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
其实这方面的我写过很多,基本没什么大问题,都很简单写,我有一些给你看下,你自己多去参考参考,但是你自己要怎么写就看你怎么想的,毕竟没个人的想法不同。
一、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
二、商业企业资金短缺的对策
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内容: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存在的灵魂。企业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金的流动和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资金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一定量的资金,企业才能作为最初的资本,开始运作。正常经营以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各种各样的原因会造成在某一环节资金积压,造成资金短缺,所以企业要想顺利实现资金周转,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注入一定的资金。另外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现代经济中,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必须不断推出更好、更新、更受顾客欢迎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再投资。
商业企业作为流通的中间环节,积压了大量的资金,经营中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究其根源,资金短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其一:企业原始资金投入不足,主要靠贷款维持,再加上企业快速扩张,在经营中抽出过多的资金而发生资金流转困难,例如更新设备、增加新的连锁店等;其二: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某个环节资金周转受阻,例如大量存货积压、外欠货款增加等;其三:企业经营发生亏损。当企业发生亏损,尤其是亏损额大于企业的折旧提取额时,直接结果是企业的流动资金逐渐减少,引起资金短缺。此外存货的变质、财产的毁损、坏帐损失等都会引起企业资金短缺。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商业企业的资金短缺还与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经济的波动导致消费能力的变化、通货膨胀及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强弱等有一定的关系。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生力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资金短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中小企业自身、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三赊销政策不当
合理运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控制市场。但由于赊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销售,它会直接产生应收帐款,对赊销控制不当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都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应收账款增加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流通中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另外由于企业信誉和偿债能力的不同,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坏账,导致资金彻底损失。近年来困扰企业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应收账款难以及时收回,有的企业应收账款达到了流动资产的30~50,企业几乎无可用流动资金。当然应收账款的增多与计划体制下一味追求利润产值指标有关,但与对此项资产的无序管理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企业中一年不进行往来账核对的单位比比皆是,再加上商业企业购销频繁,稍一放松管理,势必造成应收账款错误百出,坏帐成堆。即使有的企业积极催收也因对方业绩不佳而徒增清帐费用。由此可见,应收账款的增加也是企业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费用无预算或执行不力
预算是指以货币的形式展示某一特定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费用预算是指商业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预算。预算在明确企业和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协调各部门关系、合理安排资金、控制日常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商业企业支出除进货成本外,主要就是三大费用。所以费用预算对商业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求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与对策的论文1000字以上
关键词:资金短缺 原因 对策 摘要: 主要从对资金运动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在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运用资金运动规律,资金的时间价值, 现金流量等,去探讨资金短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对策。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若资金短缺,又不能及时筹措,企业就不能购进 生产资料,停产、停工,对外投资经营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并且偿债能力下降,产生债务 危机,企业信誉,使企业陷入困境。 企业资金短缺受来源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本文着重从企业内部因素分析资金短缺的原因并 提出对策。
一、企业常见的资金短缺原因分析 1.对资金运动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企业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相继地通过各自的循环, 而每一 种形态又都必须依次通过循环的各阶段, 资金任何一部分循环的某一个阶段发生停顿, 都会 使整个资金循环发生障碍。 资金短缺, 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按此规律把资金合理地配置于经 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要保证资金周转顺利进行,就要求资金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 上协调平衡。资金收支平衡,归根到底取决于购产销活动的平衡。
