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flash动画的毕业论文
浅谈flash动画里声音元素的作用 [摘 要]声音是flash动画作品中的一个不可缺的元素,其中作品中的声音包括背景音乐、配音等,都对flash动画起 到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flash动画 声音 创设情境 生命力 同步 传统动画从1831年诞生,至今已经173年了。随着计算机 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到1996年,flash动画以传统动画为基 础,在经历变革之后,实现了传统动画转为现代动画的梦想。
随 着FLASH技术不断推陈出新,flash动画在席卷网页设计、网 络广告之后,电影、电视、卡通、声乐它也暂露头脚,并且推动了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融合。FLASH动画有传统动画无法 比拟的优势,如新颖、强烈的视觉效果,逼真的声响,灵巧、传输 速度快等,因而在网上快速传播。
声音是flash动画不可缺的一个元素。它本质上是一种机械 振动,它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刺激神经后大脑便产生一种感 觉。
事实证明,声音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加画面的真实感, 扩大图像的表达能力,更直接、更震憾的刺激人们的感官,使人 们更容易接受它,记忆时间更长。人们儿童时代观看过的一部动 画片,若干年后,可能早已忘记这部片子的名字、情节,但是一听 到它的主题曲或是片中的经典对白,仍能马上想起。
音乐创造flash动画情境。 情境分外在和内在,外在情境是指创造者创设的、为吸引别 人服务的情境;而内在情境则是指观看者自己体会的、感悟的、生成的、内化的一种知识。
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人们内在情 感的艺术,它可以使人兴奋,也可以使人哀伤;可以使人紧张,也 可以使人镇静。 背景音乐映衬flash动画的主题。
作为矢量图形动画的 flash动画,通过相对简单的线条、图形、色彩来描绘动画背景, 显然是能够表达清楚主题的,但在表达上还远远不够。在圣诞 flash动画中,除圣诞老人、雪花飘飘、圣诞树、圣诞礼物等关于 圣诞的元素外,还必须加入圣诞歌曲,如《祝你圣诞快乐》等表达 圣诞祝福的歌曲。
通过歌曲轻快的旋律,优美的乐章,声声祝福。 背景画面和主题音乐创设出圣诞的的浓浓节日气氛,使人感觉 身临其节日现场。
而在中国传统新年祝福类的flash动画中,红 色是永恒的主题,而对联、烟花、灯笼、元宝等也被搬上画面,轻 柔的背景音乐无法表现主题,一曲《财神到》,通过歌曲中的厚重 的鼓点子、欢快的旋律、合唱来表达热闹和新年的喜庆。连续获 得六个国际和国内大奖的中国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画面 模仿了齐白石先生的清幽淡雅的国画风格。
而音乐的表现则以 中国民族乐器古琴和琵琶为主,与水墨画的风格融为一体。古琴 的清点慢奏衬托出画风的高贵淡雅,琵琶的串串珠玑声,表现水 墨山水线条的流动之美。
背景音乐或激奋或哀伤,或热闹或轻 柔,代表的是整个作品的主旋律,映衬着作品的发展方向。 音乐刻画局部情境。
在《芭比与魔幻飞马之旅》中为了营造 美丽的芭比公主在银装素裹的森林中快乐溜冰的场面,大胆运 用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的经典片断。给人一种恢宏大气,优美 而富有生机的感觉。
《猫的报恩》中当一只猫突然从地上爬起来 向小女孩道谢时,随之飘来一段由竖琴伴奏背景下的长笛颤音 的演奏,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而当三更半夜,猫国王神秘出 场向小女孩道谢的时候音乐则是用筝的演奏引出一段音乐。
这 段音乐模仿日本“尺八”(一种类似箫的乐器)演奏的音色,旋律 用强烈的日本风格奏出的怪异的旋律,来营造一种奇异并带有 点恐惧的气氛。 声音增强flash动画片的生命力。
配音给人物配音塑造个性。如在动画《西游记》中,当孙悟空 追打白骨精的时候,随着孙悟空的一声“啊”声,人们听到“嘭”的 一声巨响,紧接着到画面出现了一股烟雾。
坚硬有力的一声“啊” 表现出孙悟空嫉恶如仇的个性,打在地上的一声巨响表现出孙 悟空的超常能力。在给动画人物说话配音时,需要考虑各类人物 的特性,如性别、年龄、个性等因素。
各类技法的运用,既要符合 人们的审美习惯,又要稍有夸张,如男性说话比较大声而直接, 女性说话轻柔;老年人说话缓慢,但在表现唠叨的老人时,说话 轻而快;利用轻柔、温和的声音来表达人物的善良、宽容;用粗暴 的声音来表达人物的简单和粗鲁等。 音乐是表达flash动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最好手法。
在动画 《千与千寻》中。开始就呈现一段以钢琴为主奏乐器的略带忧伤 的旋律。
随着情节的发展,当千寻在白龙的陪伴下强忍悲痛吃下 增强自己力量的馒头,泪水奔流而出的时候。音乐在钢琴的和弦 乐器的衬托下再次演奏起了这段忧伤旋律,这次音乐的再现把 千寻在忍受巨大磨难后的那种痛苦和思念心理表现得淋漓尽 致。
画面与音乐处理的感染力决不亚于一部真人主演的电影所 给人带来的震撼力!动画《少女急便宅》中当小魔女的心情突然 暗淡下来,音乐突然从由钢琴低音开始,把原来由弦乐组主奏的 三拍子舞曲变化成节奏缓慢、低沉忧伤的情绪。刻画小魔女失 落,彷徨的心理。
利用声音拟人化的、夸张的模拟真实生活情境。在《猫和老 鼠》中往往用弦乐拨奏或者木管的顿音来描写老鼠蹑手蹑脚的 形象。
用一个音乐主题的重复,来描写猫追老鼠时跑圈的画面。
2.巴金《家》的毕业论文
巴金《家》中施为性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摘要:本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拟用“判断言语行为类型———受到威胁的面子———选择礼貌原 则”的模式对巴金作品《家》中人物对话中出现的施为性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进行言语行为表 达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对说话人及交际对方正面面子或负面面子的威胁决定了说话人采取不同的礼貌 原则。 关键词:施为性言语行为;正面;负面面子;礼貌原则 1.引言 “说话就是做事”(Austin,1962)。
