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涂装工作5年了写一篇论文怎么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你们好:
09
年即将过去,在将过去的一年里,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及厂级领导的帮助支持下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圆满的完成了各
项生产任务。具体工作在这里简单的向各级领导及各位同仁介绍一
下:
一、
同舟共济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1
、
涂装二次厂房
截止到
11
月份共冲砂分段
312
个
259735
㎡,确保搭载进度的
顺利进行,舾装件:
83715
㎡,共
930
吨。
2
、
船台
共完成下水船舶
12
条,全体员工为保证下水的节点,顶酷暑、
战严寒、于大自然争分夺秒,确保了下水船舶的节点。
3
、
水下
共交船
10
条,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交验反复施工,交船前
的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各兄弟单位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团
结一心、共度难关,将一条条高质量的船舶驶向大海。
二、
苦练内功,迎接新的挑战
随着
IMO
新涂层标准的实施,
我们采取了请进来的办法,
先后五
次请
IP
公司技术专家及英劳涂装权威到我厂来,为我们进行了
PSPC
的培训,
并请英劳船级社对我厂从预处理到二次表面处理的涂装施工
及船台施工等所有施工过程进行了考察,
通过考察找出了目前我公司
2.在涂装工作5年了写一篇论文怎么写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
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列现象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
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示弊端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
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
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探根源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找出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
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
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
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
3.怎样设计船舶涂装方面的毕业论文(大纲)
建议论文内容不要很深度
因为没有真正实习过
船舶涂装的 过程
一
钢板的预处理(无机锌 车间底漆)
1.钢板锈蚀等级
2.除锈方法
二
压载水舱和淡水舱(蒸馏水/冷却水)涂装要求
1.国际海事IMO的要求
2.使用寿命及施工要求
(施工 工艺 涂装缺陷)
三
PSPC
1.作为涂装的新规范 和 先前的区别
2.PSPC中国船舶企业中的情况
4.毕业论文怎么写
中华轿车营销策划 目录 一、概述 二、市场现状分析 三、目标 四、营销战略 五、4P组合战略 六、行动计划 一、概述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原名为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是由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
公司成立于1991年7月22日,注册资本17116万美元,投资总额29798万美元,其中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拥有公司股份的51%,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公司股份的49%。公司总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378人。
华晨汽车的主导产品是海狮牌轻型客车和中华轿车。其中海狮牌轻型客车引进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制造技术,生产RZH115L海狮系列轻型客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SY6480海狮系列轻型客车及各种型号专用车达百余种。
具有乘坐舒适,整车质量上乘,外观造型精美,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可靠性能,在全国同类产品中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七五”以来,公司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初步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轻型客车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80,000辆的生产能力。
中华牌轿车项目的建设立足于“高起点、大批量、高质量、系列化、多品种”,现已建成冲压、车身、涂装、总装车间及相应的公用动力、配送仓库等辅助设施。 中华牌轿车是华晨汽车委托意大利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师乔治·亚罗先生主持设计的适应中国市场需求、面向21世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轿车。
中华牌轿车不仅通过了国内所有的强检试验,还通过了英国汽车工业研究协会的各项整车试验。2002年8月上旬,中华轿车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先期投放、销售。