但现实是:盲目采购造成 资金支出超过生产需要和财力可能。生产阶段不采用新技术,不改进生产工艺,没有搞好劳 动组织,原材料浪费,能耗高。
不以市场为导向去及时更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加之市场 营销不力,难以实现资金收支平衡。资金支出不与相应的收入匹配,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
2.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 无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企业拨付所属资金无偿使用,流动资金占 用过多,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材料采购多多益善,产品不适销对路,资金周转缓慢。
分析投 资项目,对不同时间的收支同等看待。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 实际可运作的现金流量,它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但企业很少对现金流入、流出进行预 测,因而造成大量的胡子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或流动资金不足,不能 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陷入困境。
缺乏资金控制制度。 由于缺乏对资金循环过程的控制, 导致资金比例失调, 或储备资金过多, 或半成品、成品过多,或产品不适销对路,或超过市场需求量;也不能及时根据资金控制过 程中反馈的市场产品供求、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信息去及时更新产品、进行相应 价格调整,去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不注意防范资金被人 为侵吞、流失。
总之,不能及时传递资金控制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易生产和流通脱节,措施 滞后。 3.资金筹集过程影响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没有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及资金的投放时间。
资金需要量预测不准,又不能及时筹集,导致 资金紧张。其主因是在预测时,不,没有把全年资金需量纳入预测范围;不注意预测产品生 产规模和销售趋势;不注意预测不同时点的资金需要量;投资活动中,项目论证不充分,扩 大投资规模,增大了资金需要量;不注意债务偿还期限,到偿还期时才发现没此预算支出; 资金投放时间预测不准,易造成资金短缺。
企业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方式不灵活。企业在筹资渠道上仍以银行信贷为主,筹资方式普遍 采用银行借款或商业信用,不能满足企业筹集到足额资金之需。
筹集资金中缺乏对资金成本及筹资风险的认识, 没能正确负债经营。 企业对各种筹资方式对 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影响考虑不充分,没有选择最佳筹资方式、组合。
负债经营,面临筹资 风险。 若税息前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 这时还需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支付利息, 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降低,此时若亏损严重,就会出现无法还本付息,企业信誉降低,再度 筹集资金难度加大。
同时没有做到一个合理的长、短期债务结构,分散偿还时间,缓解资金 短缺压力。 4.资金投放中影响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盲目投资,盲目扩张。
大部分企业资金分配比例失衡,把过多的资金 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另外,流动资金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分配也不合理, 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使资金积压与资金短缺并存,再加之盲目投 资、扩张,增加了经营风险。 缺乏资金投放过程中,没有建立为控制财务风险,避免资金分散浪费,资金收支高度统一管 理,统一结算的制度。
所属企业资金不足为其补充资金实行无偿使用,不分割财务费用。 5.资金耗费过程中资金短缺的原因 首先是缺乏的成本费用定额, 使编制的资金支出预算对成本费用的考核和生产经营中的一切 重大决策没有依据,导致资金预算支出高估冒算,资金占用过多。
加之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 中存在重大决策失误, 造成巨大浪费。 其次是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费用指标在降低资 金消耗方面的作用,不注意进行成本费用的控制。
最后是企业不采用新技术,不改进工艺流 程,不搞好劳动组织,材料浪费,能耗高。 6.资金收入环节影响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没有根据市场动态制订。
3.急 <民营企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一篇
摘要:财务管理是民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企业大。但由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制度、投融资、人员素质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民营企业;财务意识 1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1 财务信用观念淡薄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首先,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业主根本无法掌握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其次,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管理的观念。
再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2)意识淡薄。
部分民营企业恶意逃避贷款债务,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对这些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
会计信息缺乏可信度,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从而引起担保难筹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3)风险意识缺乏。
民营企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1.2 财务制度不健全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二是彼此之间“三角帐”多,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2)成本管理不实用。 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企业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措施控制成本绝对额。