说话人说出了 有意义的可以为听话人理解的话语,就可以说他实 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就叫做言语行为。听话人针 对说话人的话语做出回答也是在实施言语行为。
施 为没有真假之分,但它的实施有适当和不适当之分, 要受一定的合适条件制约(何自然,陈新仁,2004), 是否做到了礼貌便是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 《家》是一部反映封建官僚大家庭内部的腐朽龌 龊及其没落的崩溃史。
小说相当细致地描绘了高家 官僚们所代表的封建礼教迷信、专制所造成的一幕 幕悲剧“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为那过 去无数无名的牺牲者喊一声冤”(巴金:《关于〈家〉十 版改订本代序》)!《家》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之多, 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是丰富而生动。 本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拟用“判 断言语行为类型———受到威胁的面子———选择礼貌 原则”的模式对巴金作品《家》中人物对话中出现的 施为性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2.理论背景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Searle划分的五类施为性 言语行为,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Leech 提出的制约人际言语交际的六条礼貌原则。 2.1 Searle的五类施为性言语行为 Austin(1962)将不具有报道、描述或表述的功 能,但却具有实施某些行为功能的话语称为施为性 言语行为,并且认为判断的标准之一是看语句中是 否有施为动词。
Searle(1969)认为,言语行为与言语行 为动词之间是有区别的,因此对言语行为作出了更 全面的考查,并将施为性言语行为(以言行事)(per- formatives)分成了五类。 (1)断言类(assertives)或表述类(representatives):对 话语的命题内容作出真或假的判断。
如:陈述、声 明、否认。 (2)指令类(directoves):说话人对听话人作出的某种 命令、指使、吩咐等使役性行为。
如:要求、命令、催促。 (3)承诺类(commisives):说话人都某个行为作出承诺 的行为。
如:允诺、威胁、拒绝。 (4)表情类(expressives):说话人在特定命题内容的同 时还表达某种心态的行为。
如:恭维、感激、道歉。 (5)宣告类(declarations):说话人通过话语直接改变 事物状况或条件的行为。
如:祝福、命名、辞退等。 通过考查我们发现,涉及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 主要为前四类,因此礼貌原则也更多的在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和表情类言语行为中使用。
2.2 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 Brown&Levinson(1978)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 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人们在交际 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相应采取不同 的礼貌策略。
他们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并且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具有两方面的面子,都有可 能受到威胁。 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愿望受人 顺从,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
听话人的正面 面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做负面评价的话语行为, 体现不关心或漠视的话语行为等。说话人的正面面 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致歉,接受对方恭维,自我 羞愧、否定、搪塞,忏悔、认罪或承担责任等(陈融, 1993)。
负面面子是指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 涉,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听话人的 负面面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让听话人做或不做 某事的行为,让听话人接受或拒绝的行为。
说话人的 负面面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感谢,不情愿的许诺 或提供等(陈融,1993)。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表情类施为性言语行为常常 威胁正面面子,负面面子受到威胁的施为性言语行 为主要包括指令类和承诺类,而断言类言语行为既 可以威胁正面面子也可以威胁负面面子。
2.3 Leech的礼貌原则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这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 们的一种共识(R.Lakoff,1973,1975;Brown&Levin- son,1978,1987;Leech,1983;Fraser,1990)。Leech认为 构成礼貌的重要因素是命题所指向的行动内容给交 际双方带来的利损情况和话语留给听话人的自主选 择程度。
