥有的缺乏原有的设计资料和施工记录,结构内部情况不详;现有的受力情况不一样,很难确定其结构极限,这给旧桥的加固带来了风险。
(三)、加固的技术要求高 1、通常业主单位更愿意废弃旧桥另修新桥,除非必要时才利用旧桥而采用加固措施。 2、由于旧桥加固方案的设计,工作量大,收费低,所以一般大的设计单位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设计任务。
3、加固设计需要良好的桥梁理论水平和力学基础知识。确定加固方案时要能正确分析和判断旧桥的安危程度,即其结构状态和内力大小程度。
这就需要一定的力学试验以作结构分析的支撑。 4、加固方案实施中存在复杂性。
加固方案和处理方法要有一定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 (四)、桥梁加固的政治和经济作用 桥梁加固后,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用少量的资金投入,使桥梁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还可以缓和桥梁投资的集中性。
加固桥梁不是新建项目,一般来讲不是领导人的政绩。但加固桥梁却可以预防和避免桥梁的坍塌造成物资和人身的伤亡,能避免主管领导的政治灾难。
二、加固的方案 (一) 加固的思路 1、加固和维修养护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维修养护是桥梁保持正常运营状态的保护性和预防性的工作,而加固却是从承载受力的角度来处理的。 2、第一类加固需求,桥梁不能承受原设计荷重要求,应该通过加固恢复其原有的承载力。
3、原设计的荷载标准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要求,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标准。 4、桥梁要通过一次性的特重荷载,要求采用临时性措施通过特重荷载而不使原结构受到破坏,过后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加固方案可以考虑减少内力或增大断面,也可以应用加固新材料。 (二) 加固方案和方法 目前,关于混凝土桥梁加固方法主要有:1、结构性加固,如采用体外预应力、在结构的受拉区粘贴钢板或增设钢结构支撑;2、非结构性加固,如对裂缝进行封闭或压浆处理;3、最近几年国外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取代钢板,使加固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加固的材料和工艺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可以取代钢板应用在桥梁的加固工程中,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这种材料在日本最受重视,应用也最为广泛。
我国对这种新型的材料是在98年开始实际应用的,目前对它的应用和研究正在深化和发展。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特点 1、不增加恒载及断面尺寸;2、不减少桥下净空;3、施工方便,成型方便,可适应不同构件形状。
4、环氧树脂黏结,不需要锚固螺栓,对原结构无新的损伤。5、可根据受力需要粘贴若干层。
2、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主要有三种,即碳素纤维、高分子聚合纤维、和玻璃纤维。 四、加固方案的实施 加固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人和施工队伍来完成。
对于工艺上也应有比较高的要求。 五、桥梁加固后的观测和检查验证 加固后需要对桥梁进行检测和观察,以确定加固的效果。
六、桥梁加固应形成专门的规范 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应形成桥梁加固的专门规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混凝土结构加固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