然而,有些企业走向极端,过分追求产品成本绝对额的降低,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达到目的。从长远来看,势必减少企业利润。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薄弱,难以确定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这对安排产品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十分不利。
1.3 融资困境 (1)融资结构不合理。 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低得多,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部融资很少。
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是主要的,权益融资占的比例很少。 (2)融资策略不科学。
不能按照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融资。很多民营企业只要能融资,就不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民营企业不计融资成本争着去一板市场和海外上市,但其实很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最大化。很多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的利息率比银行利率高得多,但民营资本的平均本收益率一般都远低于这个比例,因此这种高成本债务会降低股权收益,减少企业价值。
(3)国家相关政策缺位。 首先,国家没有专设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的不多,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尚未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贷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实现。 1.4 投资决策缺陷 (1)投资环境差。
①投资领域准入问题。目前,民营经济在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
尽管民营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较高,但投资主要流向了劳动与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领域。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领域投资不足。
②投资服务环境不完善,民营投资行为存在着种种扭曲、失灵。③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资金成本与投资税费负担相对较重,严重制约了民营投资收益的提高。
(2)短期行为制约。 大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
1.5 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效率不足 (1)资金使用缺乏科学性。 很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
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 (2)收益分配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中层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在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2 加强民营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更新管理理念 (1)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提高人员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
4.哪有企业国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和对策论文
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21日在道琼斯公司主办的“2002工商峰会”发表主题演讲论述中国公司海外投资问题时指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应该以私营企业为主。
林毅夫在发言中表示,改革开放23年来,在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一直处于大幅增长状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资本对外输出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在这种新潮流中,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有许多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以失败告终。 在总结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时,林毅夫指出:缺乏经验、好大喜功、缺乏人才、官僚作风、激励机制不健全以及资本外逃是投资失败的国有企业的六大通病。
这六大通病的具体表现就是对海外环境不了解,缺乏考察,盲目建项目盲目投资;不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总想和当地最成功企业竞争,不能扬长避短;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实际人才;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仍然处于半政府状态;分配不公,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恶意转移国家资产。 所以,在对海外投资的策略上,我国应该以鼓励私企投资为主。
私营企业大多产权明确,规模相对较小,善于在海外市场中寻找缝隙生存。而政府在企业海外投资中的职能应该逐步转向信息服务、培训业务指导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
林毅夫还建议,国内企业在寻找投资项目以及投资地区时,应该本着“慢半拍”的原则,即选择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比国内稍逊的地区,起步略晚于国内的项目投资。他指出,从地域上看,东欧、中亚以及南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企业理想的投资对象。
5.过度投资的形成原因