即说话人话语的命题内容越有利于听话人, 话语就越礼貌;话语提供给听话人的自主选择度是 由话语表达的间接程度决定的,说话人越间接的话 语方式,其强加程度就越小,听话人自主选择作出要 求行动的自由度越高,话语的礼貌程度也就越高(束 定芳,1990)。以此为基础,Leech(1983)提出了制约 人际言语交际的六条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1)得体准则(Tact Maxim) a.尽量少使他人吃亏b.尽量多使他人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a.尽量少使自己得益b.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 a.尽量少贬低他人b.尽量多赞扬他人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 a.尽量少赞扬自己b.尽量多贬低。
3.求一篇毕业论文谢辞
谢辞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李恒太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李恒太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李恒太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李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李恒太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4.关于路遥的论文
这是我的毕业论文,看看行不行?行的话,随便拷贝一下,或者从中提取资料或者观点。
要是不够的话,联系我QQ:962291424我再提供关于路遥个人资料等。 从《人生》等作品看路遥的矛盾心理 --- 爱情与事业孰轻孰重 内容摘要: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通过对作者自身经历的了解,我们发现路遥在作品中所安排的矛盾路遥自身也曾面对过。
他与初恋女友林红之间的那段心雨故事注定将成为他一生不愈的伤痛。同时,正是有了这处伤痛,才让他有了创作素材和创作城府。
可惜即便是到了他成熟的完成《人生》以后他也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有一种矛盾始终困扰着作者本身,那就是爱情与事业的矛盾,不但在他的《人生》里面,而且在其它的作品中也有同样的反映.本论文试图展示路遥在爱情与事业上的矛盾点,并且通过对比得出路遥的矛盾中心-- 爱情与事业孰轻孰重 关键词: 爱情 事业 矛盾 正文 本论: 一:路遥矛盾心理的表现: 1 安排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 在《人生》这部作品中路遥为高加林安排了两个选择,一个是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初恋的黄亚萍,一个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虽然是面对的两个女孩,然而又是面对整个人生的选择,要是和亚萍在一起的话,不但两个人有共同生活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到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而高加林却又偏偏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青年,那要是和巧珍在一起呢,用文中的话来形容一下吧. "他想:巧珍将来除过是人优秀的农村家庭妇女,再也没什么发展了。
如果他一辈子当农民,他和巧珍结合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现在他已经是“公家人”,将来要和巧珍结婚,很少有共同生活的情趣;而且也很难再有共同语言:他考虑的是写文章,巧珍还是只能说些农村里婆婆妈妈的事。
上次她来看他,他已经明显地感动了苦恼。再说,他要是和巧珍结婚了,他实际上也就被拴在这个县城了;而他的向往又很高很远。
一到县城工作以后,他就想将来决不能在这里呆一辈子;要远走高飞,到大地方去发展自己的前途。现在,这一切就等他说个“愿意”就行了。”
① 面对这样的选择,再结合自己的自身经历,路遥也只能选择面对现实,让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这是客观现实所决定的,而不是像太多的浪漫小说里那样让他为了爱情什么都可以放弃。路遥自身也十分的清楚这一点,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也是认同这一点的,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可贵之处。
2 对高加林作出的处理: 虽然在路遥的思想认识里他让高加林选择了亚萍,但在在小说的最后结局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又重新让高加林返回了农村,而且无情的让巧珍也嫁给了他人,从而几乎在精神上杀死了这个可怜的青年,一个作家的作品中的情节当然是这个作家本身的思想的一种反映,所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点的偏见都没有的,从路遥的《人生》的结局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对高加林的这种选择上是有反对态度的,甚至可以说是憎恨,所以才给他安排了如此可悲的下场,这在他写完这部作品以后很长时间以后在他对《人生》的评论中也可以得到证明,他曾这样评论作品中的高加林:“对高加林这个人物,老实说我也正在研究他。正因为这样,我在作品中没有简单地回答这个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 像高加林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刚刚踏上生活的道路,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