面临竞争激烈的国内、外汽车市场,华晨汽车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走国际化道路,与德国BMW公司洽谈合资事宜;另一方面继续进行自主开发,创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公司还加大新产品开发、换代的力度和速度,以满足更大范围的客户的需求。
海狮客车的换代产品——高级商务用车阁瑞斯已经下线。 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倡导“创新、敬业、合作”的企业文化,并将这六字方针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贯彻始终;成为公司全体员工自觉行动的指南和行为规范。
本策划书将就市场状况分析、现状分析、营销战略、营销目标、行动计划以及预算五大方面对中华轿车的进入市场进行周全的策划。
5.关于汽车整形与涂装论文的资料
近年来,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在轿车钣金修复和整形过程中运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基础涂装工艺方面却还显得有些滞后。
特别是在防锈措施上方法不是很多,许多只依赖于刷涂防锈漆。这样往往导致在焊接处及修复结合面等部位过早锈蚀,从而降低汽车局部车身的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
事实上,基础涂装工艺被广泛地运用到车身钣金修理的全过程中。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汽车钣金修理的经验,基础涂装工艺在车身钣金件维修与更换中的具体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黑色金属板材的基础涂装 黑色金属板材很容易因接触到空气或沾染有害物质等因素,逐渐发生氧化锈蚀并导致出现黄色锈斑,损坏原有的涂装层。
特别是在钣金作业过程中经过锤击、焊接等工艺加工后的部位,更可能使原有的涂装保护层遭到损坏,加速腐蚀,即使喷涂漆膜,漆膜也会很快地与基础涂层一起脱落。此时,必须重新进行彻底的涂装处理。
用钢丝刷或铁砂纸对黑色金属板材表面作打磨清洁。有条件的可使用目前已被广泛运用的清洁工具——尼龙研磨盘对金属表面作彻底打磨清洁。
对车身进行解体、修复时(特别是事故车),应在钣材的折边、搭接处喷涂专门用于除锈、除漆、去除金属焊接前后氧化溶渣及污垢的喷涂液,或用具有良好防锈能力的防锈底漆代替。 二、钣金件结合面的基础涂装 修复后的汽车车身,如果不进行防锈蚀处理,往往一两年内钣金件结合面夹缝里就会因各种杂质、水汽的存在而氧化锈蚀,影响焊接点的强度,所以应及时喷涂焊接锌剂。
焊接锌剂(富锌涂料)是一种专门用于钣金件结合面防氧化锈蚀的新材料,有喷和涂两种剂型。它导电性好,耐高温,有电化学阴极保护作用,能在钣金件的焊接结合面之间形成一层防锈保护层,提高焊点周围部位不被锈蚀的能力,保护焊点,保证修复后的车身强度不逊于原车身。
三、整形焊接处的基础涂装 焊缝、焊点和修复过的钢板表面虽然经过打磨及清洁,仍有着无数肉眼看不到的微创及不规则的小凹凸,其中夹杂着无数的氧化物、杂质、水汽等。普通的腻子或防锈漆虽然具备防锈功能,但它只能防止外表锈蚀的侵入,起到暂时的封闭作用。
只要受到潮湿及其他恶劣环境的影响,会很快显现出缺陷。如采用环氧底漆就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环氧底漆适用于涂抹在作过焊接、打磨、加热急冷收缩等作业后的面板或搭接结合面的缝口处,是一种很好的止锈剂。一般是在做好修复件边缘漆膜的羽状边(即漆膜的坡口),清理好表面之后再涂环氧底漆,可保证在经过了各种处理之后的面板在很长时间内不生锈,即使是原来有锈,也会阻止生锈范围的扩展。
四、接缝处的基础涂装 没有经过专门的钣金密封处理而直接涂装的金属板材,在焊接或搭接的结合面外的缝口处会因各种杂物,如油类、冷却液、污水等的侵蚀和高低不平路面的振动而变形开裂,接口的防锈密封防线被突破,功能失去。在板材的接逢等部位施涂专门的钣金密封胶是不可省去的工艺。
钣金密封胶是一种无腐蚀性的聚氨脂PU结构胶,可以填缝、覆盖、粘接和密封,有时也可以代替焊接,不损坏漆皮。其粘接力极强,固化后强度高,结实可靠,能增强单块构件和薄壳车身的强度,能保持焊接或搭接接缝处尤其是轮拱内外、底盘、后备厢内、座舱内底板及发动机舱等部位的防侵蚀功能。
五、厢式断面构件腔内的基础涂装 在车身大修时会发现,厢式断面构件腔内原厂钣金件以前因事故整形修复过的地方,锈迹斑斑,钢板变薄、穿透,这正是忽视了内部防锈以至于锈迹外渗并不断扩大造成的。而这些厢式横断面构件往往是整体式车身的主要载荷构件,它们对于汽车的防撞性和耐用性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厢式断面或袋状构件腔内一定要做好防锈处理。 车身内部防锈保护蜡是空腔防护的好助手,它渗透性极佳,很容易渗入所有的角落和连接处,具有抗湿气及排水性,能防止车身喷不到漆的空腔生锈烂穿,防止车身板材焊接处内部生锈。
另外,在对这些板材内表面涂装处理时,也可使用特制的喷杆和喷嘴做涂装处理。确保最终的维修质量。
六、车身基础涂装的其他作用 1.骨架与蒙皮结合处的防震处理 发动机盖、行李厢盖分解后,在合拢前必须在蒙皮与内衬间加注车身密封胶。这样可使合拢后的蒙皮紧贴内衬,否则蒙皮会出现松动,在开启或关闭发动机盖或行李厢盖时会有异响声,在行驶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共振声。
2.车身底板的隔热、防潮、防噪音处理 在车身底板的上表面,必须对钣金构件及焊接部位的金属表面作打磨处理并喷涂防锈底漆,待干燥后粘贴原厂同型号车身隔音衬或隔音垫,吸收车辆运动时的震动及产生的噪声。 对于车身底板的下表面(车身外的一面),应先将暴露及修复后的金属表面作彻底打磨清洁处理,将周围即将脱落的原厂涂料彻底清除,喷涂1~2层防锈底漆,待干燥后,在结合面及缝隙处加注MSP车体密封胶或同类产品,再喷涂防锈防撞底漆。
经过这样处理的车身底板,能增强防腐蚀性能,降低石击噪声对车厢内的影响。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汽车制造、修理技术的日。
6.塑料涂料论文
塑料涂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摘 要:从塑料涂料的成膜基料、涂料性能、施工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塑料涂料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塑料涂料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要求。