委托代理所带来的经营者偏离所有者财务目标,所有者财务监督不力而形成的 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追求自己的私人目标(比如闲暇、个人帝国、回避风险、高奖金),这会偏离所有者的财务目标,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不可避免。例如,经理人不像他们在最佳时期付出那么多努力。Jensen认为经理人可能使用自由现金流量来进行符合其自身最大利益的负NPV项目,因为他们能从控制更多资产中获得私人利益(比如安插自己的亲属、在工程承包方选择中寻租、在物资采购中收受回扣等)。 经营者对投资的未来前景过于自信而造成的盲目投资 一些经理的性格特质属于过度自信型,对宏观经济和行业前景过于乐观,在决策中好大喜功,决策民主化、程序化和科学性不够,造成“跟风型”投资泛滥。郝颖等(2005)基于行为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及其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四分之一左右的高管人员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特征;第二,同适度自信行为相比,高管人员过度自信行为不仅与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且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更高;第三,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随股权融资数量的减少而上升;第四,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下,过度自信高管人员在公司投资决策中更有可能引发配置效率低下的过度投资行为。 所有者财务考核和激励不当而带来的投资规模偏好 在我国企业的当期绩效评价和激励中,净利润的绝对数使用频率很高,这就使得一些经理为了个人效用原因投资热情高涨,项目真实报酬率是否低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率无所谓,只要其大于零就能有效增加净利润,就会增加经理的个人效用。
企业过度投资带来的危害,既浪费了股东可贵的资本,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导致企业业绩滑坡。
6.过度投资的治理对策
优化经理奖惩机制 经理受投资者委托经营管理公司,掌握了公司资产的控制权。
企业收益与经理的努力程度相关,在同等条件下,经理越努力,企业收益越好。公司必须设计激励机制,尽量使经理的目标和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要达到这样一种激励效果:经理越努力工作,经理和股东的收益越高。
也就是说,激励机制要弱化经理的自利动机,经理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得到大于以私人收益为导向的收益,同时股东的收益也相应提高。所有者与经理人利益一致和集中所有权的监督可以缓和主要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冲突,从而防止过度投资。
经理薪酬必须与企业绩效挂钩,同时让经理可以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我国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指南。
已经有一些公司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股权激励。 惩罚是负面激励,能督促经理尽量少犯错。
经理上任之初,要求他提交责任保证金。任期届满,根据经理履行契约和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如数退还或者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对于经理的奖惩,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有关经理奖惩信息要在媒体上发布,让投资者知晓经理的能力和履约情况。
这也是对经理的一种舆论监督,可以形成声誉效应。如果上市公司都将公司业绩和经理奖惩信息向社会发布,慢慢就形成了一种声誉机制来监督经理们的行为。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要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抑制过度投资,必须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Richardson(2006)使用美国1998-2002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治理结构有效地减少了过度投资,其中具有独立董事的大公司经理较少可能过度投资。
减持国有股,改变“一股独大”局面。一方面从竞争性行业全面撤出;另一方面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稀释国有股比例。
股权过于集中的局面,可以通过大力培养机构投资者来改变。机构投资者有动力也有能力来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
优化股权结构,改组董事会,从而改变大股东控制公司的局面,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决不能忽视董事会建设。董事会不能成为大股东会。
吸收美国经验,董事会应以外部董事为主。我国上市公司要求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要求1/3以上的独立董事。
实践上,上市公司在形式上满足了这一规定,但独立董事没有真正“独立”,也没有真正“懂事”。要“独立”,必须从董事提名开始;要“懂事”,就必须重视董事资格。
董事会中要专门设立独立的董事提名委员会,负责董事的提名。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可以考虑建立董事资格认证制度。
独立董事的薪酬也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领薪酬,同时要监督公司经营,这容易导致监督失效。
监管机构可以考虑成立独立董事薪酬基金,由每家上市公司按一定办法缴纳,使独立董事不直接从上市公司领报酬,有助于监督功能的发挥。独立董事执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后,还可以考虑提高报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独立董事报酬升高,可以让其不再当挂牌董事,而真正承担独立董事职责。对于项目是否能够上马,涉及到财务、法律、市场、战略等各个方面,作为外部人的独立董事不可能是全能型的专家,但他(她)可以借助专家的力量(比如聘请专业事务所人员进行筛选)进行决策,对过度投资进行有效遏制。
发展资本市场,创新融资工具 融资约束是过度投资的一个原因。发展资本市场,创新融资工具,减轻融资限制,从而抑制过度投资。
要降低上市门槛,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绩优公司上市。同时,也要制定办法让业绩恶化的公司及时退市,这是对业绩恶化公司的一种惩罚,也是对其它公司的警示。
负债可以有效遏制过度投资。Jensen(1986)提出了“负债控制假说”,他认为负债是股息的替代品,可以减少经理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而减少代理成本。
然而,我国银行贷款对公司约束不“硬”,债券市场也不发达,特别是公司债券才刚刚起步,使得负债的治理效应大打折扣。我国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虽基本完成,但完全市场化经营还有待时日,贷款的硬约束要逐步推进。
国家应该在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上下更多的功夫,从而改变资本市场股票重、债券轻的畸形结构。 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透明度 信息不对称使资本成本升高,从而导致公司管理者不愿分配剩余现金,宁愿留在公司甚至过度投资;信息不对称也使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监督成本升高,加剧了管理者的过度投资倾向。