② 他总是在说高加林的思想还不是很理智,在面对人生的重大的选择上面还不是很成熟,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他做的到底是哪里不成熟呢?如果他当时要是选择了巧珍就是真的很成熟吗?在这点上作者没有做过相应的解释,我想作者本身也很难来说得清楚,因为作者在很长时间以后和王愚的谈话中才说,我也正在研究高加林这个人物。可见作者在这个方面是有困扰的。
二:路遥矛盾心理所产生的原因 1作者自身的爱情经历 (1)与林红相爱 缘是天意,也关人情,因而先有情而后有缘。路遥与北京姑娘的初恋也是一种缘分。
其时初中毕业返乡知青路遥非常风光,曾是延川县城最有权力的人物,他领着8000多名风雨同舟的红四野造反战士所向披靡,此时又作为群众代表,被推选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延川县城好几个声势浩大,气派宏伟的群众对敌斗争批判大会由他主持。
林红这个北京姑娘当时正在的延川县战备文艺队,两个人自然地相识了,林红能歌善舞,活泼美丽,路遥对她十分倾心,而林红对路遥的才华人品也颇有好感。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路遥是最甜蜜的,不但自己的事业春风得意而且还有自己喜欢的女孩在自己的身边相陪。
路遥的作品里不少是对美好爱情的描写,这和他的美好的初恋是分不开的。 (2) 把招工的机会让给林红 1970年春,国家在插队知识青年中首次招工,林红体检不合格。
那时,县上决定把路遥送去当工人,指标有限,两人只能走一个。路遥把自己当工人的指标让给林红,又通过几个铁杆朋友周旋,事情成功了。
路遥当时可以说是有年轻冲动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也少不了一种伟大的为了爱情而牺牲的自豪感吧。至少在当时来说他是完全出于自愿的。
(3)失意与失恋的痛苦 路遥心爱的姑娘去了某市某信箱当了工。
5.求一篇《视觉传达与设计》的毕业论文,3000字左右
本文在对视觉传达设计师各个创作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非数字化创作时期及数字化创作时期出发,将个人创作的完全独立时期、合作创作时期和主导创作时期进行比较,得出了创作独立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发展的历史,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事件。
文章最后讲述了关于认识创作独立性对于我们规划未来的现实意义。nbsp;nbsp;nbsp;nbsp;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书籍设计者维岑斯创造了“视觉传达设计师”这个名称,形容“使印刷传达有结构和视觉形式的个人活动”①行为。
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视觉传达设计师工作方式的独立性。从传达设计开始的一个人独立工作的创作方式,到现在由自己决定创作概念并同他人合作的创作方式,设计师们的创作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正视这种变化,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创作独立性所处的状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nbsp;一nbsp;独立创作的视觉传达设计师1.1nbsp;非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nbsp;nbsp;在数字化设计高度发展以前,每一个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包干。
他们通过一个人去探索主题的计划性,掌握用颜料绘画不容许有失误的技术能力,进行个人创作,直至完成作品。他们这种独立创作状态和现在处于学习阶段的视觉传达者的创作状态极其相似。
正如我们所知,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并不长,很多的设计师现在依然从事着设计工作。例如:日本的田中一光、福田繁雄、户田正寿、南部俊安,波兰的Wieslawnbsp;Walkuski等。
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不难发现,虽然不是在同样的时间、地点进行创作,但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即扎实的手绘功底,以及从他们独特的个人视角诠释的设计作品。正如户田正寿所说:“多少年前,在设计创作时,我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包干的。”
②他们所处的正是非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的一种普遍状态,即在创作概念、制作过程上拥有主控性的独立创作状态。相对与他们,数字化时代的创作者的独立性就有了些限制,但仍有这样的一部分人群拥有创作独立性,视觉传达学习者、独立创作的设计师占拥有创意独立性人群的绝大部分。
1.2nbsp;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学习者nbsp;nbsp;nbsp;社会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关于视觉传达的知识,掌握了如: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Coreldraw这样的数字处理软件,期望能就此走入视觉传达的设计世界。他们大多通过进行假的设计课题,或参与非商业性质设计比赛的方式来学习。
在这种脱离了市场运作的状态下,他们也同样拥有对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在学校学习的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当然还包括喜欢视觉传达这个活动的人。
在中国平面设计在线设计长廊的竞赛传真③中的16个展示中,设计者不仅是设计师们,还有更多处于学习阶段的人们。对于同一个比赛命题,正是因为有了创作者在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才有了这缤彩纷呈的设计。