关键词:塑料涂料;涂料性能;涂料应用;现状与展望0 引 言随着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的发展,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技术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不断延伸,塑料作为新型非金属材料,在抗张强度、韧性、尺寸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传统的塑料制品表面抗老化、抗静电、耐划伤、颜填料印痕等问题与新型塑料制品的功能化、装饰性、安全性等问题共同成为塑料涂料与涂装的中心内容。
塑料的一个重要发展课题就是合金化。所谓合金化,实际上是多种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混合,利用各种高分子材料的优点,互相补充。
然而合金化给涂装带来了新的问题———涂层材料的成膜物树脂与塑料底材之间的匹配性,正因为如此,目前塑料涂料采用的成膜树脂将日趋多组分、多官能团化,同时塑料涂料的环境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加之新型功能性颜填料与助剂的采用,塑料涂料已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1 成膜基料的官能化趋势鉴于塑料底材结构的复合化,与传统的塑料相比,单纯从氢键值、溶解度参数等角度考察单一树脂与塑料底材之间的相容性已十分困难。
作者在塑料涂装厂对ABS塑料进行涂装过程中发现,厂方声称的ABS基料耐溶剂性能极差,当涂料中含有一定的芳烃溶剂时,涂膜干燥过程中出现细细的“银纹”。经了解,塑料本身掺入大量高抗冲聚苯乙烯改性,而这种情况目前在塑料涂装市场上非常多见,现在能遵循的规律是表面张力与结构相似程度,只有成膜物的表面张力比底材低,且成膜树脂与底材相比具有一定的相容性,涂膜才能附着在塑料表面。
因此,具有低极性的聚丁二烯、聚丙烯酸酯与醇酸改性氯代烃聚合物等对很多塑料乃至塑料合金都具有极佳的亲合性。对于聚乙烯与聚丙烯塑料,氯化聚烯烃的改性仍是目前较佳的选择。
Muenster等[1]用混有高密度聚乙烯的聚亚乙烯基氯化物作为成膜基料对聚乙烯复合塑料具有极好的粘附性。Lami等[2]直接采用氯化聚乙烯涂敷在聚乙烯表面,然后与聚氨酯配套。
Menovcik等[3]利用羟基官能化烯烃聚合物与可与羟基反应的化合物反应制得对烯烃具有良好附着的附着力促进树脂。巴斯夫公司则利用对聚烯烃进行聚氨酯改性,在确保对聚烯烃底材附着力的同时,与其他树脂的配套相容性也得到保证[4]。
上述改性树脂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附着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的相似相亲。Eaztman公司的cp343系列产品、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的P-18系列等产品均为氯化烯烃的接枝改性物。
目前氯化聚烯烃的丙烯酸酯、马来酸酐等改性极其活跃,而王小逸等[5]以双戊烯烃聚合物为母体,丙烯酸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接枝形成苯乙烯-双戊烯烃共聚物,实际上是利用聚戊二烯在结构上与聚烯烃塑料的相似性和低表面能状态,所以说,成膜物主体结构与塑料基体结构的相似性仍是塑料涂料成膜树脂合成追寻的重要手段。在研究中曾发现,某些羟基丙烯酸树脂作为基料的涂料,利用脂肪族异氰酸酯作为交联剂在特定的ABS塑料表面涂覆(目前市场多为合金)几乎没有附着力,而当交联剂改为芳香族异氰酸酯时,附着力却十分优异。
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交联剂转变为芳香族异氰酸酯时,由于成膜后树脂中苯环结构增多,结构的相似性(多体现在溶解度参数与氢键值上的相近)增强,所以附着牢度增大。同样作为结构的相似相亲,环氧-聚酰胺在尼龙底材上的润湿就是利用涂膜中的聚酰胺与尼龙结构的相似性而产生强附着[6]。
而各种聚氨酯成膜物(丙烯酸聚氨酯、聚酯聚氨酯等)在聚氨酯塑料上的附着同样与结构相似相关联[7-8]。除传统的溶剂型合成方法外,等离子聚合[8]、乳液聚合也成为塑料涂料成膜树脂合成的新方法,而乳液聚合技术是伴随水性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塑料涂料水性化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作为与光固化配套的底漆,塑料涂料用基体树脂除传统的羟基丙烯酸类外,高软化点、耐溶剂侵蚀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提高热塑性树脂的耐溶剂性,—CN基或微交联特征的硅氧烷的存在是必要的,有时为了解决配套性,可能在树脂中掺入纤维素类树脂。
总之,塑料涂料用成膜树脂如同塑料本身的复合化一样,基料组分从单一结构向多组分结构拓展,甚至采用不同软化点的同类型树脂复合体。依靠单一成膜树脂已很难满足现代塑料涂料的发展要求,而通过合成技术一次性将同一树脂中掺入多组官能团且在同一种树脂中实现软、硬段的高度分离都极其困难,不同结构、不同属性的基料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要简单得多,但是物理混合往往出现相容性问题,这是在塑料涂料的配方设计过程中需高度关注的。
2 环保型塑料涂料2·1 粉末涂料一般来说,粉末涂料由于采用静电涂装,且需高温烘烤交联成膜,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塑料并不适合采用粉末涂料涂覆。然而由于粉末涂料高交联特征,在耐介质等许多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所以近年来,在如冰箱、空调、小家电等众多领域,粉末涂料成了新宠。
为了实现静电涂装,一般在。
7.求一篇涂料的发展的论文
纳米改性涂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言 纳米(改性)涂料的应用是建筑内外装修发展的新动向,本文主要是介绍纳米(改性)涂料的应用现状、发展预测。