因而,强化公司的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透明度,可以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政府监管机构一方面要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督促上市公司真实、及时、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
信息披露一定要真实,对虚假披露、欺诈投资者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信息不及时披露,就失去了实效性,等于无效披露。
信息披露不完整,容易引起误解,误导投资者行为。公司披露的信息还要让投资者容易获得。
这就要求公司披露信息的承载体要多样化,报纸、网站等媒体充分利用起来。公司信息充分披露,对外界透明度高,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投资者监督成本下降。
7.过度投资的避免因素分析
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现象来自于该行业的企业投资过度.过度投资与技术竞争、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诱引众多的竞争对手在同一时间竞相投赍。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审慎地研究这些相关因素。 规模经济
在许多行业生产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规模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竞相扩张能力导致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如果技术进步促使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显著,能力过剩将随之加剧。例如远洋航运业,技术进步使得最低运营成本油轮的容量从五十年代的5万吨发展到七十年代的30万吨,为降低营运成本,数千家远洋航运公司纷纷扩大油轮吨位,最终导致远洋航运能力过剩。
技术变化
一项降低成本的新技术一旦问世,各企业竞相投资,新技术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过剩,直到把使用旧技术的企业排挤出去。对新技术的过度投资还会造成产品价格下跌使得淘汰过程更加激烈。例如在六十年代末,随着一项甲醇低压生产工艺问世,每加仑甲醇价格从1970年的27美分跣到10美分,1969年美国有16家甲酵工厂,到1973年半数工厂破产倒闭
熟练技术
一个企业生产某产品愈多,经验愈丰富,技术愈熟练,该企业就享有熟练技术优势。这类企业总是想尽早扩大投资,像持熬练技术优势。例如电子存储器行业,日本厂商就是为扩大熟练技术优势,大量投资,扩充能力,导致行业能力过剩。 能力份额
在一些行业,例如航空运输业,顾客对某公司的需求取决于该公司的能力份额.,在国外,一家拥有较多航班的航空公司通常占有较高比铡的市场份额,并控制航运价格。这就促使各公司增加客机,增加航班,如果所有的公司都这样做,无疑是自相毁灭。
设施新旧
顾客往往欣赏更新。如在旅馆业顾客对现代化设施的偏好刺激各旅馆业业主建现代化的豪华太旅馆,暇旅馆则陷入顾客日减、空房率日增的困境
新企业进入
新企业的大量涌入是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重要原因。如日本企业的进入造成了美国动态随机自动存储器行业能力过剩。新的非成员国石油公司的投产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进退两难。为了进入市场,新企业比老企业具有.更强烈的投资冲动。如果过度投资造成价格大战,行业衰退,则新企业损失的是其新增投资。老企业则不仅是新增投资,而且包括现有生产能力。
隐匿投资意向
企业之间彼此不了解投资动向,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危机:许多企业在同一个时间对同一个领域投资。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公布自己的投资意向,但许多企业更愿秘而不宣。例如房地产开发业,开发公司一般不公布开发计划,而悄悄地购地,以避免土地价格上涨。结果往往是数家公司在同一地段建造同样的楼房,一旦购地结束,开发计划公诸于世,谁也不愿停下来,势必造成投资过度。
投资期望膨胀
企业对某行业投资的乐观情绪互相影响,造成投资期望膨胀。一个企业介意短期的能力过剩。如在半导体行业,日本企业从长期盈刺观念出发,甘愿忍受暂时的损失,对该行业进行太规模投资。相反,热衷于短期盈利的企业则不会对暂时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投资。 税收的变化和银行利率的下降会明显刺激投资增加。筹资成本和税收的下降有和j于新投资的形成,但损害现有企业的利益。因为在筹资成本和税收下降的情况下,现有周定资产价值将下降。
政府的资助和限制。为了维持就业水平和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政府往往资助某些行业的新增投资。倒如政府资助造船业,把低成本大容量油轮推向市场。与此相应,政府也会对某些行业实行限制政策。
投资决策往往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投资,而竞争对手投了资,则该企业失去了一次机会;如果大家都同时投资,又会造成全行业的衰退.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必须全面权衡各种因素。
8.企业资金短缺成因及对策论文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问题和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治理中的主要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治理及解决的措施,指出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
关键词:资金短缺问题成因对策
资金短缺是当今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矛盾的焦点和难点。资金短缺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导致企业效益低下,而且冲击金融,波及市场,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造成连锁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资金短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企业关注核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企业内部出现的企业资金结构不尽合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流动资金运转存在漏洞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中出现的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社会金融体制尚不健全、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存在着流动资金短缺等情况,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企业的经营过程也就是资金的流动和形式不断变
9.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企业过度投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