想在结束学习后继续保持其创作独立性,就需要定准自己的目标,是与人合作还是进行个人创作。最好能多观察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的创作与运营方式,结合自身的实力求发展。
1.3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nbsp;nbsp;同视觉传达学习者有所区别的是,数字化时代的独立创作者大多是应运市场要求和个人愿望而诞生的个人工作室的创立者,或大型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艺术指导类的设计师。在市场的双向选择下,这些创作者依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着设计创作,他们同样拥有对设计创作概念上的主控性,有时还不仅如此。
户田正寿认为“作为艺术指导,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决定创作概念,定了概念之后,就要挑选合适的创作人员。挑选创作人员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事,是一定要合适那个创作概念的。
否则,即使那人再优秀,也还是不用为好。②”从他的观点中不难发现这类人的创作独立性已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对关键事宜的独立思考,且其垄断和主控性在此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合作,脱离社会的设计是不存在的。nbsp;nbsp;以上三类视觉传达设计师虽在创作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数字化时期和非数字化时期的设计师有一个本质上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独立的创作者。
但正如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样,设计师的独立性也是不能用是否数字化来区分的,它始终是个发展的事件,独立性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就是对这种螺旋形运动的事件的分析。二nbsp;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的变化nbsp;nbsp;成为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就如。
6.《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毕业论文写这个是不是太广了,而且没
这个题目不难写,不知道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是研究生的话题目还可以,最好改成英国文学中的女权主义发展。你可以谈谈乔叟,莎士比亚,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哈代,萨克雷,还有弗吉尼亚伍尔夫。把它们的作品和英国女权运动的历史结合起来。比如文艺复兴以前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不是天使就是魔鬼,在文学作品中她们可有可无。文艺复兴后,乔叟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很多女性泼辣,有主见,但在作品中所占篇幅小。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女性开始和男性一样成为主角,朱丽叶,鲍西亚这些女性果敢,有主见,敢爱敢恨,这与伊丽莎白一世当政有关,但他的作品也有受男权思想影响的地方,比如他的历史剧中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李尔王》中两个大女儿和《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文学中魔鬼的代表,还有麦克白是受女巫的蛊惑才弑君篡权的,这都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李尔王》中的小女儿和《奥赛罗》中的黛斯德莫娜,她们都是天使的代表,柔弱温顺符合传统道德。简奥斯丁的作品,第一次从女性的角度叙述故事,作者肯定了女性的智慧,追求男女平等。但以上的作家,女权主义具有局限性,只涉及爱情婚姻方面。勃朗特姐妹的作品提出女性经济独立,以及对事业的追求。简爱即使结婚,也要保留家庭教师的职务。简爱的梦想是开办一所乡村学校。《维莱特》中的主人公,路西小姐横渡海峡去法国讨生活,还有《谢利》中具有男子气概的大小姐。她们改变以往婚姻是女性唯一出路的思想,不再依靠男人生活,而是依靠劳动,自食其力。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否定的束缚女人的贞洁观,萨克雷的《名利场》被称作一部没有男主人公的小说,描写了女冒险者的故事,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肯定了女性的奋斗。还有DH劳伦斯作品《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和《虹》中的女性渴求解放,追求自由的婚姻与爱情。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代表,从心理刻画女性形象。她有本书好像叫杀死炉边的天使,是专门探讨英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发展的。
如果是本科写一部或两部作品的比较就行。推荐你几本书:《女性主义简史》,波伏瓦的《第二性》,《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判》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有关闫萍作品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