由于目前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只以此文抛砖引玉以促进我省在纳米材料应用于建筑涂料中的工作方面取得更扎实快速地进步。 1、纳米材料概述 1.1 纳米科技 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掘起的新科技,他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的物质。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曼就设想:“如果有朝一日人们能把百科全书储存在一个针尖大小的空间内并能搬动原子,那么这将给科学带来什么?”这正是对纳米科技的预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尺寸大世界。 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纳米科技是21世纪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可以和产业革命相比拟的,它是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电子学。它不仅包含以观测、分析和研究为主线的基础学科,同时还有以纳米工程与加工学为主线的技术科学,所以纳米科学与技术也是一个融前沿科学和高技术于一体的完整体系。
而纳米(改性)涂料(以下简称纳米涂料)恰恰是研究纳米材料学和纳米加工学在涂料中的具体应用的技术科学。 1.2 纳米材料简介 谈到纳米材料的应用,首先应清楚什么是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纳米材料是怎样界定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和其功能。
首先宏观领域是指以人的肉眼可见的物体为最小物体开始为下限上至无限大的宇宙天体;这里的微观领域是以分子原子为最大起点,下限是无限的领域。 纳米材料和技术是纳米科技领域最富有活力,研究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分支。
“纳米”是一个尺度的度量,最早把这个术语用到技术上是日本在1974年底;但是以“纳米”来命名的材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种材料的定义把纳米颗粒限制到1-100nm范围。 现在广义地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的基础单元可分为三类:(Ⅰ)零维,指在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寸颗粒,原子团簇等;(Ⅱ)一维,指在空间尺度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Ⅲ)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因为这些单元往往具有量子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和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纳米材料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性性能。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4年以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出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及发展纳米薄膜(0-2复合),国际上通常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复合材料。 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现在)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的材料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或者称为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
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纳米丝、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一、二阶段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而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要强调按人们的意愿设计、组装、创造新的体系,更有目的地使该体系具有人们所希望的特性。
纳米材料由于其颗粒(丝、管或薄膜)尺寸在纳米范围,所以其比表面积超过常规材料的数十倍,因其表面活性极高,这种表面活性的作用使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将纳米材料用于涂料中,这些特殊功能改变了涂料的固有特性,使其某些性能有极大提高。 例如表面效应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见表1。
纳米微粒尺寸与表面原子数的关系 表1 纳米微粒尺寸d(nm) 包含总原子数 表面原子所占比例(%) 10 3*104 20 4 4*103 40 2 2.5*102 80 1 30 99 纳米Cu微粒的粒径与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的关系见表2。 纳米Cu微粒的粒径与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的关系 表2 粒径d(nm) Cu的比表面积/m2·g-1 比表面能/J·m01-1 100 6.6 5.9*102 10 66 5.9*103 1 666 5.9*104 由表2看出Cu的纳米微粒粒径从100nm→10nm→1nm,Cu微粒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增加了2个数量级,其它效应限于篇幅和主题不一一例举。
正由于纳米微粒的上述一些功能,使其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国内外的教学科研部门,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采用不同的手段制出纳米材料,并探索用于各个领域,使其具有实用价。